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数字孪生解决方案

1 概述

1.1 城市数字孪生

城市数字孪生是运用数字技术在物理城市与数字城市之间建立相互映射的关联关系,通过对物理实体、规则、边界、系统属性的数字化映射,支持数字城市到物理城市的动态监测与模拟仿真,实现城市从规划、建设、管理到服务的全过程、全要素、全方位、全周期的数字化、在线化和智能化,依此指导优化城市面貌,重塑城市现代化治理模式,促进城市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1.2 城市数字孪生的典型特征

1)城市孪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

城市智能应用随着技术创新以及业务融合,已逐渐走入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但对城市治理如此复杂的问题改进还未有质的提升。城市系统的复杂特性,迫切需求技术应用实现新突破,支持从物理空间到数字空间以全局视野实现精准映射感知交互智能监测模拟仿真,具备高纬宏观视角分析城市系统运行规律的能力。数字孪生城市—物理城市与数字城市虚实融合,以数据驱动业务业务融合智能智能服务场景场景交互系统,系统虚实管控的新型城市治理模式呼之欲出。

2)虚实互联

日益复杂的数据处理与多样性的网络接入,需要强大的数字孪生平台化能力作为支撑。数字孪生平台需具备端到端的 IT服务能力,从功能角度划分,包括:物联网平台化能力、网络虚拟化管控能力、大数据平台能力、视频汇聚分析能力、融合通信能力、地理信息服务能力、孪生模型设计与管理能力、人工智能服务能力等。数字孪生平台是孪生平面的核心,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物理城市与数字城市间“虚实”连接的数量以及交互质量。

城市数字孪生解决方案_第1张图片

数字孪生镜像平面

3)知识的跨界融合

数字孪生城市的理念提出,是继承、融合工业领域的数字孪生、建筑信息领域的BIM和城市信息领域的CIM,同时融入现代城市学科而催生的城市科技发展新理念。

城市数字孪生解决方案_第2张图片

4)多维技术融合

数字孪生城市不是一项技术,是多维技术融合的综合应用。数字孪生城市的落地应用离不New ICT技术的支持,包括5G广连接特性支撑下的物联网虚实互联与集成,基于新型测绘的三维建模技术,基于大数据、云计算、模拟仿真、虚拟现实(VR)与增强现实(AR)的虚实映射与可视化监测;基于数据挖掘、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的城市变化预测等。

城市数字孪生解决方案_第3张图片

数字孪生城市技术图谱

2 城市数字孪生参考框架

数字孪生城市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征,是建设智慧城市的“一把双刃剑”,如运用好将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利器,如过度消耗理念将为城市建设带来灾难,因此需要建立体系化的方法作为导引,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优化,指导运用。

2.1 数字孪生城市工程方法

理论上物理世界万事万物皆可数字孪生,包括人、车、物、环境、城市部件等,但在一个城市里要把所有物理实体数字孪生化,成本极高,难度极大,同时为维护和管理带来极大挑战,造成社会资源浪费。我们认为,数字孪生需要以问题作为导向,以价值作为驱动,“按需孪生”。依此在实践中思考,提炼总结一套指导数字孪生建设的方法 -“DOS”工程方法:D(discriminate)识别 -7个关键要素识别,O(optimize)优化 -3 类优化,S(scenarios innovate)场景试错。

城市数字孪生解决方案_第4张图片

数字孪生城市“DOS”工程方法

城市数字孪生解决方案_第5张图片

识别

城市数字孪生解决方案_第6张图片

城市数字孪生解决方案_第7张图片

2.2 数字孪生城市功能框架

城市数字孪生解决方案_第8张图片

数字孪生城市功能框架体系

数字孪生城市的功能框架是物理系统设计与 IT系统设计的融合。

1)物理空间模型设计

数字孪生城市在物理系统设计中,依据“DOS”工程方法,分别设计物理要素层,主要包括人、物、组织、环境等关键主体要素特征与定义;物理规则层,主要包括系统中人、物、组织、环境内外部要素间逻辑关系与业务流程;物理模型层:主要建立涵盖系统主体要素、主体间关系、系统边界及外部约束的物理模型。

