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link 对批处理和流处理,提供了统一的上层 API
• Table API 是一套内嵌在 Java 和 Scala 语言中的查询API,它允许以非常直 观的方式组合来自一些关系运算符的查询
• Flink 的 SQL 支持基于实现了 SQL 标准的 Apache Calcite
• Table API 和 SQL 的程序结构,与流式处理的程序结构十分类似
StreamTableEnvironment tableEnv = ... // 创建表的执行环境 // 创建一张表,用于读取数据 tableEnv.connect(...).createTemporaryTable("inputTable"); // 注册一张表,用于把计算结果输出 tableEnv.connect(...).createTemporaryTable("outputTable"); // 通过 Table API 查询算子,得到一张结果表 Table result = tableEnv.from("inputTable").select(...); // 通过 SQL查询语句,得到一张结果表 Table sqlResult = tableEnv.sqlQuery("SELECT ... FROM inputTable ..."); // 将结果表写入输出表中 result.insertInto("outputTable");
1)创建 TableEnvironment
• 创建表的执行环境,需要将 flink 流处理的执行环境传入 StreamTableEnvironment tableEnv = StreamTableEnvironment.create(env);
• TableEnvironment 是 flink 中集成 Table API 和 SQL 的核心概念,所有对 表的操作都基于 TableEnvironment
– 注册 Catalog
– 在 Catalog 中注册表
– 执行 SQL 查询
– 注册用户自定义函数(UDF)
2)配置 TableEnvironment
• 配置老版本 planner 的流式查询
EnvironmentSettings settings = EnvironmentSettings.newInstance().useOldPlanner()
.inStreamingMode() .build();
StreamTableEnvironment tableEnv = StreamTableEnvironment.create(env, settings);
• 配置老版本 planner 的批式查询
ExecutionEnvironment batchEnv = ExecutionEnvironment.getExecutionEnvironment;
BatchTableEnvironment batchTableEnv = BatchTableEnvironment.create(batchEnv);
• 配置 blink planner 的流式查询
EnvironmentSettings bsSettings = EnvironmentSettings.newInstance()
.useBlinkPlanner() .inStreamingMode() .build();
StreamTableEnvironment bsTableEnv = StreamTableEnvironment
.create(env, bsSettings);
• 配置 blink planner 的批式查询
EnvironmentSettings bbSettings = EnvironmentSettings.newInstance()
.useBlinkPlanner() .inBatchMode().build();
TableEnvironment bbTableEnv = TableEnvironment.create(bbSettings);
3)表(Table)
• TableEnvironment 可以注册目录 Catalog,并可以基于 Catalog 注册表
• 表(Table)是由一个“标识符”(identifier)来指定的,由3部分组成: Catalog名、数据库(database)名和对象名
• 表可以是常规的,也可以是虚拟的(视图,View)
• 常规表(Table)一般可以用来描述外部数据,比如文件、数据库表或消息队列的数据,也可以直接从 DataStream转换而来
• 视图(View)可以从现有的表中创建,通常是 table API 或者 SQL 查询的 一个结果集
3.1)创建表
• TableEnvironment 可以调用 .connect() 方法,连接外部系统,并调用 .createTemporaryTable() 方法,在 Catalog 中注册表
示例:
tableEnv .connect(...) // 定义表的数据来源,和外部系统建立连接 .withFormat(...) // 定义数据格式化方法 .withSchema(...) // 定义表结构 .createTemporaryTable("MyTable"); // 创建临时表
• 可以创建 Table 来描述文件数据,它可以从文件中读取,或者将数据写入文件
示例:
tableEnv .connect( new FileSystem().path(“YOUR_Path/sensor.txt”) ) // 定义到文件系统的连接 .withFormat(new Csv()) // 定义以csv格式进行数据格式化 .withSchema( new Schema() .field("id", DataTypes.STRING()) .field("timestamp", DataTypes.BIGINT()) .field("temperature", DataTypes.DOUBLE()) ) // 定义表结构 .createTemporaryTable("sensorTable"); // 创建临时表
3.2)表的查询– Table API
• Table API 是集成在 Scala 和 Java 语言内的查询 API
• Table API 基于代表“表”的 Table 类,并提供一整套操作处理的方法 API; 这些方法会返回一个新的 Table 对象,表示对输入表应用转换操作的结果
• 有些关系型转换操作,可以由多个方法调用组成,构成链式调用结构
Table sensorTable = tableEnv.from("inputTable");
Table resultTable = sensorTable
.select("id, temperature")
.filter("id = 'sensor_1'");
• Flink 的 SQL 集成,基于实现 了SQL 标准的 Apache Calcite
• 在 Flink 中,用常规字符串来定义 SQL 查询语句
• SQL 查询的结果,也是一个新的 Table
Table resultSqlTable = tableEnv
.sqlQuery("select id, temperature from sensorTable where id ='sensor_1'");
3.3)输出表
• 表的输出,是通过将数据写入 TableSink 来实现的
• TableSink 是一个通用接口,可以支持不同的文件格式、存储数据库和消息队列
• 输出表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通过 Table.insertInto() 方法将一个 Table 写入注册过的 TableSink 中
tableEnv.connect(...)
.createTemporaryTable("outputTable");
Table resultSqlTable = ...
resultTable.insertInto("outputTable");
4)输出到文件
tableEnv.connect(
new FileSystem().path("output.txt")
) // 定义到文件系统的连接
.withFormat(new Csv())
.withSchema(new Schema()
.field("id", DataTypes.STRING())
.field("temp", DataTypes.Double())
)
.createTemporaryTable("outputTable") ; // 创建临时表
resultTable.insertInto("outputTable"); // 输出表
• 对于流式查询,需要声明如何在表和外部连接器之间执行转换
• 与外部系统交换的消息类型,由更新模式(Update Mode)指定
➢ 追加(Append)模式
– 表只做插入操作,和外部连接器只交换插入(Insert)消息
➢ 撤回(Retract)模式
– 表和外部连接器交换添加(Add)和撤回(Retract)消息
– 插入操作(Insert)编码为 Add 消息;删除(Delete)编码为 Retract 消息;更新(Update) 编码为上一条的 Retract 和下一条的 Add 消息
➢ 更新插入(Upsert)模式
– 更新和插入都被编码为 Upsert 消息;删除编码为 Delete 消息
1.2.1 输出到 Kafka
• 可以创建 Table 来描述 kafka 中的数据,作为输入或输出的 TableSink
tableEnv.connect(
new Kafka()
.version("0.11")
.topic("sinkTest")
.property("zookeeper.connect", "localhost:2181")
.property("bootstrap.servers", "localhost:9092")
)
.withFormat( new Csv() )
.withSchema( new Schema()
.field("id", DataTypes.STRING())
.field("temp", DataTypes.DOUBLE())
)
.createTemporaryTable("kafkaOutputTable");
resultTable.insertInto("kafkaOutputTable");
1.2.2 输出到 ES
• 可以创建 Table 来描述 ES 中的数据,作为输出的 TableSink
tableEnv.connect(
new Elasticsearch()
.version("6")
.host("localhost", 9200, "http")
.index("sensor")
.documentType("temp")
)
.inUpsertMode()
.withFormat(new Json())
.withSchema( new Schema()
.field("id", DataTypes.STRING())
.field("count", DataTypes.BIGINT())
)
.createTemporaryTable("esOutputTable");
