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逻辑与认知》简介

http://www.bjpopss.gov.cn/bjpssweb/n24192c58.aspx

 

    一、项目的研究背景简介
    语言逻辑也称为自然语言逻辑,它是20世纪中叶以后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语言逻辑与以下学科或研究领域密切相关:
  语言基础和语言转向:语言逻辑是20世纪上半叶发生的哲学的语言转向的产物。
    语言哲学:语言逻辑是从语言哲学的母体中发育出来的,语言哲学有密切的关联。
  语用学和语用逻辑:语形学(句法结构)、语义学和语用学,是语言哲学和语言逻辑的三大研究领域。其中,语用学和语用逻辑是涉及语言因素最多,研究工作难度最大的一个领域。
  逻辑与人工智能:这是本项目研究计划要重点研究的问题,主要研究各种逻辑系统,特别是语用逻辑在人工智能中的应用。
  数字化与虚拟化:数字化是逻辑形式化的必然结果,是计算机科学的理论基础,它在当前的表现形式是虚拟化。数字化与虚拟化是人工智能研究方向的拓展。
  逻辑学与认知科学:产生上世纪70年代中叶的认知科学是当代哲学和逻辑学、语言学、心理学、人类学、计算机科学、脑神经科学发展的结果。认知科学是21世纪最有希望的综合性新兴交叉学科。人工智能已经被纳入到认知科学之中,是它的一个主要的学科方向。研究语言逻辑与人工智能的关系,必然要涉及认知科学。这也是本项目在研究过程中新拓展的一个方向。
  二、项目研究和成果的主要内容
  本项目按照“内容密切相关,篇章相对独立”的原则,围绕“语言、逻辑、认知”这个核心,从以下6个方面展开研究工作:
  1.语言基础和语言转向。20西方语言学、逻辑学和哲学的语言基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数字化是这种语言变革的结果,认知科学也是由乔姆斯基的语言学革命所引发的。这一部分用两章的篇幅,认真透彻地分析了哲学的语言转向及其影响;然后阐述语言、逻辑与哲学基础的变革;并讨论了现代科学的逻辑基础问题。在这些讨论中,作者提出了一些重要的观点,如:数字化只有两个初始符号“0”和“1”的形式系统,是形式化最典型、最完美的表现。现代计算机的发展同样离不开符号语言和数理逻辑。计算机从最初单纯的数值运算,发展到文字处理,直到今天能够处理声音、图形、图像的多媒体,都得益于“数字化”技术。所谓数字化,就是用“比特”(二进制数的一位,即0或1)作为信息载体,用以存储、加工、传输所有信息。计算机的数值运算技术带来高速数值计算的时代,文字处理技术带来“办公自动化”时代,多媒体技术则带来“多媒体”和“虚拟现实”的时代。
  2.语言哲学和语言逻辑。语言逻辑是现代语言学和现代逻辑学交叉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语言逻辑研究语言和语言学中的逻辑学问题,同时也研究逻辑学的语言基础问题。语言逻辑按照语形学(syntax)、语义学(semantics)和语用学(pragmatics)的研究框架展开研究。其中,语形学也叫语法学,是研究符号空间排列关系的理论,代表性人物是美国著名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语义学是研究符号与所指称的对象的关系的理论,代表性人物有美国逻辑学家克里普克、美国数理逻辑学家蒙太格等人。语用学研究符号与符号使用者之间的关系,代表性人物有牛津分析哲学家奥斯汀、美国心智哲学家和语言哲学家塞尔等人。这一部分讨论了语言哲学的产生,语言哲学基础和方法的变革,语言逻辑的对象、方法和意义,符号学三分法对语言哲学和语言逻辑的影响,最后讨论了语言哲学和语言逻辑的代表性人物乔姆斯基的语言理论和贡献。
  3.语用学和语用逻辑。语用学是语言哲学和语言逻辑的重要研究领域,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的核心理论,语用逻辑是由美国著名心智和语言哲学家塞尔及其合作者所创建。“语用学视野中的逻辑学”一文介绍这方面的发展背景和国内外的重要研究成果,已在《光明日报》理论版发表,《新华文摘》详细转载。“命题的语用逻辑”、“量化的语用逻辑”和“模态的语用逻辑”三篇文章详细介绍作者在言语行为理论和语用逻辑方面的独特研究成果,是《言语行为理论和语用逻辑》的主要内容。这些成果在语用逻辑的形式化研究和将其应用于人工智能方面,受到国际同行的关注和好评。世界著名心智和语言学家、美国总统奖章获得者塞尔教授高度赞誉作者在这方面的研究成绩;本书还被本书被University of Alberta Libraries等美国和加拿大一些大学图书馆列入“语言学和哲学”(Linguistics and philosophy)类推荐书目。《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均发表该书书评。《中国哲学年鉴》“新书选介”对该书作专门介绍,并连续多年对该书及相关成果作专门介绍和评论。《哲学动态》、《学术界》等多家杂志发表张斌峰等人的文章,评介这一方向的发展和作者的贡献。
