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 Boot 缓存 Cache 入门

1. 概述

在系统访问量越来越大之后,往往最先出现瓶颈的往往是数据库。而为了减少数据库的压力,我们可以选择让产品砍掉消耗数据库性能的需求。当然,我们也可以选择如下方式优化:

艿艿:在这里,我们暂时不考虑优化数据库的硬件,索引等等手段。

  • 读写分离。通过将读操作分流到从节点,避免主节点压力过多。
  • 分库分表。通过将读写操作分摊到多个节点,避免单节点压力过多。
  • 缓存。相比数据库来说,缓存往往能够提供更快的读性能,减小数据库的压力。关于缓存和数据库的性能情况,可以看看如下两篇文章:
    • 《性能测试 —— Redis 基准测试》
    • 《性能测试 —— MySQL 基准测试》

那么,在引入缓存之后,我们的读操作的代码,往往代码如下:

// UserService.java

@Autowired
private UserMapper userMapper; // 读取 DB

@Autowired
private UserCacheDao userCacheDao; // 读取 Cache

public UserDO getUser(Integer id) {
    // 从 Cache 中,查询用户信息
    UserDO user = userCacheDao.get(id);
    if (user != null) {
        return user;
    }
    // 如果 Cache 查询不到,从 DB 中读取
    user = userMapper.selectById(id);
    if (user != null) { // 非空,则缓存到 Cache 中
        userCacheDao.put(user);
    }
    // 返回结果
    return user;
}
  • 这段代码,是比较常用的缓存策略,俗称**“被动写”**。整体步骤如下:
    • 1)首先,从 Cache 中,读取用户缓存。如果存在,则直接返回。
    • 2)然后,从 DB 中,读取用户数据。如果存在,写入 Cache 中。
    • 3)最后,返回 DB 的查询结果。
  • 可能会有胖友说,这里没有考虑缓存击穿、缓存穿透、缓存并发写的情况。恩,是的,但是这并不在本文的内容范围。感兴趣的,可以看看我的男神超哥写的 《缓存穿透、缓存并发、缓存失效之思路变迁》 文章。嘿嘿~

虽然说,上述的代码已经挺简洁了,但是我们是热爱“偷懒”的开发者,必然需要寻找更优雅(偷懒)的方式。在 Spring 3.1 版本的时候,它发布了 Spring Cache 。关于它的介绍,如下:

FROM 《注释驱动的 Spring Cache 缓存介绍》

Spring 3.1 引入了激动人心的基于注释(annotation)的缓存(cache)技术,它本质上不是一个具体的缓存实现方案(例如 EHCache 或者 OSCache),而是一个对缓存使用的抽象,通过在既有代码中添加少量它定义的各种 annotation,即能够达到缓存方法的返回对象的效果。

Spring 的缓存技术还具备相当的灵活性,不仅能够使用 SpEL(Spring Expression Language)来定义缓存的 key 和各种 condition,还提供开箱即用的缓存临时存储方案,也支持和主流的专业缓存例如 EHCache 集成。

其特点总结如下:

  • 通过少量的配置 annotation 注释即可使得既有代码支持缓存
  • 支持开箱即用 Out-Of-The-Box,即不用安装和部署额外第三方组件即可使用缓存
  • 支持 Spring Express Language,能使用对象的任何属性或者方法来定义缓存的 key 和 condition
  • 支持 AspectJ,并通过其实现任何方法的缓存支持
  • 支持自定义 key 和自定义缓存管理者,具有相当的灵活性和扩展性
  • 介绍有点略长,胖友耐心看看噢。
  • 简单来说,我们可以像使用 @Transactional 声明式事务,使用 Spring Cache 提供的 @Cacheable 等注解, 声明式缓存。而在实现原理上,也是基于 Spring AOP 拦截,实现缓存相关的操作。

下面,我们使用 Spring Cache 将 #getUser(Integer id) 方法进行简化。代码如下:

// UserService.java
public UserDO getUser2(Integer id) {
    return userMapper.selectById(id);
}

// UserMapper.java
@Cacheable(value = "users", key = "#id")
UserDO selectById(Integer id);
  • 在 UserService 的 #getUser2(Integer id) 方法上,我们直接调用 UserMapper ,从 DB 中查询数据。
  • 在 UserMapper 的 #selectById(Integer id) 方法上,有 @Cacheable 注解。Spring Cache 会拦截有 @Cacheable 注解的方法,实现“被动写”的逻辑。

是不是瞬间很清爽。下面,让我们开始愉快的入门吧。

2. 注解

在入门 Spring Cache 之前,我们先了解下其提供的所有注解:

  • @Cacheable
  • @CachePut
  • @CacheEvict
  • @CacheConfig
  • @Caching
  • @EnableCaching

2.1 @Cacheable

@Cacheable 注解,添加在方法上,缓存方法的执行结果。执行过程如下:

