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一中的学弟学妹们大家好呀。这里是山一中高考大学交流咨询群,这里有一群乐于分享、有责任感的学长学姐们。高考征途如何少走弯路?那些某一科学得好的人是怎么做到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除了向身边优秀的同学学习,借鉴一下已经在这条路上取得一定成就的前人的经验也是很好的学习途径。
我们算是一般意义上的高考成功者,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心得,把它们分享出来,无关对与错,只是给大家一些参考。
方法和习惯因人而异,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笔记和资料只是工具,为我所用,学得更好才是目的。
对于不同的学科,谁都有自己的理解,但是个性化的理解中可能包含着一些共性的东西。高考是一个方向,备战高考的过程也是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过程,可以去不断地调整和优化,以期达到自己的比较好的状态。
注:表格中所列顺序主要参考字数、填表顺序,不排除主观因素。相似的观点也许会放到一块。
姓名 | 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您有什么心得和经验 |
---|---|
杨怡 | 多积累,按要求作业。(有的放矢,有时候水一水也未尝不可) 文言文常记常读(可以放在一个固定的时间每天读一读),作文素材一方面要记一方面要用,用了才算自己的。(利用好每次写作文的机会) 半应试的心态吧,一方面阅读什么的无需太功利,一方面针对体型要总结应试技巧。 |
常小婧 | 需要从小养成阅读的习惯 |
王永强 | 1.对于客观题部分,注意掌握老师的方法,不要按照自己的想法或者情绪去作答(吃了这方面很多亏),按照该有的解题步骤很轻松就可以解决。 2.对于主观作答和作文部分,为了追求更高一点的分数,多看符合标准的常规范本,可以适当的标新立异,但不要过分冒险,写自己拿手的和会得高分的就好。 3.如果有时间或者有兴趣,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语文这方面素养的培养,虽然短时间内对你的分数不会有太大的提高,但一定对语文的学习空间会有那种潜在的提升。 |
魏冰洋 | 多做题,到后期有针对性的刷题,什么弱刷什么,文言文注重积累,作文要大量的背诵素材,紧跟时事,对热点新闻要有敏锐的察觉能力 |
郭常蕾 | 要严格把控做题速度,同时不能忽略做题质量,当自己的想法和答案不一致时一定要去找老师争论清楚,因为这可能改变你的一些对待问题的本质思想。多积累作文素材才能在写作文的时候得心应手,而不是大部分时间浪费在卡壳上面。 |
葛延楠 | 1.重在平时积累,知识点比较琐碎,可以准备一本手卡随时记录,等寒暑假时用整块时间整理成体系,寻找内在逻辑 2.熟悉每类题型的规范答题模板和方法,刷题时可按题型多道对比,从而掌握一类题型的解题方法,并学会从定式中应对变化 3.注重素养培养,多阅读多反思,关注社会现实(最初可以学习借鉴一些主流媒体的观点,最后慢慢形成自己的思维方法) |
潘红艳 | 1.多做题,掌握答题技巧,尤其是小说一类的题型; 2.注重平时的积累,比如作文中运用的素材,以及比较规范化的答题语言; |
张宸 | 我认为语文的学习就是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得到很大提升的。还是要注意上课认真听,多总结多积累,多做多练多读书,多掌握一些答题技巧,主要还是选择题上,尽量不要失分过多。 |
曹宇飞 | 语文是短板,没有太多经验,语文比较看长期的积累,短期内能提高的部分有限。 |