2)数字孪生镜像层(孪生平面)

主要包括智能终端、联接网络和数字化平台等IT能力的设计。用合理的技术手段,获得物理系统的数据状态并进行分析,同时提供有效技术预测的能力。

3)数字空间模型设计

建立与物理模型映射的数字化表达,主要包括实体孪生、关系孪生和模型孪生。值得关注的是,物理空间模型到数字空间模型的映射,不一定是可视的,甚至可能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据,重点是采用孪生思维,聚焦解决的问题本质。

4)应用仿真层设计

通过数字模型实现对物理系统的模拟 / 预测,获得解决问题,优化城市的最优方案。

2.3 数字孪生城市数据框架

数字孪生城市的基础数据框架由宏观、中观与微观三层不同颗粒度数据框架组成。

围绕数字孪生城市数据体系建设和管理全过程,整合、集成和规范时空基础数据、工程建设项目数据、公共专题数据和物联网感知数据等数据资源,由按尺度分级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向按地理实体分类的无尺度基础时空数据库转变,实现不同精度、不同层次、不同时相的地理实体数据集成,形成地上地下全域空间立体的三级数据框架体系,为数字孪生城市运行管理提供统一的数据底板。

1)城市宏观数据框架

城市宏观数据框架包括两部分,一是以卫星遥感数据为主的覆盖城市山水林田湖草等大颗粒度城市自然资源宏观数据框架;一是利用更先进的机载、车载、船载、背包式等新型测绘设备,通过无人船、无人机航拍等新型测绘技术有效覆盖陆地、海洋、空间和地上地下,基于面向地理实体对象的增量式数据更新,实现海量城市实体地理信息的快速更新和动态调整。

2)城市中观数据框架

由按尺度分级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向按地理实体分类的无尺度基础时空数据库转变,通过地理实体建库技术,可实现不同精度、不同层次、不同时相的地理实体数据集成,形成地上地下、室内室外、二维三维、历史现状一体化的全空间城市信息模型,支撑基础地理和城市专题数据融合。

3)城市微观数据框架

城市微观数据由地理实体最小颗粒度组合的城市物联场景组成,如道路交通物联、个人物联、建筑物联等场景,将地理实体间或人与地理实体间的实时属性挂接,包括地理实体语义、地理实体位置、地理实体城市属性、地理实体关系及地理实体演化过程等属性,实现场景的孪生能力。

城市数字孪生解决方案_第9张图片

2.4 数字孪生城市平台能力

城市数字孪生解决方案_第10张图片

数字孪生平台架构

 数字孪生平台的核心架构以云为基础,联结无处不在的智能终端,以AI为驱动,融合大数据、物联网、视频、地理信息等多种ICT 技术,以孪生数据服务、孪生应用服务和孪生集成服务为城市运行监测和城市仿真预测预警应用提供相应服务。

2.5 数字孪生城市分级模型

建立数字孪生城市应用能力分级评价模型,有助于各参与角色对齐数字孪生城市建设方向与阶段建设成果评估。我们通过研究数字孪生、人工智能、地理信息等技术路径的发展史,从物理空间与数字空间的数据关系、物理状态监测预测度、数字使能控制物理实体三个维度,总结归纳设置 L0--L4 五级评估模型。

1)L0

建立物理空间的数字空间框架,能够反映物理空间要素的静止状态,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没有动态联系。典型场景如传统GIS二维空间静态呈现的应用和传统的信息管理系统.

