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座舱,正在从传统的大屏娱乐,进入联网智能交互时代。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今年1-6月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前装标配联网智能交互座舱交付上险71.24万辆,同比增长76.82%,前装搭载率为8.01%。
其中,在主机ECU/域控制器部分,特斯拉(广达等代工)、比亚迪(自供为主)、德赛西威(第三方供应商)排名前三位。
数据显示,在舱内视觉交互功能方面,上半年DMS(驾驶员疲劳预警,基于摄像头感知)上险交付42.56万辆,同比增长108.63%;手势交互上险交付11.73万辆,同比增长268.87%。
在算力平台方面,通过增加AI处理芯片成为当下的主要方式之一。
以市场份额(AI芯片+算法)排名首位(接近30%)的地平线为例,Horizon Halo® 3.0方案基于地平线征程® 3打造的高性能车载智能交互解决方案,多达6路摄像头的接入能力,为前后排用户,提供包括DMS、人脸检测、行为检测、手势识别、儿童行为检测、多模语音交互等功能在内的整套AI解决方案。
一方面,多模态交互赛道会成为主流,传统单一功能方案商面临被淘汰的风险;另一方面,驾舱集成方案,以及高阶智能驾驶(更加强调人机交互的安全可靠)的规模化落地,舱内交互的需求会更加多元化。
比如,在德赛西威,驾驶员监测系统(DMS)产品被划入了智能驾驶业务板块。而随着域控制器大规模上车、功能软件模块化趋势背景下,人机交互的产品形态也面临新的融合集成机会。
同时,得益于更强大的嵌入式处理器,提供流畅炫酷的用户体验也已成为常态。
以特斯拉为例,自去年MCU3开始上车后(搭载AMD锐龙处理器),有车主反馈,这个新平台运行各种应用更加流畅,类似Netflix和YouTube等流媒体应用程序的性能也更好,几乎与市场上的高端智能手机类似。
“未来五年,汽车市场的总规模可能达到270亿美元,比当前的游戏市场规模更大。”这是芯片厂商AMD近日给投资者的又一个新预期。
就在本月,亿咖通科技(ECARX)宣布与AMD达成战略合作,成为后者在中国的首家数字座舱合作伙伴。在此之前,AMD的Ryzen芯片已经在特斯拉实现前装量产,替代此前的英特尔处理器。
按照计划,亿咖通数字座舱将为首款采用AMD锐龙嵌入式V2000车规级处理器和AMD Radeon RX 6000系列GPU,预计最快于2023年底开始进入前装量产。
目前,为了满足更多的舱内体验需求,车企也在想办法。
理想L9,通过两颗高通骁龙8155芯片,配合24GB内存和256GB高速存储组成的计算平台,支持车内双15.7英寸中控大屏。在此之前,大部分车企采用的是单颗8155芯片,部分采用域控制器架构,支持仪表+中控。
此外,以智己汽车为代表的部分车企,则是基于高通8155+地平线J2(4TOPS的AI算力)来提升座舱的交互能力。这也显示出座舱对于算力的需求仍在不断提升。
接下来,第四代高通数字座舱平台(8295,全球第一款5nm汽车级座舱SoC芯片)将开始投产上车,支持多个ECU和域的融合。然而,座舱在解决了基础的娱乐和交互体验升级之后,仍然需要一个更大的想象空间。
同时,新车硬件和传统基础功能配置也在趋于完善。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市场乘用车新车标配搭载10英寸及以上中控大屏达到467.77万辆,搭载率达到52.58%,同时,副驾屏、后座娱乐屏也开始进入规模化上车周期。
同时,前装搭载车联网功能交付上险576.41万辆,同比增长4.12%,前装搭载率为64.79%。交互体验的变革,也将从液晶仪表、娱乐系统、HUD开始,逐步延伸到更大的车内娱乐市场。
此外,今年随着理想L9的上市,大面积显示HUD+小型触控交互屏来代替传统全尺寸液晶仪表的设计,重新定义了3.0时代的驾驶信息及交互。
传统豪华品牌也已经开始琢磨传统功能的差异化升级。
比如,在软件层面,奔驰已经与导航引擎供应商Navus、视频和游戏引擎开发商Unity合作,在全新的MB.OS基础上升级导航系统,支持3D导航功能。同时,MB.OS将对目前系统(MBUX)的交互进行彻底变革,其中,游戏化的体验是奔驰主打的亮点。
与此同时,车载AR/VR应用或许也将打开新的局面。Unity公司甚至预测,接下来在汽车上开发实时3D应用的人才需求将在未来几年增加,其中游戏和试驾体验都是切入点。
以传统导航的升级版AR导航为例,今年1-6月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前装标配上险为12.48万辆,同比增长69.11%。
比如,东软AR导航方案,支持部署在手机、车机、仪表、HUD等不同硬件,导航自带的图像识别算法,在实现AR级路线引导功能的同时,也可基于前车图像提供基本的ADAS功能。
预告:2022年8月30-31日,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将在第四届高工智能汽车峰会期间独家发布《2022年度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智能座舱市场数据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