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己的学习方式的思考

原文地址:http://hi.baidu.com/yjpro/blog/item/0eb063502ce3545b1138c26c.html

 

前两天跟老大讨论起关于知识学习的问题。他说到很佩服自己的记忆力,因为经常能看到我对那些错综复

杂的目录结构,源码位置,文件名之类的信息记得都很清楚。然后自陈他自己的记忆力就不够好。对于那

些目录结构,源码位置的信息记忆得就不是很牢固,总是需要在cd到某个目录之前要ls一下才能确定。

但是在我看来,他对专业方面的东西,比如编译优化的知识架构工作中讨论过的内容,记忆得都是

很清楚的。不只一次,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他会顺手引用较早之前跟我的某次讨论的结果,而我往往一

下子记不清讨论的细节,需要在他的带引下才能逐渐回忆起来。

为什么有些事物,我的记忆力要优与他?而另外一些事物,他的则要优与我呢?

我思考了一下,试图作出如下的总结。

记忆目录结构,源码位置或是文件名之类的事物需要人脑参与加工思考过程的强度比较小,为了便于描

述,我将之称为浅加工类型的事物,或者白话来说,就是容易掌握的事物

而记忆,掌握专业方面的知识架构或是工作中深度讨论的相关内容需要人脑参与加工思考的强度较大,称

之为深加工类型的事物,白话来说,即掌握起来比较困难的事物

对深加工类型的事物,我的记忆能力不够强,是因为往往不能主动地沉下去长时间地思考,或者

说即使说是思考了,潜意识里还是带有一种被强迫的感觉,以应付任务的心态去思考 ,一旦思考

出结论,讨论出结果,就忙不迭地去干别的事情,用于事后整理,归纳的时间不够充分。

对浅加工类型的事物,我似乎则有着一种明显的偏好。比如像目录结构,源码位置,文件名,这

些加工强度不大的事物,我往往能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加工过程,所以能很快的搞定整个加工过

程,也就很容易储存到自己的记忆中。

而我的老大,对于浅加工类型的事物,几乎不去花费精力,(他自认为精力有限,所以对浅加工

类型的事物基本上不去花费多少精力)而对于深加工类型的事物,他往往会主动积极地花费大量

的精力去思考,分析及总结(这跟我对于深加工类型的事物,有着潜意识的排斥形成鲜明的对

比),所以他对深加工类型的事物的记忆能力更好一些。

认知心理学里指出,通常情况下,对一件事物的加工强度越高,对该事物的记忆效果就越好。我对浅加工

类型的事物够积极主动,投入了足够多的加工精力,而对于深加工过程所给与的加工强度则不太够,这也

就是我的浅加工事物记忆能力略强,而深加工类型事物记忆能力较差的根本原因。

而在我看来,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是要更多依赖于他对深加工类型事物的掌握程度和数量。原因

也很简单,浅加工类型的事物,加工的成本和代价很小,你能完成这个加工过程,并加以掌握的,别人也

往往很快就能够作到,门坎过低,构不成个人知识技能的壁垒。而深加工类型的事物,则需要更长时间

的思考,分析以完成其加工过程,而不是每个人都愿意或是能够在一件事物上付出这样多的精力的,

门坎构成了壁垒优势

为什么我对浅加工的事物持有明显的偏好呢?恐怕这要源于快速搞定一件事情能够给人带来的成就

。浅加工类型的事物,成本低,收效快,深加工类型的事物,成本相对高昂,收益也不那么明显,至

少短期内不太容易看到明显的收益。所以以前自己更愿意通过不断地征服浅加工类型的事物来一次又一次

以快餐方式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需求。

但是浅加工毕竟只能满足自己的短期成就感需求,在个人思辨能力,分析能力,知识积累方面,浅加工所

能带来的收益往往要小于深加工过程,十次浅加工过程能够给个人带来的提高恐怕都未必有一次深加工过

程带来的要多。所以说,有意识的让自己适应深加工过程,对于提升个人能力,修筑个人核心竞争力壁垒

都是有所裨益的。

附推荐李笑来老师的文章一篇,文章内容正如标题,我就不过多介绍了:

   效率低下的根源 - 回避困难

    http://www.xiaolai.net/index.php/archives/1525.html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