大数据之父_BIM先驱Charles (Chuck) M. Eastman逝世——致敬“BIM之父”

原标题:BIM先驱Charles (Chuck) M. Eastman逝世——致敬“BIM之父”

BIM研究的先驱、佐治亚理工教授Charles (Chuck) M. Eastman于本周一(11月9日)在其Atlanta家中逝世。特转韩国Yonsei大学Ghang Lee教授的讣文以作纪念。过世原因未说明。

大数据之父_BIM先驱Charles (Chuck) M. Eastman逝世——致敬“BIM之父”_第1张图片

BIM的出现是与当今时代科技的发展分不开的。

在信息时代建筑发展面临的挑战巨大:建筑物越建越高,建筑物的功能越来越复杂,应用的新材料、新工艺越来越多,导致了建筑工程的规模越来越大,再加上环保、低碳、智能化等的要求,工程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技术含量也越来越大。由此引发附加在工程项目上的信息量也越来越大,如何管理好这些信息,已经成了建筑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一个必须认证处理的重要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与工程项目有关的信息会对整个工程的项目管理乃至整个建筑物生命周期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各种原始资料、设计图纸、施工数据对项目的生产成本及工期、使用后的维护都密切相关。所有与整个工程相关的信息利用得好、处理得好,就能够提升设计质量,节省工程开支,缩短工期,也可以惠及使用后的维护工作。因此,十分需要在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快速处理与建设工程有关的各种信息,减少工程项目中的各种差错以及由于各种原因所造成的工程损失以及工期延误。就是在这种背景下,BIM技术就孕育诞生了。

BIM思想的产生是在1974~1975年,是由查理斯·伊斯曼(Charles Eastman)提出来的,但当时并不是叫BIM,而是BDS(Building Description System ,建筑描述系统)。

大数据之父_BIM先驱Charles (Chuck) M. Eastman逝世——致敬“BIM之父”_第2张图片

1974年9月,伊斯曼和他的合作者在论文《建筑描述系统概述》(An Outline of Building Description System)中指出CAAD(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Computer-Aided Architectural Design)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问题精辟分析,他提出了应用当时还是很新的数据库技术建立建筑描述系统(即BDS)已解决上述问题的思想,并在该文章中提出了BDS的概念性设计。

伊斯曼随后在1975年3月出版的AIA Journal 上发表的论文《在建筑设计中应用计算机而不是图纸》(The use of computer instead of drawings in building design)介绍了BDS,并高瞻远瞩的陈述了以下观点:

(1)应用计算机进行建筑设计是在空间安排3D元素的集合,这些元素包括强化横杠、预制梁板或一个房间;

(2)设计必须包含相互作用且具有明确定义的元素,可以从相关描述的元素中获得剖面图、平面图、轴测图或透视图等;对任何涉及安排上的改变,在图形上的更新必须一致,因为所有的图形都取之于相同的元素,因此可以一致性地做资料更新;

(3)计算机提供一个单一的集成数据库用作视觉分析及量化分析,测试空间冲突与制图等功用;

(4)大型项目承包商可能会发现这种表达方法便于调度和材料的订购。

20多年后出现的BIM技术证实了伊斯曼教授上述观点的预见性,他在这里已经明确提出了在未来的三四十年间建筑业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他提出的BDS采用了数据库技术,其实就是BIM的雏形。

40多年来,查理斯·伊斯曼教授一致孜孜不倦地从事BIM的研究,不愧为BIM的先驱人物,所以被人们称为“BIM之父”。

那么,“BIM”这个词汇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2002年,Autodesk公司收购了Revit技术公司,在推广Revit的过程中,Autodesk公司首次提出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BIM)的概念。

我觉得,BIM这个名词本身的出现是同行之间不断讨论和碰撞的结果,并不是某一个人的创造,也不是某个公司的创造。实际上,即便谁提出来了,BIM现在的内涵与当初提出时候相比,已经大大丰富了。

目前,国际上关于BIM最权威的机构是bSI(buildingSMART International),其网站上有一篇文章题为《用开放的BIM不断发展BIM》(The BIM Evolution Continues with OPEN BIM),该文也发表了类似的观点,这篇文章对“什么是BIM”是这样论述的:

BIM是一个缩写,代表三个独立但相互联系的功能: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ling:是一个在建筑物生命周期内设计、建造和运营中产生和运营中产生和利用建筑数据的业务过程。BIM让所有利益相关者有机会通过技术平台之间的互用性同时获得相同的信息。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是设施的物理和功能特性的数字化表达。因此,它作为设施信息共享的知识资源,在其生命周期中从开始起就为决策形成了可靠的依据。

Building Information Management:是对整个资产生命周期中,利用数字原型中的信息实现信息共享的业务流程的组织与控制。其优点包括集中的、可视化的通信,多个选择的早起探索,可持续发展的、高效的设计,学科整合,现场控制,竣工文档等——使资源的生命周期过程与模型从概念到最终退出都得到有效的发展。

如果回溯到2002年时任Autodesk公司副总裁菲利普·伯恩斯坦初次提出BIM时的本意,当时认为BIM就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当时不单是认识上比较初步,在应用上也比较粗浅,主要是在建设项目中某一个阶段甚至某一个工序上孤立地应用,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是侠义的BIM。

现在BIM的应用已经超越了建设对象是单纯建筑物的局限,越来越多地应用在桥梁工程、水利工程、城市规划、市政工程、风机园林建设等多个方面。这也使我们看到BIM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宽阔。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数据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