aggResultTable.insertInto("esOutputTable");
可以创建 Table 来描述 MySql 中的数据,作为输入和输出
String sinkDDL=
"create table jdbcOutputTable (" +
" id varchar(20) not null, " +
" cnt bigint not null " +
") with (" +
" 'connector.type' = 'jdbc', " +
" 'connector.url' = 'jdbc:mysql://localhost:3306/test', " +
" 'connector.table' = 'sensor_count', " +
" 'connector.driver' = 'com.mysql.jdbc.Driver', " +
" 'connector.username' = 'root', " +
" 'connector.password' = '123456' )";
tableEnv.sqlUpdate(sinkDDL) // 执行 DDL**创建表
aggResultSqlTable.insertInto("jdbcOutputTable");
• 表可以转换为 DataStream 或 DataSet ,这样自定义流处理或批处理程序就可以继续在 Table API 或 SQL 查询的结果上运行了
• 将表转换为 DataStream 或 DataSet 时,需要指定生成的数据类型,即要将表的每一行转换成的数据类型
• 表作为流式查询的结果,是动态更新的
• 转换有两种转换模式:追加(Append)模式和撤回(Retract)模式
➢ 追加模式(Append Mode)
– 用于表只会被插入(Insert)操作更改的场景
DataStream
➢ 撤回模式(Retract Mode)
– 用于任何场景。有些类似于更新模式中 Retract 模式,它只有 Insert 和 Delete 两类操作。
– 得到的数据会增加一个 Boolean 类型的标识位(返回的第一个字段),用它来表示到底是
新增的数据(Insert),还是被删除的数据(Delete)
DataStream
• 对于一个 DataStream,可以直接转换成 Table,进而方便地调用 Table API 做转换操作
DataStream
Table sensorTable = tableEnv.fromDataStream(dataStream);
• 默认转换后的 Table schema 和 DataStream 中的字段定义一一对应,也可以单独指定出来
DataStream
Table sensorTable = tableEnv.fromDataStream(dataStream,
"id, timestamp as ts, temperature");
• 基于 DataStream 创建临时视图
tableEnv.createTemporaryView("sensorView", dataStream);
tableEnv.createTemporaryView("sensorView",
dataStream, "id, temperature, timestamp as ts");
• 基于 Table 创建临时视图
tableEnv.createTemporaryView("sensorView", sensorTable);
• Table API 提供了一种机制来解释计算表的逻辑和优化查询计划
• 查看执行计划,可以通过 TableEnvironment.explain(table) 方法或TableEnvironment.explain() 方法完成,返回一个字符串,描述三个计划
➢ 优化的逻辑查询计划
➢ 优化后的逻辑查询计划
➢ 实际执行计划。
String explaination = tableEnv.explain(resultTable);
System.out.println(explaination);
流处理和关系代数的区别
• 动态表是 Flink 对流数据的 Table API 和 SQL 支持的核心概念
• 与表示批处理数据的静态表不同,动态表是随时间变化的
➢ 持续查询(Continuous Query)
• 动态表可以像静态的批处理表一样进行查询,查询一个动态表会产生持续查询(Continuous Query)
• 连续查询永远不会终止,并会生成另一个动态表
• 查询会不断更新其动态结果表,以反映其动态输入表上的更改
➢ 流式表查询的处理过程:
流被转换为动态表
对动态表计算连续查询,生成新的动态表
生成的动态表被转换回流
➢ 将流转换成动态表
• 为了处理带有关系查询的流,必须先将其转换为表
• 从概念上讲,流的每个数据记录,都被解释为对结果表的插入 (Insert)修改操作
➢ 持续查询
• 持续查询会在动态表上做计算处理,并作为结果生成新的动态表
• 与常规的数据库表一样,动态表可以通过插入(Insert)、更新(Update)和删除(Delete)更改,进行持续的修改
• 将动态表转换为流或将其写入外部系统时,需要对这些更改进行编码
➢ 仅追加(Append-only)流
– 仅通过插入(Insert)更改来修改的动态表,可以直接转换为仅追加流
➢ 撤回(Retract)流
– 撤回流是包含两类消息的流:添加(Add)消息和撤回(Retract)消息
➢ Upsert(更新插入)流
– Upsert 流也包含两种类型的消息:Upsert 消息和删除(Delete)消息。
• 基于时间的操作(比如 Table API 和 SQL 中窗口操作),需要定义相关的时间语义和时间数据来源的信息
