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日常的Java Web开发中,无不都是使用数据库来进行数据的存储,由于一般的系统任务中通常不会存在高并发的情况,所以这样看起来并没有什么问题,可是一旦涉及大数据量的需求,比如一些商品抢购的情景,或者是主页访问量瞬间较大的时候,单一使用数据库来保存数据的系统会因为面向磁盘,磁盘读/写速度比较慢的问题而存在严重的性能弊端,一瞬间成千上万的请求到来,需要系统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成千上万次的读/写操作,这个时候往往不是数据库能够承受的,极其容易造成数据库系统瘫痪,最终导致服务宕机的严重生产问题。所以在当今云计算、大数据盛行的时代,对性能有了更多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低延迟的读写速度:应用快速地反应能极大地提升用户的满意度
2. 支撑海量的数据和流量:对于搜索这样大型应用而言,需要利用PB级别的数据和能应对百万级的流量
3. 大规模集群的管理:系统管理员希望分布式应用能更简单的部署和管理
4. 庞大运营成本的考量:IT部门希望在硬件成本、软件成本和人力成本能够有大幅度地降低
为了克服上述的问题,Java Web项目通常会引入NoSQL技术,这是一种基于内存的数据库,并且提供一定的持久化功能。
Nosql数据库介绍
NoSQL 简介
NoSQL最常见的解释是“non-relational”, “Not Only SQL”也被很多人接受。NoSQL仅仅是一个概念,泛指非关系型的数据库,区别于关系数据库,它们不保证关系数据的ACID特性。NoSQL是一项全新的数据库革命性运动,其拥护者们提倡运用非关系型的数据存储,相对于铺天盖地的关系型数据库运用,这一概念无疑是一种全新的思维的注入。
NoSQL有如下优点:易扩展,NoSQL数据库种类繁多,但是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去掉关系数据库的关系型特性。数据之间无关系,这样就非常容易扩展。无形之间也在架构的层面上带来了可扩展的能力。大数据量,高性能,NoSQL数据库都具有非常高的读写性能,尤其在大数据量下,同样表现优秀。这得益于它的无关系性,数据库的结构简单。
Redis是现在最受欢迎的NoSQL数据库之一,Redis是一个使用ANSI C编写的开源、包含多种数据结构、支持网络、基于内存、可选持久性的键值对存储数据库,其具备如下特性:
- 基于内存运行,性能高效
- 支持分布式,理论上可以无限扩展
- key-value存储系统
- 开源的使用ANSI C语言编写、遵守BSD协议、支持网络、可基于内存亦可持久化的日志型、Key-Value数据库,并提供多种语言的API
Redis 在 Java Web 主要有两个应用场景:
存储 缓存 用的数据;
需要高速读/写的场合使用它快速读/写;
Redis简介:https://www.cnblogs.com/qqflying/p/9192331.html
Redis使用教程:https://www.cnblogs.com/qqflying/p/9192331.html
Redis官网:https://redis.io/
缓存
- 在日常对数据库的访问中,读操作的次数远超写操作,比例大概在 1:9 到 3:7,所以需要读的可能性是比写的可能大得多的。当我们使用SQL语句去数据库进行读写操作时,数据库就会去磁盘把对应的数据索引取回来,这是一个相对较慢的过程。
- 如果我们把数据放在 Redis 中,也就是直接放在内存之中,让服务端直接去读取内存中的数据,那么这样速度明显就会快上不少,并且会极大减小数据库的压力,但是使用内存进行数据存储开销也是比较大的,限于成本的原因,一般我们只是使用 Redis 存储一些常用和主要的数据,比如用户登录的信息等。
Redis源码包下载地址
通过查看INSTALL和README.md文件获取安装帮助,进行编译 make USE_SYSTEMD=yes(在编译时可能会遇到依赖,根据提示解决即可):
make USE_SYSTEMD=yes #表示编译systemd的脚本,除了systemd的启动方式外,还有init.d的脚本启动方式
make install,安装二进制程序redis-server redis-cli redis-benchmar到环境变量,默认安装在/usr/local/bin目录下
使用源码自带的脚本创建redis实例,需要先注释脚本中systemd部分