郭敏 | 上语文课不睡觉只学语文,认真跟着老师的步骤走 |
焦鼎 | 背些答题套路 |
王旭东 | 多读多写多看多积累 |
尹韬 | 多背, |
李晓玮 | 好好背,好好记,多以识记内容为主 |
梁林安 | 积累经验吧,多找找套路,技巧性挺重要的 |
徐茜娜 | 学会套路 |
王韵欢 | 理解掌握答题思路,并且结合不同题目关键词分点作答。 |
贺晓伟 | 熟悉考试的题型,多做做题,读一读参考答案。 |
辛文杰 | 多看课外书,哲学,散文等等 |
梁雅涵 | 分点答题 |
王瑜 | 心态很重要啊,咋想的就咋写,不管想的多么曲折离奇,就是要让老师防不胜防。 |
张逸飞 | 诌,随便诌 |
张俊昕 | 语文需要学吗 |
姓名 | 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您有什么心得和经验 |
---|---|
赵宇舟 | 数学是理科中难度较高的一门课程,但也是理科生提分和拉开距离的重要科目。 数学本身有一定的难度,但考试80%的题依旧是基础题,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还是要将重心放在这部分上,保证小题不出错是数学高分的基础。 对于想冲击更高成绩的同学,我的建议是接触点自招(强基)以及江浙沪地区的数学题目,其难度和解题思路都有助于帮助解决全国卷的压轴题。 |
曹宇飞 | 需要一定的题目积累,但是不需要刷过多的题目,质量更重要。能够完整的,透彻的做完一本资料,胜过刷很多本资料。多思考,多总结,多针对性练习。 |
张宸 | 数学方面还是要有自己的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看到考题要想到,考的是哪个点,要用什么方法解题,注重基础,还是要多做多练。可以看一看课本,把知识点掌握清楚是最基本的。 |
郭常蕾 | 对于易错的问题要归纳总结,找到适合自己的解题方法,要有自己的做题规律,该做好的题一定要保证万无一失,该拿的分也要努力拿到。 |
葛延楠 | 刷题重质不重量,经典题型及其延伸题型要多刷多练,归纳整合解题思路(当然这是文科生的一套方法啦,想取得高分/理科同学要多多注意思维方法的训练与提升) |
潘红艳 | 1.首先应掌握基础的知识点、公式; 2.不可盲目采用题海战术,在做题的过程中注重分析题目所要考察的知识点和破题技巧; 3.注重每次考试和练习之后的错题纠正和积累,最好准备一个错题本,并时常回顾; |
郭敏 | 上数学课不睡觉,认真听讲,不会做的有疑问的问题要及时学会 多做题多改错 |
焦鼎 | 多刷题,掌握知识点,按高考目标均匀分配到没个小题,争取做到简单题,别丢分 |
梁林安 | 做题,数学在掌握基础知识之后要多做题,见到的题多了,就没什么难题了 |
梁雅涵 | 及时总结做题经验,错过的题尽量不再错 |
贺晓伟 | 不懂的知识点尽早回头去看看,打好基础。形成知识体系 |
扁金龙 | 好好看书,重点在理解 |
常小婧 | 深刻透彻理解定义,做典型的题目 |
王韵欢 | 掌握基本知识点,多复习多练习,在此基础上做一点较难的题目提升。 |
王瑜 | 多做题,多总结方法经验 |
张逸飞 | 做题 |
赵力臻 | 多动动脑子,机灵点儿 |
王旭东 | 多做多想多练多思考 |
魏冰洋 | 刷题……qwq数学菜鸡流下了悔恨的泪水 |
尹韬 | 刷题 |
李晓玮 | 好好做题 |
徐茜娜 | 模型、方法、简化 |
张俊昕 | 刷题学方法 |
周童 | 刷题 |
姓名 | 对于英语学科的学习您有什么心得和经验 |
---|---|
葛延楠 | 1.词汇是一切技巧的基础,背单词常忘的现象是最正常不过的,关键在于多次巩固,时常翻阅复习才能记准记牢 2.强化语基语法训练,保证语法填空、短文改错得高分 3.阅读针对不同题型都有不同的技巧,可以先从简单的阅读A、B篇入手训练,培养阅读技巧与语感 4.高考题放在最后再刷,珍惜高考题,把握体悟出题者意图与常见主题 5.练习书写!!同时作文整理模板时要选择在高中能力范围内的地道的表达,而非偏、难、非常见的表达 |
