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STL模板库用法查询及一些常见面试题(自用)

C++STL模板库

文章目录

  • C++STL模板库
    • 用法查询
      • Array
        • 1.使用
        • 2.创建
        • 3.成员函数
      • Vector
        • 1.使用
        • 2. 创建
        • 3.成员函数
      • deque
        • 1.使用
        • 2. 创建
        • 3.成员函数
      • list
        • 1.使用
        • 2. 创建
        • 3.成员函数
      • map
        • 1.使用
        • 2.创建
        • 3.成员函数
      • multimap
        • 1.使用
        • 2.创建
        • 3.成员函数
      • set
        • 1.使用
        • 2.创建
        • 3.成员函数
      • multiset
        • 1.使用
        • 2.创建
        • 3.成员函数
      • 无序关联式容器
      • stack
        • 1.使用
        • 2.创建
        • 3.成员函数
      • queue
        • 1.使用
        • 2.创建
        • 3.成员函数
      • priority_queue
        • 1.使用
        • 2.创建
        • 3.成员函数
    • 问题
      • 1、什么是STL?
      • 2、解释一下什么是trivial destructor
      • 3、使用智能指针管理内存资源,RAII是怎么回事?
      • 4、迭代器:++it、it++哪个好,为什么
      • 5、说一下C++左值引用和右值引用
      • 6、STL中hashtable的实现?
      • 7、简单说一下traits技法
      • 8、STL的两级空间配置器
          • 一级配置器
          • 二级配置器
      • 9、 vector与list的区别与应用?怎么找某vector或者list的倒数第二个元素
      • 10、STL 中vector删除其中的元素,迭代器如何变化?为什么是两倍扩容?
        • 1.vector的删除(remove搭配erase)
        • 2. 为什么是两倍扩容?
        • 如何释放空间
      • 12、容器内部删除一个元素
        • set删除元素
        • vector删除元素
        • 迭代器失效
      • 13、STL迭代器如何实现
      • 14、map、set是怎么实现的,红黑树是怎么能够同时实现这两种容器? 为什么使用红黑树?
      • 15、如何在共享内存上使用STL标准库?
      • 18、vector越界访问下标,map越界访问下标?vector删除元素时会不会释放空间?
      • 19、map中[ ]与find的区别?
      • 20、 STL中list与queue之间的区别
      • 23、常见容器性质总结?
      • 25、说一下STL每种容器对应的迭代器
      • 26、STL中迭代器失效的情况有哪些?
      • 36、set和map的区别,multimap和multiset的区别
      • 37、STL中unordered_map和map的区别和应用场景
      • 38、hashtable中解决冲突有哪些方法?

用法查询

Array

1.使用

在使用该容器之前,代码中需引入 头文件,并默认使用 std 命令空间,如下所示: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2.创建

在 array 类模板中,T 用于指明容器中的存储的具体数据类型,N 用于指明容器的大小,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 N 必须是常量,不能用变量表示。

array 容器有多种初始化方式,如下代码展示了如何创建具有 10 个 double 类型元素的 array 容器:

std::array values;

3.成员函数

成员函数 功能
begin() 返回指向容器中第一个元素的随机访问迭代器。
end() 返回指向容器最后一个元素之后一个位置的随机访问迭代器,通常和 begin() 结合使用。
rbegin() 返回指向最后一个元素的随机访问迭代器。
rend() 返回指向第一个元素之前一个位置的随机访问迭代器。
cbegin() 和 begin() 功能相同,只不过在其基础上增加了 const 属性,不能用于修改元素。
cend() 和 end() 功能相同,只不过在其基础上,增加了 const 属性,不能用于修改元素。
crbegin() 和 rbegin() 功能相同,只不过在其基础上,增加了 const 属性,不能用于修改元素。
crend() 和 rend() 功能相同,只不过在其基础上,增加了 const 属性,不能用于修改元素。
size() 返回容器中当前元素的数量,其值始终等于初始化 array 类的第二个模板参数 N。
max_size() 返回容器可容纳元素的最大数量,其值始终等于初始化 array 类的第二个模板参数 N。
empty() 判断容器是否为空,和通过 size()==0 的判断条件功能相同,但其效率可能更快。
at(n) 返回容器中 n 位置处元素的引用,该函数自动检查 n 是否在有效的范围内,如果不是则抛出 out_of_range 异常。
front() 返回容器中第一个元素的直接引用,该函数不适用于空的 array 容器。
back() 返回容器中最后一个元素的直接应用,该函数同样不适用于空的 array 容器。
data() 返回一个指向容器首个元素的指针。利用该指针,可实现复制容器中所有元素等类似功能。
fill(val) 将 val 这个值赋值给容器中的每个元素。
array1.swap(array2) 交换 array1 和 array2 容器中的所有元素,但前提是它们具有相同的长度和类型。

Vector

1.使用

vector 容器以类模板 vector( T 表示存储元素的类型)的形式定义在 头文件中,并位于 std 命名空间中。因此,在创建该容器之前,代码中需包含如下内容: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2. 创建

  1. 这样就创建了一个含有 8 个素数的 vector 容器。
std::vector primes {2, 3, 5, 7, 11, 13, 17, 19};
  1. 如此,values 容器开始时就有 20 个元素,它们的默认初始值都为 0。
std::vector values(20);

如果不想用 0 作为默认值,也可以指定一个其它值,例如:

std::vector values(20, 1.0);

第二个参数指定了所有元素的初始值,因此这 20 个元素的值都是 1.0。

3.成员函数

函数成员 函数功能
begin() 返回指向容器中第一个元素的迭代器。
end() 返回指向容器最后一个元素所在位置后一个位置的迭代器,通常和 begin() 结合使用。
rbegin() 返回指向最后一个元素的迭代器。
rend() 返回指向第一个元素所在位置前一个位置的迭代器。
cbegin() 和 begin() 功能相同,只不过在其基础上,增加了 const 属性,不能用于修改元素。
cend() 和 end() 功能相同,只不过在其基础上,增加了 const 属性,不能用于修改元素。
crbegin() 和 rbegin() 功能相同,只不过在其基础上,增加了 const 属性,不能用于修改元素。
crend() 和 rend() 功能相同,只不过在其基础上,增加了 const 属性,不能用于修改元素。
size() 返回实际元素个数。
max_size() 返回元素个数的最大值。这通常是一个很大的值,一般是 232-1,所以我们很少会用到这个函数。
resize() 改变实际元素的个数。
capacity() 返回当前容量。
empty() 判断容器中是否有元素,若无元素,则返回 true;反之,返回 false。
reserve() 增加容器的容量。
shrink _to_fit() 将内存减少到等于当前元素实际所使用的大小。
operator[ ] 重载了 [ ] 运算符,可以向访问数组中元素那样,通过下标即可访问甚至修改 vector 容器中的元素。
at() 使用经过边界检查的索引访问元素。
front() 返回第一个元素的引用。
back() 返回最后一个元素的引用。
data() 返回指向容器中第一个元素的指针。
assign() 用新元素替换原有内容。
push_back() 在序列的尾部添加一个元素。
pop_back() 移出序列尾部的元素。
insert() 在指定的位置插入一个或多个元素。
erase() 移出一个元素或一段元素。
clear() 移出所有的元素,容器大小变为 0。
swap() 交换两个容器的所有元素。
emplace() 在指定的位置直接生成一个元素。
emplace_back() 在序列尾部生成一个元素。

deque

1.使用

deque 容器以模板类 deque(T 为存储元素的类型)的形式在 头文件中,并位于 std 命名空间中。因此,在使用该容器之前,代码中需要包含下面两行代码: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2. 创建

和vector一样

3.成员函数

基于 deque 双端队列的特点,该容器包含一些 array、vector 容器都没有的成员函数。

函数成员 函数功能
begin() 返回指向容器中第一个元素的迭代器。
end() 返回指向容器最后一个元素所在位置后一个位置的迭代器,通常和 begin() 结合使用。
rbegin() 返回指向最后一个元素的迭代器。
rend() 返回指向第一个元素所在位置前一个位置的迭代器。
cbegin() 和 begin() 功能相同,只不过在其基础上,增加了 const 属性,不能用于修改元素。
cend() 和 end() 功能相同,只不过在其基础上,增加了 const 属性,不能用于修改元素。
crbegin() 和 rbegin() 功能相同,只不过在其基础上,增加了 const 属性,不能用于修改元素。
crend() 和 rend() 功能相同,只不过在其基础上,增加了 const 属性,不能用于修改元素。
size() 返回实际元素个数。
max_size() 返回容器所能容纳元素个数的最大值。这通常是一个很大的值,一般是 232-1,我们很少会用到这个函数。
resize() 改变实际元素的个数。
empty() 判断容器中是否有元素,若无元素,则返回 true;反之,返回 false。
shrink _to_fit() 将内存减少到等于当前元素实际所使用的大小。
at() 使用经过边界检查的索引访问元素。
front() 返回第一个元素的引用。
back() 返回最后一个元素的引用。
assign() 用新元素替换原有内容。
push_back() 在序列的尾部添加一个元素。
push_front() 在序列的头部添加一个元素。
pop_back() 移除容器尾部的元素。
pop_front() 移除容器头部的元素。
insert() 在指定的位置插入一个或多个元素。
erase() 移除一个元素或一段元素。
clear() 移出所有的元素,容器大小变为 0。
swap() 交换两个容器的所有元素。
emplace() 在指定的位置直接生成一个元素。
emplace_front() 在容器头部生成一个元素。和 push_front() 的区别是,该函数直接在容器头部构造元素,省去了复制移动元素的过程。
emplace_back() 在容器尾部生成一个元素。和 push_back() 的区别是,该函数直接在容器尾部构造元素,省去了复制移动元素的过程。