如果本机的内存足够大,可以创建多个redis实例
创建监听端口为6380的redis实例
关闭不需要的redis实例
从网络接口状态可以看出,redis服务监听的是本机的回环接口,外网无法访问,需要在配置文件中修改监听端口。
配置文件中修改为监听本机所有接口
进入redis实例,查看信息
将server1主机上已经编译好的redis,发送到server2主机
利用脚本创建redis实例
修改redis服务的监听端口,以及将该实例状态改为slave,并指向master的redis实例,重启服务生效
进入redis实例,查看replication信息,可以看到为slave状态
master端创建key值,进行验证
主机,redis设置主从比mysql简单,因为redis作slave接入master时,不需要考虑复制的位置,不需要先同步base数据,因为一旦redis作为slave去连接新的master,将放弃本机的所有数据,而且也将变为只读
redis常用指令:
config get * //查看配置
select 1 //切换数据库,类似mysql的use,0-15,总共16个,默认连接的为数据库0
flushdb //清空当前数据库
flushall //清空所有数据库
move key 1 //移动key
del key //删除
rename oldkey newkey //改名
expire key 10 //设置过期时间
persist key //设置持久化,默认单位为s,好处就是免维护,不想mysql删除数据还需要delete
keys user* //查询
exists key //判断是否存在
redis主从复制:
min-slaves-to-write=2 :此参数保证master至少有两个slave正常连接时才允许客户端写入,当不满足此条件时,master就不允许客户端再写入数据,以防止通信出故障时客户端写入的数据丢失。
当redis做主从切时,如果min-slaves-to-write为默认值0时会出现一种问题,就是如上图master有两个slave,当master与slave因网络故障,导致master与slave连接不上,但不影响客户端往master端写入数据。此时sentinel检查到master网络故障,将通过投票选举将其中一个slave切换为master,其他slave自动转向新的master。当网络重新恢复时,原来的master检测到集群master已经发生变换,此时原master接入集群将会切换为slave转向新的master,此时会执行flushall放弃本机所有的数据。但是在网络故障期间,客户端写入原master的数据将会丢失。所以在主从切换时,需要添加min-slaves-to-write=2,也就是作为master要有两个slave可用,说明集群主从关系是稳定的,网络没有异常,当不能满足master至少有两个slave可用时,master将不允许客户端写数据,也就不会导致客户端写入的数据丢失。
redis主从复制是异步机制,没有mysql的半同步机制。
sentinel是redis自带的高可用组件,负责健康检测、故障切换以及报警。
Redis 的 Sentinel 文档
Redis Sentinel 是一个分布式系统, 你可以在一个架构中运行多个 Sentinel 进程(progress), 这些进程使用流言协议(gossip protocols)来接收关于主服务器是否下线的信息, 并使用投票协议(agreement protocols)来决定是否执行自动故障迁移, 以及选择哪个从服务器作为新的主服务器。
虽然 Redis Sentinel 释出为一个单独的可执行文件 redis-sentinel , 但实际上它只是一个运行在特殊模式下的 Redis 服务器, 你可以在启动一个普通 Redis 服务器时通过给定 –sentinel 选项来启动 Redis Sentinel 。
哨兵模式
介绍
主从模式下,当主服务器宕机后,需要手动把一台从服务器切换为主服务器,这就需要人工干预,费事费力,还会造成一段时间内服务不可用。这种方式并不推荐,实际生产中,我们优先考虑哨兵模式。这种模式下,master宕机,哨兵会自动选举master并将其他的slave指向新的master。
监控(Monitoring): Sentinel 会不断地检查你的主服务器和从服务器是否运作正常。
提醒(Notification): 当被监控的某个 Redis 服务器出现问题时, Sentinel 可以通过 API 向管理员或者其他应用程序发送通知。