杨怡 | 词汇量,永远滴神。单词每天都要背不用我多说了吧。记忆的本质就是重复,所以多重复几次是很有必要的。 做题,有针对性地练题很有必要,每天固定的时间可以拿出来练。 然后高考前手感还是挺重要的,每天或每两天一套卷子还是不错的。(或者题组也挺好。 |
曹宇飞 | 多阅读英文材料是提高词汇量,语法,阅读的最好方法,刷题的本质也还是培养语感。英语是比较容易提分的。 |
张宸 | 唔 学习语言类学科还是要多积累词汇量,单词背多了,能力自然就有提升了,还有就是可以每天中午做些英语题练练手,培养语感,像语法填空和改错之类的,就尽量不失分,多记一些语法 结构什么的。 |
魏冰洋 | 感觉英语到后期基本上就稳定下来了,也提不了多少分,值得一说的是有时间多练练字,作文高个三四分还是性价比很高的 |
梁林安 | 词汇量是基础,其次,也要多积累考试方法,掌握着重一般会考那些知识点 |
王旭东 | 多读多写多听多积累 |
扁金龙 | 多练口语 |
王瑜 | 多背单词 |
郭敏 | 好好背单词,多做题多练习 |
常婧 | 词汇还是根本 |
尹韬 | 日常生活多用英语,多接触英语相关文学 |
李晓玮 | 多背单词,多做阅读 |
王韵欢 | 熟记单词语法 ,熟能生巧。 |
贺晓伟 | 背单词背短语背句型 |
姓名 | 对于物理学科的学习您有什么心得和经验 |
---|---|
赵宇舟 | 物理也是理科中难度较高的一门课程,但其110的分值与较高的难度无疑是理科综合中提分和拉开距离的重要科目。 物理学习的重点在于基础,高一高二的良好基础尤为重要(考的不错不代表就真的打好了基础),物理的知识量明显多于理综的其他两门,因此也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 物理不同于数学,对于物理较弱的同学,我认为关键在于拿到简单题的分以及不让物理占用了化学和生物的答题时间。 对于想冲击更高成绩的同学,则希望可以精益求精。物理的知识点多,但试题量明显无法覆盖全部知识,所以就要求想要稳定考高分的同学在各个方面都深入学习,掌握好每一块知识。 |
杨怡 | 基础方法,基础思路,基础模型,基础基础基础,非常重要。(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永远滴神。) 加强对矢量的理解,对于做一些过程分析题还是很有必要的。错题本(好题本)可以弄一个。 我的感觉是,一本资料(尤其是一轮资料)多过几轮,把当初做错的、不会的题多做几遍,才能不断提高。因此刷题不一定要一直刷新题,刷刷做过的旧题是很有必要的。针对体型刷题,也很有必要。 总之,题是要刷的,但是一定要有的放矢,有方向、有目的地去刷。刷完了多回头看看。 |
曹宇飞 | 概念,公式,原理的理解远大于刷题,多去把握物理规律,多思考,少刷题。 |
王永强 | 来自其他的同学的心得和经验:将具象的问题抽象为物理模型,总结每一类问题的物理模型,将每一类模型吃透,再来解决问题。 |
焦鼎 | 掌握每个题的模型,把每个知识点掌握清楚,别出现漏洞 |
贺晓伟 | 理解知识点,不能单纯背公式,还是要形成知识体系 |
扁金龙 | 掌握方法和原理 |
郭敏 | 上课不睡觉认真听讲,多做题,更重要的是及时纠错,不会的及时学习,否则很容易遗漏 |
魏冰洋 | 做经典题,有的题很难但是也一定要硬啃下来,会获益很多的,一通百通,物理大题都大同小异,不用追求特别难的题,那些经典的题才是永远滴神 |
李晓玮 | 多整理方法,思考做题过程 |
梁林安 | 理论和实践多结合,物理相对比较难,就需要我们耐住性子,有时候题不难,主要是思路上出问题 |
王韵欢 | 归纳解题思路,同类型题可套公式解决 |
张逸飞 | 这一个要多做题 |
王瑜 | 多做题,多想问题 |
