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希表,哈希桶的实现

哈希表,哈希桶的实现

  • 哈希概念
    • 哈希冲突
    • 哈希函数
      • 常见哈希函数
    • 哈希冲突解决
  • 开散列 —— 链地址法(拉链法、哈希桶)
    • 哈希表的闭散列实现
    • 哈希表的插入
    • 哈希表的查找
    • 哈希表的删除
  • 哈希桶的实现
    • 哈希表的结构
    • 哈希表的插入
    • 哈希表的查找
    • 哈希表的删除

哈希概念

顺序结构以及平衡树中,元素关键码与其存储位置之间没有对应的关系,因此在查找一个元素时,必须要经过关键码的多次比较。顺序查找时间复杂度为O(N),平衡树中为树的高度,即O( ),搜索的效率取决于搜索过程中元素的比较次数。
理想的搜索方法:可以不经过任何比较,一次直接从表中得到要搜索的元素。 如果构造一种存储结构,通过某种函数(hashFunc)使元素的存储位置与它的关键码之间能够建立一一映射的关系,那么在查找时通过该函数可以很快找到该元素。、
向该结构当中:
插入元素: 根据待插入元素的关键码,用此函数计算出该元素的存储位置,并将元素存放到此位置。
搜索元素: 对元素的关键码进行同样的计算,把求得的函数值当作元素的存储位置,在结构中按此位置取元素进行比较,若关键码相等,则搜索成功。
该方式即为哈希(散列)方法, 哈希方法中使用的转换函数称为哈希(散列)函数,构造出来的结构称为哈希表(散列表)。
哈希表,哈希桶的实现_第1张图片
用该方法进行搜索不必进行多次关键码的比较,因此搜索的速度比较快 问题:按照上述哈希方式,向集合中插入元素44,会出现什么问题?

哈希冲突

不同关键字通过相同哈希函数计算出相同的哈希地址,这种现象称为哈希冲突或哈希碰撞。我们把关键码不同而具有相同哈希地址的数据元素称为“同义词”。

哈希函数

引起哈希冲突的一个原因可能是:哈希函数设计不够合理。 哈希函数设计原则:
1.哈希函数的定义域必须包括需要存储的全部关键码,而如果散列表允许有m个地址时,其值域必须在0到m-1之间
2.哈希函数计算出来的地址能均匀分布在整个空间中,哈希函数应该比较简单

常见哈希函数

直接定址法
取关键字的某个线性函数为散列地址:Hash(Key)= A*Key + B 优点:简单、均匀 缺点:需要事先知道关键字的分布情况 使用场景:适合查找比较小且连续的情况
除留余数法
设散列表中允许的地址数为m,取一个不大于m,但最接近或者等于m的质数p作为除数,按照哈希函数:Hash(key) = key% p(p<=m),将关键码转换成哈希地址。
平方取中法
假设关键字为1234,对它平方就是1522756,抽取中间的3位227作为哈希地址; 再比如关键字为4321,对它平方就是18671041,抽取中间的3位671(或710)作为哈希地址 平方取中法比较适合:不知道关键字的分布,而位数又不是很大的情况**(了解即可)**
折叠法
折叠法是将关键字从左到右分割成位数相等的几部分(最后一部分位数可以短些),然后将这几部分叠加求和,并按散列表表长,取后几位作为散列地址。
折叠法适合事先不需要知道关键字的分布,适合关键字位数比较多的情况。(了解即可)
随机数法
选择一个随机函数,取关键字的随机函数值为它的哈希地址,即H(key) = random(key),其中random为随机数函数。(了解即可)
数字分析法
设有n个d位数,每一位可能有r种不同的符号,这r中不同的符号在各位上出现的频率不一定相同,可能在某些位上分布比较均匀,每种符号出现的机会均等,而在某些位上分布不均匀,只有几种符号经常出现。此时,我们可根据哈希表的大小,选择其中各种符号分布均匀的若干位作为哈希地址。(了解即可)
注意:哈希函数设计的越精妙,产生哈希冲突的可能性就越低,但是无法避免哈希冲突