和 vector 相比,额外增加了实现在容器头部添加和删除元素的成员函数,同时删除了 capacity()、reserve() 和 data() 成员函数。

list

1.使用

list 容器以模板类 list(T 为存储元素的类型)的形式在头文件中,并位于 std 命名空间中。因此,在使用该容器之前,代码中需要包含下面两行代码: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2. 创建

和vector一样

多了一个

通过拷贝其他类型容器(或者普通数组)中指定区域内的元素,可以创建新的 list 容器。例如:

//拷贝普通数组,创建list容器
int a[] = { 1,2,3,4,5 };
std::list values(a, a+5);//拷贝其它类型的容器,创建 list 容器
std::arrayarr{ 11,12,13,14,15 };
std::listvalues(arr.begin()+2, arr.end());//拷贝arr容器中的{13,14,15}

3.成员函数

成员函数 功能
begin() 返回指向容器中第一个元素的双向迭代器。
end() 返回指向容器中最后一个元素所在位置的下一个位置的双向迭代器。
rbegin() 返回指向最后一个元素的反向双向迭代器。
rend() 返回指向第一个元素所在位置前一个位置的反向双向迭代器。
cbegin() 和 begin() 功能相同,只不过在其基础上,增加了 const 属性,不能用于修改元素。
cend() 和 end() 功能相同,只不过在其基础上,增加了 const 属性,不能用于修改元素。
crbegin() 和 rbegin() 功能相同,只不过在其基础上,增加了 const 属性,不能用于修改元素。
crend() 和 rend() 功能相同,只不过在其基础上,增加了 const 属性,不能用于修改元素。
empty() 判断容器中是否有元素,若无元素,则返回 true;反之,返回 false。
size() 返回当前容器实际包含的元素个数。
max_size() 返回容器所能包含元素个数的最大值。这通常是一个很大的值,一般是 232-1,所以我们很少会用到这个函数。
front() 返回第一个元素的引用。
back() 返回最后一个元素的引用。
assign() 用新元素替换容器中原有内容。
emplace_front() 在容器头部生成一个元素。该函数和 push_front() 的功能相同,但效率更高。
push_front() 在容器头部插入一个元素。
pop_front() 删除容器头部的一个元素。
emplace_back() 在容器尾部直接生成一个元素。该函数和 push_back() 的功能相同,但效率更高。
push_back() 在容器尾部插入一个元素。
pop_back() 删除容器尾部的一个元素。
emplace() 在容器中的指定位置插入元素。该函数和 insert() 功能相同,但效率更高。
insert() 在容器中的指定位置插入元素。
erase() 删除容器中一个或某区域内的元素。
swap() 交换两个容器中的元素,必须保证这两个容器中存储的元素类型是相同的。
resize() 调整容器的大小。
clear() 删除容器存储的所有元素。
splice() 将一个 list 容器中的元素插入到另一个容器的指定位置。
remove(val) 删除容器中所有等于 val 的元素。
remove_if() 删除容器中满足条件的元素。
unique() 删除容器中相邻的重复元素,只保留一个。
merge() 合并两个事先已排好序的 list 容器,并且合并之后的 list 容器依然是有序的。
sort() 通过更改容器中元素的位置,将它们进行排序。
reverse() 反转容器中元素的顺序。

map

1.使用

map 容器定义在 头文件中,并位于 std 命名空间中。因此,如果想使用 map 容器,代码中应包含如下语句: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2.创建

  1. 通过调用 map 容器类的默认构造函数,可以创建出一个空的 map 容器,比如:
std::mapmyMap;

如果程序中已经默认指定了 std 命令空间,这里可以省略 std::

通过此方式创建出的 myMap 容器,初始状态下是空的,即没有存储任何键值对。鉴于空 map 容器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添加新的键值对,因此创建空 map 容器是比较常用的。

  1. 当然在创建 map 容器的同时,也可以进行初始化,比如:
std::mapmyMap{ {"C语言教程",10},{"STL教程",20} };

由此,myMap 容器在初始状态下,就包含有 2 个键值对。

再次强调,map 容器中存储的键值对,其本质都是 pair 类模板创建的 pair 对象。因此,下面程序也可以创建出一模一样的 myMap 容器:

std::mapmyMap{std::make_pair("C语言教程",10),std::make_pair("STL教程",20)};
  1. 除此之外,在某些场景中,可以利用先前已创建好的 map 容器,再创建一个新的 map 容器。例如:
std::mapnewMap(myMap);

由此,通过调用 map 容器的拷贝(复制)构造函数,即可成功创建一个和 myMap 完全一样的 newMap 容器。

C++ 11 标准中,还为 map 容器增添了移动构造函数。当有临时的 map 对象作为参数,传递给要初始化的 map 容器时,此时就会调用移动构造函数。举个例子:

#创建一个会返回临时 map 对象的函数std::map disMap() {    std::maptempMap{ {"C语言教程",10},{"STL教程",20} };    return tempMap;}//调用 map 类模板的移动构造函数创建 newMap 容器std::mapnewMap(disMap());

注意,无论是调用复制构造函数还是调用拷贝构造函数,都必须保证这 2 个容器的类型完全一致。

  1. map 类模板还支持取已建 map 容器中指定区域内的键值对,创建并初始化新的 map 容器。例如:
std::mapmyMap{ {"C语言教程",10},{"STL教程",20} };std::mapnewMap(++myMap.begin(), myMap.end());

这里,通过调用 map 容器的双向迭代器,实现了在创建 newMap 容器的同时,将其初始化为包含一个 {“STL教程”,20} 键值对的容器。

有关 map 容器迭代器,后续章节会做详细讲解。

  1. 当然,在以上几种创建 map 容器的基础上,我们都可以手动修改 map 容器的排序规则。默认情况下,map 容器调用 std::less 规则,根据容器内各键值对的键的大小,对所有键值对做升序排序。

因此,如下 2 行创建 map 容器的方式,其实是等价的:

std::mapmyMap{ {"C语言教程",10},{"STL教程",20} };std::map >myMap{ {"C语言教程",10},{"STL教程",20} };

以上 2 中创建方式生成的 myMap 容器,其内部键值对排列的顺序为:

<“C语言教程”, 10>
<“STL教程”, 20>

下面程序手动修改了 myMap 容器的排序规则,令其作降序排序:

std::map >myMap{ {"C语言教程",10},{"STL教程",20} };

此时,myMap 容器内部键值对排列的顺序为:

<“STL教程”, 20>
<“C语言教程”, 10>

3.成员函数

成员方法 功能
begin() 返回指向容器中第一个(注意,是已排好序的第一个)键值对的双向迭代器。如果 map 容器用 const 限定,则该方法返回的是 const 类型的双向迭代器。
end() 返回指向容器最后一个元素(注意,是已排好序的最后一个)所在位置后一个位置的双向迭代器,通常和 begin() 结合使用。如果 map 容器用 const 限定,则该方法返回的是 const 类型的双向迭代器。
rbegin() 返回指向最后一个(注意,是已排好序的最后一个)元素的反向双向迭代器。如果 map 容器用 const 限定,则该方法返回的是 const 类型的反向双向迭代器。
rend() 返回指向第一个(注意,是已排好序的第一个)元素所在位置前一个位置的反向双向迭代器。如果 map 容器用 const 限定,则该方法返回的是 const 类型的反向双向迭代器。
cbegin() 和 begin() 功能相同,只不过在其基础上,增加了 const 属性,不能用于修改容器内存储的键值对。
cend() 和 end() 功能相同,只不过在其基础上,增加了 const 属性,不能用于修改容器内存储的键值对。
crbegin() 和 rbegin() 功能相同,只不过在其基础上,增加了 const 属性,不能用于修改容器内存储的键值对。
crend() 和 rend() 功能相同,只不过在其基础上,增加了 const 属性,不能用于修改容器内存储的键值对。
find(key) 在 map 容器中查找键为 key 的键值对,如果成功找到,则返回指向该键值对的双向迭代器;反之,则返回和 end() 方法一样的迭代器。另外,如果 map 容器用 const 限定,则该方法返回的是 const 类型的双向迭代器。
lower_bound(key) 返回一个指向当前 map 容器中第一个大于或等于 key 的键值对的双向迭代器。如果 map 容器用 const 限定,则该方法返回的是 const 类型的双向迭代器。
upper_bound(key) 返回一个指向当前 map 容器中第一个大于 key 的键值对的迭代器。如果 map 容器用 const 限定,则该方法返回的是 const 类型的双向迭代器。
equal_range(key) 该方法返回一个 pair 对象(包含 2 个双向迭代器),其中 pair.first 和 lower_bound() 方法的返回值等价,pair.second 和 upper_bound() 方法的返回值等价。也就是说,该方法将返回一个范围,该范围中包含的键为 key 的键值对(map 容器键值对唯一,因此该范围最多包含一个键值对)。
empty() 若容器为空,则返回 true;否则 false。
size() 返回当前 map 容器中存有键值对的个数。
max_size() 返回 map 容器所能容纳键值对的最大个数,不同的操作系统,其返回值亦不相同。
operator[] map容器重载了 [] 运算符,只要知道 map 容器中某个键值对的键的值,就可以向获取数组中元素那样,通过键直接获取对应的值。
at(key) 找到 map 容器中 key 键对应的值,如果找不到,该函数会引发 out_of_range 异常。
insert() 向 map 容器中插入键值对。
erase() 删除 map 容器指定位置、指定键(key)值或者指定区域内的键值对。后续章节还会对该方法做重点讲解。
swap() 交换 2 个 map 容器中存储的键值对,这意味着,操作的 2 个键值对的类型必须相同。
clear() 清空 map 容器中所有的键值对,即使 map 容器的 size() 为 0。
emplace() 在当前 map 容器中的指定位置处构造新键值对。其效果和插入键值对一样,但效率更高。
emplace_hint() 在本质上和 emplace() 在 map 容器中构造新键值对的方式是一样的,不同之处在于,使用者必须为该方法提供一个指示键值对生成位置的迭代器,并作为该方法的第一个参数。
count(key) 在当前 map 容器中,查找键为 key 的键值对的个数并返回。注意,由于 map 容器中各键值对的键的值是唯一的,因此该函数的返回值最大为 1。