尹韬 | 刷题 |
姓名 | 对于化学学科的学习您有什么心得和经验 |
---|---|
王永强 | 1.注意总结掌握各元素极其化合物的性质,这是化学的基础,无论怎样的化学题目,都是围绕这部分内容展开。[例如:可以自己总结一个模板,每学习一种元素/一种物质,就需要知道淘宝对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反应/用途……] 2.注意总结题目的类型。这方面多参考考纲/指导书/平时老师同学的总结,熟知某个序号选择题/某大题第几问一般来说会考哪一部分的知识,每年高考虽然都有创新类的题,但是大部分题号/题目对应的考点基本不会发生变化。 3.对类型题多做多总结,掌握自己的方法。对于化学,大题大部分都是类型题(工艺流程/有机推断合成/实验装置类…)。类型不清楚可以参看参考书/网络资料,这种一般总结的特别多,之后就是对每一类大题的固有题型进行突破(最好是讲自己的困难点或者薄弱点进行突破。退一步来说,也知道某一大题某一类问题自己不太行,没必要浪费太多的时间,可以做其他的题)。 |
赵宇舟 | 化学同样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学科,化学知识范围大,化学试题不仅要求学生记住相关知识,更要求学生掌握并熟练应用,因此不能将化学学习认为是简单的记忆,理解和应用同样重要。 |
曹宇飞 | 记忆很重要,化学较为琐碎,需要细心和反复记忆。 |
梁雅涵 | 要很熟悉各种实验的步骤现象等等,看到试卷上的题目要立刻联想到对应的考点 |
郭敏 | 认真听讲,认真做笔记背笔记,多做题多思考多记忆 |
魏冰洋 | 化学菜鸡又流下了悔恨的泪水…… 感觉也要敢于啃“硬骨头”,我当时基本上只要遇见要计算的题都会跳过去,只有平时敢做会做,考试的时候才有可能做出来,不然的话一分都拿不到 |
焦鼎 | 多背答题模板,还有多做题 |
常小婧 | 更好的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结果还有什么会对实验造成影响 |
赵力臻 | 多记多背 |
尹韬 | 刷题 |
李晓玮 | 多识记,多做题 |
徐茜娜 | 看做过的题 |
王韵欢 | 理解记忆元素之间的关系,多看书。 |
贺晓伟 | 理解,不能死记硬背 |
张俊昕 | 刷题背诵 |
周童 | 刷题 |
姓名 | 对于生物学科的学习您有什么心得和经验 |
---|---|
杨怡 | 课本,大字,小字,熟读。可以做笔记,从做题中学习和补充。 练选择题效果也挺好,最好每个题支都判断一下。一方面稳扎稳打,一方面查漏补缺,做题效果更好。速度不见得比看到一个选项选了就走要慢。 |
张宸 | 生物的话,背书,就是包括书上的小字部分呀都多看熟读,生物的知识点相当零碎,就是要记得清清楚楚,遗传之类的题就是要多练,掌握题型,对应解题方法。还是得多做题喔。 |
赵宇舟 | 高中生物学科的内容相对较少,题量不多,难度也不高,因此生物学习的关键在于做题速度和精确度,在保证生物试卷作答质量的前提下, 为物理化学创造更多的答题时间。 |
焦鼎 | 多看书,多背,看答案的答题角度 |
郭敏 | 认真听讲不睡觉,多背多记,做题,多背多背多背 |
张逸飞 | 做题 |
曹宇飞 | 多读课本,回答问题多去引用课本原话。 |
王瑜 | 多背东西 |
常小婧 | 记忆是很重要的觉得 |
魏冰洋 | 自认为什么都记住了,但是还是被一次又一次的生物卷子教我做人。脚踏实地背书,背书,背书!一定不能自我感觉良好, 生物是理科里面的文科,当你把每一本书都背的滚瓜烂熟的时候,没有什么卷子可以难得住你。 |
尹韬 | 刷题 |
李晓玮 | 多背课本 |
王韵欢 | 地毯式背书。 |
贺晓伟 | 多看看书,多背背,看多了就熟悉了 |
张俊昕 | 背诵 |
周童 | 背 |
梁雅涵 | 记忆要准确 |
姓名 | 历史 | 政治 | 地理 |
