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合格的前端工程师需要掌握的浏览器渲染笔记

前言

浏览器渲染这是一个广而深的题目,其中的每一个点如果深入,都可以讲一整天。本文主要从广度的层面,梳理了浏览器的整体渲染流程,有不对的地方,烦请指正!

ps:本文整体思路主要参考极客时间专栏-浏览器工作原理与实践[1](推荐,讲的不错),文中部分图片画起来比较复杂,也直接采用了文中的图片,仅供学习。

整体流程

  • 1、解析HTML,构建DOM树

  • 2、解析CSS,生成CSS规则树

  • 3、合并DOM树和CSS规则,生成Render树(页面布局)

  • 4、绘制Render树(paint),绘制页面像素信息

  • 5、显示一名合格的前端工程师需要掌握的浏览器渲染笔记_第1张图片

1、构建DOM树

因为浏览器无法直接理解和使用html,所以需要将html转换为浏览器能够理解的结构——DOM树。在渲染引擎内部,有一个叫 HTML 解析器(HTMLParser)的模块,它的职责就是负责将 HTML 字节流转换为 DOM 结构。

一名合格的前端工程师需要掌握的浏览器渲染笔记_第2张图片
  • 1、解码:浏览器将接收的字节流(Bytes)基于编码方式解析为字符(characters)

  • 2、分词:通过分词器(也就是词法分析)将字符转换为 Token,分为Tag Token 和文本Token

  • 3、tokens->nodes

  • 4、nodes->DOM

第3步和第4步其实是同时进行的,需要将 Token 解析为 DOM 节点,并将 DOM 节点添加到 DOM 树中。此过程HTML 解析器通过维护了一个Token栈结构来完成。

  • 如果是StartTag Token,就会创建一个DOM节点,并推入栈

  • 如果是文本 Token,就会生成一个文本节点,然后将直接该节点加入到 DOM 树中

  • 如果是EndTag Token,会查看栈顶元素是否为对应的StartTag Token,如果是则弹出,该节点解析完成。

一名合格的前端工程师需要掌握的浏览器渲染笔记_第3张图片

具体实现可以参考Vue.js的HTMLParser实现[2]

2、构建CSS规则树

与HTML文本一样,渲染引擎也没法直接理解CSS文本,因此渲染引擎会将其转换为其能理解的结构——styleSheets。在控制台执行document.styleSheets 可以看到:

一名合格的前端工程师需要掌握的浏览器渲染笔记_第4张图片

styleSheets是对页面样式的一个总览,其内部层级如下图:

一名合格的前端工程师需要掌握的浏览器渲染笔记_第5张图片

关于stylesheets的具体属性,可参考链接[3]

针对styleSheets,结合CSS的继承、优先级层叠等规则,渲染引擎最终生成如下CSS规则树:

一名合格的前端工程师需要掌握的浏览器渲染笔记_第6张图片

此时每个元素上的样式就是最终应用这个元素上的样式了,通过浏览器的Element->Computed可以查看。

一名合格的前端工程师需要掌握的浏览器渲染笔记_第7张图片

3、布局Layout

页面结构和页面样式都确定了,接下来就需要将两者结合起来,对页面进行整体布局。

3.1构建Render树

DOM树只是描述了源码中HTML的结构,但其中许多元素并不需要展示在画面中(比如head、dispaly:none),也有一些不存在DOM树中但需要显示在页面上的元素(比如伪类),因此在显示之前需要遍历DOM树中的所有节点,忽略掉不可见元素,添加不存在DOM树中但需要显示的的内容,最终生成一棵只包含可见元素的Render树。一名合格的前端工程师需要掌握的浏览器渲染笔记_第8张图片

3.2计算布局信息

以上得到了每个DOM元素的文档结构和样式,但是还不知道元素的具体绝对几何位置。

比如一个div元素的样式如下:

div {
    position: absolute;
    width:100px;
    height:100px;
    top:10px;
    left:10px;
}

那么我们还需要知道它的具体绝对几何位置:

div {
    x: ?
    y: ?
    width: 100px
    height: 100px
}

而计算元素的具体绝对几何位置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为即使是最简单的页面布局(如从上到下的块流程)也必须考虑字体的大小以及在何处换行,因为这会影响段落的大小和形状,也会影响下一段的位置。