  • 1)首先,判断方法执行结果的缓存。如果有,则直接返回该缓存结果。
  • 2)然后,执行方法,获得方法结果。
  • 3)之后,根据是否满足缓存的条件。如果满足,则缓存方法结果到缓存。
  • 4)最后,返回方法结果。

@Cacheable 注解的常用属性,如下:

  • cacheNames 属性:缓存名。必填[] 数组,可以填写多个缓存名。
  • values 属性:和 cacheNames 属性相同,是它的别名。
  • key 属性:缓存的 key 。允许空。
    • 如果为空,则默认方法的所有参数进行组合。
    • 如果非空,则需要按照 SpEL(Spring Expression Language) 来配置。例如说,@Cacheable(value = "users", key = "#id") ,使用方法参数 id 的值作为缓存的 key 。
  • condition 属性:基于方法入参,判断要缓存的条件。允许空。
    • 如果为空,则不进行入参的判断。
    • 如果非空,则需要按照 SpEL(Spring Expression Language) 来配置。例如说,@Cacheable(condition="#id > 0") ,需要传入的 id 大于零。
  • unless 属性:基于方法返回,判断不缓存的条件。允许空。
    • 如果为空,则不进行入参的判断。
    • 如果非空,则需要按照 SpEL(Spring Expression Language) 来配置。例如说,@Cacheable(unless="#result == null") ,如果返回结果为 null ,则不进行缓存。
    • 要注意,condition 和 unless 都是条件属性,差别在于前者针对入参,后者针对结果。

@Cacheable 注解的不常用属性,如下:

  • keyGenerator 属性:自定义 key 生成器 KeyGenerator Bean 的名字。允许空。如果设置,则 key 失效。
  • cacheManager 属性:自定义缓存管理器 CacheManager Bean 的名字。允许空。一般不填写,除非有多个 CacheManager Bean 的情况下。
  • cacheResolver 属性:自定义缓存解析器 CacheResolver Bean 的名字。允许空。
  • sync 属性,在获得不到缓存的情况下,是否同步执行方法。
    • 默认为 false ,表示无需同步。
    • 如果设置为 true ,则执行方法时,会进行加锁,保证同一时刻,有且仅有一个方法在执行,其它线程阻塞等待。通过这样的方式,避免重复执行方法。注意,该功能的实现,需要参考第三方缓存的具体实现。

2.2 @CachePut

@CachePut 注解,添加在方法上,缓存方法的执行结果。不同于 @Cacheable 注解,它的执行过程如下:

  • 1)首先,执行方法,获得方法结果。也就是说,无论是否有缓存,都会执行方法
  • 2)然后,根据是否满足缓存的条件。如果满足,则缓存方法结果到缓存。
  • 3)最后,返回方法结果。

一般来说,使用方式如下:

  • @Cacheable:搭配操作,实现缓存的被动写。
  • @CachePut:配置操作,实现缓存的主动写。

@Cacheable 注解的属性,和 @Cacheable 注解的属性,基本一致,只少一个 sync 属性。

2.3 @CacheEvict

@CacheEvict 注解,添加在方法上,删除缓存。

相比 @CachePut 注解,它额外多了两个属性:

  • allEntries 属性,是否删除缓存名( cacheNames )下,所有 key 对应的缓存。默认为 false ,只删除指定 key 的缓存。
  • beforeInvocation 属性,是否在方法执行删除缓存。默认为 false ,在方法执行删除缓存。

2.4 @Caching

@Caching 注解,添加在方法上,可以组合使用多个 @Cacheable@CachePut@CacheEvict 注解。不太常用,可以暂时忽略。

2.5 @CacheConfig

@CacheConfig 注解,添加在类上,共享如下四个属性的配置:

  • cacheNames
  • keyGenerator
  • cacheManager
  • cacheResolver

2.6 @EnableCaching

@EnableCaching 注解,标记开启 Spring Cache 功能,所以一定要添加。代码如下:

// EnableCaching.java

boolean proxyTargetClass() default false;

AdviceMode mode() default AdviceMode.PROXY;

int order() default Ordered.LOWEST_PRECEDENCE;

3. Spring Boot 集成

在 Spring Boot 里,提供了 spring-boot-starter-cache 库,实现 Spring Cache 的自动化配置,通过 CacheAutoConfiguration 配置类。

在 Java 后端开发中,常见的缓存工具和框架列举如下:

  • 本地缓存:Guava LocalCache、Ehcache、Caffeine 。

    Ehcache 的功能更加丰富,Caffeine 的性能要比 Guava LocalCache 好。

  • 分布式缓存:Redis、Memcached、Tair 。

    Redis 最为主流和常用。

如果胖友想要了解本地缓存和分布式缓存的优缺点的对比,可以看看 《进程内缓存与分布式缓存的比较》 文章。

那么,在这些缓存方案当中,spring-boot-starter-cache 怎么知道使用哪种呢?在默认情况下,Spring Boot 会按照如下顺序,自动判断使用哪种缓存方案,创建对应的 CacheManager 缓存管理器。

