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详解】手磕实现 CNN卷积神经网络!

关注“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一起学习一起冲鸭!

设为星标,第一时间获取更多干货

作者:云不见

链接:https://blog.csdn.net/Walk_OnTheRoad/article/details/108048101

编辑:王萌 澳门城市大学(深度学习冲鸭公众号)

此笔记是基于《深度学习入门》这本书的重点知识汇总连载

接着《深度学习入门:基于Python的理论与实现》学习笔记(2)继续学习笔记的记载。

目录:

一、CNN大致框架

二、卷积层

    2.1 卷积运算

    2.2 填充(padding)

    2.3 步幅(stride)

    2.4 三维数据的卷积运算

    2.5 批处理

三、池化层

四、Conv层和Pooling层的实现

    4.1 4维数组

    4.2 基于im2col的展开

    4.3 卷积层的实现

    4.4 池化层的实现

四、CNN实现

五、CNN可视化

本文重点知识点:

  • CNN的大致框架

  • 卷积层

  • 池化层

  • 卷积层和池化层的实现

  • CNN的实现

  • CNN可视化介绍

如有细节处没有写到的,请继续精读《深度学习入门:基于Python的理论与实现》,对小白来说真的是非常好的深度学习的入门书籍,通俗易懂。(书中的例子主要是基于CV的)

【基础详解】手磕实现 CNN卷积神经网络!_第1张图片

一、CNN大致框架

神经网络:就是组装层的过程。

CNN出现了新的层:卷积层、池化层。

Q:如何组装构成CNN?

全连接层:用Affine实现的:Affine-ReLU (Affine仿射变换 y = xw+b),如下为基于全连接层的5层神经网络。

【基础详解】手磕实现 CNN卷积神经网络!_第2张图片

ReLU也可替换成Sigmoid层,这里由4层Affine-ReLU组成,最后由Affine-Softmax输出最终结果(概率)

常见的CNN:Affine-ReLU 变 Conv-ReLU-(Pooling),如下为基于CNN的五层神经网络。

【基础详解】手磕实现 CNN卷积神经网络!_第3张图片

Q:全连接层有什么问题嘛?为什么要改进为Conv层?

  • 全连接层“忽视”了数据的形状,3维数据被拉平为1维数据;形状因含有重要的空间信息:①空间临近的像素为相似的值,相距较远的像素没什么关系;②RBG的各个通道之间分别有密切的关联性等;③3维形状中可能隐藏有值得提取的本质模式。

  • 而卷积层可以保持形状不变。可以正确理解图像等具有形状的数据。

特征图:输入、输出数据

二、卷积层

  2.1 卷积运算

输入特征图与卷积核作乘积累加运算,窗口以一定的步长滑动,得到输出特征图,也可以加偏置(1*1)

【基础详解】手磕实现 CNN卷积神经网络!_第4张图片

卷积核(滤波器)相当于全连接层中的权重。

卷积完后,偏置将应用于所有数据

【基础详解】手磕实现 CNN卷积神经网络!_第5张图片

  2.2 填充(padding)


向输入数据的周围填入固定的数据(比如0等)

填充的目的:调整输出的大小。扩大输入特征图,得到大一些的输出。一般填充为0。

为什么要调整输出的大小?

因为比如输入(4×4),卷积核为(3×3),得到输出为(2×2),随着层的加深,卷积完的输出越来越小,直到输出变1以后将无法再进行卷积运行。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需要用到填充,使输出至少不会减小。

【基础详解】手磕实现 CNN卷积神经网络!_第6张图片

  2.3 步幅(stride)

用途:指定滤波器的间隔。

步幅增大,输出减小;填充增大,输出增大。

计算输出的大小:

【基础详解】手磕实现 CNN卷积神经网络!_第7张图片

其中:

  • (OH,OW) 输出大小

  • (H,W) 输入大小

  • (FH,FW) 滤波器大小

  • P 填充

  • S 步幅

注:式(7.1)中最好可以除尽。if无法除尽,需报错。或者向最接近的整数四舍五入,不进行报错而继续运行。

  2.4 三维数据的卷积运算

(通道方向,高,长):比二维数据多了一个:通道方向,特征图增加了

(Channel,height,width)

(C,H,W)

【基础详解】手磕实现 CNN卷积神经网络!_第8张图片

方块思维,上下两张图是一个意思。

【基础详解】手磕实现 CNN卷积神经网络!_第9张图片

输入数据和滤波器的通道数是保持一致的。

每个通道分别卷积计算出值,再将各通道的值相加得到最终的一个输出值。

这样只能得到一个通道数的输出,怎样使得输出也多通道讷?