multimap

1.使用

和 map 容器一样,实现 multimap 容器的类模板也定义在头文件,并位于 std 命名空间中。因此,在使用 multimap 容器前,程序应包含如下代码: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multimap 容器类模板的定义如下:

template < class Key,                                   // 指定键(key)的类型
           class T,                                     // 指定值(value)的类型
           class Compare = less,                   // 指定排序规则
           class Alloc = allocator >  // 指定分配器对象的类型
           > class multimap;

2.创建

和map一样

3.成员函数

成员方法 功能
begin() 返回指向容器中第一个(注意,是已排好序的第一个)键值对的双向迭代器。如果 multimap 容器用 const 限定,则该方法返回的是 const 类型的双向迭代器。
end() 返回指向容器最后一个元素(注意,是已排好序的最后一个)所在位置后一个位置的双向迭代器,通常和 begin() 结合使用。如果 multimap 容器用 const 限定,则该方法返回的是 const 类型的双向迭代器。
rbegin() 返回指向最后一个(注意,是已排好序的最后一个)元素的反向双向迭代器。如果 multimap 容器用 const 限定,则该方法返回的是 const 类型的反向双向迭代器。
rend() 返回指向第一个(注意,是已排好序的第一个)元素所在位置前一个位置的反向双向迭代器。如果 multimap 容器用 const 限定,则该方法返回的是 const 类型的反向双向迭代器。
cbegin() 和 begin() 功能相同,只不过在其基础上,增加了 const 属性,不能用于修改容器内存储的键值对。
cend() 和 end() 功能相同,只不过在其基础上,增加了 const 属性,不能用于修改容器内存储的键值对。
crbegin() 和 rbegin() 功能相同,只不过在其基础上,增加了 const 属性,不能用于修改容器内存储的键值对。
crend() 和 rend() 功能相同,只不过在其基础上,增加了 const 属性,不能用于修改容器内存储的键值对。
find(key) 在 multimap 容器中查找首个键为 key 的键值对,如果成功找到,则返回指向该键值对的双向迭代器;反之,则返回和 end() 方法一样的迭代器。另外,如果 multimap 容器用 const 限定,则该方法返回的是 const 类型的双向迭代器。
lower_bound(key) 返回一个指向当前 multimap 容器中第一个大于或等于 key 的键值对的双向迭代器。如果 multimap 容器用 const 限定,则该方法返回的是 const 类型的双向迭代器。
upper_bound(key) 返回一个指向当前 multimap 容器中第一个大于 key 的键值对的迭代器。如果 multimap 容器用 const 限定,则该方法返回的是 const 类型的双向迭代器。
equal_range(key) 该方法返回一个 pair 对象(包含 2 个双向迭代器),其中 pair.first 和 lower_bound() 方法的返回值等价,pair.second 和 upper_bound() 方法的返回值等价。也就是说,该方法将返回一个范围,该范围中包含的键为 key 的键值对。
empty() 若容器为空,则返回 true;否则 false。
size() 返回当前 multimap 容器中存有键值对的个数。
max_size() 返回 multimap 容器所能容纳键值对的最大个数,不同的操作系统,其返回值亦不相同。
insert() 向 multimap 容器中插入键值对。
erase() 删除 multimap 容器指定位置、指定键(key)值或者指定区域内的键值对。
swap() 交换 2 个 multimap 容器中存储的键值对,这意味着,操作的 2 个键值对的类型必须相同。
clear() 清空 multimap 容器中所有的键值对,使 multimap 容器的 size() 为 0。
emplace() 在当前 multimap 容器中的指定位置处构造新键值对。其效果和插入键值对一样,但效率更高。
emplace_hint() 在本质上和 emplace() 在 multimap 容器中构造新键值对的方式是一样的,不同之处在于,使用者必须为该方法提供一个指示键值对生成位置的迭代器,并作为该方法的第一个参数。
count(key) 在当前 multimap 容器中,查找键为 key 的键值对的个数并返回。

和 map 容器相比,multimap 未提供 at() 成员方法,也没有重载 [] 运算符。这意味着,map 容器中通过指定键获取指定指定键值对的方式,将不再适用于 multimap 容器。其实这很好理解,因为 multimap 容器中指定的键可能对应多个键值对,而不再是 1 个。

另外值的一提的是,由于 multimap 容器可存储多个具有相同键的键值对,因此表 1 中的 lower_bound()、upper_bound()、equal_range() 以及 count() 成员方法会经常用到。

set

1.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set 容器定义于头文件,并位于 std 命名空间中。因此如果想在程序中使用 set 容器,该程序代码应先包含如下语句: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set 容器的类模板定义如下:

template < class T,                        // 键 key 和值 value 的类型
           class Compare = less,        // 指定 set 容器内部的排序规则
           class Alloc = allocator      // 指定分配器对象的类型
           > class set;

注意,由于 set 容器存储的各个键值对,其键和值完全相同,也就意味着它们的类型相同,因此 set 容器类模板的定义中,仅有第 1 个参数用于设定存储数据的类型。

2.创建

没什么好说的

3.成员函数

成员方法 功能
begin() 返回指向容器中第一个(注意,是已排好序的第一个)元素的双向迭代器。如果 set 容器用 const 限定,则该方法返回的是 const 类型的双向迭代器。
end() 返回指向容器最后一个元素(注意,是已排好序的最后一个)所在位置后一个位置的双向迭代器,通常和 begin() 结合使用。如果 set 容器用 const 限定,则该方法返回的是 const 类型的双向迭代器。
rbegin() 返回指向最后一个(注意,是已排好序的最后一个)元素的反向双向迭代器。如果 set 容器用 const 限定,则该方法返回的是 const 类型的反向双向迭代器。
rend() 返回指向第一个(注意,是已排好序的第一个)元素所在位置前一个位置的反向双向迭代器。如果 set 容器用 const 限定,则该方法返回的是 const 类型的反向双向迭代器。
cbegin() 和 begin() 功能相同,只不过在其基础上,增加了 const 属性,不能用于修改容器内存储的元素值。
cend() 和 end() 功能相同,只不过在其基础上,增加了 const 属性,不能用于修改容器内存储的元素值。
crbegin() 和 rbegin() 功能相同,只不过在其基础上,增加了 const 属性,不能用于修改容器内存储的元素值。
crend() 和 rend() 功能相同,只不过在其基础上,增加了 const 属性,不能用于修改容器内存储的元素值。
find(val) 在 set 容器中查找值为 val 的元素,如果成功找到,则返回指向该元素的双向迭代器;反之,则返回和 end() 方法一样的迭代器。另外,如果 set 容器用 const 限定,则该方法返回的是 const 类型的双向迭代器。
lower_bound(val) 返回一个指向当前 set 容器中第一个大于或等于 val 的元素的双向迭代器。如果 set 容器用 const 限定,则该方法返回的是 const 类型的双向迭代器。
upper_bound(val) 返回一个指向当前 set 容器中第一个大于 val 的元素的迭代器。如果 set 容器用 const 限定,则该方法返回的是 const 类型的双向迭代器。
equal_range(val) 该方法返回一个 pair 对象(包含 2 个双向迭代器),其中 pair.first 和 lower_bound() 方法的返回值等价,pair.second 和 upper_bound() 方法的返回值等价。也就是说,该方法将返回一个范围,该范围中包含的值为 val 的元素(set 容器中各个元素是唯一的,因此该范围最多包含一个元素)。
empty() 若容器为空,则返回 true;否则 false。
size() 返回当前 set 容器中存有元素的个数。
max_size() 返回 set 容器所能容纳元素的最大个数,不同的操作系统,其返回值亦不相同。
insert() 向 set 容器中插入元素。
erase() 删除 set 容器中存储的元素。
swap() 交换 2 个 set 容器中存储的所有元素。这意味着,操作的 2 个 set 容器的类型必须相同。
clear() 清空 set 容器中所有的元素,即令 set 容器的 size() 为 0。
emplace() 在当前 set 容器中的指定位置直接构造新元素。其效果和 insert() 一样,但效率更高。
emplace_hint() 在本质上和 emplace() 在 set 容器中构造新元素的方式是一样的,不同之处在于,使用者必须为该方法提供一个指示新元素生成位置的迭代器,并作为该方法的第一个参数。
count(val) 在当前 set 容器中,查找值为 val 的元素的个数,并返回。注意,由于 set 容器中各元素的值是唯一的,因此该函数的返回值最大为 1。

multiset

1.使用

set 容器具有以下几个特性:

  • 不再以键值对的方式存储数据,因为 set 容器专门用于存储键和值相等的键值对,因此该容器中真正存储的是各个键值对的值(value);
  • set 容器在存储数据时,会根据各元素值的大小对存储的元素进行排序(默认做升序排序);
  • 存储到 set 容器中的元素,虽然其类型没有明确用 const 修饰,但正常情况下它们的值是无法被修改的;
  • set 容器存储的元素必须互不相等。

也就是说,multiset 容器和 set 容器唯一的差别在于,multiset 容器允许存储多个值相同的元素,而 set 容器中只能存储互不相同的元素。

和 set 类模板一样,multiset 类模板也定义在头文件,并位于 std 命名空间中。这意味着,如果想在程序中使用 multiset 容器,该程序代码应包含如下语句: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multiset 容器类模板的定义如下所示:

template < class T,                        // 存储元素的类型
           class Compare = less,        // 指定容器内部的排序规则
           class Alloc = allocator >    // 指定分配器对象的类型
           > class multiset;

2.创建

nothing to tell

3.成员函数

成员方法 功能
begin() 返回指向容器中第一个(注意,是已排好序的第一个)元素的双向迭代器。如果 multiset 容器用 const 限定,则该方法返回的是 const 类型的双向迭代器。
end() 返回指向容器最后一个元素(注意,是已排好序的最后一个)所在位置后一个位置的双向迭代器,通常和 begin() 结合使用。如果 multiset 容器用 const 限定,则该方法返回的是 const 类型的双向迭代器。
rbegin() 返回指向最后一个(注意,是已排好序的最后一个)元素的反向双向迭代器。如果 multiset 容器用 const 限定,则该方法返回的是 const 类型的反向双向迭代器。
rend() 返回指向第一个(注意,是已排好序的第一个)元素所在位置前一个位置的反向双向迭代器。如果 multiset 容器用 const 限定,则该方法返回的是 const 类型的反向双向迭代器。
cbegin() 和 begin() 功能相同,只不过在其基础上,增加了 const 属性,不能用于修改容器内存储的元素值。
cend() 和 end() 功能相同,只不过在其基础上,增加了 const 属性,不能用于修改容器内存储的元素值。
crbegin() 和 rbegin() 功能相同,只不过在其基础上,增加了 const 属性,不能用于修改容器内存储的元素值。
crend() 和 rend() 功能相同,只不过在其基础上,增加了 const 属性,不能用于修改容器内存储的元素值。
find(val) 在 multiset 容器中查找值为 val 的元素,如果成功找到,则返回指向该元素的双向迭代器;反之,则返回和 end() 方法一样的迭代器。另外,如果 multiset 容器用 const 限定,则该方法返回的是 const 类型的双向迭代器。
lower_bound(val) 返回一个指向当前 multiset 容器中第一个大于或等于 val 的元素的双向迭代器。如果 multiset 容器用 const 限定,则该方法返回的是 const 类型的双向迭代器。
upper_bound(val) 返回一个指向当前 multiset 容器中第一个大于 val 的元素的迭代器。如果 multiset 容器用 const 限定,则该方法返回的是 const 类型的双向迭代器。
equal_range(val) 该方法返回一个 pair 对象(包含 2 个双向迭代器),其中 pair.first 和 lower_bound() 方法的返回值等价,pair.second 和 upper_bound() 方法的返回值等价。也就是说,该方法将返回一个范围,该范围中包含所有值为 val 的元素。
empty() 若容器为空,则返回 true;否则 false。
size() 返回当前 multiset 容器中存有元素的个数。
max_size() 返回 multiset 容器所能容纳元素的最大个数,不同的操作系统,其返回值亦不相同。
insert() 向 multiset 容器中插入元素。
erase() 删除 multiset 容器中存储的指定元素。
swap() 交换 2 个 multiset 容器中存储的所有元素。这意味着,操作的 2 个 multiset 容器的类型必须相同。
clear() 清空 multiset 容器中所有的元素,即令 multiset 容器的 size() 为 0。
emplace() 在当前 multiset 容器中的指定位置直接构造新元素。其效果和 insert() 一样,但效率更高。
emplace_hint() 本质上和 emplace() 在 multiset 容器中构造新元素的方式是一样的,不同之处在于,使用者必须为该方法提供一个指示新元素生成位置的迭代器,并作为该方法的第一个参数。
count(val) 在当前 multiset 容器中,查找值为 val 的元素的个数,并返回。

注意,虽然 multiset 容器和 set 容器拥有的成员方法完全相同,但由于 multiset 容器允许存储多个值相同的元素,因此诸如 count()、find()、lower_bound()、upper_bound()、equal_range()等方法,更常用于 multiset 容器。

无序关联式容器

无序关联式容器详解

unordered_系列差不多

底层哈希表区别于红黑树

stack

1.使用

由于 stack 适配器以模板类 stack(其中 T 为存储元素的类型,Container 表示底层容器的类型)的形式位于头文件中,并定义在 std 命名空间里。因此,在创建该容器之前,程序中应包含以下 2 行代码: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2.创建

  1. 创建一个不包含任何元素的 stack 适配器,并采用默认的 deque 基础容器:
std::stack values;

上面这行代码,就成功创建了一个可存储 int 类型元素,底层采用 deque 基础容器的 stack 适配器。

  1. 上面提到,stack 模板类提供了 2 个参数,通过指定第二个模板类型参数,我们可以使用出 deque 容器外的其它序列式容器,只要该容器支持 empty()、size()、back()、push_back()、pop_back() 这 5 个成员函数即可。在介绍适配器时提到,序列式容器中同时包含这 5 个成员函数的,有 vector、deque 和 list 这 3 个容器。因此,stack 适配器的基础容器可以是它们 3 个中任何一个。例如,下面展示了如何定义一个使用 list 基础容器的 stack 适配器:
std::stack> values;
  1. 可以用一个基础容器来初始化 stack 适配器,只要该容器的类型和 stack 底层使用的基础容器类型相同即可。例如:
std::list values {1, 2, 3};std::stack> my_stack (values);

注意,初始化后的 my_stack 适配器中,栈顶元素为 3,而不是 1。另外在第 2 行代码中,stack 第 2 个模板参数必须显式指定为 list(必须为 int 类型,和存储类型保持一致),否则 stack 底层将默认使用 deque 容器,也就无法用 lsit 容器的内容来初始化 stack 适配器。

  1. 还可以用一个 stack 适配器来初始化另一个 stack 适配器,只要它们存储的元素类型以及底层采用的基础容器类型相同即可。例如:
std::list values{ 1, 2, 3 };
std::stack> my_stack1(values);
std::stack> my_stack=my_stack1;
//std::stack> my_stack(my_stack1);
可以看到,和使用基础容器不同,使用 stack 适配器给另一个 stack 进行初始化时,有 2 种方式,使用哪一种都可以。

注意,第 3、4 种初始化方法中,my_stack 适配器的数据是经过拷贝得来的,也就是说,操作 my_stack 适配器,并不会对 values 容器以及 my_stack1 适配器有任何影响;反过来也是如此。

3.成员函数

成员函数 功能
empty() 当 stack 栈中没有元素时,该成员函数返回 true;反之,返回 false。
size() 返回 stack 栈中存储元素的个数。
top() 返回一个栈顶元素的引用,类型为 T&。如果栈为空,程序会报错。
push(const T& val) 先复制 val,再将 val 副本压入栈顶。这是通过调用底层容器的 push_back() 函数完成的。
push(T&& obj) 以移动元素的方式将其压入栈顶。这是通过调用底层容器的有右值引用参数的 push_back() 函数完成的。
pop() 弹出栈顶元素。
emplace(arg…) arg… 可以是一个参数,也可以是多个参数,但它们都只用于构造一个对象,并在栈顶直接生成该对象,作为新的栈顶元素。
swap(stack & other_stack) 将两个 stack 适配器中的元素进行互换,需要注意的是,进行互换的 2 个 stack 适配器中存储的元素类型以及底层采用的基础容器类型,都必须相同。

queue

1.使用

queue 容器适配器以模板类 queue(其中 T 为存储元素的类型,Container 表示底层容器的类型)的形式位于头文件中,并定义在 std 命名空间里。因此,在创建该容器之前,程序中应包含以下 2 行代码: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2.创建

