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网络)参考模型

文章目录

  • 前言
  • 一、1:参考模型
  • 二、2:分层结构
  • 三,3:TUP/IP协议族组成
  • 四,4:数据封装与解封封装
  • 总结:网络采用分层结构简化网络的复杂性,每层也都是相互呼应(独立)更好的管理,使整个过程更清晰简单化,更容易发现问题针对性处理解决


前言

1:OSI参考模型
2:分层结构
3:TUP/IP协议
4:数据封装与解封封装

一、1:参考模型

OSI参考模型: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1984年颁布了开放系统互连(OSI)参考模型
一个开放式体系结构,将网络分为七层
OSI特点:
1:OSI模型每层都有自己的功能集
2:层与层之间相互独立又相互依靠
3:上层依赖下层,下层为上层提供服务

二、2:分层结构

分层结构:物理层 数据链路层 网络层 传输层 会话层 表示层 应用层

分层思想:将复杂的流程分解为几个功能相对单一的子过程

使整个过程更清晰简单化,更容易发现问题针对性处理解决。

1: 物理层:外接设备的介质(网卡 网线 光纤等)
2:数据链路层:建立逻辑链接 进行硬件物理地址寻址(MAC)差错校检(交换机 网卡)
3:网络层:进行逻辑地址寻址 实现不同网咯网络之间路径选择(路由器 ip地址)
4:传输层:定义传输数据的协议端口号(TCP UDP)以及流控和差错校验(防火墙 端到端)
5:会话层:建立 管理 中止会话(例如:QQ 微信)
6:表示层:数据表示 安全 压缩
7:应用层:网络服务与最终用户的一个接口(用户可以操作的界面)
OSI(网络)参考模型_第1张图片

  例:你要逛淘宝要连网吧(物理层),网卡和交换机访问过去时要经过局域网和交换机,但经过局域网交换机要物理地址寻址(MAC)(数据链路层)我们的电脑和淘宝客服不在同一个网络,路由器(网络层)决定网络ip地址路径选择(网络层),(传输层)有个标准规范(协议)定义数据按照什么协议 端口进行传输(TCP UDP),(会话层)建立会话连接一个完整的过程(淘宝界面),(表示层)把我们在搜索栏要买的东西翻译成比特流二进制压缩(为了传输快),再翻译成我们要买的东西,(应用层)一个用户可以操作的界面就是我们要买东西。

三,3:TUP/IP协议族组成

TUO/IP协议每层都有对应的协议规范进行通讯
应用层:HTTP FTP TFTP SMTP SNMP DNS
HTTP:(安全通道)一个明文传输数据的协议(端口号80)
HTTPS:(比http更安全)一个加密方式传输数据协议(端口号443)
TFTP:(高效通道)端口号69
SMTP:(端口号25)
SNMP:(端口号161)
DNS:(端口号53)
FTP:(21号端口用于远程,20端口用于传输)
DHCP:(67端口用于服务端,68端口用于客户端)
传输层:TCP(可靠性传输 安全) UDP(快速通道 传输不稳定)
网络层:ICMP IGMP IP ARP(ip地址解析成MAC地址) RARP(MAC地址解析成ip地址)
数据链路层:由底层网络定义的协议 IEEE 802.3(有线局域网 以太网)IEE 802.11(无线局域网)
物理层:由底层网络定义的协议 IEEE 802.3(有线局域网 以太网)IEE 802.11(无线局域网)
OSI(网络)参考模型_第2张图片

OSI(网络)参考模型_第3张图片

四,4:数据封装与解封封装

数据封装与解封装:TCP头部:封装的是上层数据和源端口和目的端口
IP头部:封装的是传输数据的ip地址和接收的ip地址
MAC头部:封装的是传输数据的MAC地址和接收的MAC址
封装:
上层数据经(应用层)传输数据,经过(传输层)加上TCP头部(打包成数据段)经过(网络层)加IP头部(打包成数据包)经过(数据链路层)加MAC头部(打包成数据帧)经过(物理层)传输比特流到要接收的PC机OSI(网络)参考模型_第4张图片

OSI(网络)参考模型_第5张图片

 解封装:
              (物理层)比特流传输到接收的PC机,经过(数据链路层)确认MAC地址是否传给的是这个接收的PC机是的话解封(拆除MAC头部)经过(网络层)确认IP地址符合(IP头部拆除解封)经过(传输层)确认协议端口

符合(TCP头部解封)传到(应用层)上层数据
OSI(网络)参考模型_第6张图片

总结:网络采用分层结构简化网络的复杂性,每层也都是相互呼应(独立)更好的管理,使整个过程更清晰简单化,更容易发现问题针对性处理解决

你可能感兴趣的:(网络,网络协议,网络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