// CacheConfigurations.java

private static final Map> MAPPINGS;

static {
	Map> mappings = new EnumMap<>(CacheType.class);
	mappings.put(CacheType.GENERIC, GenericCacheConfiguration.class);
	mappings.put(CacheType.EHCACHE, EhCacheCacheConfiguration.class);
	mappings.put(CacheType.HAZELCAST, HazelcastCacheConfiguration.class);
	mappings.put(CacheType.INFINISPAN, InfinispanCacheConfiguration.class);
	mappings.put(CacheType.JCACHE, JCacheCacheConfiguration.class);
	mappings.put(CacheType.COUCHBASE, CouchbaseCacheConfiguration.class);
	mappings.put(CacheType.REDIS, RedisCacheConfiguration.class);
	mappings.put(CacheType.CAFFEINE, CaffeineCacheConfiguration.class);
	mappings.put(CacheType.SIMPLE, SimpleCacheConfiguration.class);
	mappings.put(CacheType.NONE, NoOpCacheConfiguration.class);
	MAPPINGS = Collections.unmodifiableMap(mappings);
}
  • 最差的情况下,会使用 SimpleCacheConfiguration 。

因为自动判断可能和我们希望使用的缓存方案不同,此时我们可以手动配置 spring.cache.type 指定类型。

考虑到目前最常使用的是 Ehcache 本地缓存,和 Redis 分布式缓存,所以我们分别在 「4. Ehcache 示例」 和 「5. Redis 示例」 小节中,一起来遨游下。

4. Ehcache 示例

示例代码对应仓库:lab-21-cache-ehcache 。

可能有些胖友不了解 Ehcache ,所以引入用介绍如下,方便艿艿凑下篇幅:

EhCache 是一个纯 Java 的进程内缓存框架,具有快速、精干等特点,是 Hibernate 中默认的 CacheProvider 。

下图是 Ehcache 在应用程序中的位置:

Spring Boot 缓存 Cache 入门_第1张图片

主要的特性有:

  1. 快速.
  2. 简单.
  3. 多种缓存策略
  4. 缓存数据有两级:内存和磁盘,因此无需担心容量问题
  5. 缓存数据会在虚拟机重启的过程中写入磁盘
  6. 可以通过 RMI、可插入 API 等方式进行分布式缓存
  7. 具有缓存和缓存管理器的侦听接口
  8. 支持多缓存管理器实例,以及一个实例的多个缓存区域
  9. 提供 Hibernate 的缓存实现
  10. 等等

下面,让我们使用 Ehcache 作为 Spring Cache 的缓存方案,开始遨游~

4.1 引入依赖

在 pom.xml 文件中,引入相关依赖。



    
        org.springframework.boot
        spring-boot-starter-parent
        2.1.3.RELEASE
         
    
    4.0.0

    lab-21-cache-ehcache

    
        
        
            org.springframework.boot
            spring-boot-starter-jdbc
        
         
            mysql
            mysql-connector-java
        

        
        
            com.baomidou
            mybatis-plus-boot-starter
            3.2.0
        

        
        
            org.springframework.boot
            spring-boot-starter-cache
        

        
        
            net.sf.ehcache
            ehcache
        

        
        
            org.springframework.boot
            spring-boot-starter-test
            test
        

    

4.2 应用配置文件

在 resources 目录下,创建 application.yaml 配置文件。配置如下:

spring:
  # datasource 数据源配置内容
  datasource:
    url: jdbc:mysql://127.0.0.1:3306/lab-21-cache-demo?useSSL=false&useUnicode=true&characterEncoding=UTF-8
    driver-class-name: com.mysql.jdbc.Driver
    username: root
    password:
  # cache 缓存配置内容
  cache:
    type: ehcache

# mybatis-plus 配置内容
mybatis-plus:
  configuration:
    map-underscore-to-camel-case: true # 虽然默认为 true ,但是还是显示去指定下。
  global-config:
    db-config:
      id-type: auto # ID 主键自增
      logic-delete-value: 1 # 逻辑已删除值(默认为 1)
      logic-not-delete-value: 0 # 逻辑未删除值(默认为 0)
  mapper-locations: classpath*:mapper/*.xml
  type-aliases-package: cn.iocoder.springboot.lab21.cache.dataobject

# logging
logging:
  level:
    # dao 开启 debug 模式 mybatis 输入 sql
    cn:
      iocoder:
        springboot:
          lab21:
            cache:
              mapper: debug
  • spring.datasource 配置项下,设置数据源相关的配置。
  • spring.cache 配置项下,设置 Cache 相关的配置。
    • type 属性,设置 Cache 使用方案为 Ehcache 。
  • mybatis-plus 配置项下,设置 MyBatis-Plus 相关的配置。如果没有使用过 MyBatis-Plus 的胖友,不用慌,照着改就好。当然,也欢迎阅读 《芋道 Spring Boot MyBatis 入门》 文章。
  • logging 配置项,设置打印 SQL 日志,方便我们查看是否读取了 DB 。