  • 应用多个滤波器(权重),比如FN个。如下图所示。

【基础详解】手磕实现 CNN卷积神经网络!_第10张图片

滤波器变四维,一个滤波器对应一个输出特征图。还可追加偏置(FN,1,1)

作为4维数据,滤波器按(output_channel, input_channel, height, width) 的顺序书写。

比如,通道数为 3、大小为 5 × 5 的滤波器有20个时,可以写成(20, 3, 5, 5)。

不同形状的方块相加时,可以基于NumPy的广播功能轻松实现(1.5.5节)。

  2.5 批处理

  • 目的:实现数据的高效化,打包N个数据一起处理。即将N次处理汇总为一次

    3维——> 4维,即(C,H,W) ——> (N,C,H,W)

三、池化层

  • 目的:缩小H,W方向上的空间的运算。比如将2 × 2区域集约成1个元素来处理,缩小空间大小。

【基础详解】手磕实现 CNN卷积神经网络!_第11张图片

Max池化:获取最大值的运算

一般设置:池化的窗口大小和步幅设定成相同的值。比如这里都是2。

在图像识别中,主要用Max池化。

池化层的特征:

  1. 没有要学习的参数;

  2. 通道数不发生变化,输入3张,输出也是3张;

  3. 对微小的位置变化具有鲁棒性(健壮),即输入数据发生微小偏差时,池化也可以返回相同的结果;即池化能吸收输入数据的偏差。

四、Conv层和Pooling层的实现

  4.1 4维数组

例如:随机生成一个四维数据(10,1,28,28) 10个通道数为1,高长为28的数据

>>> x = np.random.rand(10, 1, 28, 28) # 随机生成10个通道数为1,高长为28的输入数据
>>> x.shape
(10, 1, 28, 28)
>>> x[0].shape # (1, 28, 28)   x[0]:第一个数据(第一个方块)
>>> x[1].shape # (1, 28, 28)   x[1]:第二个数据
>>> x[0, 0] # 或者x[0][0]  第一个数据的第一个通道
>>> x[1, 0] # 或者x[1][0]  第二个数据的第一个通道

  4.2 基于im2col的展开

  • 问题:实现卷积运行,需要重复好几层for,麻烦,而且numPy访问元素最好不要用 for(慢)

  • 解决:用im2col函数(image to column 从图像到矩阵):将输入数据展开以合适滤波器(权重)

将4维数据 ——> 2维数据

(N,C,H,W),即(批处理器,通道数,高,长)

【基础详解】手磕实现 CNN卷积神经网络!_第12张图片

使用im2col更消耗内存,但转换为矩阵运算更高效,可有效利用线性代数库。

【基础详解】手磕实现 CNN卷积神经网络!_第13张图片

【基础详解】手磕实现 CNN卷积神经网络!_第14张图片

  4.3 卷积层的实现

im2col函数:将4维数据输入——> 2维数据输入

x 输入 4维——> 2维矩阵

W 滤波器 4维——> 2维矩阵

矩阵乘积 X*W + b ——> 输出2维 —(reshape)—> 输出4维

im2col (input_data, filter_h, filter_w, stride=1, pad=0)

卷积层forward的代码实现

import sys, os
sys.path.append(os.pardir)
from common.util import im2col


x1 = np.random.rand(1, 3, 7, 7) # 批大小为1、通道为3的7 × 7的数据
col1 = im2col(x1, 5, 5, stride=1, pad=0)
print(col1.shape) # (9, 75)


x2 = np.random.rand(10, 3, 7, 7) # 批大小为10、通道为3的7 × 7的数据
col2 = im2col(x2, 5, 5, stride=1, pad=0)
print(col2.shape) # (90, 75)


# 卷积层类
class Convolution:
    def __init__(self, W, b, stride=1, pad=0):
        self.W = W
        self.b = b
        self.stride = stride
        self.pad = pad
        
    # 正向传播
    def forward(self, x):
        FN, C, FH, FW = self.W.shape
        N, C, H, W = x.shape
        out_h = int(1 + (H + 2*self.pad - FH) / self.stride)
        out_w = int(1 + (W + 2*self.pad - FW) / self.stride)
        col = im2col(x, FH, FW, self.stride, self.pad)
        col_W = self.W.reshape(FN, -1).T # 滤波器的展开
        out = np.dot(col, col_W) + self.b
        out = out.reshape(N, out_h, out_w, -1).transpose(0, 3, 1, 2)
        return out
        