  4.数字化与虚拟化。数字化是本研究项目的研究重点之一。“论数字化”一文即为此而作。本文分析了基于二值逻辑的数字化系统的基本方法及其知识系统的非智能化特征,证明了多值逻辑数字化系统的智能化特征,论证了多值逻辑在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机理论上的应用,并对数字化的哲学问题及数字化的意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数字化是信息时代的新阶段,它制约着全球化进程,并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本文是国内最早系统阐述数字化理论的学术论文之一。本文在《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4期发表以来,反响强烈,仅据“中国学术期刊网”统计,在国内核心期刊被引用超过20次;在国内外学术网站被引用数十次。“论虚拟化”一文是其姊妹篇,本文全面论述了虚拟化的有关理论问题。作者指出,继数字化之后,虚拟化时代已经到来。虚拟化经历了虚拟物性、虚拟物体和虚拟人三个发展阶段。凭借虚拟技术,物性可以在虚拟时空真实地被感知;凭借虚拟技术,物可以借助物性的形式在虚拟时空中存在;凭借虚拟技术,人终将被虚拟。本文最后从虚拟时空与虚拟存在、虚拟主体与虚拟认知、数字化存在与虚拟文化三个方面论述了哲学的理论创新,并讨论了数字化的限度问题,指出数字化和虚拟化必须服从人类理性和自然法则。本文是作者的新作。“论数字化与人文精神”一文,是作者在“数字化与人文精神全国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作者指出,数字化是人类理性的伟大创造,数字化必将发展到虚拟化,数字化和虚拟化将促进人类文化发展,它们的灵魂是人文精神,应该服从人文精神的指引和人类理智的约束。
  5.逻辑与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发展从一开始就和语言与逻辑密不可分,语言学、逻辑学和人工智能是认知科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哲学家如何理解人工智能”一文介绍和分析了著名心智和语言哲学家塞尔提出的“中文房间”模型,它已经成为人工智能的新标准。“应用于人工智能的逻辑学”根据国外的文献资料,分析各种非标准逻辑在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中的应用,详细给出模态逻辑、多值逻辑、直觉主义逻辑、时间逻辑在人工智能中的具体应用。“语用逻辑及其在人工智能中的应用”给出关于语用力量F的形式系统,分析了计算机语言的语用逻辑特征,并将语用逻辑应用于Prolog语言的语义分析和人工智能的学习策略。“一个与卢卡西维兹不同的亚里士多德三段论形式系统”依据亚氏本人的思想,从3条公理和4个断定命题出发,用形式化的方法重新构造了亚氏三段论的理论,证明了系统内所有的有效式,并证明了系统的一致性和完全性。本文虽然是作者早期之作,但因亚氏三段论形式系统和计算机三段论自动推理系统是人工智能的重要领域,清华大学认知科学基地张寅生博士后近期已将此系统应用于人工智能研究,在计算机上实现了三段论自动推理,故将此论文收入。
  6.逻辑学与认知科学。认知科学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美国诞生并在全世界得到迅速发展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它集哲学(逻辑学)、语言学、心理学、人类学、计算机科学和神经科学为一体,研究人类心智的奥秘。它是美国两大科学计划(人类基因组计划和人类认知组计划)之一,是各国竞相争夺的目标,是欧美世界一流大学全力发展的新兴学科。认知科学的诞生与语言逻辑的研究密切相关。在以上背景下,我拓展了本项目研究范围,将语言、逻辑和认知的研究结合起来。“认知科学背景下的逻辑学”提出,有必要建立认知逻辑的学科框架,它包括哲学逻辑、语言逻辑、心理逻辑、文化与进化的逻辑、人工智能的逻辑和神经网络的逻辑,其中,语言逻辑、心理逻辑、文化与进化的逻辑是新兴交叉的研究领域,对逻辑学的发展具有挑战意义。“心智科学的若干重要领域探析”对心智科学(即认知科学,着重点不同)的历史与现状进行分析,特别分析宗教与认知、哲学与认知的关系,提出心智科学的一些重要领域和问题,如心智的起源与性质、心智与语言的关系、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人类心智与进化等,并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经验在认知中的作用”从认知科学的经验转向入手,分析了认知科学的经验特征对语言学、哲学和逻辑学的影响,并详细讨论了认知科学经验转向的意义。“语言、逻辑与认知”是作者的新作。本文分析弗雷格逻辑的反心理主义特征,论证了弗雷格以后逻辑学向心理主义的复归。文章论述了心理逻辑的对象和方法,作者指出,心理逻辑将逻辑分析与心理分析结合在一起,重新考虑人的因素和心理因素对人类思维的影响。在认知科学的背景下,逻辑学只有重新回归于人,才能在探索人类心智奥秘的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一组文章发表以后,在各学术期刊和学术网站被广泛引用和转载,说明人们对认知科学这个新兴学科以及语言、逻辑与认知这个交叉领域的关注。

你可能感兴趣的:(13,逻辑,语言,虚拟化,框架,工作,图形,存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