和stack一样

3.成员函数

成员函数 功能
empty() 如果 queue 中没有元素的话,返回 true。
size() 返回 queue 中元素的个数。
front() 返回 queue 中第一个元素的引用。如果 queue 是常量,就返回一个常引用;如果 queue 为空,返回值是未定义的。
back() 返回 queue 中最后一个元素的引用。如果 queue 是常量,就返回一个常引用;如果 queue 为空,返回值是未定义的。
push(const T& obj) 在 queue 的尾部添加一个元素的副本。这是通过调用底层容器的成员函数 push_back() 来完成的。
emplace() 在 queue 的尾部直接添加一个元素。
push(T&& obj) 以移动的方式在 queue 的尾部添加元素。这是通过调用底层容器的具有右值引用参数的成员函数 push_back() 来完成的。
pop() 删除 queue 中的第一个元素。
swap(queue &other_queue) 将两个 queue 容器适配器中的元素进行互换,需要注意的是,进行互换的 2 个 queue 容器适配器中存储的元素类型以及底层采用的基础容器类型,都必须相同。

和 stack 一样,queue 也没有迭代器,因此访问元素的唯一方式是遍历容器,通过不断移除访问过的元素,去访问下一个元素。

priority_queue

1.使用

由于 priority_queue 容器适配器模板位于头文件中,并定义在 std 命名空间里,因此在试图创建该类型容器之前,程序中需包含以下 2 行代码: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priority_queue 容器适配器的定义如下:

template ,
        typename Compare=std::less >
class priority_queue{
    //......
}

可以看到,priority_queue 容器适配器模板类最多可以传入 3 个参数,它们各自的含义如下:

  • typename T:指定存储元素的具体类型;

  • typename Container:指定 priority_queue 底层使用的基础容器,默认使用 vector 容器。

    作为 priority_queue 容器适配器的底层容器,其必须包含 empty()、size()、front()、push_back()、pop_back() 这几个成员函数,STL 序列式容器中只有 vector 和 deque 容器符合条件。

  • typename Compare:指定容器中评定元素优先级所遵循的排序规则,默认使用std::less按照元素值从大到小进行排序,还可以使用std::greater按照元素值从小到大排序,但更多情况下是使用自定义的排序规则。

2.创建

  1. 创建一个空的 priority_queue 容器适配器,第底层采用默认的 vector 容器,排序方式也采用默认的 std::less 方法:
std::priority_queue values;
  1. 可以使用普通数组或其它容器中指定范围内的数据,对 priority_queue 容器适配器进行初始化:
//使用普通数组
int values[]{4,1,3,2};
std::priority_queuecopy_values(values,values+4);//{4,2,3,1}

//使用序列式容器
std::arrayvalues{ 4,1,3,2 };
std::priority_queuecopy_values(values.begin(),values.end());//{4,2,3,1}

注意,以上 2 种方式必须保证数组或容器中存储的元素类型和 priority_queue 指定的存储类型相同。另外,用来初始化的数组或容器中的数据不需要有序,priority_queue 会自动对它们进行排序。

  1. 还可以手动指定 priority_queue 使用的底层容器以及排序规则,比如:
int values[]{ 4,1,2,3 };
std::priority_queue, std::greater> copy_values(values, values+4);//{1,3,2,4}

事实上,std::less 和 std::greater 适用的场景是有限的,更多场景中我们会使用自定义的排序规则。

3.成员函数

成员函数 功能
empty() 如果 priority_queue 为空的话,返回 true;反之,返回 false。
size() 返回 priority_queue 中存储元素的个数。
top() 返回 priority_queue 中第一个元素的引用形式。
push(const T& obj) 根据既定的排序规则,将元素 obj 的副本存储到 priority_queue 中适当的位置。
push(T&& obj) 根据既定的排序规则,将元素 obj 移动存储到 priority_queue 中适当的位置。
emplace(Args&&… args) Args&&… args 表示构造一个存储类型的元素所需要的数据(对于类对象来说,可能需要多个数据构造出一个对象)。此函数的功能是根据既定的排序规则,在容器适配器适当的位置直接生成该新元素。
pop() 移除 priority_queue 容器适配器中第一个元素。
swap(priority_queue& other) 将两个 priority_queue 容器适配器中的元素进行互换,需要注意的是,进行互换的 2 个 priority_queue 容器适配器中存储的元素类型以及底层采用的基础容器类型,都必须相同。

和 queue 一样,priority_queue 也没有迭代器,因此访问元素的唯一方式是遍历容器,通过不断移除访问过的元素,去访问下一个元素。

问题

1、什么是STL?

C++ STL从广义来讲包括了三类:算法,容器和迭代器。

  • 算法包括排序,复制等常用算法,以及不同容器特定的算法。
  • 容器就是数据的存放形式,包括序列式容器和关联式容器,序列式容器就是list,vector等,关联式容器就是set,map等。
  • 迭代器就是在不暴露容器内部结构的情况下对容器的遍历。

2、解释一下什么是trivial destructor

“trivial destructor”一般是指用户没有自定义析构函数,而由系统生成的,这种析构函数在《STL源码解析》中成为“无关痛痒”的析构函数。

反之,用户自定义了析构函数,则称之为“non-trivial destructor”,这种析构函数如果申请了新的空间一定要显式的释放,否则会造成内存泄露

对于trivial destructor,如果每次都进行调用,显然对效率是一种伤害,如何进行判断呢?

《STL源码解析》中给出的说明是:

首先利用value_type()获取所指对象的型别,再利用__type_traits判断该型别的析构函数是否trivial,若是(__true_type),则什么也不做,若为(__false_type),则去调用destory()函数

destory(): 显示调用一个对象的析构函数 相当于释放一个对象需要释放的一些动态内存 为下次真正释放对象做准备

也就是说,在实际的应用当中,STL库提供了相关的判断方法**__type_traits**,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查阅使用方式。除了trivial destructor,还有trivial construct、trivial copy construct等,如果能够对是否trivial进行区分,可以采用内存处理函数memcpy()、malloc()等更加高效的完成相关操作,提升效率。

3、使用智能指针管理内存资源,RAII是怎么回事?

  1. RAII全称是“Resource Acquisition is Initialization”,直译过来是“资源获取即初始化”,也就是说在构造函数中申请分配资源,在析构函数中释放资源。

因为C++的语言机制保证了,当一个对象创建的时候,自动调用构造函数,当对象超出作用域的时候会自动调用析构函数。所以,在RAII的指导下,我们应该使用类来管理资源将资源和对象的生命周期绑定

  1. 智能指针(std::shared_ptr和std::unique_ptr)即RAII最具代表的实现,使用智能指针,可以实现自动的内存管理,再也不需要担心忘记delete造成的内存泄漏。

毫不夸张的来讲,有了智能指针,代码中几乎不需要再出现delete了。

4、迭代器:++it、it++哪个好,为什么

  1. 前置返回一个引用,后置返回一个对象
// ++i实现代码为:
int& operator++()
{

  *this += 1;
  return *this;

} Copy to clipboardErrorCopied
  1. 前置不会产生临时对象,后置必须产生临时对象,临时对象会导致效率降低
//i++实现代码为:                 
int operator++(int)                 
{
int temp = *this;                   

   ++*this;                       

   return temp;                  
} 

5、说一下C++左值引用和右值引用

左值引用

先看一下传统的左值引用。

int a = 10;
int &b = a;  // 定义一个左值引用变量
b = 20;      // 通过左值引用修改引用内存的值

*左值引用在汇编层面其实和普通的指针是一样的;*定义引用变量必须初始化,因为引用其实就是一个别名,需要告诉编译器定义的是谁的引用。

int &var = 10;

上述代码是无法编译通过的,因为10无法进行取地址操作,无法对一个立即数取地址,因为立即数并没有在内存中存储,而是存储在寄存器中,可以通过下述方法解决:

const int &var = 10;

使用常引用来引用常量数字10,因为此刻内存上产生了临时变量保存了10,这个临时变量是可以进行取地址操作的,因此var引用的其实是这个临时变量,相当于下面的操作:

const int temp = 10; 
const int &var = temp;

根据上述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 左值引用要求右边的值必须能够取地址,如果无法取地址,可以用常引用;
    但使用常引用后,我们只能通过引用来读取数据,无法去修改数据,因为其被const修饰成常量引用了。

那么C++11 引入了右值引用的概念,使用右值引用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右值引用

C++对于左值和右值没有标准定义,但是有一个被广泛认同的说法:

  • 可以取地址的,有名字的,非临时的就是左值;
  • 不能取地址的,没有名字的,临时的就是右值;

可见立即数,函数返回的值等都是右值;而非匿名对象(包括变量),函数返回的引用,const对象等都是左值。

从本质上理解,创建和销毁由编译器幕后控制,程序员只能确保在本行代码有效的,就是右值(包括立即数);而用户创建的,通过作用域规则可知其生存期的,就是左值(包括函数返回的局部变量的引用以及const对象)。

定义右值引用的格式如下:

类型 && 引用名 = 右值表达式;

右值引用是C++ 11新增的特性,所以C++ 98的引用为左值引用。右值引用用来绑定到右值,绑定到右值以后本来会被销毁的右值的生存期会延长至与绑定到它的右值引用的生存期。

int &&var = 10;

在汇编层面右值引用做的事情和常引用是相同的,即产生临时量来存储常量。但是,唯一 一点的区别是,右值引用可以进行读写操作,而常引用只能进行读操作。

右值引用的存在并不是为了取代左值引用,而是充分利用右值(特别是临时对象)的构造来减少对象构造和析构操作以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6、STL中hashtable的实现?