    # 反向传播在 common/layer.py中,必须进行im2col的逆处理 ——> col2im(矩阵转图像)

【基础详解】手磕实现 CNN卷积神经网络!_第15张图片

  4.4 池化层的实现

使用im2col函数

在通道方向独立,按通道单独展开(卷积层是最后各个通道相加)

【基础详解】手磕实现 CNN卷积神经网络!_第16张图片

【基础详解】手磕实现 CNN卷积神经网络!_第17张图片

池化层的forward实现代码

class Pooling:
    def __init__(self, pool_h, pool_w, stride=1, pad=0):
        self.pool_h = pool_h
        self.pool_w = pool_w
        self.stride = stride
        self.pad = pad
    
    def forward(self, x):
        N, C, H, W = x.shape
        # 计算输出大小
        out_h = int(1 + (H - self.pool_h) / self.stride)
        out_w = int(1 + (W - self.pool_w) / self.stride)
        
        # 展开(1)    1.展开输入数据
        col = im2col(x, self.pool_h, self.pool_w, self.stride, self.pad)
        col = col.reshape(-1, self.pool_h*self.pool_w)
        
        # 最大值(2)  2.求各行的最大值
        out = np.max(col, axis=1)
        
        # 转换(3)    3.转换为合适的输出大小
        out = out.reshape(N, out_h, out_w, C).transpose(0, 3, 1, 2)
        return out


池化层的实现按下面3个阶段进行:

  1. 展开输入数据

  2. 求各行的最大值

  3. 转换为合适的输出大小

四、CNN实现

class SimpleConvNet:
    """简单的ConvNet


    conv - relu - pool - affine - relu - affine - softmax
    
    Parameters
    ----------
    input_size : 输入大小(MNIST的情况下为784,三维(1, 28, 28))
    hidden_size_list : 隐藏层的神经元数量的列表(e.g. [100, 100, 100])
    output_size : 输出大小(MNIST的情况下为10,十种输出可能)
    activation : 'relu' or 'sigmoid'
    weight_init_std : 指定权重的标准差(e.g. 0.01)
        指定'relu'或'he'的情况下设定“He的初始值”
        指定'sigmoid'或'xavier'的情况下设定“Xavier的初始值”
    """
    def __init__(self, input_dim=(1, 28, 28), 
                 conv_param={'filter_num':30, 'filter_size':5, 'pad':0, 'stride':1},
                 hidden_size=100, output_size=10, weight_init_std=0.01): # 30个5*5的滤波器
         # 取滤波器参数到conv_param字典中,备用
        filter_num = conv_param['filter_num']
        filter_size = conv_param['filter_size']
        filter_pad = conv_param['pad']
        filter_stride = conv_param['stride']
        input_size = input_dim[1]  # 28
        conv_output_size = (input_size - filter_size + 2*filter_pad) / filter_stride + 1
        pool_output_size = int(filter_num * (conv_output_size/2) * (conv_output_size/2)) # 池化层输出,H,W减半


        # 初始化权重,三层
        self.params = {}
        # 滤波器就是第一层的权重 W1 = (30,1,5,5)(四维数据),即30个高、长为5,通道数为1的数据
        self.params['W1'] = weight_init_std * \
                            np.random.randn(filter_num, input_dim[0], filter_size, filter_size)
        # 每一个滤波器都加一个偏置b1,有30个
        self.params['b1'] = np.zeros(filter_num)
        self.params['W2'] = weight_init_std * \
                            np.random.randn(pool_output_size, hidden_size)
        self.params['b2'] = np.zeros(hidden_size)
        self.params['W3'] = weight_init_std * \
                            np.random.randn(hidden_size, output_size)
        self.params['b3'] = np.zeros(output_size)


        # 生成层,用以调用
        self.layers = OrderedDict() # 有序字典
        self.layers['Conv1'] = Convolution(self.params['W1'], self.params['b1'],
                                           conv_param['stride'], conv_param['pad'])
        self.layers['Relu1'] = Relu()
        self.layers['Pool1'] = Pooling(pool_h=2, pool_w=2, stride=2)
        self.layers['Affine1'] = Affine(self.params['W2'], self.params['b2'])
        self.layers['Relu2'] = Relu()
        self.layers['Affine2'] = Affine(self.params['W3'], self.params['b3'])


        self.last_layer = SoftmaxWithLoss()