---|---|---|---|
潘红艳 | 1. 对知识点的记忆也是基础中的基础; 2.做选择题时应注重对题干的分析,把握题目的中心主旨和出题者想要考察的核心要点;对于题支可以优先使用排除法,然后根据题目主旨进行选择; |
1.记忆; 2.理解,重点在于对知识点的逻辑贯通,尤其是经济、哲学部分; 3.掌握答题技巧,简答题应首先分析问题再带着问题读材料;同时根据题目选择不同的答题方法,是根据材料对应知识点,还是根据知识点对应材料,当知识点范围较小时,往往选择知识点对应材料; 4.自己绘制思维导图,可以单元为单位,也可以以一本书为单位,或者更加细化,主要目的就是对知识点的贯通和记忆掌握; |
1.脑中有地图 2.注意答题策略 |
葛延楠 | 1. 熟读课本,把握专题间的内在联系,掌握通史学习中不同时代的关键词与整体风貌 2.珍惜高考题,细心比对高考同类型题目,归纳整理 3.在细心准确的基础上重视阅读材料时的“第一感”,不要钻牛角尖 4.规范书写 |
1. 熟读课本,把握不同模块的内在联系 2.梳理思维导图与知识体系 3.熟悉掌握事实材料,可以以主题形式整理相关考点 4.规范书写 |
1.熟读课本,熟悉掌握原理 2.学习自然地理时要尽可能跳出固有的文科思维,学有余力时也可以主动学习一些地理学科相关的理化知识 3.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多积累课外知识与地理常识,同时注重逻辑思维的培养 5.规范书写 |
姓名 | 时间管理方面,您是怎么做的(各位大神可以写一下自己的时间安排计划以供参考) |
---|---|
郭敏 | 不需要参考别人的作息,找准你自己最好的作息时间,睡眠时间一定要充足,不需要花多长时间提现努力,重点是效率 |
张宸 | 时间管理的话 就是早睡 要保证第二天的学习状态,我高中三年没熬到过一点,还是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充分利用,课件之类的所有零碎的时间学习。 |
杨怡 | 时间管理,这个因人而异吧。最好试着找到自己的那个最佳状态的临界区间。对自己也不能想得太理想,毕竟客观上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所以接纳自己很重要。 |
魏冰洋 | 我经常因为一点点的小进步而得意忘形沾沾自喜,多打了一把游戏,或者多刷了一个晚上的手机,这都是前车之鉴,一定要脚踏实地的备考,时刻不能忘记自己的终极目标,每天该背的该做的一定要坚持完成,各科都要兼顾 |
焦鼎 | 就是自习和假期做好自己的计划,然后专注于眼前和手头的事 |
赵宇舟 | 时间管理方面本人做的很一般,但还是希望同学们珍惜高中时光,不要在以后的日子里后悔,不同的大学天差地别。 |
贺晓伟 | 上学时间按老师安排就行,晚上回家别熬太晚,不然第二天状态不好 |
潘红艳 | 1.永远不要赖床,赖床没有一分钟和一小时的区别,只有赖和不赖的区别; 2.逼着自己自律 |
梁雅涵 | 高效学习吧,学累了也可以放松一下 |
赵力臻 | 该玩就玩该学就学 |
王旭东 | 随心而欲随遇而行 |
姓名 | 对于笔记或者错题笔记您有什么建议 |
---|---|
王永强 | 1.记笔记的目的:对于偏文科一点的理科(生物/化学),一定要有自己的笔记。记笔记的目的不是将书上或者讲义或者参考资料上的东西搬到本子上来,而是通过自己的方法将知识进行总结,这样经过转化的知识更便于自己接受。 2.记笔记的方法:如果有可能的话,尽量在课堂上完成,不要把一切做的那么完美,自己复习时能看懂就行了。如果时间有限,那么最起码也要列好大概的提纲,课后只需要补入内容就可以了。千万不要下课后再从头开始做笔记,一来浪费时间,二来这样的笔记没有太大的意义(不具有即时性,你可能还要回忆具体讲了什么。) 3.笔记只是辅助你学习的工具,帮助你有清晰的知识体系,不是课本。不能让笔记替代课本的作用,你的学习还是要回到课本。 错题笔记: 1.注意总结错题类型,将差不多的归结到一起。 2.对于错题笔记要经常翻阅,记笔记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意识到错误,并掌握正确的方法,不是为了把错题把试卷搬到本子上。 3.对错题笔记经常要更新。对错题笔记进行删减,把已经掌握的要去除,把错题笔记越做越薄。 |
