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据分析和公众号内容的些许思考

说来惭愧,公众号断更两月有余了。说到底还是因为太忙了...

关于数据分析和公众号内容的些许思考_第1张图片

咳咳,有点编不下去了,断更嘛,主要就是懒,其次是困惑。

懒,就是懒得想,懒得写,懒得发,在这马路牙子的温度都能煎鸡蛋的天气,我是严格遵循“坐起吃瓜,躺下乱刷(手机)”的消暑大法。

关于数据分析和公众号内容的些许思考_第2张图片

可能是体内还蕴藏着零星的文人骚客基因(当年抓周,我在一众玩具和RMB的诱惑下,径直向前爬,抓起了离我最远的钢笔),每断更一天,我这心里就痒一分。

困惑,主要是困惑内容的价值。我觉得有趣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当年入坑数据分析是因为有趣,公众号主要的立足点也是有趣,那在有趣的基础上,我能不能做到更有用呢?

所以,后期的内容在有趣基础上,我还会进行更有用的探索。有用,一是对我自己有用,总结、分享数据分析技巧和方法论,是对自身技能的巩固和思维的梳理优化;二是分享,若能够对感兴趣的同学有所帮助,这种成就感简直太TM棒了。

这里先分享我之前总结的,在数据分析学习路上摔过的两个大坑和一个悖论:

1、这山望着那山高,过去更看那山骚。接触数据分析,不断发现新鲜酷炫的概念和工具,哇!爬虫简直是黑魔法!我要学!卧槽,EXCEL、POWER PIVOT也能这么炫!得系统学学!BRO!Python这么酷!我要学!GOD!机器学习简直颠覆了我的认知!我要学!...这就是我曾经的心路历程。

结果,爬虫基础没打牢,就同时研究EXCEL、POWER PIVOT(BI)系列,刚入门就觉得枯燥,又被暗送秋波的PYTHON迷住,关系还没进一步发展呢,又想投奔那个举手投足散发着性感气息的机器学习。于是乎,被各大工具/技能的骚气所迷惑,兜兜转转寻觅新鲜感,水平却一直逡巡不前。终于有一天,悟到了“仰望星空,去追求更好工具的前提是摈弃浮躁,脚踏实地打牢基础”以及“做分析,工具终究只是辅助,思维才是ADC”的真谛。

2、我以为我懂了。EXCEL、POWER PIVOT公式,爬虫框架和HTTP原理,PYTHON基础语法以及PANDAS数据分析库等等,这些知识在看书看视频学习的过程中,跟着作者的思路会很容易进入一种思想流——这一步一步操作也太TM简单了吧,跟着操作一遍简直是浪费时间嘛,赶紧学习下一个。

此处引用阳明先生的一句话:“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未行,只是未知”。第一次看这句话的时候,脊背凉凉,头皮发麻。15个字,字字戳心。很多时候,我懂了只是我以为我懂了,实际上我连屁都没懂。

3、数据源悖论。很多同学学数据分析都是出于兴趣,换句话说就是自学,大家主要靠着满腔的热血,而自操(别想歪了,是自己实操)中绝大部分数据都是外部数据,大多是脑洞和有趣有余,而业务贴合度不足,但是业务逻辑恰恰又是很多公司招聘所看重的。

前面两个坑,每一个都摔了半条命,总结出来与大家共勉。至于数据源悖论,后续会分享一些基于业务逻辑生成的实战数据案例和大家一起探索实践。

最后,FLAG立起来——接下来要探索的第一个有用系列,就是基于PYTHON的数据分析基础(Pandas为主)和实战,更新频率为周更。

每周三一篇,我法力无边!完美单押,skrrrrrrrrrr~

为了补之前断更的亏空,下周一会加更一篇有趣的爬虫+分析文章。

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数据分析和公众号内容的些许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