在Chrome中,有一整个工程师团队在为布局而工作, few talks from BlinkOn Conference[4] 有提到一些,大家感兴趣可以看看。

4、绘制paint

以上得到了完整的Render树,也就是知道了页面的样式和位置信息,但还没到绘制的时候。类似于画一幅画,我们还需要知道页面各元素的绘制顺序,比如需要先画蓝天再画白云,否则白云会被蓝天覆盖住。

针对绘制顺序,因为页面中有很多复杂的效果,如一些复杂的 3D 变换、页面滚动,或者使用 z-index做 z 轴排序等,为了更加方便地实现这些效果,渲染引擎采用了分层机制。

4.1分层layer

一名合格的前端工程师需要掌握的浏览器渲染笔记_第9张图片

每个DOM元素会有自己的布局信息Layout Object, 根据其布局信息的层级等关系,某些Layout Object会拥有共同的渲染层Paint Layer,某些Paint Layer又会拥有共同的合成层Composite Layer(Graphic Layers)。

分层-渲染层(Paint Layer)

如上图,DOM 树中得每个 Node 节点都有一个对应的 LayoutObject;拥有相同的坐标空间的 LayoutObjects,属于同一个渲染层(PaintLayer)。渲染层产生的最普遍条件是“层叠上下文”。

层叠上下文示意图:一名合格的前端工程师需要掌握的浏览器渲染笔记_第10张图片

根据层叠上下文-MDN[5],层叠上下文由满足以下任意一个条件的元素形成:一名合格的前端工程师需要掌握的浏览器渲染笔记_第11张图片

满足以上任一条件的元素,都会拥有自己的渲染层,其子元素若没有单独的渲染层,则随父级元素同一层。

其他产生渲染层的特殊场景(除“层叠上下文”),可参考链接[6]

分层-合成层(Composite Layer)

某些特殊的渲染层会被认为是合成层(Composite Layer),合成层拥有单独的 GraphicsLayer。渲染层与合成层的区别,如图:

一名合格的前端工程师需要掌握的浏览器渲染笔记_第12张图片

产生合成层的具体条件可参考文章,这里列出几个常见的场景:

  • 有 3D transform

  • 对 opacity、fliter、transform 应用了 animation 或者 transition(需要是 active 的 animation 或者 transition,当 animation 或者 transition 效果未开始或结束后,提升合成层也会失效)

  • will-change 设置为 opacity、transform、top、left、bottom、right(其中 top、left 等需要设置明确的定位属性,如 relative 等

以上三种原因生成合成层demo代码如下




    
        *{
                margin:0;
                padding:0;
        }
        div{
                width:200px;
                height:100px;
        }
        .default{
                background: #ffb284;
        }
        .composite-translateZ{
                transform: translateZ(0);
                background: #f5cec7;
        }
        .composite-tansform-active{
                background: #e79796;
                transform: translate(0,0);
                transition: 3s;
        }
        .composite-tansform-active:hover{
                transform: translate(100px,100px);        
        }
        .composite-will-change{
                background: #ffc988;
                will-change: transform;
        }
    


    默认层
    合成层-translateZ
    合成层——active transform(hover一下我)
    合成层——will-change

在控制台的Layers下,可以看到合成层。

一名合格的前端工程师需要掌握的浏览器渲染笔记_第13张图片
  • overlap:元素覆盖在其他合成层元素上,则该元素被隐式提升为合成层,demo代码如下




    
        *{
                margin:0;
                padding:0;
        }
        div{
                width:200px;
                height:200px;
                /*background: */
        }
        .bottom{
                background: #f5cec7;
                animation: anim-translate 3s ease-in-out alternate infinite both;
        }
        @keyframes anim-translate {
            from { transform: translateX(0); }
            to { transform: translateX(50px); }
        }
        .top{
                background: #e79796;
                transform: translateY(-50px);
        }       
    


    
        下层-有动画
        上层-隐式提升为合成层
    

demo中的上层div,本不具备提升为合成层的因素,但由于其覆盖在了下层div上,如果上层div不隐式提升为合成层,它就会和和父元素共用一个合成层,此时渲染顺序就会出错。为了保证渲染顺序,因此上层被隐式提升为合成层。在控制台也可以看到原因:might overlap other composited content.一名合格的前端工程师需要掌握的浏览器渲染笔记_第14张图片

