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由ThoughtWorks提出了一种类似微服务的概念“微前端”(Micro Frontend),其后该概念在web领域逐渐落地,在前端技术领域出现了繁多的微前端框架。本文将向你介绍有关微前端的概念、意义,带你走近微前端框架,揭秘那些“不为人知”的巧妙技术实现。
什么是微前端呢?虽然它在2016年就被提出,但是直至今天,我们仍然只能描述它的轮廓,无法给它清晰下定义。以下是笔者阅读到的一些有关对微前端概念的阐述:
微前端是一种架构,而非一个独立的技术点。我个人从两个角度去看微前端,一个是应用结构上,微前端是多个小应用聚合为一的应用形式;一个是团队意识上,微前端架构下,每个团队只负责独立(封闭)的功能,而且需要包含从服务端到客户端,团队协作意识与以往有较大不同。
如何在技术上落地实现微前端的概念呢?在前端技术领域出现了如下三种技术方案:
三种方案各有优劣,我们不能立即下结论哪一种更好。
方案类型 | 典型技术 | 优点 | 缺点 | 共同点 |
接口协议 | single-spa | 比较自由,可自主封装 | 无法满足很多场景 |
|
沙箱隔离 | qiankun | 开发思维简单直接 | 沙箱带来的性能等问题 | |
模块协议 | webpack module federation | 用模块思维理解引用 | 脱离构建工具无法使用 |
就目前市面上的情况而言,基于沙箱隔离的微前端方案占据了主导,也就是本文将要深入阐述的微前端框架们,也都是这类方案。其中原因,笔者认为最主要的一点,是基于沙箱隔离的方案可以让应用以最小的成本,从原本的单体大应用迁移到微前端架构上来。
微前端框架是用于快速让web站点或其他技术栈切换到微前端架构的底层引擎,市面上有非常多的微前端框架,笔者在2021年做过一次收集,比较有典型意义。(虽然在那之后还出现了新的微前端框架,但其大部分原理一致,因此,以下这些框架足以说明情况。)
除了webpack的联邦模块方案需要结合构建来做,比较特殊外,其他方案都是在运行时完成应用聚合。
“子应用独立运行”指子应用不需要放到基座应用这个大环境下就能自己跑,便于调试和被不同基座引入。
“子应用嵌套子应用”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点,目前市面上能做到的框架不多。
在微前端架构中,存在“主应用”和“子应用”两个层级,而微前端框架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子应用能够在主应用中有效运行。如上文所述,目前较多的微前端框架是基于(或支持)沙箱隔离实现的主子应用运行机制,笔者自己实现的小型微前端框架“ 麦饭”也属于此类,因此,本文只深入阐述这类微前端框架的技术原理及实现。微前端框架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 资源加载和 环境隔离两大问题,此外,还有路由、通信等问题。
微前端框架需要从服务端拉取子应用的代码文件,并完成解析和子应用的挂载运行。抛开webpack的模块联邦方案,现在常见的有两种方案,分别是:以JS文件作为入口;以HTML文件作为入口。以JS文件作为入口可以直接运行JS脚本,获得JS导出的内容,但是这样,仅能加载脚本资源,无法加载CSS等样式资源。而以HTML文件为入口,则可以通过HTML文件内的文件引用,把对应的所有JS、CSS文件都一起加载,而且,web站点都是以HTML文件作为入口,这也正好可以让子应用的开发者按照web开发的思路来写子应用。
笔者在写麦饭这个框架的时候,希望直接引入子应用就能跑,所以以HTML作为入口文件。开发者使用一个特殊的importSource函数来引入入口文件,这个函数可以根据入口文件,解析子应用的全部资源,并做缓存。
框架在获得HTML入口文件地址后,通过HTTP请求获得该文件的内容,对内容进行解析,解析时需要做资源树分析,也就是通过HTML读取所有资源文件,比如link, script[src]。在读取资源时,可能还需要读取资源本身又引入的资源。大致逻辑如下图:
在解析过程中,还需要根据registerMicroApp(麦饭提供的注册接口)的配置,决定CSS rules怎么处理。解析获得CSS的技巧,是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