2)L1

物理空间的变化状态能实时反映在数字空间中,建立了物理空间到数字空间的单向信息流动机制,数字世界实现对物理世界的实时监测。系统通过物联终端设备动态获取数据、实现物理实体的状态监测,典型场景如基于GIS二、三维空间呈现及实时的物理设施及人员的监测定位。

3)L2

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建立双向信息互动机制,数字空间既可以监测物理空间的要素状态,也可实现物理空间的单域控制、预测和智能化。系统通过物联终端设备动态获取监测数据并可实现远程控制,单体终端设备加持AI技术并在端侧有智能分析及自动控制功能,典型场景如基于二维、三维的精细空间、物体进行判断、交互,如智能闸机、远程无人机监控、物体AI识别等。

4)L3

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建立跨域智能双向数据互动机制,实现物理空间区域智能预测和智能监控。系统通过物联终端设备动态获取数据,跨域元数据共享,实现跨域智能监控联动、边缘智能计算节点联动,并与云计算中心进行互联和互动。智能终端具有区域活动能力和信息交互能力,典型场景如 L3 级无人驾驶,跨域红绿灯智能控制、基于三维精准模型的区域智能推理预测和判断。

5)L4

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建立全域智能双向数据互动机制,实现物理空间全域智能预测和智能监控。系统通过物联终端设备动态获取数据、实现全域空间的多元数据共享,全域智能预测和智能监控、边缘智能计算节点联动,并与云计算中心互联互动。智能终端集群智能,能进行自主的全域范围行动和交互,典型场景如 L4级无人驾驶,全域红绿灯智能控制、基于三维精准模型变化的全域自主推理预测和判断。

城市数字孪生解决方案_第11张图片

数字孪生城市应用能力分级评价模型

3数字孪生城市未来展望

3.1 全域映射的城市信息模型

数字孪生与智能技术构建的全域城市信息模型是解剖城市的一把手术刀。如果将城市看作一个有机体,城市每一个部件就是城市的一个细胞,细胞里含有大量的数据和信息,数字孪生的目标是全域数字化,每一个细胞的刻画都是实现精准映射城市运行细节、挖掘洞悉城市发展规律、推演仿真城市未来趋势的综合信息载体,将城市中的物体、人、自然、环境等要素关系一一复制,形成全域城市信息模型(CIM),结合科学的数学模型和智能算法,分析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的发展规律,解决城市粗犷式发展、资源分配不合理带来的城市病,甚至可以模拟跟踪“蝴蝶效应”,优化城市“熵减”效果。

3.2 全场景城市智能体

数字孪生与智能技术打造的全场景城市智能体是融汇贯通的聚裂效应。全场景城市智能体,是随时随地的全流程联动,是全要素的、覆盖全域、联接万物的数字孪生城市。全场景城市智能体表现为城市各领域的一体智能化,通过智能交互、智能连接,实现城市级别的全域智能协同,让整个城市实现全智能的管理和服务。全场景城市智能体在城市管理和服务领域有突出的表现。在全场景的城市运行管理智能体中,城市的运行系统如水电气热及交通等,城市管理系统如城市事件,城市环境系统如城市水务、城市环保等,形成一体化、智能化的感知、连接、分析判断、预测、协同、派单、处置、反馈的城市运行管理体系,实现城市全域的数字空间和物理空间的智能协同处置和联动;在全场景的城市服务智能体中,个人通过孪生技术成为了数字孪生城市中的数字公民,个人信息和业务在安全有效的监管下,在个人授权下得以在城市全域乃至跨地区跨省市流动、协同和联动。人们通过各类智能交互的终端,如家庭机器人、公共服务机器人、个人智能终端等,通过语音、视频等智能交互方式,办理所有业务,享受所有服务,真正做到足不出户、随身随行的城市服务。