渲染层是为保证页面元素以正确的顺序,合成层是为了减少渲染的开销。

提升为合成层的好处:

  • 合成层的位图,会采用硬件加速,也就是会交由 GPU 合成,比 CPU 处理要快

  • 当需要 repaint 时,只需要 repaint 本身,不会影响到其他的层

  • 对于已提升为合成层中的 transform 和 opacity 效果,都只是几何变换,透明度变换等,不会触发 layout 和 paint,直接由GPU完成即可

因此,在开发中,建议对于需要频繁移动的元素,建议将其提升为单独的合成层,可减少不必要的重绘,同时可以利用硬件加速,提高渲染效率。

4.2层绘制paint

分好层后,就需要对每个层进行绘制了。绘制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像画画一样,是按顺序一笔一笔画出来的,渲染引擎也是类似。对于每一个合成层,渲染引擎的渲染过程:

  • 先绘制下面的渲染层,再绘制上面的渲染层;

  • 在绘制一个渲染层时,将一个渲染层的绘制拆分成很多小的绘制指令。一名合格的前端工程师需要掌握的浏览器渲染笔记_第15张图片

常见的指令如下:

  • drawReact(rect, paint):使用paint画一个矩形rect

  • drawTextBlob(x,y,paint):使用paint以x、y为起始坐标绘制文字

  • drawPaint(paint):用paint填充画布

  • color:采用ARGB的方式

各指令的含义可参考链接[7]

打开“开发者工具”的“Layers”标签,任意选择一层合成层,可查看该层detail下的详细渲染列表paint profiler。绘制指令demo代码如下





    
        *{
            margin:0;
            padding:0;
        }
        div{
            width:200px;
            height:100px;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100px;
        }
        p{
            height:40px;
            line-height:40px;
            font-size:20px;
            margin-bottom: 30px;
        }
        .level-default{
            position: absolute;
            background: #f5cec7;
            top: 60px;
        }
        .level1{
            background: #ffb284;
            position: absolute;
            z-index:2;
            top: 160px;
        }
        .level2{
            background: #e79796;
            position: absolute;
            z-index:1;
            top: 260px;
        }
        .composite-1, .composite-2{
            position: relative;
            transform: translateZ(0);
            width:300px;
            height:400px;
            background: #ddd;
            margin-bottom:20px;
        }
    


    
        

合成层一

        默认层
        渲染层1:z-index:2
        渲染层2:z-index:1
                  

合成层二

        默认层         渲染层1:z-index:2         渲染层2:z-index:1     

一名合格的前端工程师需要掌握的浏览器渲染笔记_第16张图片比如选择composite-1的合成层,绘制列表如下:

一名合格的前端工程师需要掌握的浏览器渲染笔记_第17张图片这里顺便也可以看到一点:渲染层2在渲染层1的后面,但由于其z-index较大(说明其渲染层层级较高),因此优先渲染层2。

需要说明一点,绘制列表只是用来记录绘制顺序和绘制指令的列表,并没有真正的绘制出页面。

4.3栅格化

生成了绘制指令,就到了真正绘制页面的时候了,真正的绘制过程不是在主线程完成的,而是在得到绘制指令后,主线程会将这些信息交给合成线程,由合成线程来完成绘制。

合成线程是如何工作的呢?

页面可能很大,但用户只能看到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全部绘制,就会产生很大的性能开销,因此需要优先绘制视口(即用户看到的区域)区域内的元素。

基于此原因,绘制前,合成线程会对页面进行分块,然后将每个图块发送给栅格线程,栅格线程将图块转换为位图。合成器线程可以优先处理不同的栅格线程,这样就可以首先对视口(或附近)中的事物进行栅格化。

通常,栅格化过程都会使用 GPU 来加速生成,生成的位图被保存在 GPU 内存中。

栅格化的过程:

一名合格的前端工程师需要掌握的浏览器渲染笔记_第18张图片

5、合成与显示

栅格化完成后,每一个图层都对应一张“图片”,合成线程会将这些图片合成为一张“图片”。此时,页面数据已经完成绘制,现在只需要显示给用户即可,此时就需要显卡和显示器就上场了。

显卡分为前缓冲区和后缓冲区,合成线程生成的“图片”会被发送至后缓冲区。显卡对图片进行处理完成后,系统就会让后缓冲区和前缓冲区互换,这样显示器就总能读到显卡最新产生的数据了。

