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我们到底应该如何选择DR呢?首先,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要根据医院的实际需要进行购买。各医院的规模不同,床位数从几十张到上千张不等,要求DR达到的功能各不相同,所以应从本医院的实际需求出发,购买适合的DR。
当前普放的数字化飞速发展,正逐渐从CR向DR过渡,而DR的发展也非常迅速,要想选择适合本医院的DR,首先就要了解当前DR的分类。
目前DR主要分为双板DR和单板DR两大类,其中单板DR又分为多功能型、多用型和专用型,单板多功能型DR又分为吊臂型和多功能臂型,单板多用型DR分为吊臂型和U型臂型。
由于DR的种类繁多,医院应了解各类DR功能的主要区别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⑴ 这里首先比较单板多功能型和单板多用型DR的差异(表1):在立位及斜位投照(如投照胸片)时二者功能无显著差异,但在卧位及水平侧位投照时单板多用型DR无法完成全部部位的投照。而水平侧位投照对于翻身困难的重症病人非常重要,例如本院常见的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病人,病人仰卧位投照正位像后如侧身投照侧位像,易造成脊髓损伤,侧位像应行水平侧位投照,这时单板多用型DR就无法满足投照要求。
⑵ 其次,很多医院常认为只要“悬吊球管+立式胸片架”就是多功能DR,其实并非如此。若DR胸片架无向外伸展功能的,则无法用于全部部位卧位投照,不能称为多功能DR。例如我们工作中常要投照仰卧位双肩关节正位像,这时胸片架若无外展功能,则无法将左右肩关节同时照全,只能分别投照。
⑶ 再次,比较单板多功能型DR的多功能臂与单板多用型DR的U型臂的差异:多功能臂呈一定弧度,立柱偏在一侧,检查床可在球管和影像板之间移动,因此可进行立位、卧位、斜位、水平侧位等任意角度的投照;而U型臂没有弧度,立柱位于正中,检查床的移动受到了立柱的限制,故无法满足水平侧位的拍摄,很多临床应用受到限制,特别是急诊病人的拍摄。
在了解了DR的基本分类和功能后,医院应该如何选择适合的DR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方面考虑:
下面结合本院DR的实际使用情况分别加以论述: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如何选择DR?现在已经有了答案。大型综合性医院最好选择多台DR,专机专用,多台DR之间功能互补;病人不是特别多但投照部位又非常复杂的综合性医院,建议选择双板DR;中等规模医院推荐单板多功能DR。各医院在选择高档平板探测器和良好的后处理软件以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还要注意选择摆位步骤精简,软、硬件自动化程度高的DR,并仔细考察长期的售后维修服务。
表1单板多功能DR和单板多用型DR的差别
单板多功能 DR | 单板多用型 DR | |
立位 | + | + |
卧位 | + | +/- |
斜位 | + | + |
水平侧位 | + | +/- |
表2 DR高档平板和低档平板的差别
高档平板 | 低档平板 | |
材料 | 碘化铯/非晶硅 非晶硒 |
硫氧化钆(GOS)/非晶硅 |
分辨率 | ≥3.5LP/mm | ≤3.0Lp/mm |
DQE | ≥44% | ≤33% |
平板衰减 | 平板稳定性高 | GOS 是增感屏材料 , 衰减明显 |
表3 DR常见探测器的比较
探测器型号 | DirectRay(KD) | Trixell Pixium 4600(KD) |
GE Revolution | Canon CXDI-50G | Swissray CCD |
材料 影像区面积 |
非晶硒 35×43cm 2 |
碘化铯/非晶硅 43×43cm2 |
碘化铯/非晶硅 41×41cm2 |
GOS/ 非晶硅 35×43cm2 |
CCD 35×43cm2 |
像素矩阵 | 2.5k×3k | 3k×3k | 2k×2k | 2.2×2.7 | 2k×2.5k |
像素大小 | 139 μm | 143 μm | 200 μm | 160 μm | 160 μm |
空间分辨率 | 3.6lp/mm | 3.5lp/mm | 2.5lp/mm | 3.1lp/mm | 3.0lp/mm |
DQE | 44% 0.1LP/mm |
65% 0.1LP/mm |
67% 0Lp/mm |
33% 0Lp/mm |
52% 0Lp/mm |
检测灰度级 | 14bit | 14bit | 14bit | 14bit A/D | 14bit |
冷却装置 |
无需 |
无需 |
外置水冷 |
无需 |
内置水冷IMIX |
表4全自动多功能臂与吊臂(有自动跟踪和对中功能)从立位到卧位投照操作步骤的比较。
步骤 | 全自动多功能臂 | 吊臂(有自动跟踪和对中功能) |
1 | 自动卧位 | 下拉探测器至低于检查床面位置 |
2 | 移动检查床至合适拍摄位置 | 调整探测器水平位 |
3 | 移动检查床至合适拍摄位置 | |
4 | 调节探测器高度至贴近床面 | |
5 | 调整探测器与球管焦距至100厘米 | |
时间 | 12 秒,2部操作 | 35 秒,5部操作 |
表5全自动多功能臂与吊臂(无自动跟踪和对中功能)从立位到卧位投照操作步骤的比较。
步骤 | 全自动多功能臂 | 吊臂(无自动跟踪和对中功能) |
1 | 自动卧位 | 下拉探测器至低于检查床面位置 |
2 | 移动检查床至合适拍摄位置 | 调整探测器水平位 |
3 | 移动检查床至合适拍摄位置 | |
4 | 调节探测器高度至贴近床面 | |
5 | 拉动球管至探测器上方 | |
6 | 球管与探测器手动对中(操作困难) | |
7 | 调整探测器与球管焦距至100厘米 | |
时间 | 12秒,2步操作 | 60秒,7步操作 |
图1 原始图像动态范围宽,对比度低,无法用于临床诊断。
图2原始图像look-up table曲线呈线性。
图3 不同的影像特性曲线,生成不同的图像,匹配不同的要求。
图4 a骨组织细节显示清晰,软组织显示欠佳。C 软组织显示清晰,由于对比度差,骨组织细节显示欠清晰。b 应用EVP后软组织显示清晰的同时保留了对比度,骨组织细节也显示清晰。
图5 腰椎侧位在应用了EVP后在保持图像对比度的同时增加了图像的宽容度,腰椎棘突和L5/S1椎间隙清晰可见。
转载自 高尚细节远走留心深潜 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