4.3 Ehcache 配置文件

在 resources 目录下,创建 ehcache.xml 配置文件。配置如下:




    
    
    
    
    
      

  • 我们配置了一个名字为 users 的缓存。后续,我们会使用到。

4.4 Application

创建 Application.java 类,代码如下:

// Application.java

@SpringBootApplication
@EnableCaching
@MapperScan(basePackages = "cn.iocoder.springboot.lab21.cache.mapper")
public class Application {
}
  • 配置 @EnableCaching 注解,开启 Spring Cache 功能。
  • 配置 @MapperScan 注解,扫描对应 Mapper 接口所在的包路径。

4.5 UserDO

在 cn.iocoder.springboot.lab21.cache.dataobject 包路径下,创建 UserDO.java 类,用户 DO 。代码如下:

// UserDO.java
@TableName(value = "users")
public class UserDO {

    /**
     * 用户编号
     */
    private Integer id;
    /**
     * 账号
     */
    private String username;
    /**
     * 密码(明文)
     *
     * ps:生产环境下,千万不要明文噢
     */
    private String password;
    /**
     * 创建时间
     */
    private Date createTime;
    /**
     * 是否删除
     */
    @TableLogic
    private Integer deleted;

    // ... 省略 setting/getting 方法

}

对应的创建表的 SQL 如下: 

CREATE TABLE `users` (
  `id` int(11)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COMMENT '用户编号',
  `username` varchar(64) COLLATE utf8mb4_bin DEFAULT NULL COMMENT '账号',
  `password` varchar(32) COLLATE utf8mb4_bin DEFAULT NULL COMMENT '密码',
  `create_time` datetime DEFAULT NULL COMMENT '创建时间',
  `deleted` bit(1) DEFAULT NULL COMMENT '是否删除。0-未删除;1-删除',
  PRIMARY KEY (`id`),
  UNIQUE KEY `idx_username` (`username`)
) ENGINE=InnoDB AUTO_INCREMENT=7 DEFAULT CHARSET=utf8mb4 COLLATE=utf8mb4_bin;

INSERT INTO `users`(`id`, `username`, `password`, `create_time`, `deleted`) VALUES (1, 'yudaoyuanma', 'buzhidao', now(), 0);

4.6 UserMapper

在 cn.iocoder.springboot.lab21.cache.mapper 包路径下,创建 UserMapper 接口。代码如下:

// UserMapper.java

@Repository
@CacheConfig(cacheNames = "users")
public interface UserMapper extends BaseMapper {

    @Cacheable(key = "#id")
    UserDO selectById(Integer id);

    @CachePut(key = "#user.id")
    default UserDO insert0(UserDO user) {
        // 插入记录
        this.insert(user);
        // 返回用户
        return user;
    }

    @CacheEvict(key = "#id")
    int deleteById(Integer id);

}
  • 在类上,我们添加了 @CacheConfig(cacheNames = "users") 注解,统一配置该 UserMapper 使用的缓存名为 users 。

  • #selectById(Integer id) 方法,添加了 @Cacheable(key = "#id") 注解,优先读缓存。

  • #insert0(UserDO user) 方法,添加了 @CachePut(key = "#user.id") 注解,主动写缓存。

    注意,此处我们并没有使用 MyBatis-Plus 自带的插入方法,而是包装了一层,因为原插入方法返回的是 int 结果,无法进行缓存。

  • #deleteById(Integer id) 方法,添加了 @CacheEvict(key = "#id") 注解,删除缓存。

4.7 UserMapperTest

创建 UserMapperTest 测试类,我们来测试一下简单的 UserMapper 的每个操作。核心代码如下:

// UserMapperTest.java

@RunWith(SpringRunner.class)
@SpringBootTest(classes = Application.class)
public class UserMapperTest {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CACHE_NAME_USER = "users";

    @Autowired
    private UserMapper userMapper;

    @Autowired
    private CacheManager cacheManager;

    // ... 省略每个单元测试。
}

① #testCacheManager() 

// UserMapperTest.java

@Test
public void testCacheManager() {
    System.out.println(cacheManager);
}
  • 目的,是查看 cacheManager 的类型。执行日志如下:

    org.springframework.cache.ehcache.EhCacheCacheManager@77134e08

    • 可以确认是 EhCache 对应的缓存管理器。

② #testSelectById()

本测试用例,是为了演示 @Cacheable 注解的用途。

// UserMapperTest.java

@Test
public void testSelectById() {
    // 这里,胖友事先插入一条 id = 1 的记录。
    Integer id = 1;