STL中的hashtable使用的是开链法解决hash冲突问题,如下图所示。

C++ STL模板库用法查询及一些常见面试题(自用)_第1张图片

hashtable中的bucket所维护的list既不是list也不是slist,而是其自己定义的由hashtable_node数据结构组成的linked-list,而bucket聚合体本身使用vector进行存储。hashtable的迭代器只提供前进操作,不提供后退操作

在hashtable设计bucket的数量上,其内置了28个质数[53, 97, 193,…,429496729],在创建hashtable时,会根据存入的元素个数选择大于等于元素个数的质数作为hashtable的容量(vector的长度),其中每个bucket所维护的linked-list长度也等于hashtable的容量。如果插入hashtable的元素个数超过了bucket的容量,就要进行重建table操作,即找出下一个质数,创建新的buckets vector,重新计算元素在新hashtable的位置。

7、简单说一下traits技法

traits技法利用“内嵌型别“的编程技巧与编译器的template参数推导功能,增强C++未能提供的关于型别认证方面的能力。常用的有iterator_traits和type_traits。

iterator_traits

被称为特性萃取机,能够方便的让外界获取以下5种型别:

  • value_type:迭代器所指对象的型别
  • difference_type:两个迭代器之间的距离
  • pointer:迭代器所指向的型别
  • reference:迭代器所引用的型别
  • iterator_category:三两句说不清楚,建议看书

type_traits

关注的是型别的特性,例如这个型别是否具备non-trivial defalt ctor(默认构造函数)、non-trivial copy ctor(拷贝构造函数)、non-trivial assignment operator(赋值运算符) 和non-trivial dtor(析构函数),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可以采取直接操作内存的方式提高效率,一般来说,type_traits支持以下5中类型的判断:

__type_traits<T>::has_trivial_default_constructor
__type_traits<T>::has_trivial_copy_constructor
__type_traits<T>::has_trivial_assignment_operator
__type_traits<T>::has_trivial_destructor
__type_traits<T>::is_POD_type

由于编译器只针对class object形式的参数进行参数推到,因此上式的返回结果不应该是个bool值,实际上使用的是一种空的结构体:

struct __true_type{};struct __false_type{};

这两个结构体没有任何成员,不会带来其他的负担,又能满足需求,可谓一举两得

当然,如果我们自行定义了一个Shape类型,也可以针对这个Shape设计type_traits的特化版本

template<> struct __type_traits<Shape>{
    typedef __true_type has_trivial_default_constructor;
    typedef __false_type has_trivial_copy_constructor;
    typedef __false_type has_trivial_assignment_operator;
    typedef __false_type has_trivial_destructor;
    typedef __false_type is_POD_type;
};

8、STL的两级空间配置器

1、首先明白为什么需要二级空间配置器?

我们知道动态开辟内存时,要在堆上申请,但若是我们需要

频繁的在堆开辟释放内存,则就会在堆上造成很多外部碎片,浪费了内存空间;

每次都要进行调用malloc、free函数等操作,使空间就会增加一些附加信息,降低了空间利用率;

随着外部碎片增多,内存分配器在找不到合适内存情况下需要合并空闲块,浪费了时间,大大降低了效率。

于是就设置了二级空间配置器,当开辟内存<=128bytes时,即视为开辟小块内存,则调用二级空间配置器。

关于STL中一级空间配置器和二级空间配置器的选择上,一般默认选择的为二级空间配置器。 如果大于128字节再转去一级配置器器。

一级配置器

一级空间配置器中重要的函数就是allocate、deallocate、reallocate 。 一级空间配置器是以malloc(),free(),realloc()等C函数执行实际的内存配置 。大致过程是:

1、直接allocate分配内存,其实就是malloc来分配内存,成功则直接返回,失败就调用处理函数

2、如果用户自定义了内存分配失败的处理函数就调用,没有的话就返回异常

3、如果自定义了处理函数就进行处理,完事再继续分配试试

C++ STL模板库用法查询及一些常见面试题(自用)_第2张图片

二级配置器

C++ STL模板库用法查询及一些常见面试题(自用)_第3张图片

1、维护16条链表,分别是0-15号链表,最小8字节,以8字节逐渐递增,最大128字节,你传入一个字节参数,表示你需要多大的内存,会自动帮你校对到第几号链表(如需要13bytes空间,我们会给它分配16bytes大小),在找到第n个链表后查看链表是否为空,如果不为空直接从对应的free_list中拔出,将已经拨出的指针向后移动一位。

2、对应的free_list为空,先看其内存池是不是空时,如果内存池不为空: (1)先检验它剩余空间是否够20个节点大小(即所需内存大小(提升后) * 20),若足够则直接从内存池中拿出20个节点大小空间,将其中一个分配给用户使用,另外19个当作自由链表中的区块挂在相应的free_list下,这样下次再有相同大小的内存需求时,可直接拨出。 (2)如果不够20个节点大小,则看它是否能满足1个节点大小,如果够的话则直接拿出一个分配给用户,然后从剩余的空间中分配尽可能多的节点挂在相应的free_list中。 (3)如果连一个节点内存都不能满足的话,则将内存池中剩余的空间挂在相应的free_list中(找到相应的free_list),然后再给内存池申请内存,转到3。 3、内存池为空,申请内存 此时二级空间配置器会使用malloc()从heap上申请内存,(一次所申请的内存大小为2 * 所需节点内存大小(提升后)* 20 + 一段额外空间),申请40块,一半拿来用,一半放内存池中。 4、malloc没有成功 在第三种情况下,如果malloc()失败了,说明heap上没有足够空间分配给我们了,这时,二级空间配置器会从比所需节点空间大的free_list中一一搜索,从比它所需节点空间大的free_list中拔除一个节点来使用。如果这也没找到,说明比其大的free_list中都没有自由区块了,那就要调用一级适配器了。

释放时调用deallocate()函数,若释放的n>128,则调用一级空间配置器,否则就直接将内存块挂上自由链表的合适位置。

STL二级空间配置器虽然解决了外部碎片与提高了效率,但它同时增加了一些缺点:

1.因为自由链表的管理问题,它会把我们需求的内存块自动提升为8的倍数,这时若你需要1个字节,它会给你8个字节,即浪费了7个字节,所以它又引入了内部碎片的问题,若相似情况出现很多次,就会造成很多内部碎片;

2.二级空间配置器是在堆上申请大块的狭义内存池,然后用自由链表管理,供现在使用,在程序执行过程中,它将申请的内存一块一块都挂在自由链表上,即不会还给操作系统,并且它的实现中所有成员全是静态的,所以它申请的所有内存只有在进程结束才会释放内存,还给操作系统,由此带来的问题有:1.即我不断的开辟小块内存,最后整个堆上的空间都被挂在自由链表上,若我想开辟大块内存就会失败;2.若自由链表上挂很多内存块没有被使用,当前进程又占着内存不释放,这时别的进程在堆上申请不到空间,也不可以使用当前进程的空闲内存,由此就会引发多种问题。

9、 vector与list的区别与应用?怎么找某vector或者list的倒数第二个元素

  1. vector数据结构 vector和数组类似,拥有一段连续的内存空间,并且起始地址不变。因此能高效的进行随机存取,时间复杂度为o(1);但因为内存空间是连续的,所以在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时,会造成内存块的拷贝,时间复杂度为o(n)。

另外,当数组中内存空间不够时,会重新申请一块内存空间并进行内存拷贝。连续存储结构:vector是可以实现动态增长的对象数组,支持对数组高效率的访问和在数组尾端的删除和插入操作,在中间和头部删除和插入相对不易,需要挪动大量的数据。

它与数组最大的区别就是vector不需程序员自己去考虑容量问题,库里面本身已经实现了容量的动态增长,而数组需要程序员手动写入扩容函数进形扩容。

  1. list是由双向链表实现的,因此内存空间是不连续的。只能通过指针访问数据,所以list的随机存取非常没有效率,时间复杂度为o(n);但由于链表的特点,能高效地进行插入和删除。非连续存储结构:list是一个双链表结构,支持对链表的双向遍历。每个节点包括三个信息:元素本身,指向前一个元素的节点(prev)和指向下一个元素的节点(next)。因此list可以高效率的对数据元素任意位置进行访问和插入删除等操作。由于涉及对额外指针的维护,所以开销比较大。

区别:

  • vector的随机访问效率高,但在插入和删除时(不包括尾部)需要挪动数据,不易操作。
  • list的访问要遍历整个链表,它的随机访问效率低。但对数据的插入和删除操作等都比较方便,改变指针的指向即可。
  • 从遍历上来说,list是单向的,vector是双向的。
  • vector中的迭代器在使用后就失效了,而list的迭代器在使用之后还可以继续使用。
int mySize = vec.size();
vec.at(mySize -2);

list不提供随机访问,所以不能用下标直接访问到某个位置的元素,要访问list里的元素只能遍历,不过你要是只需要访问list的最后N个元素的话,可以用反向迭代器来遍历:

10、STL 中vector删除其中的元素,迭代器如何变化?为什么是两倍扩容?