郭常蕾 | 平时上课的笔记可以适当留白,在老师讲题或者复习的时候一定会获得新的知识要点,这时候就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去添加补充以做到知识获取的完善,当然笔记不能记完就不管,要每天腾出时间去看、去琢磨、去背诵,让笔记发挥它的价值。知识点旁边可以摘录一些经典例题和自己的总结。 |
杨怡 | 还是要多看多翻多补充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 而且如果要做的话,把握好上课的时间,有时候遇到题之类的随手上本,不要想着找个时间再来做之类的,很可能就忘了。上课的时候随手就可以撕、剪、粘、写在上面,比如语文的积累本。 |
郭敏 | 笔记做的整齐一点也行乱一点也行,看自己性格,错题不需要一笔一划写的多好,要少而精,最重要的是做完笔记记得要看,别交代给本子 |
梁雅涵 | 记重点,尤其是记完笔记要多看,不要让笔记变成摆设 |
曹宇飞 | 基本没有做过笔记和错题本,唯一写过一点数学相关的思考。笔记只是一种形式,关键是要记在脑子里,不要为了做笔记而做笔记。 |
赵宇舟 | 个人只在生物和化学学科做了笔记,且认为这两科的笔记作用明显。 本人未使用过错题笔记,故不作答相关内容。 |
贺晓伟 | 笔记能看就行,不要花太多时间把它搞得很精美,白费力气。分门别类记一些不熟悉的知识点。理科复习时可以整理一些公式,画画思维导图。 错题能剪就不要浪费时间抄了,主要是多看看,弄明白怎么错了,当时是怎么想错的。 |
葛延楠 | 不要忠于形式,用尽可能简洁和节省时间的方法整理笔记,用关键词,自己体会即可 |
潘红艳 | 1.复习备考过程中不要在抄书式的记笔记; 2.主要记老师讲的做题技巧;或者分专题记笔记(政治); 3.数学错题本应该要有,而且要时不时地回顾,也可以把以前错过的题再做一遍,看自己之前没有掌握的知识点现在是否已经掌握。 |
常小婧 | 笔记有些科目可有可无 错题笔记必须有 |
魏冰洋 | 我一次又一次开始这个简单却很难坚持下来的工作,这是非常有用的,但是很少有人能坚持下来,所以如果打算开始你的错题笔记之旅,那就从下一张卷子开始吧,坚持到最后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 |
李晓玮 | 语文英语生物适合做笔记 |
王韵欢 | 笔记非常重要,而且要有自己的记笔记方法。 |
周童 | 多整理错题和盲点 |
徐茜娜 | 少而精 |
姓名 | 对于高考生的情绪心态问题,您有什么好的调节方式? |
---|---|
曹宇飞 | 高考只是人生中诸多挑战中的一个,要重视但不要神话,高考的结果没有成功或是失败,努力过了就好。多于同学交流,适当放松。享受这个过程远大于结果,以后你会发现,高考带给你的远不是考上了哪个学校。 |
赵宇舟 | 我认为放平心态是最重要的,高考能发挥80%的水平边可以视为正常发挥,放平心态,注重于题目的解答、知识的学习,而非分数排名的高低。 |
郭敏 | 不要太重视一些成绩分数,只要一点一点踏实地前进就行,高考不是决定你命运的最终路,而是一个开始,任何时候都要放松心态 |
杨怡 | 送三句话。 第1句是 This is my war,我必须想办法去打赢他。 第2句是 Expect the best and prepare for the worst.期待最好的结果,做好最坏的打算。 第3句是 实战就是靠气势。 By the way,高考前几周下晚自习后会去操场安安静静地走两圈,感觉很不错。 |