    # 前向传播,从头开始依次调用层,并将结果传给下一层
    def predict(self, x):
        for layer in self.layers.values():
            x = layer.forward(x)


        return x


    # 除了使用predict,还要进行forward,直到到达最后的SoftmaxWithLoss层
    def loss(self, x, t):
        """求损失函数
        参数x是输入数据、t是教师标签
        """
        y = self.predict(x)
        return self.last_layer.forward(y, t)


    def accuracy(self, x, t, batch_size=100):
        if t.ndim != 1 : t = np.argmax(t, axis=1)
        
        acc = 0.0
        
        for i in range(int(x.shape[0] / batch_size)):
            tx = x[i*batch_size:(i+1)*batch_size]
            tt = t[i*batch_size:(i+1)*batch_size]
            y = self.predict(tx)
            y = np.argmax(y, axis=1)
            acc += np.sum(y == tt) 
        
        return acc / x.shape[0]


    def numerical_gradient(self, x, t):
        """求梯度(数值微分)


        Parameters
        ----------
        x : 输入数据
        t : 教师标签


        Returns
        -------
        具有各层的梯度的字典变量
            grads['W1']、grads['W2']、...是各层的权重
            grads['b1']、grads['b2']、...是各层的偏置
        """
        loss_w = lambda w: self.loss(x, t)


        grads = {}
        for idx in (1, 2, 3):
            grads['W' + str(idx)] = numerical_gradient(loss_w, self.params['W' + str(idx)])
            grads['b' + str(idx)] = numerical_gradient(loss_w, self.params['b' + str(idx)])


        return grads


    # 调用各层的backward,并把权重参数的梯度存到grads字典中
    def gradient(self, x, t):
        """求梯度(误差反向传播法)(二选一)


        Parameters
        ----------
        x : 输入数据
        t : 教师标签


        Returns
        -------
        具有各层的梯度的字典变量
            grads['W1']、grads['W2']、...是各层的权重
            grads['b1']、grads['b2']、...是各层的偏置
        """
        # forward
        self.loss(x, t)


        # backward
        dout = 1
        dout = self.last_layer.backward(dout)


        layers = list(self.layers.values())
        layers.reverse()
        for layer in layers:
            dout = layer.backward(dout)


        # 设定
        grads = {}
        grads['W1'], grads['b1'] = self.layers['Conv1'].dW, self.layers['Conv1'].db
        grads['W2'], grads['b2'] = self.layers['Affine1'].dW, self.layers['Affine1'].db
        grads['W3'], grads['b3'] = self.layers['Affine2'].dW, self.layers['Affine2'].db


五、CNN可视化


滤波器会提取边缘或斑块等原始信息。随着层的加深,提取的信息也愈加复杂。

【基础详解】手磕实现 CNN卷积神经网络!_第18张图片

  • 提取信息愈加复杂:

    边缘——> 纹理——> 物体部件——> 分类

1998年,CNN元祖:LeNet——> 比如手写数字识别

2012年:深度学习 AlexNet

他们都是叠加多个卷积层,池化层,最后经由全连接层输出

LeNet:

  • 激活函数用sigmoid (现主要使用ReLU )

  • 通过子采样来缩小数据(现主要使用Max池化)

AlexNet:

  • 激活函数用ReLU

  • 使用进行局部正规化的LRN层(local responce normalization)

  • 使用dropout

关于网络结构,LeNet和AlexNet没太大差别,现如今大数据和GPU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深度学习的发展。

注:如有细节处没有写到的,请继续精读《深度学习入门》,对小白来说真的是非常通俗易懂的深度学习入门书籍。(书中的例子主要是基于CV的)


说个正事哈

由于微信平台算法改版,公号内容将不再以时间排序展示,如果大家想第一时间看到我们的推送,强烈建议星标我们和给我们多点点【在看】。星标具体步骤为:(1)点击页面最上方“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进入公众号主页。(2)点击右上角的小点点,在弹出页面点击“设为星标”,就可以啦。
感谢支持,比心。投稿或交流学习,备注:昵称-学校(公司)-方向,进入DL&NLP交流群。
方向有很多:机器学习、深度学习,python,情感分析、意见挖掘、句法分析、机器翻译、人机对话、知识图谱、语音识别等。记得备注呦

推荐两个专辑给大家:专辑 | 李宏毅人类语言处理2020笔记专辑 | NLP论文解读

你可能感兴趣的:(卷积,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神经网络,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