1.vector的删除(remove搭配erase)

vector的删除

在vector中有三种涉及删除的方法,第一种是vector::clear(),第二种是vector::erase(),第三种是vector::pop_back()。clear用来清空整个vector,同时将size变成0,无返回值;erase()通过传入迭代器进行删除,既可以删除单个元素,也可以删除某一范围的元素,删除之后它将返回下一个位置的迭代器pop_back()用来删除末尾元素,同时将size减1,无返回值。

一般来讲erase用得比较多,不注意也容易踩坑,例如:

vector vec{1, 4, 3, 2, 5, 2};
	
for(auto it = vec.begin(); it != vec.end(); it++){
	if(*it < 3){
		cout << "num is " << *it << endl;
		it = vec.erase(it);
		if(it == vec.end()) break;
	}
}

这个代码如果不在for循环里加上最后的判断会导致错误,原因在于,当it指向最后一个2时,满足删除条件,删除后it变成了end,然后又做了++操作,导致越界。

类似的坑还有许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它们的共同点在于对vector进行删除时都不够优雅,需要进行一些额外的处理避免误操作。

事实上,我们完全可以使用提供的remove和remove_if方法,配合erase进行删除。remove() 的实现原理是,在遍历容器中的元素时,一旦遇到目标元素,就做上标记,然后继续遍历,直到找到一个非目标元素,即用此元素将最先做标记的位置覆盖掉,同时将此非目标元素所在的位置也做上标记,等待找到新的非目标元素将其覆盖。返回指向最后一个元素下一个位置的迭代器

vec.erase(remove(vec.begin(), vec.end(), 3), vec.end());

如果再用上lambda,看起来会更酷:

vec.erase(remove_if(vec.begin(), vec.end(), [](int x){return x == 3;}), vec.end());

2. 为什么是两倍扩容?

size()函数返回的是已用空间大小,capacity()返回的是总空间大小,capacity()-size()则是剩余的可用空间大小。当size()和capacity()相等,说明vector目前的空间已被用完,如果再添加新元素,则会引起vector空间的动态增长。

由于动态增长会引起重新分配内存空间、拷贝原空间、释放原空间,这些过程会降低程序效率。因此,可以使用reserve(n)预先分配一块较大的指定大小的内存空间,这样当指定大小的内存空间未使用完时,是不会重新分配内存空间的,这样便提升了效率。只有当n>capacity()时,调用reserve(n)才会改变vector容量。

resize()成员函数改变元素的数目,至于空间的的变化需要看具体情况去分析,如下:

void resize(size_type __new_size, const _Tp& __x) {
      if (__new_size < size()) 
            erase(begin() + __new_size, end());
      else
            insert(end(), __new_size - size(), __x);
      }

1、空的vector对象,size()和capacity()都为0

2、当空间大小不足时,新分配的空间大小为原空间大小的2倍。

3、使用reserve()预先分配一块内存后,在空间未满的情况下,不会引起重新分配,从而提升了效率。

4、当reserve()分配的空间比原空间小时,是不会引起重新分配的。

5、resize()函数只改变容器的元素数目,未改变容器大小。

6、用reserve(size_type)只是扩大capacity值,这些内存空间可能还是“野”的,如果此时使用“[ ]”来访问,则可能会越界。而resize(size_type new_size)会真正使容器具有new_size个对象。

不同的编译器,vector有不同的扩容大小。在vs下是1.5倍,在GCC下是2倍;

空间和时间的权衡。简单来说, 空间分配的多,平摊时间复杂度低,但浪费空间也多(每次扩容都有拷贝操作,源地址到目的地址)。

使用k=2增长因子的问题在于,每次扩展的新尺寸必然刚好大于之前分配的总和,也就是说,之前分配的内存空间不可能被使用。这样对内存不友好,最好把增长因子设为(1 ~ 2),也就是1-2之间的某个数值。

对比可以发现采用采用成倍方式扩容,可以保证常数的时间复杂度,而增加指定大小的容量只能达到O(n)的时间复杂度,因此,使用成倍的方式扩容。

  1. 如何释放空间

由于vector的内存占用空间只增不减,比如你首先分配了10,000个字节,然后erase掉后面9,999个,留下一个有效元素,但是内存占用仍为10,000个。所有内存空间是在vector析构时候才能被系统回收。empty()用来检测容器是否为空的,clear()可以清空所有元素。但是即使clear(),vector所占用的内存空间依然如故,无法保证内存的回收。

如果需要空间动态缩小,可以考虑使用deque。如果vector,可以用swap()来帮助你释放内存。

vector(Vec).swap(Vec); //将Vec的内存清除; 
vector().swap(Vec); //清空Vec的内存;

12、容器内部删除一个元素

  1. 顺序容器(序列式容器,比如vector、deque)

erase迭代器不仅使所指向被删除的迭代器失效,而且使被删元素之后的所有迭代器失效(list除外),所以不能使用erase(it++)的方式,但是erase的返回值是下一个有效迭代器;

It = c.erase(it);

  1. 关联容器(关联式容器,比如map、set、multimap、multiset等)

erase迭代器只是被删除元素的迭代器失效,但是返回值是void,所以要采用erase(it++)的方式删除迭代器;

c.erase(it++)

set删除元素

假如要删除set中满足某个条件的元素,这时候需要遍历,看代码:

set<int> s;
s.insert(1);
s.insert(4);
s.insert(2);
s.insert(3);

for (set<int>::iterator it = s.begin(); it != s.end(); it ++)
    cout << *it << endl;

for (set<int>::iterator it = s.begin(); it != s.end(); )
{
    if (*it % 2 != 0) // 删除奇数
        s.erase(it++);
    else
        it ++;
}

大家注意到s.erase(it++)这一句,it++返回是+1之前的it的值,那么此时删除的正是满足条件的元素,而it本身又进行了+1,指向了下一个元素,那你可能会问为什么不直接删除之后再+1呢,如下代码:

s.erase(it);
it++;

这样为什么不行呢?因为在erase之前,it其实指向的还是原来的元素,只不过它已经不存在set中,那么此时it++,得到的值不是set中的那一个元素,而是不确定的,对这个指针进行访问,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甚至导致程序崩溃。

vector删除元素

vector内部存储元素是采用数组方式存储的,即是连接的,删除元素可以按照以下方法:

vector<int> ve;
ve.push_back(1);
ve.push_back(3);
ve.push_back(2);
ve.push_back(4);

for (vector<int>::iterator it = ve.begin(); it != ve.end();)
{
    if (*it % 2 != 0)
        ve.erase(it);
    else
        it ++;
}

vectorset不一样的地方在于,调用erase之后,it自动指向下一个元素,所以在遍历删除的时候需要注意,erase之后不需要再进行it++,否则会跳过了一个元素。

迭代器失效

// inserting into a vector
#include 
#include 

int main ()
{
  std::vector myvector (3,100);
  std::vector::iterator it;

  it = myvector.begin();
  it = myvector.insert ( it , 200 );

  myvector.insert (it,200,300);
  //it = myvector.insert (it,200,300);
  myvector.insert (it,5,500); //当程序执行到这里时,大概率会crash
  for (std::vector::iterator it2=myvector.begin(); it2

上面的代码很好地展示了什么是迭代器失效?迭代器失效会导致什么样的问题?
当执行完myvector.insert (it,200,300);这条语句后,实际上myvector已经申请了一块新的内存空间来存放之前已保存的数据本次要插入的数据,由于it迭代器内部的指针还是指向旧内存空间的元素,一旦旧内存空间被释放,当执行myvector.insert (it,5,500);时就会crash(PS:因为你通过iterator的指针正在操作一块已经被释放的内存,大多数情况下都会crash)。迭代器失效就是指:迭代器内部的指针没有及时更新,依然指向旧内存空间的元素。

13、STL迭代器如何实现

1、 迭代器是一种抽象的设计理念,通过迭代器可以在不了解容器内部原理的情况下遍历容器,除此之外,STL中迭代器一个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作为容器与STL算法的粘合剂。

2、 迭代器的作用就是提供一个遍历容器内部所有元素的接口,因此迭代器内部必须保存一个与容器相关联的指针,然后重载各种运算操作来遍历,其中最重要的是*运算符与->运算符,以及++、–等可能需要重载的运算符重载。这和C++中的智能指针很像,智能指针也是将一个指针封装,然后通过引用计数或是其他方法完成自动释放内存的功能。

3、最常用的迭代器的相应型别有五种:value type、difference type、pointer、reference、iterator catagoly;

14、map、set是怎么实现的,红黑树是怎么能够同时实现这两种容器? 为什么使用红黑树?

  1. 他们的底层都是以红黑树的结构实现,因此插入删除等操作都在O(logn时间内完成,因此可以完成高效的插入删除;

  2. 在这里我们定义了一个模版参数,如果它是key那么它就是set,如果它是map,那么它就是map;底层是红黑树,实现map的红黑树的节点数据类型是key+value,而实现set的节点数据类型是value

  3. 因为map和set要求是自动排序的,红黑树能够实现这一功能,而且时间复杂度比较低。

15、如何在共享内存上使用STL标准库?