• Table 可以提供一个逻辑上的时间字段,用于在表处理程序中,指示时间和访问相应的时间戳
• 时间属性,可以是每个表schema的一部分。一旦定义了时间属性,它就可以作为一个字段引用,并且可以在基于时间的操作中使用
• 时间属性的行为类似于常规时间戳,可以访问,并且进行计算
• 处理时间语义下,允许表处理程序根据机器的本地时间生成结果。它是时间的最简单概念。它既不需要提取时间戳,也不需要生成 watermark
➢ 由 DataStream 转换成表时指定
• 在定义Schema期间,可以使用.proctime,指定字段名定义处理时间字段
• 这个proctime属性只能通过附加逻辑字段,来扩展物理schema。因此,只能在schema定义的末尾定义它
Table sensorTable = tableEnv.fromDataStream(dataStream, "id, temperature, timestamp, pt.proctime"**);
➢ 定义 Table Schema 时指定
.withSchema(new Schema()
.field("id", DataTypes.STRING())
.field("timestamp", DataTypes.BIGINT())
.field("temperature", DataTypes.DOUBLE())
.field("pt", DataTypes.TIMESTAMP(3))
.proctime()
)
➢ 在创建表的 DDL 中定义
String sinkDDL =
"create table dataTable (" +
" id varchar(20) not null, " +
" ts bigint, " +
" temperature double, " +
" pt AS PROCTIME() " +
") with (" +
" 'connector.type' = 'filesystem', " +
" 'connector.path' = '/sensor.txt', " +
" 'format.type' = 'csv')";
tableEnv.sqlUpdate(sinkDDL);
• 事件时间语义,允许表处理程序根据每个记录中包含的时间生成结果。这样即使在有乱序事件或者延迟事件时,也可以获得正确的结果。
• 为了处理无序事件,并区分流中的准时和迟到事件;Flink 需要从事件数据中,提取时间戳,并用来推进事件时间的进展
• 定义事件时间,同样有三种方法:
➢ 由 DataStream 转换成表时指定
➢ 定义 Table Schema 时指定
➢ 在创建表的 DDL 中定义
➢ 由 DataStream 转换成表时指定
• 在 DataStream 转换成 Table,使用 .rowtime 可以定义事件时间属性
// 将 DataStream**转换为 Table**,并指定时间字段
Table sensorTable = tableEnv.fromDataStream(dataStream, "id, timestamp.rowtime, temperature");
// 或者,直接追加时间字段
Table sensorTable = tableEnv.fromDataStream(dataStream, " id, temperature, timestamp, rt.rowtime");
➢ 定义 Table Schema 时指定
.withSchema(new Schema()
.field("id", DataTypes.STRING())
.field("timestamp", DataTypes.BIGINT())
.rowtime(
new Rowtime()
.timestampsFromField("timestamp") // 从字段中提取时间戳
.watermarksPeriodicBounded(1000) // watermark延迟1**秒
)
.field("temperature", DataTypes.DOUBLE())
)
➢ 在创建表的 DDL 中定义
String sinkDDL=
"create table dataTable (" +
" id varchar(20) not null, " +
" ts bigint, " +
" temperature double, " +
" rt AS TO_TIMESTAMP( FROM_UNIXTIME(ts) ), " +
" watermark for rt as rt - interval '1' second" +
") with (" +
" 'connector.type' = 'filesystem', " +
" 'connector.path' = '/sensor.txt', " +
" 'format.type' = 'csv')";
tableEnv.sqlUpdate(sinkDDL);
• 时间语义,要配合窗口操作才能发挥作用
• 在 Table API 和 SQL 中,主要有两种窗口
➢ Group Windows(分组窗口)
– 根据时间或行计数间隔,将行聚合到有限的组(Group)中,并对每个组的数据执行一次聚合函数
➢ Over Windows
– 针对每个输入行,计算相邻行范围内的聚合
Group Windows
• Group Windows 是使用 window(w:GroupWindow)子句定义的,并且必须由as子句指定一个别名。
• 为了按窗口对表进行分组,窗口的别名必须在 group by 子句中,像常规的分组字段一样引用
