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课学到的 贪心法

❤写在前面:
❤博客主页:努力的小鳴人
❤系列专栏:算法
❤欢迎小伙伴们,点赞关注收藏一起学习!
❤如有错误的地方,还请小伙伴们指正!

昨天上课学到的 贪心法_第1张图片

目录

  • 一、贪心法概述
    • 实际意义
    • 基本思想
    • 解题步骤
  • 二、会场安排问题
    • 问题描述
    • 算法设计
    • 贪心策略
    • 算法描述与实现
      • 算法实现
    • 算法正确性证明
  • 三、单源最短路径问题
    • 问题描述
    • 算法设计
      • Dijkstra算法思想
    • 求解步骤
    • 算法实现


一、贪心法概述

贪心法是最接近人们日常思维的一种解题策略

实际意义

简单、直接、高效便是贪心法的三大特点
对于很多相当广泛的问题通常能够产生最优解,就算不能得到问题的最优解,贪心法也能够得到最优解比较好的近似解,进而它在**多项式复杂程度的非确定性问题(NP)**的求解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近年来在一些竞赛中也常常出现(例:ACM程序设计竞赛),需要参赛选手经过思考得出高效的贪心算法

基本思想

从问题的某一个初始解出发,在每一个阶段都根据贪心策略来做出当前最优的决策,逐步逼近给定的目标,尽可能快地求得更好的解。当达到算法中的某一步不能再继续前进时,算法终止

结论:
每个阶段面临选择时, 贪心法都做出对眼前来讲是最有利的选择
选择一旦做出不可更改,即不允许回溯
根据贪心策略来逐步构造问题的解

解题步骤

  1. 分解:将原问题分解为若干个相互独立的阶段
  2. 解决:对于每个阶段依据贪心策略进行贪心选择,求出局部的最优解
  3. 合并:将各个阶段的解合并为原问题的一个可行解。影响时间复杂性的因素

二、会场安排问题

问题描述

设有n个会议的集合C={1,2,…,n},其中每个会议都要求使用同一个资源(如会议室),而在同一时间内只能有一个会议使用该资源。每个会议i都有要求使用该资源的起始时间bi和结束时间ei,且bi < ei 。如果选择了会议i使用会议室,则它在半开区间[bi, ei)内占用该资源。如果[bi, ei)与[bj , ej)不相交,则称会议i与会议j是相容的。会场安排问题要求在所给的会议集合中选出最大的相容活动子集,也即尽可能地选择更多的会议来使用资源

例:
设有11个会议等待安排,用贪心法找出满足目标要求的会议集合
这些会议按结束时间的非减序排列如下表(11个会议按结束时间的非减序排列表):
昨天上课学到的 贪心法_第2张图片

算法设计

  1. 步骤1:初始化。开始时间存B;结束时间存E中且按照结束时间的非减序排序,B相应调整;集合A存储解,会议i如果在集合A中,当且仅当A[i]=true;
  2. 步骤2:根据贪心策略,首令A[1]=true;
  3. 步骤3:依次扫描每一个会议,如果会议i的开始时间不小于最后一个选入A中的会议的结束时间,则将会议i加入A中;否则,放弃,继续检查下一个会议与A中会议的相容

与上解题步骤对应

贪心策略

选择最早开始时间且不与已安排会议重叠的会议
选择使用时间最短且不与已安排会议重叠的会议

选择具有最早结束时间且不与已安排会议重叠的会议

算法描述与实现

算法描述:时间的数据类型限定为整型

Void GreedySelector(int n,int b[ ],int e[ ],bool A[ ])
{
    //b中元素按⾮递减序排列,a中对应元素做相应调整;
    int I,j;
    C[1]=true;        //初始化选择会议的集合C,只包含会议1;
    j=1;i=2;          //从第⼆(i)个会议开始寻找与会议1(j)相容的会议;
    while(i<=n)
         if(a[i]>=b[j])
             {C[i]=true;j=I;}
         else
              C[i]=false;
} 