通常显卡和显示器的刷新频率是一致的,都会60次/秒,但对于一些复杂的场景,显卡处理速度比较慢,显卡的刷新频率就会低于显示器,此时页面就会出现卡顿现象。

因此在开发中,我们需要尽量保证一帧画面的处理总时长(以上的所有步骤)不超过1/60s = 16.7ms,这样画面才不会出现卡顿现象。不过量化地衡量渲染时间比较困难,但基于以上分析的渲染过程,我们就可以从渲染的各个步骤着手优化渲染流程,提高渲染效率。

6、相关拓展

6.1 CSS如何影响DOM的构建

JavaScript脚本由于可能会修改DOM,因此会阻塞DOM的构建,这一点我们都知道;而CSS并不会操作或者改变DOM,因此通常我们认为CSS不会影响DOM的构建,只会影响后续的布局、绘制等过程,即会影响DOM的渲染。但其实CSS可以通过JavaScript来阻塞DOM的构建。

因为JavaScript是可以改变样式的,也就是具有修改CSS规则树的能力,而JavaScript脚本里是否有改变样式的操作,这一点在执行JavaScript之前是不可知的。因此,为保证JavaScript脚本的正确执行,在执行JavaScript之前,CSS规则树必须要先准备好(不然万一有修改CSS的操作呢)。

也就是说,若在构建DOM的中途存在阻塞DOM构建的JavaScript脚本,而此页面中还包含了外部 CSS 文件的引用,那么此时就需要等目前的CSS规则树(基于目前生成完的部分DOM树)构建完毕后,再开始JavaScript脚本的执行,等一切结束了,再继续DOM的构建。

整个流程如图:(其中CSSOM表示CSS规则树)一名合格的前端工程师需要掌握的浏览器渲染笔记_第19张图片

demo代码如下:




     
    
        h4{
            font-size:18px;
            font-weight:none;
        }
    
    


    清空dom
    
我是div
              
我是div
    
我是div
    
我是div
    
我是div
    let btn = document.getElementById('btn')     let body = document.body     btn.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e){             body.innerHTML = ''     }, true);

将控制台Network中的网络调为Slow 3G,点击按钮清空dom后,刷新页面观察Element中DOM元素出现的时机。

说明CSS可以通过JavaScript来阻塞DOM的构建。

6.2重排、重绘、合成

一名合格的前端工程师需要掌握的浏览器渲染笔记_第20张图片

另外在合成小节提到,生成绘制指令之后的分开、栅格化等工作是在合成线程中进行,这也就意味着在执行合成操作时,是不会影响到主线程执行的,这也是合成动画性能好的原因之一。也就揭示了为什么经常主线程卡住了,但是 CSS 动画依然能执行的原因。

6.3层爆炸

前面提到overlap会导致生成隐式合成层,极端情况下就可能会产生大量的不在预期内的额外合成层,导致层爆炸。demo[8]

一名合格的前端工程师需要掌握的浏览器渲染笔记_第21张图片因此,在开发过程中,建议:

7、参考

参考资料

[1]

极客时间专栏-浏览器工作原理与实践: 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intro/216

[2]

Vue.js的HTMLParser实现: https://github.com/vuejs/vue/blob/dev/src/compiler/parser/html-parser.js

[3]

链接: https://www.cnblogs.com/xiaohuochai/p/5848335.html

[4]

few talks from BlinkOn Conferenc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5Xa4H2wtVA

[5]

层叠上下文-MDN: https://developer.mozilla.org/zh-CN/docs/Web/CSS/CSS_Positioning/Understanding_z_index/The_stacking_context

[6]

链接: https://fed.taobao.org/blog/taofed/do71ct/performance-composite/

[7]

链接: https://api.flutter.dev/flutter/dart-ui/Canvas/restore.html

[8]

demo: http://fouber.github.io/test/layer/?size=20

[9]

极客时间专栏-浏览器工作原理与实践: 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intro/216

[10]

无线性能优化:composite: https://fed.taobao.org/blog/taofed/do71ct/performance-composite/

[11]

Inside look at modern web browser (part 3): https://developers.google.com/web/updates/2018/09/inside-browser-part3

[12]

详谈层合成: http://jartto.wang/2017/09/29/expand-on-performance-composite/

❤️ 谢谢支持

你可能感兴趣的:(html,css,java,js,jav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