    // <1.1> 查询 id = 1 的记录
    UserDO user = userMapper.selectById(id);
    System.out.println("user:" + user);
    // <1.2> 判断缓存中,是不是存在
    Assert.assertNotNull("缓存为空", cacheManager.getCache(CACHE_NAME_USER).get(user.getId(), UserDO.class));

    // <2> 查询 id = 1 的记录
    user = userMapper.selectById(id);
    System.out.println("user:" + user);
}
  • <1.1> 处,首次查询 id = 1 的记录。这里,我们是为了触发从 DB 中查询该记录,然后缓存起来。执行日志如下: 
2019-11-16 18:11:21.139 DEBUG 82760 --- [           main] c.i.s.l.c.mapper.UserMapper.selectById   : ==>  Preparing: SELECT id,password,deleted,create_time,username FROM users WHERE id=? AND deleted=0
2019-11-16 18:11:21.162 DEBUG 82760 --- [           main] c.i.s.l.c.mapper.UserMapper.selectById   : ==> Parameters: 1(Integer)
2019-11-16 18:11:21.188 DEBUG 82760 --- [           main] c.i.s.l.c.mapper.UserMapper.selectById   : <==      Total: 1
user:UserDO{id=1, username='yudaoyuanma', password='buzhidao', createTime=Fri Nov 15 07:05:48 CST 2019, deleted=0}

 

  • 这里,我们执行查询了一次 DB 。
  • <1.2> 处,我们从 CacheManager 中,查询该记录缓存,然后通过 Assert 断言该记录的缓存存在。

  • <2> 处,再次查询 id = 1 的记录。这里,我们不会从 DB 查询,直接走缓存返回即可。执行日志如下:

user:UserDO{id=1, username='yudaoyuanma', password='buzhidao', createTime=Fri Nov 15 07:05:48 CST 2019, deleted=0}

 

  • 这里,我们只查询了一次 Cache 。

③ #testInsert()

本测试用例,是为了演示 @CachePut 注解的用途。

// UserMapperTest.java

@Test
public void testInsert() {
    // <1> 插入记录
    UserDO user = new UserDO();
    user.setUsername(UUID.randomUUID().toString()); // 随机账号,因为唯一索引
    user.setPassword("nicai");
    user.setCreateTime(new Date());
    user.setDeleted(0);
    userMapper.insert0(user);

    // <2> 判断缓存中,是不是存在
    Assert.assertNotNull("缓存为空", cacheManager.getCache(CACHE_NAME_USER).get(user.getId(), UserDO.class));
}
  • <1> 处,插入一条 users 的记录。这里,我们是为了触发主动写入该记录到缓存中。
  • <2> 处,我们从 CacheManager 中,查询该记录缓存,然后通过 Assert 断言该记录的缓存存在。

④ #deleteById()

本测试用例,是为了演示 @CacheEvict 注解的用途。

// UserMapperTest.java

@Test
public void testDeleteById() {
    // <1> 插入记录,为了让缓存里有记录
    UserDO user = new UserDO();
    user.setUsername(UUID.randomUUID().toString()); // 随机账号,因为唯一索引
    user.setPassword("nicai");
    user.setCreateTime(new Date());
    user.setDeleted(0);
    userMapper.insert0(user);
    // <2> 判断缓存中,是不是存在
    Assert.assertNotNull("缓存为空", cacheManager.getCache(CACHE_NAME_USER).get(user.getId(), UserDO.class));

    // <3.1> 删除记录,为了让缓存被删除
    userMapper.deleteById(user.getId());
    // <3.2> 判断缓存中,是不是存在
    Assert.assertNull("缓存不为空", cacheManager.getCache(CACHE_NAME_USER).get(user.getId(), UserDO.class));
}
  • <1> 和 <2> 处,和 #testInsert() 方法是一致的。此时,刚插入的一条 users 的记录在缓存中。
  • <3.1> 处,删除刚插入的那条 users 的记录。这里,我们是为了触发从 Cache 中删除该记录的。
  • <3.2> 处,我们从 CacheManager 中,查询该记录缓存,然后通过 Assert 断言该记录的缓存不存在。

5. Redis 示例

示例代码对应仓库:lab-21-cache-redis 。

本小节,我们的整体示例,和 「4. Ehcache」 是一致的。

5.1 引入依赖

在 pom.xml 文件中,引入相关依赖。



    
        org.springframework.boot
        spring-boot-starter-parent
        2.1.3.RELEASE
         
    
    4.0.0

    lab-21-cache-redis

    
        
        
            org.springframework.boot
            spring-boot-starter-jdbc
        
         
            mysql
            mysql-connector-java
        

        
        
            com.baomidou
            mybatis-plus-boot-starter
            3.2.0
        

        
        
            org.springframework.boot
            spring-boot-starter-cache
        

        
        
            org.springframework.boot
            spring-boot-starter-data-redis
            
                
                
                    io.lettuce
                    lettuce-core
                
            
        