算法实现

这边我用C实现

#include
#pragma warning(disable:4996)
#define N 11

struct Meeting {
	int id;
	int begin;
	int end;
};

int main()
{
	Meeting list[N], temp;

	int k = 0;

	for (int i = 0; i < N; i++)
	{
		//输入会议ID,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printf("输入会议ID,开始时间,结束时间:");
		scanf("%d %d %d", &list[i].id, &list[i].begin, &list[i].end);
	}

	//Sort meetings according to the end time.
	for (int i = 0; i < N - 1; i++)
	{
		for (int j = 0; j < N - i - 1; j++)
		{
			if (list[j].end > list[j + 1].end)
			{
				temp = list[j];
				list[j] = list[j + 1];
				list[j + 1] = temp;
			}
		}
	}

	for (int i = 0; i < N; i++)
	{
		if (i == 0)
		{
			printf("Meeting ID: %d Begin: %d End: %d\n", list[i].id, list[i].begin, list[i].end);
		}
		else
		{
			//会议结束的时间尽的可能早
			if (list[i].begin >= list[k].end)
			{
				printf("Meeting ID: %d Begin: %d End: %d\n", list[i].id, list[i].begin, list[i].end);
				k = i;
			}
		}
	}
	getchar();
}

例题运行结果:
昨天上课学到的 贪心法_第3张图片

算法正确性证明

问题存在从贪心选择开始的最优解
    贪心选择性质
        采用归纳法
一步一步的贪心选择能够得到问题的最优解
    最优子结构性质
        采用反证法

三、单源最短路径问题

问题描述

给定一个有向带权图 G=(V,E),其中每条边的权是一个非负实数。另外,给定V中的一个顶点,称为源点。现在要计算从源点到所有其它各个顶点的最短路径长度,这里的路径长度是指路径上经过的所有边上的权值之和

例:
在下图所示的有向带权图中,求源点0到其余顶点的最短路径及最短路径长度
昨天上课学到的 贪心法_第4张图片

算法设计

  • u:源点。集合S中的顶点到源点的最短路径的长度已经确定,集合V-S中所包含的顶点到源点的最短路径的长度待定
  • 特殊路径:从源点出发只经过S中的点到达V-S中的点的路径
  • 贪心策略:选择特殊路径长度最短的路径,将其相连的V-S中的顶点加入到集合S中

Dijkstra算法思想

按各个顶点与源点之间路径长度的递增次序,生成源点到各个顶点的最短路径的方法,即先求出长度最短的一条路径,再参照它求出长度次短的一条路径,依此类推,直到从源点到其它各个顶点的最短路径全部求出为止

求解步骤

  1. 步骤1:设计合适的数据结构。带权邻接矩阵C,即如果< u, x >E,令C[u][x]=的权值,否则,C[u][x]=无穷;采用数组dist来记录从源点到其它顶点的最短路径长度;采用数组p来记录最短路径;
  2. 步骤2:初始化。令集合S={u},对于集合V-S中的所有顶点x,设置dist[x]=C[u][x];如果顶点i与源点相邻,设置p[i]=u,否则p[i]=-1;
  3. 步骤3:在集合V-S中依照贪心策略来寻找使得dist[x]具有最小值的顶点t,t就是集合V-S中距离源点u最近的顶点
  4. 步骤4:将顶点t加入集合S中,同时更新集合V-S;
  5. 步骤5:如果集合V-S为空,算法结束;否则,转步骤6;
  6. 步骤6:对集合V-S中的所有与顶点t相邻的顶点x,如果dist[x]>dist[t]+C[t][x],则dist[x]=dist[t]+C[t][x]并设置p[x]=t,转步骤3

算法实现

Dijkstra迭代过程:
昨天上课学到的 贪心法_第5张图片
代码实现:

package atCSDN;