3.3 万物互联时代的智能出行

数字孪生与智能技术创造的物理世界将突破空间限制,重塑我们的出行方式。在以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为特征的出行变革浪潮中,人、汽车、道路都在实现智慧互联。万物互联时代下,车内空间可随时切换模式,社交、娱乐、休息、视频会议等人类活动实现科技的智能联接。万物互联时代下,不再有交通信号灯,汽车会相互交流,在会车时,自动协商速度,避免相撞,并且可以高速通行;汽车可以精准地判断一切事物、动物和人的运动趋势,行人过马路不再需要左顾右盼,盲人都可以大胆通行。万物互联时代的智慧出行将是人和未来之间 “心驰神往”的“传送”。

3.4 如影随形的沉浸式体验

数字孪生与智能技术创造的数字世界将突破时空限制,打开最佳沉浸式体验的心流通道。对于AR、VR的成长,一个关键的组成部分将是丰富、栩栩如生的体验。这些体验将真实地反映用户的生理和性格,从而提升在虚拟环境中所需的亲密感并实现共存。除视觉感知外,还有听觉感知、触觉感知、运动感知、甚至还包括味觉、嗅觉感知等需求满足,理想的虚拟现实应该具有一切人所具有的感知功能。用户在数字世界内对物体的操作可直接相应的反馈到物理世界,交互性的满足感不断上升。未来的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技术将全面融入我们的生活、工作中,虚实融合,为我们探索数字世界架起了一座的桥梁。

3.5 智能的机器人伙伴

数字孪生与智能技术应用的一个极致表现是智能机器人。对机器人而言,服务范围内的物理世界尽可能精准的数字化,真正形成数字空间和物理空间的互动,才能更高效的向人们提供服务,机器人的服务形态,取决于数字孪生及智能化的程度。未来机器人将进一步拥有语音交互、人脸识别、深度学习、场景理解乃至更高级的自主决策行为等各种功能,在各类生活、工作场景中重塑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成为我们的伙伴和朋友,对我们的工作生活的影响甚至比移动互联网更具颠覆性。如家用机器人,将彻底改变现在单一功能模式,将模拟人类认知世界和学习知识的方式,建立相应的数字空间深度学习能力,实现跨域、全域智能服务,将集成各类家务服务、陪伴服务、管家服务、甚至扮演家庭卫士角色,看护家庭安全。医疗机器人是有医护机器人和医疗机器人。在医疗应用方面,全场景医疗看护机器人将辅助乃至代替护士,在医院全域空间发挥更大作用。同时,微创手术机器人,将成为医生手里优良的手术工具,将被广泛应用,如当前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商业机器人将以行业深度理解为基础提供服务,如餐饮机器人、酒店服务机器人、零售机器人等,实现专业化、拟人化的智能服务,全面推进行业服务向全智能化的高级形态发展。

3.6 意识撬动世界的脑机互联

数字孪生与智能技术是开启数字空间与意识空间的一把钥匙。脑机互联,是科学与生命的联系,是数字孪生与生命体意识的联系,是一个融合生物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和数学等若干领域的新兴学科。脑机互联实现了信息与意识跨时代意义的首次握手,实现了数字空间与意识空间的映射、联系和互动。随着数字孪生技术的发展,脑机互联将在连接方式、互动模式等领域进行突破,对脑电波的认识也将达到新的高度,最终实现便捷可穿戴和无接触的脑机互联模式,形成意识空间、数字空间、物理空间的三维互动。在脑机游戏领域,将实现意识对游戏的控制,提高游戏执行效率,同时,游戏场景直接通过数字化反馈至脑意识中,全面提升游戏场景的体验,实现沉浸式娱乐,全面提升娱乐效果。在医疗脑机领域,采用侵入式脑机技术,对大脑神经产生一系列或抑制,或增强的电刺激,辅之以智能医疗器械,将抑制疾病或使残障人士重新获得行动能力。未来,脑机互联将进一步颠覆人机互动模式,为人们建立一个全新的交流方式,让意识、数字、物理三维交互更加顺畅、高效和便捷,让人们的生活、工作更便利。

你可能感兴趣的:(数字孪生,运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