        
        
            redis.clients
            jedis
        

        
        
            org.springframework.boot
            spring-boot-starter-test
            test
        

    

Spring Data 使用 Redis 作为缓存的方案的时候,底层使用的是 Spring Data 提供的 RedisTemplate ,所以我们引入 spring-boot-starter-data-redis 依赖,实现对 RedisTemplate 的自动化配置。

5.2 应用配置文件

在 resources 目录下,创建 application.yaml 配置文件。配置如下:

spring:
  # datasource 数据源配置内容
  datasource:
    url: jdbc:mysql://127.0.0.1:3306/lab-21-cache-demo?useSSL=false&useUnicode=true&characterEncoding=UTF-8
    driver-class-name: com.mysql.jdbc.Driver
    username: root
    password:
  # 对应 RedisProperties 类
  redis:
    host: 127.0.0.1
    port: 6379
    password: # Redis 服务器密码,默认为空。生产中,一定要设置 Redis 密码!
    database: 0 # Redis 数据库号,默认为 0 。
    timeout: 0 # Redis 连接超时时间,单位:毫秒。
    # 对应 RedisProperties.Jedis 内部类
    jedis:
      pool:
        max-active: 8 # 连接池最大连接数,默认为 8 。使用负数表示没有限制。
        max-idle: 8 # 默认连接数最小空闲的连接数,默认为 8 。使用负数表示没有限制。
        min-idle: 0 # 默认连接池最小空闲的连接数,默认为 0 。允许设置 0 和 正数。
        max-wait: -1 # 连接池最大阻塞等待时间,单位:毫秒。默认为 -1 ,表示不限制。
  # cache 缓存配置内容
  cache:
    type: redis

# mybatis-plus 配置内容
mybatis-plus:
  configuration:
    map-underscore-to-camel-case: true # 虽然默认为 true ,但是还是显示去指定下。
  global-config:
    db-config:
      id-type: auto # ID 主键自增
      logic-delete-value: 1 # 逻辑已删除值(默认为 1)
      logic-not-delete-value: 0 # 逻辑未删除值(默认为 0)
  mapper-locations: classpath*:mapper/*.xml
  type-aliases-package: cn.iocoder.springboot.lab21.cache.dataobject

# logging
logging:
  level:
    # dao 开启 debug 模式 mybatis 输入 sql
    cn:
      iocoder:
        springboot:
          lab21:
            cache:
              mapper: debug
  • spring.datasource 配置项下,设置数据源相关的配置。
  • spring.cache 配置项下,设置 Cache 相关的配置。
    • type 属性,设置 Cache 使用方案为 Redis 。
  • spring.redis 配置项下,设置 Spring Data Redis 相关的配置。如果没有使用过 Spring Data Redis 的胖友,不用慌,照着改就好。当然,也欢迎阅读 《芋道 Spring Boot Redis 入门》 文章。
  • mybatis-plus 配置项下,设置 MyBatis-Plus 相关的配置。如果没有使用过 MyBatis-Plus 的胖友,不用慌,照着改就好。当然,也欢迎阅读 《芋道 Spring Boot MyBatis 入门》 文章。
  • logging 配置项,设置打印 SQL 日志,方便我们查看是否读取了 DB 。

5.3 Application

和 「4.4 Application」 一致。

5.4 UserDO

和 「4.5 UserDO」 一致。差别在于,需要让 UserDO 实现 Serializable 接口。因为,我们需要将 UserDO 序列化后,才能存储到 Redis 中。

5.5 UserMapper

和 「4.6 UserMapper」 一致。

5.6 UserMapperTest

和 「4.7 UserMapperTest」 基本一致。为了结合 Redis 中的数据一起说,所以这里就再“重复”一遍。

创建 UserMapperTest 测试类,我们来测试一下简单的 UserMapper 的每个操作。核心代码如下:

// UserMapperTest.java

@RunWith(SpringRunner.class)
@SpringBootTest(classes = Application.class)
public class UserMapperTest {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CACHE_NAME_USER = "users";

    @Autowired
    private UserMapper userMapper;

    @Autowired
    private CacheManager cacheManager;

    // ... 省略每个单元测试。
}

① #testCacheManager() 

// UserMapperTest.java

@Test
public void testCacheManager() {
    System.out.println(cacheManager);
}
  • 目的,是查看 cacheManager 的类型。执行日志如下: 

   org.springframework.data.redis.cache.RedisCacheManager@39ad12b6 

 

  • 可以确认是 Redis 对应的缓存管理器。

注意,每一轮的测试,都使用 FLUSHDB 指令,将 Redis 清空下。

② #testSelectById()