/**
 * Description:
 * Created by 努力的小鸣人
 * Date:2022/4/18
 * Time:18:17
 *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
import java.util.Scanner;

public class greedy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canner input = new Scanner(System.in);

        System.out.print("请输入图的顶点和边的个数(格式:顶点个数 边个数):");
        int n = input.nextInt(); //顶点的个数
        int m = input.nextInt(); //边的个数

        System.out.println();

        int[][] a = new int[n + 1][n + 1];
        //初始化邻接矩阵
        for(int i = 0; i < a.length; i++)
        {
            for(int j = 0; j < a.length; j++)
            {
                a[i][j] = -1; //初始化没有边
            }
        }

        System.out.println("请输入图的路径长度(格式:起点 终点 长度):");
        //总共m条边
        for(int i = 0; i < m; i++)
        {
            //起点,范围1到n
            int s = input.nextInt();
            //终点,范围1到n
            int e = input.nextInt();
            //长度
            int l = input.nextInt();

            if(s >= 1 && s <= n && e >= 1 && e <= n)
            {
                //无向有权图
                a[s][e] = l;
                a[e][s] = l;
            }
        }

        System.out.println();

        //距离数组
        int[] dist = new int[n+1];
        //前驱节点数组
        int[] prev = new int[n+1];

        int v =1 ;//顶点,从1开始
        dijkstra(v, a, dist, prev);
    }

    /**
     * 单源最短路径算法(迪杰斯特拉算法)
     * @param v 顶点
     * @param a 邻接矩阵表示图
     * @param dist 从顶点v到每个点的距离
     * @param prev 前驱节点数组
     */
    public static void dijkstra(int v, int[][] a, int[] dist, int[] prev)
    {
        int n = dist.length;
        /**
         * 顶点从1开始,到n结束,一共n个结点
         */
        if(v > 0 && v <= n)
        {
            //顶点是否放入的标志
            boolean[] s = new boolean[n];

            //初始化
            for(int i = 1; i < n; i++)
            {
                //初始化为 v 到 i 的距离
                dist[i] = a[v][i];
                //初始化顶点未放入
                s[i] = false;
                //v到i无路,i的前驱节点置空
                if(dist[i] == -1)
                {
                    prev[i] = 0;
                }
                else
                {
                    prev[i] = v;
                }
            }

            //v到v的距离是0
            dist[v] = 0;
            //顶点放入
            s[v] = true;

            //共扫描n-2次,v到v自己不用扫
            for(int i = 1; i < n - 1; i++)
            {
                int temp = Integer.MAX_VALUE;
                //u为下一个被放入的节点
                int u = v;

                //这个for循环为第二步,观测域为v的观测域
                //遍历所有顶点找到下一个距离最短的点
                for(int j = 1; j < n; j++)
                {
                    //j未放入,且v到j有路,且v到当前节点路径更小
                    if(!s[j] && dist[j] != -1 && dist[j] < temp)
                    {
                        u = j;
                        //temp始终为最小的路径长度
                        temp = dist[j];
                    }
                }

                //将得到的下一节点放入
                s[u] = true;

                //这个for循环为第三步,用u更新观测域
                for(int k = 1; k < n; k++)
                {
                    if(!s[k] && a[u][k] != -1)
                    {
                        int newdist=dist[u] + a[u][k];
                        if(newdist < dist[k] || dist[k] == -1)
                        {
                            dist[k] = newdist;
                            prev[k] = u;
                        }
                    }
                }
            }
        }

        for(int i = 2; i < n; i++)
        {
            System.out.println(i + "节点的最短距离是:"
                    + dist[i] + ";前驱点是:" + prev[i]);
        }

    }
}

总结:码字动脑不易,三连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作者算是一名Java初学者,文章如有错误,欢迎评论私信指正,一起学习~~
如果文章对小伙伴们来说有用的话,点赞关注收藏就是我的最大动力!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书接下回,欢迎再见

你可能感兴趣的:(算法,算法,贪心算法,java,c,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