自动故障迁移(Automatic failover): 当一个主服务器不能正常工作时, Sentinel 会开始一次自动故障迁移操作, 它会将失效主服务器的其中一个从服务器升级为新的主服务器, 并让失效主服务器的其他从服务器改为复制新的主服务器。
哨兵可以有多个,一般为了便于决策选举,使用奇数个哨兵。哨兵可以和redis机器部署在一起,也可以部署在其他的机器上。多个哨兵构成一个哨兵集群,哨兵直接也会相互通信,检查哨兵是否正常运行,同时发现master宕机哨兵之间会进行决策选举新的master
哨兵模式的作用
通过发送命令,让Redis服务器返回其监控的redis实例运行状态,包括主服务器和从服务器;
当哨兵监测到master宕机,会自动将slave切换到master,然后通过发布订阅模式通过其他的从服务器,修改配置文件,让它们切换主机;
然而一个哨兵进程对Redis服务器进行监控,也可能会出现问题,为此,我们可以使用多个哨兵进行监控。各个哨兵之间还会进行监控,这样就形成了多哨兵模式。
min-slaves-to-write=2 :此参数保证master至少有两个slave正常连接时才允许客户端写入,当不满足此条件时,master就不允许客户端再写入数据,以防止通信出故障时客户端写入的数据丢失。
设置master最少正常连接slave数量,防止故障切换时,丢失客户端写入的数据。
热生效
永久生效
因为需要一主两从架构,所以在server3主机上创建redis实例,并配置为slave指向master。
从源码中复制sentinel的配置文件,在每个redis实例所在主机上部署哨兵监控主从集群。
不过要注意, 无论你设置要多少个 Sentinel 同意才能判断一个服务器失效, 一个 Sentinel 都需要获得系统中多数(majority) Sentinel 的支持, 才能发起一次自动故障迁移, 并预留一个给定的配置纪元 (configuration Epoch ,一个配置纪元就是一个新主服务器配置的版本号)。
换句话说, 在只有少数(minority) Sentinel 进程正常运作的情况下, Sentinel 是不能执行自动故障迁移的。
down-after-milliseconds 选项指定了 Sentinel 认为服务器已经断线所需的毫秒数。
如果服务器在给定的毫秒数之内, 没有返回 Sentinel 发送的 PING 命令的回复, 或者返回一个错误, 那么 Sentinel 将这个服务器标记为主观下线(subjectively down,简称 SDOWN )。
不过只有一个 Sentinel 将服务器标记为主观下线并不一定会引起服务器的自动故障迁移: 只有在足够数量的 Sentinel 都将一个服务器标记为主观下线之后, 服务器才会被标记为客观下线(objectively down, 简称 ODOWN ), 这时自动故障迁移才会执行。
将服务器标记为客观下线所需的 Sentinel 数量由对主服务器的配置决定。
切记只有master端被客观下线后才会进行故障切换
parallel-syncs 选项指定了在执行故障转移时, 最多可以有多少个从服务器同时对新的主服务器进行同步, 这个数字越小, 完成故障转移所需的时间就越长
如果从服务器被设置为允许使用过期数据集(参见对 redis.conf 文件中对 slave-serve-stale-data 选项的说明), 那么可能不希望所有从服务器都在同一时间向新的主服务器发送同步请求, 因为尽管复制过程的绝大部分步骤都不会阻塞从服务器, 但从服务器在载入主服务器发来的 RDB 文件时, 仍然会造成从服务器在一段时间内不能处理命令请求: 如果全部从服务器一起对新的主服务器进行同步, 那么就可能会造成所有从服务器在短时间内全部不可用的情况出现。
可以通过将这个值设为 1 来保证每次只有一个从服务器处于不能处理命令请求的状态。
设置整个故障切换动作超时时间
将sentinel配置文件复制到slave端,必须在sentinel开启之前传过去,因为sentinel开启会自动修改配置文件
所有节点开启sentinel
server1开启sentinel
关闭server1上的redis
各节点的sentinel检测到master主观下线,经过交流后确定客观下线,有sentinel的leader发起切换,其他sentinel只负责投票
可以看到server2的redis切换为master
重新启动server1的redis,可以看到server1切换slave,并自动指向新的master(server2)
测试完成后,可以将sentinel打入后台,实验中设置占用前台是为了看到整个切换的过程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