本测试用例,是为了演示 @Cacheable 注解的用途。

// UserMapperTest.java

@Test
public void testSelectById() {
    // 这里,胖友事先插入一条 id = 1 的记录。
    Integer id = 1;

    // <1.1> 查询 id = 1 的记录
    UserDO user = userMapper.selectById(id);
    System.out.println("user:" + user);
    // <1.2> 判断缓存中,是不是存在
    Assert.assertNotNull("缓存为空", cacheManager.getCache(CACHE_NAME_USER).get(user.getId(), UserDO.class));

    // <2> 查询 id = 1 的记录
    user = userMapper.selectById(id);
    System.out.println("user:" + user);
}
  • <1.1> 处,首次查询 id = 1 的记录。这里,我们是为了触发从 DB 中查询该记录,然后缓存起来。执行日志如下: 
2019-11-16 21:26:42.206 DEBUG 84419 --- [           main] c.i.s.l.c.mapper.UserMapper.selectById   : ==>  Preparing: SELECT id,password,deleted,create_time,username FROM users WHERE id=? AND deleted=0
2019-11-16 21:26:42.228 DEBUG 84419 --- [           main] c.i.s.l.c.mapper.UserMapper.selectById   : ==> Parameters: 1(Integer)
2019-11-16 21:26:42.302 DEBUG 84419 --- [           main] c.i.s.l.c.mapper.UserMapper.selectById   : <==      Total: 1
user:UserDO{id=1, username='yudaoyuanma', password='buzhidao', createTime=Fri Nov 15 07:05:48 CST 2019, deleted=0}

 

  • 这里,我们执行查询了一次 DB 。
  • <1.2> 处,我们从 CacheManager 中,查询该记录缓存,然后通过 Assert 断言该记录的缓存存在。我们进入 Reids 命令行,查看下缓存情况。如下:

# 使用 SCAN 指令,获得当前所有的 key 们
127.0.0.1:6379> scan 0
1) "0"
2) 1) "users::1"

# 使用 GET 指令,获得 `id = 1` 的缓存数据
127.0.0.1:6379> get users::1
"\xac\xed\x00\x05sr\x003cn.iocoder.springboot.lab21.cache.dataobject.UserDO.\xe5\xf8\xd67o\"x\x02\x00\x05L\x00\ncreateTimet\x00\x10Ljava/util/Date;L\x00\adeletedt\x00\x13Ljava/lang/Integer;L\x00\x02idq\x00~\x00\x02L\x00\bpasswordt\x00\x12Ljava/lang/String;L\x00\busernameq\x00~\x00\x03xpsr\x00\x0ejava.util.Datehj\x81\x01KYt\x19\x03\x00\x00xpw\b\x00\x00\x01nl*d\xe0xsr\x00\x11java.lang.Integer\x12\xe2\xa0\xa4\xf7\x81\x878\x02\x00\x01I\x00\x05valuexr\x00\x10java.lang.Number\x86\xac\x95\x1d\x0b\x94\xe0\x8b\x02\x00\x00xp\x00\x00\x00\x00sq\x00~\x00\a\x00\x00\x00\x01t\x00\bbuzhidaot\x00\x0byudaoyuanma"

 

  • 可以看到 users::1 这个 Redis key 。说明,RedisCacheManager 使用 :: 将 cacheNames 和 key 作为分隔符后,拼接在一起。
  • users::1 对应的值,是一串“乱七八糟”的字符,是因为 RedisTemplate 默认使用 Java 序列化方式,所以看到的值才是这样的。实际在使用时,我们可以修改 RedisTemplate 的序列化方式为 JSON 的序列化方式。
  • <2> 处,再次查询 id = 1 的记录。这里,我们不会从 DB 查询,直接走缓存返回即可。执行日志如下:

user:UserDO{id=1, username='yudaoyuanma', password='buzhidao', createTime=Fri Nov 15 07:05:48 CST 2019, deleted=0}

 

  • 这里,我们只查询了一次 Cache 。

③ #testInsert()

本测试用例,是为了演示 @CachePut 注解的用途。

// UserMapperTest.java

@Test
public void testInsert() {
    // <1> 插入记录
    UserDO user = new UserDO();
    user.setUsername(UUID.randomUUID().toString()); // 随机账号,因为唯一索引
    user.setPassword("nicai");
    user.setCreateTime(new Date());
    user.setDeleted(0);
    userMapper.insert0(user);

    // <2> 判断缓存中,是不是存在
    Assert.assertNotNull("缓存为空", cacheManager.getCache(CACHE_NAME_USER).get(user.getId(), UserDO.class));
}
  • <1> 处,插入一条 users 的记录。这里,我们是为了触发主动写入该记录到缓存中。

  • <2> 处,我们从 CacheManager 中,查询该记录缓存,然后通过 Assert 断言该记录的缓存存在。我们进入 Reids 命令行,查看下缓存情况。如下:

