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继承的概念
继承(inheritance)机制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使代码可以复用的最重要的手段,它允许程序员在保持原有类特 性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增加功能,这样产生新的类,称派生类。继承呈现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层次结构, 体现了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过程。以前我们接触的复用都是函数复用,继承是类设计层次的复用。
1.2 继承的定义
1.2.1 继承的格式
下面我们看到B是父类,也称作基类。A是子类,也称作派生类。
1.2.2 继承的三种方式
public: 公有继承
private: 私有继承
protected: 保护继承
1.2.3 继承基类成员访问方式的变化
总结:
1.在继承体系中基类和派生类都有独立的作用域。
2.子类和父类中会有同名成员。子类成员将屏蔽父类对同名成员的直接访问,这种情况叫做隐藏,也叫重定义。(在子类成员函数中,可以使用 基类::基类成员 显示访问)
3.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成员函数的隐藏,只需要函数名相同就构成隐藏。
4.注意在实际中在继承体系里最好不要定义同名的成员。
6个默认成员函数,“默认”的意思就是指我们不写,编译器会变我们自动生成一个,那么在派生类中,这几个 成员函数是如何生成的呢?
友元关系不能继承,也就是说基类友元不能访问子类私有和保护成员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Student;
class Person
{
public:
friend void Display(const Person& p,const Student& s);
protected:
string _name; //姓名
} ;
class Student: public Person
{
protected:
int _stuNum; //学号
} ;
void Display(const Person& p,const Student& s)
{
cout<
基类定义了static静态成员,则整个继承体系里面只有一个这样的成员。无论派生出多少个子类,都只有一 个static成员实例。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Student;
class Person
{
public:
Person()
{
++_count;
}
protected:
string _name; //姓名
public:
static int _count; //统计人的个数。
} ;
int Person:: _count = 0;
class Student: public Person
{
protected:
int _stuNum; //学号
} ;
class Graduate: public Student
{
protected:
string _seminarCourse; //研究科目
};
void TestPerson()
{
Student s1;
Student s2;
Student s3;
Graduate s4;
cout<<"人数:"<
单继承:一个子类只有一个直接父类时称这个继承关系为单继承。
多继承:一个子类有两个或以上直接父类时称这个继承关系为多继承。
菱形继承:菱形继承是多继承的一种特殊情况。
菱形继承的问题:可以看出菱形继承有数据冗余和二义性的问题。在D的对象中A成员会有两份。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A
{
public:
string sex;
};
class B :public A
{
public:
int _name;
};
class C :public A
{
public:
int _id;
};
class D:public B,public C
{
public:
int _age;
};
void Test()
{
D d;
//这样会有二义性,无法明确知道访问的是哪一个
//d.sex = "男";
//需要显示的访问哪个父类的成员可以解决二义性问题,但数据冗余的问题依然无法解决
d.B::sex = "男";
d.C::sex = "女";
}
虚拟继承可以解决菱形继承的二义性和数据冗余的问题。如上面的继承关系,在Student和Teacher的继承 Person时使用虚拟继承,即可解决问题。需要注意的是,虚拟继承不要在其他地方去使用。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A
{
public:
string sex;
};
class B : virtual public A
{
public:
int _name;
};
class C : virtual public A
{
public:
int _id;
};
class D:public B,public C
{
public:
int _age;
};
虚拟继承解决数据冗余和二义性的原理:
为了研究虚拟继承原理,我们给出了一个简化的菱形继承继承体系,再借助内存窗口观察对象成员的模型。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A
{
public:
int _a;
};
class B : virtual public A
{
public:
int _b;
};
class C : virtual public A
{
public:
int _c;
};
class D :public B, public C
{
public:
int _d;
};
int main()
{
D d;
d.B::_a = 1;
d.C::_a = 2;
d._b = 3;
d._c = 4;
d._d = 5;
system("pause");
return 0;
}
下图是菱形继承的内存对象成员模型:这里可以看到数据冗余
下图是菱形虚拟继承的内存对象成员模型:这里可以分析出D对象中将A放到的了对象组成的最下面,这个A同时属于B和C,那么B和C如何去找到公共的A呢?这里是通过了B和C的两个指针,指向的一张表。这两个指 针叫虚基表指针,这两个表叫虚基表。虚基表中存的偏移量。通过偏移量可以找到下面的A。
1.很多人说C++语法复杂,其实多继承就是一个体现。**有了多继承,就存在菱形继承,有了菱形继承就有 菱形虚拟继承,底层实现就很复杂。**所以一般不建议设计出多继承,一定不要设计出菱形继承。否则在 复杂度及性能上都有问题。
2.多继承可以认为是C++的缺陷之一,很多后来的面向对象语言都没有多继承,如Java。
3. 继承和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