哈希冲突解决

解决哈希冲突两种常见的方法是:闭散列和开散列
一、线性探测
线性探测:从发生冲突的位置开始,依次向后探测,直到寻找到下一个空位置为止。
插入
1.通过哈希函数获取待插入元素在哈希表中的位置
2.如果该位置中没有元素则直接插入新元素,如果该位置中有元素发生哈希冲突,使用线性探
3.测找到下一个空位置,插入新元素
哈希表,哈希桶的实现_第2张图片
删除
采用闭散列处理哈希冲突时,不能随便物理删除哈希表中已有的元素,若直接删除元素会影响其他元素的搜索。比如删除元素4,如果直接删除掉,44查找起来可能会受影响。因此线性探测采用标记的伪删除法来删除一个元素。
线性探测的优点:实现非常简单。
线性探测的缺点:一旦发生冲突,所有的冲突连在一起,容易产生数据“堆积”,即不同关键码占据了可利用的空位置,使得寻找某关键码的位置需要多次比较(踩踏效应),导致搜索效率降低。
二、二次探测
线性探测的缺陷是产生冲突的数据堆积在一块,这与其找下一个空位置有关系,因为找空位置的方式就是挨着往后逐个去找,因此二次探测为了避免该问题,找下一个空位置的方法为: = ( + )% m,或者: = ( - )% m。其中:i = 1,2,3…, 是通过散列函数Hash(x)对元素的关键码 key 进行计算得到的位置,m是表的大小。 对于2.1中如果要插入44,产生冲突,使用解决后的情况为:
哈希表,哈希桶的实现_第3张图片
研究表明:当表的长度为质数且表装载因子a不超过0.5时,新的表项一定能够插入,而且任何一个位置都不会被探查两次。因此只要表中有一半的空位置,就不会存在表满的问题。在搜索时可以不考虑表装满的情况,但在插入时必须确保表的装载因子a不超过0.5,如果超出必须考虑增容。
因此:闭散列最大的缺陷就是空间利用率比较低,这也是哈希的缺陷。

开散列 —— 链地址法(拉链法、哈希桶)

开散列,又叫链地址法(拉链法),首先对关键码集合用哈希函数计算哈希地址,具有相同地址的关键码归于同一子集合,每一个子集合称为一个桶,各个桶中的元素通过一个单链表链接起来,各链表的头结点存储在哈希表中。
在实际中,开散列的哈希桶结构比闭散列更实用,主要原因有两点:
1.哈希桶的负载因子可以更大,空间利用率高。
2.哈希桶在极端情况下还有可用的解决方案。

哈希表的闭散列实现

在这里我们为了不影响删除导致的后果,我们使用仿删除的方法,标记法定义空来表示删除。
EMPTY(无数据的空位置)。
EXIST(已存储数据)。
DELETE(原本有数据,但现在被删除了)。

//枚举:标识每个位置的状态
enum State
{
	EMPTY,
	EXIST,
	DELETE
};

这里我们先创建节点的结构

//哈希表每个位置存储的结构
template<class K, class V>
struct HashData
{
	pair<K, V> _kv;
	State _state = EMPTY; //状态
};

为了保证负载因子不会过大,创建哈希表的时候要加入有效数据的个数,来保证接下来分析扩容。

//哈希表
template<class K, class V>
class HashTable
{
public:
	//...
private:
	vector<HashData<K, V>> _table; //哈希表
	size_t _n = 0; //哈希表中的有效元素个数
};

哈希表的插入

步骤:
1、查看哈希表中是否存在该键值的键值对,如果有就不插入,因为哈希表不允许数据冗余。
2、判断是否需要调整哈希表的大小,哈希表大小为0的话设置哈希表初始值。
3.负载因子大于0.7需要增容,首先创建一个新的哈希表,新哈希表的大小设置为原哈希表的2倍,将原哈希表当中的数据插入到新哈希表,交换这两个哈希表。
3、将键值对插入哈希表,首先通过哈希函数计算哈希地址,找到一个状态为EMPTY或DELETE的位置,将数据插入该位置,并将该位置的状态设置为EXIST。
4、哈希表中的有效元素个数加一。

//插入函数
bool Insert(const pair<K, V>& kv)
{
	//1、查看哈希表中是否存在该键值的键值对
	HashData<K, V>* ret = Find(kv.first);
	if (ret)
	{
		return false; //插入失败
	}

	//2、判断是否需要调整哈希表的大小
	if (_table.size() == 0) 
	{
		_table.resize(10); 
	}
	else if ((double)_n / (double)_table.size() > 0.7) //负载因子大于0.7需要增容
	{
		