# 使用 SCAN 指令,获得当前所有的 key 们
127.0.0.1:6379> scan 0
1) "0"
2) 1) "users::14"

# 使用 GET 指令,获得 `id = 14` 的缓存数据
127.0.0.1:6379> get users::14
"\xac\xed\x00\x05sr\x003cn.iocoder.springboot.lab21.cache.dataobject.UserDO.\xe5\xf8\xd67o\"x\x02\x00\x05L\x00\ncreateTimet\x00\x10Ljava/util/Date;L\x00\adeletedt\x00\x13Ljava/lang/Integer;L\x00\x02idq\x00~\x00\x02L\x00\bpasswordt\x00\x12Ljava/lang/String;L\x00\busernameq\x00~\x00\x03xpsr\x00\x0ejava.util.Datehj\x81\x01KYt\x19\x03\x00\x00xpw\b\x00\x00\x01nj\x1e\xafLxsr\x00\x11java.lang.Integer\x12\xe2\xa0\xa4\xf7\x81\x878\x02\x00\x01I\x00\x05valuexr\x00\x10java.lang.Number\x86\xac\x95\x1d\x0b\x94\xe0\x8b\x02\x00\x00xp\x00\x00\x00\x00sq\x00~\x00\a\x00\x00\x00\x0et\x00\x05nicait\x00$acbed95f-668d-4d3e-a3aa-37dd05094db3"

④ #deleteById()

本测试用例,是为了演示 @CacheEvict 注解的用途。

// UserMapperTest.java

@Test
public void testDeleteById() {
    // <1> 插入记录,为了让缓存里有记录
    UserDO user = new UserDO();
    user.setUsername(UUID.randomUUID().toString()); // 随机账号,因为唯一索引
    user.setPassword("nicai");
    user.setCreateTime(new Date());
    user.setDeleted(0);
    userMapper.insert0(user);
    // <2> 判断缓存中,是不是存在
    Assert.assertNotNull("缓存为空", cacheManager.getCache(CACHE_NAME_USER).get(user.getId(), UserDO.class));

    // <3.1> 删除记录,为了让缓存被删除
    userMapper.deleteById(user.getId());
    // <3.2> 判断缓存中,是不是存在
    Assert.assertNull("缓存不为空", cacheManager.getCache(CACHE_NAME_USER).get(user.getId(), UserDO.class));
}
  • <1> 和 <2> 处,和 #testInsert() 方法是一致的。此时,刚插入的一条 users 的记录在缓存中。

  • <3.1> 处,删除刚插入的那条 users 的记录。这里,我们是为了触发从 Cache 中删除该记录的。

  • <3.2> 处,我们从 CacheManager 中,查询该记录缓存,然后通过 Assert 断言该记录的缓存不存在。我们进入 Reids 命令行,查看下缓存情况。如下:

# 使用 SCAN 指令,获得当前所有的 key 们。发现不存在任何 key ,说明该记录的缓存,已经被删除
127.0.0.1:6379> scan 0
1) "0"
2) (empty list or set)

5.7 过期时间

在 Spring Data 使用 Redis 作为缓存方案时,默认情况下是永不过期的。

5.7 过期时间
在 Spring Data 使用 Redis 作为缓存方案时,默认情况下是永不过期的。
  • 在 Redis 命令行中,我们可以看到 users::1 的过期时间为 -1 永不过期。

虽然说,我们可以通 spring.cache.redis.time-to-live 配置项,设置过期时间。但是,它是全局的统一的。这样在实际使用时,是无法满足我们希望不同的缓存,使用不同的过期时间。

不过我们如果翻看 RedisCacheManager 的源码,我们又会发现有个 initialCacheConfiguration 属性,又是支持每个缓存允许自定义配置。代码如下:

// RedisCacheManager.java

// 默认的全局配置
private final RedisCacheConfiguration defaultCacheConfig;

// 每个缓存的自定义配置
private final Map initialCacheConfiguration;

所以,我们可以参考 《SpringBoot 2.0 的 @Cacheable(Redis) 缓存失效时间解决方案》 文章,自定义一个 CacheManager Bean 对象。当然,更加系统的解决方式,是按照这个文章的思路,实现一个新的支持使用配置文件自定义每个缓存配置的 RedisCacheConfiguration 自动化配置类。

当然,还有一个解决方案,就是使用 Redisson 提供的缓存管理器。具体可以看看 《Redisson 文档 —— Spring Cache整合》 。

推荐两篇大厂在缓存方面的实践:

  • 美团技术团队 《缓存那些事》
  • 有赞技术团队 《有赞透明多级缓存解决方案(TMC)》

除了 Spring Cache 缓存框架之外,我们也可以考虑如下的解决方案:

  • JetCache
  • J2Cache

推荐阅读:

  • 《性能测试 —— Redis 基准测试》
  • 《芋道 Spring Boot Redis 入门》

你可能感兴趣的:(Spring,B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