Table table = input .window([w: GroupWindow] as "w") // 定义窗口,别名为 w
.groupBy("w, a") //* 按照字段 a**和窗口 w**分组
.select("a, b.sum"); // 聚合
• Table API 提供了一组具有特定语义的预定义 Window 类,这些类会被转换 为底层 DataStream 或 DataSet 的窗口操作
8.3.1 滚动窗口(Tumbling windows)
滚动窗口要用 Tumble 类来定义
// Tumbling Event-time Window
.window(Tumble.over("**10.minutes").on("rowtime").as("w**"))
// Tumbling Processing-time Window
.window(Tumble.over("**10.minutes").on("proctime").as("w**"))
// Tumbling Row-count Window
.window(Tumble.over("**10.rows").on("proctime").as("w**"))
8.3.2 滑动窗口(Sliding windows)
滑动窗口要用 Slide 类来定义
// Sliding Event-time Window
.window(Slide.over("10.minutes").every("5.minutes").on("rowtime").as("w"))
// Sliding Processing-time window
.window(Slide.over("10.minutes").every("5.minutes").on("proctime").as("w"))
// Sliding Row-count window
.window(Slide.over("10.rows").every("5.rows").on("proctime").as("w"))
8.3.3 会话窗口(Session windows)
会话窗口要用 Session 类来定义
// Session Event-time Window
.window(Session.withGap("10.minutes").on("rowtime").as("w"))
// Session Processing-time Window
.window(Session.withGap("10.minutes").on(“proctime").as("w"))
8.3.4 SQL 中的 Group Windows
Group Windows 定义在 SQL 查询的 Group By 子句中
➢ TUMBLE(time_attr, interval)
• 定义一个滚动窗口,第一个参数是时间字段,第二个参数是窗口长度
➢ HOP(time_attr, interval, interval)
• 定义一个滑动窗口,第一个参数是时间字段,第二个参数是窗口滑动步长,第三个是
窗口长度
➢ SESSION(time_attr, interval)
• 定义一个会话窗口,第一个参数是时间字段,第二个参数是窗口间隔
Over Windows
• Over window 聚合是标准 SQL 中已有的(over 子句),可以在查询的SELECT 子句中定义
• Over window 聚合,会针对每个输入行,计算相邻行范围内的聚合
• Over windows 使用 window(w:overwindows*)子句定义,并在 select ()方法中通过别名来引用
Table table = input
.window([w: OverWindow] as "w")
.select("a, b.sum over w, c.min over w");
• Table API 提供了 Over 类,来配置 Over 窗口的属性
8.3.5 无界 Over Windows
• 可以在事件时间或处理时间,以及指定为时间间隔、或行计数的范围内,定
义 Over windows
• 无界的 over window 是使用常量指定的
// 无界的事件时间 over window
.window(Over.partitionBy("a").orderBy("rowtime").preceding(UNBOUNDED_RANGE).as("w"))
//**无界的处理时间 over window
.window(Over.partitionBy("a").orderBy("proctime").preceding(UNBOUNDED_RANGE).as("w"))
// 无界的事件时间 Row-count over window
.window(Over.partitionBy("a").orderBy("rowtime").preceding(UNBOUNDED_ROW).as("w"))
//**无界的处理时间 Row-count over window
.window(Over.partitionBy("a").orderBy("proctime").preceding(UNBOUNDED_ROW).as("w"))
8.3.6 有界 Over Windows
• 有界的 over window 是用间隔的大小指定的
// 有界的事件时间 over window
.window(Over.partitionBy("a").orderBy("rowtime").preceding("1.minutes").as("w"))
// 有界的处理时间 over window