		HashTable<K, V> newHT;
		newHT._table.resize(2 * _table.size());
		
		for (auto& e : _table)
		{
			if (e._state == EXIST)
			{
				newHT.Insert(e._kv);
			}
		}
		//c、交换这两个哈希表
		_table.swap(newHT._table);
	}

	//3、将键值对插入哈希表
	//通过哈希函数计算哈希地址
	size_t start = kv.first%_table.size(); 
	size_t index = start;
	size_t i = 1;
	int base = index;
	//找到一个状态为EMPTY或DELETE的位置
	while (_table[index]._state == EXIST)
	{
		index = start + i; //线性探测
		//index = start + i*i; //二次探测
		index %= _table.size(); 
		i++;
	}
	//将数据插入该位置,并将该位置的状态设置为EXIST
	_table[index]._kv = kv;
	_table[index]._state = EXIST;
	
	//4、哈希表中的有效元素个数加一
	_n++;
	return true;
}

哈希表的查找

步骤:
1.通过哈希函数计算哈希地址
2.若该位置的状态为EXIST,并且key值匹配,则查找成功,直到找到空位置还没有找到目标元素,查找失败。

//查找函数
HashData<K, V>* Find(const K& key)
{
	if (_table.size() == 0) //哈希表大小为0,查找失败
	{
		return nullptr;
	}

	size_t start = key % _table.size(); //通过哈希函数计算哈希地址(除数不能是capacity)
	size_t index = start;
	size_t i = 1;
	//直到找到空位置为止
	while (_table[index]._state != EMPTY)
	{
		//若该位置的状态为EXIST,并且key值匹配,则查找成功
		if (_table[index]._state == EXIST&&_table[index]._kv.first == key)
		{
			return &_table[index];
		}
		index = start + i; //线性探测
		//index = start + i*i; //二次探测
		index %= _table.size(); //防止下标超出哈希表范围
		i++;
	}
	return nullptr; //直到找到空位置还没有找到目标元素,查找失败
}

注意: 在查找过程中,必须找到位置状态为EXIST,并且key值匹配的元素,才算查找成功。若仅仅是key值匹配,但该位置当前状态为DELETE,则还需继续进行查找,因为该位置的元素已经被删除了。

哈希表的删除

步骤:
1.查看哈希表中是否存在该键值的键值对,若不存在则删除失败。
2.若存在,则将该键值对所在位置的状态改为DELETE即可。
3.哈希表中的有效元素个数减一。
注意: 虽然删除元素时没有将该位置的数据清0,只是将该元素所在状态设为了DELETE,但是并不会造成空间的浪费,因为我们在插入数据时是可以将数据插入到状态为DELETE的位置的,此时插入的数据就会把该数据覆盖。

//删除函数
bool Erase(const K& key)
{
	//1、查看哈希表中是否存在该键值的键值对
	HashData<K, V>* ret = Find(key);
	if (ret)
	{
		//2、若存在,则将该键值对所在位置的状态改为DELETE即可
		ret->_state = DELETE;
		//3、哈希表中的有效元素个数减一
		_n--;
		return true;
	}
	return false;
}

哈希桶的实现

哈希表的结构

在开散列的哈希表中,哈希表的每个位置存储的实际上是某个单链表的头结点,即每个哈希桶中存储的数据实际上是一个结点类型,该结点类型除了存储所给数据之外,还需要存储一个结点指针用于指向下一个结点。

//每个哈希桶中存储数据的结构
template<class K, class V>
struct HashNode
{
	pair<K, V> _kv;
	HashNode<K, V>* _next;

	//构造函数
	HashNode(const pair<K, V>& kv)
		:_kv(kv)
		, _next(nullptr)
	{}
};

哈希表的开散列实现方式,在插入数据时也需要根据负载因子判断是否需要增容,所以我们也应该时刻存储整个哈希表中的有效元素个数,当负载因子过大时就应该进行哈希表的增容。

//哈希表
template<class K, class V>
class HashTable
{
public:
	//...
private:
	vector<Node*> _table; //哈希表
	size_t _n = 0; //哈希表中的有效元素个数
};

哈希表的插入

步骤:
1.查看哈希表中是否存在该键值的键值对,若已存在则插入失败。
2.判断是否需要调整哈希表的大小,若哈希表的大小为0,或负载因子过大都需要对哈希表的大小进行调整。
3.将键值对插入哈希表。
4.哈希表中的有效元素个数加一。

