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它于2016年首次出现,将后端的微服务的概念扩展到前端世界
2、微服务:微服务是面向服务架构(SOA)的一种变体,把应用程序设计成一系列松耦合的细粒度服务,并通过轻量级的通信协议组织起来具体地,将应用构建成一组小型服务。这些服务都能够独立部署、独立扩展,每个服务都具有稳固的模块边界,甚至允许使用不同的编程语言来编写不同服务,也可以由不同的团队来管理
3、一种由地理交付多个前端应用组成整体的架构风格。具体的将前端应用分解成一些更小更简单的能够独立开发、测试、部署的小块,而在用户看来仍然是内聚的单个产品
当下前端领域,基于 vue、react、angular 的单页应用(spa)开发模式已经成为业界主流。随着时间推移以及应用的功能丰富,应用开始变得庞大臃肿,逐渐成为一个巨石应用,难以维护不说,每次开发、上线新需求时还需要花费不少的时间来构建项目,而且有可能改一处而动全身,对开发人员的开发效率和体验都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因此将一个巨石应用拆分为多个子应用势在必行
1、拆分和细化:基于业务来拆分应用。每个应用都有一个自己的仓库,独立开发、独立部署、独立访问、独立维护,还可以根据团队的特点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技术栈,极大的提升了开发人员的效率和体验,甚至隔壁团队误发布了一个半成品或有问题的特性也无关紧要。如果一个微前端已经准备好发布了,它就应该随时可发布,并且只由开发维护它的团队来定
2、整合历史系统:在不少的业务中,或多或少会存在一些历史项目,介于日常运营,这些系统需要结合到新框架中来使用还不能抛弃,对此我们也没有理由浪费时间和精力重写旧的逻辑。而微前端可以将这些系统进行整合,在基本不修改来逻辑的同时来同时兼容新老两套系统并行运行
3、技术栈无关:通过基座应用,可以融合vue,react,angla,或者js开发的子项目
当下微前端主要采用的是组合式应用路由方案,该方案的核心是“主从”思想,即包括一个基座(MainApp)应用和若干个微(MicroApp)应用,基座应用大多数是一个前端SPA项目,主要负责应用注册,路由映射,消息下发等,而微应用是独立前端项目,这些项目不限于采用React,Vue,Angular或者JQuery开发,每个微应用注册到基座应用中,由基座进行管理,但是如果脱离基座也是可以单独访问,基本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作为微前端的基座应用,是整个应用的入口,负责承载当前微应用的展示和对其他路由微应用的转发,对于当前微应用的展示,一般是由以下几步构成:
1、作为一个SPA的基座应用,本身是一套纯前端项目,要想展示微应用的页面除了采用iframe之外,要能先拉取到微应用的页面内容, 这就需要远程拉取机制。
2、远程拉取机制通常会采用fetch API来首先获取到微应用的HTML内容,然后通过解析将微应用的JavaScript和CSS进行抽离,采用eval方法来运行JavaScript,并将CSS和HTML内容append到基座应用中留给微应用的展示区域,当微应用切换走时,同步卸载这些内容,这就构成的当前应用的展示流程。
对于路由分发而言,以采用vue-router开发的基座SPA应用来举例,主要是下面这个流程:
1、当浏览器的路径变化后,vue-router会监听hashchange或者popstate事件,从而获取到路由切换的时机。
2、最先接收到这个变化的是基座的router,通过查询注册信息可以获取到转发到那个微应用,经过一些逻辑处理后,采用修改hash方法或者pushState方法来路由信息推送给微应用的路由,微应用可以是手动监听hashchange或者popstate事件接收,或者采用React-router,vue-router接管路由,后面的逻辑就由微应用自己控制。
1、iframe
iframe 作为一项非常古老的技术,也可以用于实现微前端。通过 iframe,我们可以很方便的将一个应用嵌入到另一个应用中,而且两个应用之间的 css 和 javascript 是相互隔离的,不会互相干扰。
优点:
实现简单;
css 和 js 天然隔离,互不干扰;
完全技术栈无关;
多个子应用可以并存;
不需要对现有应用进行改造;
缺点:
用户体验不好,每次切换应用时,浏览器需要重新加载页面;
UI 不同步,DOM 结构不共享;
全局上下文完全隔离,内存变量不共享,子应用之间通信、数据同步过程比较复杂;
对 SEO 不友好;
子应用切换时可能需要重新登录,体验不好;
2、single-spa:最早的微前端框架,兼容多种前端技术栈
iframe 模式尽管可以实现微前端,但是体验不好。我们每次切换回已经访问过的子应用时,都需要重新加载子应用,对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我们知道,现在前端应用开发的主流模式为基于 vue / react/ angular 的单页应用开发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我们需要维护一个路由注册表,每个路由对应各自的页面组件 url。切换路由时,如果是一个新的页面,需要动态获取路由对应的 js 脚本,然后执行脚本并渲染出对应的页面;如果是一个已经访问过的页面,那么直接从缓存中获取已缓存的页面方法,执行并渲染出对应的页面。
那么,微前端也有没有类似的实现方案,来获得和单页应用一样的用户体验呢?