.window(Over.partitionBy("a").orderBy("proctime").preceding("1.minutes").as("w"))
// 有界的事件时间 Row-count over window
.window(Over.partitionBy("a").orderBy("rowtime").preceding("10.rows").as("w"))
// 有界的处理时间 Row-count over window
.window(Over.partitionBy("a").orderBy("procime").preceding("10.rows").as("w"))
8.3.7 SQL 中的 Over Windows
• 用 Over 做窗口聚合时,所有聚合必须在同一窗口上定义,也就是说必须是
相同的分区、排序和范围
• 目前仅支持在当前行范围之前的窗口
• ORDER BY 必须在单一的时间属性上指定
SELECT COUNT(amount) OVER (
PARTITION BY user
ORDER BY proctime
ROWS BETWEEN 2 PRECEDING AND CURRENT ROW)
FROM Orders
• Flink Table API 和 SQL 为用户提供了一组用于数据转换的内置函数
• SQL 中支持的很多函数,Table API 和 SQL 都已经做了实现
• 用户定义函数(User-defined Functions,UDF)是一个重要的特性,它们显著地扩展了查询的表达能力
• 在大多数情况下,用户定义的函数必须先注册,然后才能在查询中使用
• 函数通过调用 registerFunction()方法在 TableEnvironment 中注册。当用户定义的函数被注册时,它被插入到 TableEnvironment 的函数目录中,这样Table API 或 SQL 解析器就可以识别并正确地解释它
• 用户定义的标量函数,可以将0、1或多个标量值,映射到新的标量值
• 为了定义标量函数,必须在 org.apache.flink.table.functions 中扩展基类Scalar Function,并实现(一个或多个)求值(eval)方法
• 标量函数的行为由求值方法决定,求值方法必须公开声明并命名为 eval
public static class HashCode extends ScalarFunction {
private int factor = 13;
public HashCode(int factor) {
this.factor = factor;
}
public int eval(String s) {
return s.hashCode() * factor;
}
}
• 用户定义的表函数,也可以将0、1或多个标量值作为输入参数;与标量函数不同的是,它可以返回任意数量的行作为输出,而不是单个值
• 为了定义一个表函数,必须扩展 org.apache.flink.table.functions 中的基类TableFunction 并实现(一个或多个)求值方法
• 表函数的行为由其求值方法决定,求值方法必须是 public 的,并命名为 eval
public static class Split extends TableFunction
private String separator = ",";
public Split(String separator) {
this.separator = separator;
}
public void eval(String str) {
for (String s : str.split(separator)) {
collect(new Tuple2
}
}
}
• 用户自定义聚合函数(User-Defined Aggregate Functions,UDAGGs) 可以把一个表中的数据,聚合成一个标量值
• 用户定义的聚合函数,是通过继承 AggregateFunction 抽象类实现的
• AggregationFunction要求必须实现的方法:
– createAccumulator()
– accumulate()
– getValue()
• AggregateFunction 的工作原理如下:
– 首先,它需要一个累加器(Accumulator),用来保存聚合中间结果的数据结构;
可以通过调用 createAccumulator() 方法创建空累加器
– 随后,对每个输入行调用函数的 accumulate() 方法来更新累加器
– 处理完所有行后,将调用函数的 getValue() 方法来计算并返回最终结果
• 用户定义的表聚合函数(User-Defined Table Aggregate Functions, UDTAGGs),可以把一个表中数据,聚合为具有多行和多列的结果表
• 用户定义表聚合函数,是通过继承 TableAggregateFunction 抽象类来实现的
• AggregationFunction 要求必须实现的方法:
– createAccumulator()
– accumulate()
– emitValue()
• TableAggregateFunction 的工作原理如下:
– 首先,它同样需要一个累加器(Accumulator),它是保存聚合中间结果的数据
结构。通过调用 createAccumulator() 方法可以创建空累加器。
– 随后,对每个输入行调用函数的 accumulate() 方法来更新累加器。
– 处理完所有行后,将调用函数的 emitValue() 方法来计算并返回最终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