  1. 想像一下把STL容器,例如map, vector, list等等,放入共享内存中,IPC一旦有了这些强大的通用数据结构做辅助,无疑进程间通信的能力一下子强大了很多。我们没必要再为共享内存设计其他额外的数据结构,另外,STL的高度可扩展性将为IPC所驱使。STL容器被良好的封装,默认情况下有它们自己的内存管理方案。当一个元素被插入到一个STL列表(list)中时,列表容器自动为其分配内存,保存数据。考虑到要将STL容器放到共享内存中,而容器却自己在堆上分配内存。一个最笨拙的办法是在堆上构造STL容器然后把容器复制到共享内存,并且确保所有容器的内部分配的内存指向共享内存中的相应区域,这基本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2. 假设进程A在共享内存中放入了数个容器,进程B如何找到这些容器呢?一个方法就是进程A把容器放在共享内存中的确定地址上(fixed offsets),则进程B可以从该已知地址上获取容器。另外一个改进点的办法是,进程A先在共享内存某块确定地址上放置一个map容器,然后进程A再创建其他容器,然后给其取个名字和地址一并保存到这个map容器里。进程B知道如何获取该保存了地址映射的map容器,然后同样再根据名字取得其他容器的地址。

18、vector越界访问下标,map越界访问下标?vector删除元素时会不会释放空间?

  1. 通过下标访问vector中的元素时会做边界检查,但该处的实现方式要看具体IDE,不同IDE的实现方式不一样,确保不可访问越界地址。

  2. map的下标运算符[]的作用是:将key作为下标去执行查找,并返回相应的值;如果不存在这个key,就将一个具有该key和value的某人值插入这个map。

  3. erase()函数,只能删除内容,不能改变容量大小;

  4. erase成员函数,它删除了itVect迭代器指向的元素,并且返回要被删除的itVect之后的迭代器,迭代器相当于一个智能指针;clear()函数,只能清空内容,不能改变容量大小;如果要想在删除内容的同时释放内存,那么你可以选择deque容器。

19、map中[ ]与find的区别?

  1. map的下标运算符[]的作用是:将关键码作为下标去执行查找,并返回对应的值;如果不存在这个关键码,就将一个具有该关键码和值类型的默认值的项插入这个map。

  2. map的find函数:用关键码执行查找,找到了返回该位置的迭代器;如果不存在这个关键码,就返回尾迭代器。

20、 STL中list与queue之间的区别

  1. list不再能够像vector一样以普通指针作为迭代器,因为其节点不保证在存储空间中连续存在;

  2. list插入操作和结合才做都不会造成原有的list迭代器失效;

  3. list不仅是一个双向链表,而且还是一个环状双向链表,所以它只需要一个指针;

list的数据结构:

SGI list不仅是一个双向链表,而且还是一个环状双向链表。所以它只需要一个指针,便可以完整表现整个链表:

template 
class list
{
protected:
    typedef __list_node list_node;
public:
    typedef list_node* link_type;
protected:
    link_type node;
    ...
};

如果让指针node指向刻意置于尾端的一个空白节点,node便能符合STL对于“前开后闭”区间的要求,成为last迭代器。

C++ STL模板库用法查询及一些常见面试题(自用)_第4张图片

  1. list不像vector那样有可能在空间不足时做重新配置、数据移动的操作,所以插入前的所有迭代器在插入操作之后都仍然有效;

  2. deque是一种双向开口的连续线性空间,所谓双向开口,意思是可以在头尾两端分别做元素的插入和删除操作;可以在头尾两端分别做元素的插入和删除操作;

  3. deque和vector最大的差异,一在于deque允许常数时间内对起头端进行元素的插入或移除操作,二在于deque没有所谓容量概念,因为它是动态地以分段连续空间组合而成,随时可以增加一段新的空间并链接起来,deque没有所谓的空间保留功能。

23、常见容器性质总结?

1.vector 底层数据结构为数组 ,支持快速随机访问

2.list 底层数据结构为双向链表,支持快速增删

3.deque 底层数据结构为一个中央控制器和多个缓冲区,详细见STL源码剖析P146,支持首尾(中间不能)快速增删,也支持随机访问

deque是一个双端队列(double-ended queue),也是在堆中保存内容的.它的保存形式如下:

[堆1] --> [堆2] -->[堆3] --> …

每个堆保存好几个元素,然后堆和堆之间有指针指向,看起来像是list和vector的结合品.

4.stack 底层一般用list或deque实现,封闭头部即可,不用vector的原因应该是容量大小有限制,扩容耗时

5.queue 底层一般用list或deque实现,封闭头部即可,不用vector的原因应该是容量大小有限制,扩容耗时(stack和queue其实是适配器,而不叫容器,因为是对容器的再封装

6.priority_queue 的底层数据结构一般为vector为底层容器,堆heap为处理规则来管理底层容器实现

注意,虽然不使用堆结构,通过编写算法调整 vector 或者 deque 容器中存储元素的次序,也能使其具备 “First in,Largest out” 的特性,但执行效率通常没有使用堆结构高。

7.set 底层数据结构为红黑树,有序,不重复

8.multiset 底层数据结构为红黑树,有序,可重复

9.map 底层数据结构为红黑树,有序,不重复

10.multimap 底层数据结构为红黑树,有序,可重复

11.unordered_set 底层数据结构为hash表,无序,不重复

12.unordered_multiset 底层数据结构为hash表,无序,可重复

13.unordered_map 底层数据结构为hash表,无序,不重复

14.unordered_multimap 底层数据结构为hash表,无序,可重复

25、说一下STL每种容器对应的迭代器

容器 迭代器
vector、deque 随机访问迭代器
stack、queue、priority_queue
list、(multi)set/map 双向迭代器
unordered_(multi)set/map、forward_list 前向迭代器

26、STL中迭代器失效的情况有哪些?

以vector为例:

插入元素:

1、尾后插入:size < capacity时,首迭代器不失效尾迭代失效(未重新分配空间),size == capacity时,所有迭代器均失效(需要重新分配空间)。

2、中间插入:中间插入:size < capacity时,首迭代器不失效但插入元素之后所有迭代器失效,size == capacity时,所有迭代器均失效。

删除元素:

尾后删除:只有尾迭代失效。

中间删除:删除位置之后所有迭代失效。

deque 和 vector 的情况类似,

而list双向链表每一个节点内存不连续, 删除节点仅当前迭代器失效,erase返回下一个有效迭代器;

map/set等关联容器底层是红黑树删除节点不会影响其他节点的迭代器, 使用递增方法获取下一个迭代器 mmp.erase(iter++);

unordered_(hash) 迭代器意义不大, rehash之后, 迭代器应该也是全部失效.

36、set和map的区别,multimap和multiset的区别

set只提供一种数据类型的接口,但是会将这一个元素分配到key和value上,而且它的compare_function用的是 identity()函数,这个函数是输入什么输出什么,这样就实现了set机制,set的key和value其实是一样的了。其实他保存的是两份元素,而不是只保存一份元素

map则提供两种数据类型的接口,分别放在key和value的位置上,他的比较function采用的是红黑树的comparefunction(),保存的确实是两份元素。

他们两个的insert都是采用红黑树的insert_unique() 独一无二的插入 。

multimap和map的唯一区别就是:multimap调用的是红黑树的insert_equal(),****可以重复插入而map调用的则是独一无二的插入insert_unique(),multiset和set也一样,底层实现都是一样的,只是在插入的时候调用的方法不一样。

红黑树概念

面试时候现场写红黑树代码的概率几乎为0,但是红黑树一些基本概念还是需要掌握的。

1、它是二叉排序树(继承二叉排序树特显):

  • 若左子树不空,则左子树上所有结点的值均小于或等于它的根结点的值。

  • 若右子树不空,则右子树上所有结点的值均大于或等于它的根结点的值。

  • 左、右子树也分别为二叉排序树。

    2、它满足如下几点要求:

  • 树中所有节点非红即黑。

  • 根节点必为黑节点。

  • 红节点的子节点必为黑(黑节点子节点可为黑)。

  • 从根到NULL的任何路径上黑结点数相同。

3、查找时间一定可以控制在O(logn)。

37、STL中unordered_map和map的区别和应用场景

map支持键值的自动排序,底层机制是红黑树,红黑树的查询和维护时间复杂度均为 O ( l o g n ) O(logn) O(logn),但是空间占用比较大,因为每个节点要保持父节点、孩子节点及颜色的信息

unordered_map是C++ 11新添加的容器,底层机制是哈希表,通过hash函数计算元素位置,其查询时间复杂度为O(1),维护时间与bucket桶所维护的list长度有关,但是建立hash表耗时较大

从两者的底层机制和特点可以看出:map适用于有序数据的应用场景,unordered_map适用于高效查询的应用场景

38、hashtable中解决冲突有哪些方法?

记住前三个:

线性探测

使用hash函数计算出的位置如果已经有元素占用了,则向后依次寻找,找到表尾则回到表头,直到找到一个空位

开链

每个表格维护一个list,如果hash函数计算出的格子相同,则按顺序存在这个list中

再散列

发生冲突时使用另一种hash函数再计算一个地址,直到不冲突

二次探测

使用hash函数计算出的位置如果已经有元素占用了,按照 1 2 1^2 12 2 2 2^2 22 3 2 3^2 32…的步长依次寻找,如果步长是随机数序列,则称之为伪随机探测

公共溢出区

一旦hash函数计算的结果相同,就放入公共溢出区

你可能感兴趣的:(C++学习,c++,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