//插入函数
bool Insert(const pair<K, V>& kv)
{
	//1、查看哈希表中是否存在该键值的键值对
	Node* ret = Find(kv.first);
	if (ret) //哈希表中已经存在该键值的键值对(不允许数据冗余)
	{
		return false; //插入失败
	}

	//2、判断是否需要调整哈希表的大小
	if (_n == _table.size()) //哈希表的大小为0,或负载因子超过1
	{
		//增容
		//a、创建一个新的哈希表,新哈希表的大小设置为原哈希表的2倍(若哈希表大小为0,则将哈希表的初始大小设置为10)
		vector<Node*> newtable;
		size_t newsize = _table.size() == 0 ? 10 : _table.size() * 2;
		newtable.resize(newsize);

		//newtable.resize(GetNextPrime(_table.size()));
		
		//b、将原哈希表当中的结点插入到新哈希表
		for (size_t i = 0; i < _table.size(); i++)
		{
			if (_table[i]) //桶不为空
			{
				Node* cur = _table[i];
				while (cur) //将该桶的结点取完为止
				{
					Node* next = cur->_next; //记录cur的下一个结点
					size_t index = cur->_kv.first%newtable.size(); //通过哈希函数计算出对应的哈希桶编号index(除数不能是capacity)
					//将该结点头插到新哈希表中编号为index的哈希桶中
					cur->_next = newtable[index];
					newtable[index] = cur;

					cur = next; //取原哈希表中该桶的下一个结点
				}
				_table[i] = nullptr; //该桶取完后将该桶置空
			}
		}
		//c、交换这两个哈希表
		_table.swap(newtable);
	}

	//3、将键值对插入哈希表
	size_t index = kv.first % _table.size(); //通过哈希函数计算出对应的哈希桶编号index(除数不能是capacity)
	Node* newnode = new Node(kv); //根据所给数据创建一个待插入结点
	//将该结点头插到新哈希表中编号为index的哈希桶中
	newnode->_next = _table[index];
	_table[index] = newnode;

	//4、哈希表中的有效元素个数加一
	_n++;
	return true;
}

哈希表的查找

1.先判断哈希表的大小是否为0,若为0则查找失败。
2.通过哈希函数计算出对应的哈希地址。
3.通过哈希地址找到对应的哈希桶中的单链表,遍历单链表进行查找即可。

//查找函数
HashNode<K, V>* Find(const K& key)
{
	if (_table.size() == 0) //哈希表大小为0,查找失败
	{
		return nullptr;
	}

	size_t index = key % _table.size(); //通过哈希函数计算出对应的哈希桶编号index(除数不能是capacity)
	//遍历编号为index的哈希桶
	HashNode<K, V>* cur = _table[index];
	while (cur) //直到将该桶遍历完为止
	{
		if (cur->_kv.first == key) //key值匹配,则查找成功
		{
			return cur;
		}
		cur = cur->_next;
	}
	return nullptr; //直到该桶全部遍历完毕还没有找到目标元素,查找失败
}

哈希表的删除

步骤:
1.通过哈希函数计算出对应的哈希桶编号。
2.遍历对应的哈希桶,寻找待删除结点。
3.若找到了待删除结点,则将该结点从单链表中移除并释放。
4.删除结点后,将哈希表中的有效元素个数减一。

//删除函数
bool Erase(const K& key)
{
	//1、通过哈希函数计算出对应的哈希桶编号index(除数不能是capacity)
	size_t index = key % _table.size();
	//2、在编号为index的哈希桶中寻找待删除结点
	Node* prev = nullptr;
	Node* cur = _table[index];
	while (cur) //直到将该桶遍历完为止
	{
		if (cur->_kv.first == key) //key值匹配,则查找成功
		{
			//3、若找到了待删除结点,则删除该结点
			if (prev == nullptr) //待删除结点是哈希桶中的第一个结点
			{
				_table[index] = cur->_next; //将第一个结点从该哈希桶中移除
			}
			else //待删除结点不是哈希桶的第一个结点
			{
				prev->_next = cur->_next; //将该结点从哈希桶中移除
			}
			delete cur; //释放该结点
			//4、删除结点后,将哈希表中的有效元素个数减一
			_n--;
			return true; //删除成功
		}
		prev = cur;
		cur = cur->_next;
	}
	return false; //直到该桶全部遍历完毕还没有找到待删除元素,删除失败
}

你可能感兴趣的:(c++,散列表,哈希算法,数据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