答案是有的。 single-spa 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案,可以帮忙我们实现类似单页应用的体验。
在 single-spa 方案中,应用被分为两类:基座应用和子应用。其中,子应用就是文章上面描述的需要聚合的子应用;而基座应用,是另外的一个单独的应用,用于聚合子应用。
和单页应用的实现原理类似,single-spa 会在基座应用中维护一个路由注册表,每个路由对应一个子应用。基座应用启动以后,当我们切换路由时,如果是一个新的子应用,会动态获取子应用的 js 脚本,然后执行脚本并渲染出相应的页面;如果是一个已经访问过的子应用,那么就会从缓存中获取已经缓存的子应用,激活子应用并渲染出对应的页面。
优点:
切换应用时,浏览器不用重载页面,提供和单页应用一样的用户体验;
完全技术栈无关;
多个子应用可并存;
生态丰富;
缺点:
需要对原有应用进行改造,应用要兼容接入 sing-spa 和独立使用;
有额外的学习成本;
使用复杂,关于子应用加载、应用隔离、子应用通信等问题,需要框架使用者自己实现;
子应用间相同资源重复加载;
启动应用时,要先启动基座应用;
3、qiankun :基于Single-Spa,阿里系开源微前端框架
和 single-spa 一样,qiankun 也能给我们提供类似单页应用的用户体验。qiankun 是在 single-spa 的基础上做了二次开发,在框架层面解决了使用 single-spa 时需要开发人员自己编写子应用加载、通信、隔离等逻辑的问题,是一种比 single-spa 更优秀的微前端方案。
优点:
切换应用时,浏览器不用重载页面,提供和单页应用一样的用户体验;
相比 single-spa,解决了子应用加载、应用隔离、子应用通信等问题,使用起来相对简单;
完全和技术栈无关;
多个子应用可并存;
缺点:
需要对原有应用进行改造,应用要兼容接入 qiankun 和独立使用;
有额外的学习成本;
相同资源重复加载;
启动应用时,要先启动基座应用;
4、webpack5:module federation
新发布的 webpack5,提供了一个新的特性 - module federation。基于这个特性,我们可以在一个 javascript 应用中动态加载并运行另一个 javascript 应用的代码,并实现应用之间的依赖共享。
通过 module federation,我们可以在一个应用里面动态渲染另一个应用的页面,这样也就实现了多个子应用的聚合。
5、Web Component
基于 Web Component 的 Shadow Dom 能力,我们也可以实现微前端,将多个子应用聚合起来。
const shadow = document.querySelector(’#hostElement’).attachShadow({mode: ‘open’}); // url 为应用的地址,基于 fetch,我们可以获取到应用的 html 模板,添加到指定节点下 fetch(url).then(res => { shadow.innerHTML = res });
优点:
实现简单;
css 和 js 天然隔离,互不干扰;
完全技术栈无关;
多个子应用可以并存;
不需要对现有应用进行改造;
缺点:
主要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开发成本较高;
不是所有的项目都适合使用微前端,需要开发者自己去判断,一般使用微前端,就要基座应用和子应用有独立部署能力,当发现使用微前端反而使开发效率变低,那么就不适合使用微前端
single-spa的使用:https://blog.csdn.net/qq_32881447/article/details/108978277?spm=1001.2014.3001.5501
参考:https://juejin.cn/post/6955341801381167112#heading-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