王永强 | 1.一定要表达。 表达的方式有很多种,但是有强烈的情绪一定要表达出来,不要憋在心里。你可以选择找合适的人倾诉,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来宣泄/表达,哪怕表达结果不是你想要的,也是值得的,因为不要让自己在高考这个本来就已经很累的时候背负太多的东西。 2.不要在有情绪的时候做重大决定。这条和上一条看似有点矛盾,其实我觉得不是的,表达是一个你情绪由内而外的过程,是为了让你能够放松。但是做决定是由外而内的,如果你的心态或者情绪不稳定,那就不要做大的决定。等自己心态稍平稳再看。 3.尽量不要有太大的情绪波动,在最后的时间里,平稳的心态可能会让你有更好的状态,所以要规避那些可能会对你情绪有极大影响的事情(家庭矛盾/个人情感/社会事件) |
梁林安 | 先定个目标,人有了目标会轻松很多,目标不一定是大学,也可能是一个地方,一个人啊。哈哈哈 |
常小婧 | 想开就好,高考重要但是没有生命重要 生命不可以重来,但是高考可以复读 |
郭常蕾 | 高考其实不用紧张,越紧张越容易出差错,反而学习的效率降低了。如果实在觉得压力大的话可以一个人出去操场走几圈、多吃点好吃的或者找朋友谈谈心,当然我个人认为老师也是很好的倾诉对象。 |
辛文杰 | 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 保持自信,不被一时成败左右 |
赵力臻 | 周末学习过后可以干点自己喜欢干的事情,比如去散步 |
焦鼎 | 用平常心态去看待每次考试,对于负面情绪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发泄方式,要积极乐观些,专注于自己眼前的事 |
贺晓伟 | 找到自己的复习节奏,莫要急于求成。。。 |
张宸 | 就还是不要太把这个高考当回事,平常心应对就好。做好三四月的事六月自然见分晓。 |
扁金龙 | 太紧张了多出去走走,散散步,转移一下注意力,其实高考并不是什么很难的考试 |
王瑜 | 心态要好,心情要愉悦,多干饭 |
潘红艳 | 如果真的觉得自己心态要崩了,不妨稍微放松一下,出去走一走,或者听听歌。 希望大家都能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来面对高考,你要知道你本来就很棒!❤️ |
魏冰洋 | 劳逸结合,偶尔可以看部电影 |
张逸飞 | 心情不好就打游戏 |
王旭东 | 还是作业不够多 足够多就没情绪了 |
李晓玮 | 好好吃饭,好好学习 |
徐茜娜 | 看小说 |
王韵欢 | 吃火锅,唱歌,睡觉。早睡早起。有规划。 |
张俊昕 | 想想自己目标,比如目标985211 |
尹韬 | 刷题自然神 |
梁雅涵 | 一定可以哒! |
周童 | 硬调节 |
特别感谢参与分享的学长学姐们。让我们一道把光传得更远!(按填表顺序)
姓名 | |||||
---|---|---|---|---|---|
赵力臻 | 焦鼎 | 张逸飞 | 杨怡 | 王旭东 | 扁金龙 |
李晓玮 | 赵宇舟 | 梁林安 | 王永强 | 郭常蕾 | 徐茜娜 |
王瑜 | 郭敏 | 常小婧 | 魏冰洋 | 尹韬 | 张宸 |
王韵欢 | 贺晓伟 | 张俊昕 | 周童 | 潘红艳 | 葛延楠 |
辛文杰 | 梁雅涵 | 曹宇飞 |
时间表 | ||
---|---|---|
寒假期间 | 萌生想法 | |
大年三十 | 放出信号,开始收集 | |
开校前一天 | 突然想起 | |
3.1-3.13 | 收集阶段() | |
3.14-3.19 | 整理阶段() | |
3.21 | V1 |
收集整理:张蓉 杨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