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
1.从下列关于存储器管理功能的论述中,选出两条正确的论述。
(1)即使在多道程序设计的环境下,用户也能设计出用物理地址直接访问内存的程序。
(2)内存分配最基本的任务是为每道程序分配内存空间,其所追求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存储空间的利用率。
(3)为了提高内存保护的灵活性,内存保护通常由软件实现。
(4)交换技术己不是现代操作系统中常用的技术。
(5)地址映射是指将程序空间中的逻辑地址变为内存空间的物理地址。
(6)虚拟存储器是物理上扩充内存容量。
(2) 内存分配最基本的任务是为每道程序分配内存空间,
其所追求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存储空间的利用率。
(5) 地址映射是指将程序空间中的逻辑地址变为内存空间的 物理地址。
2.使每道程序能在不受干扰的环境下运行,主要是通过(A)功能实现的;使分配到与其地址空间不一致的内存空间的程序,仍能正常运行则主要是通过(B)功能实现的。
A,B: (1)对换;(2)内存保护;(3)地址映射;(4)虚拟存储器。
A: (2)内存保护; B:(3)地址映射。
3.静态重定位是在作业的(A)中进行的,动态重定位是在作业(B)中进行的。
A, B: (1)编译过程;(2)装入过程;(3)修改过程;(4)执行过程。
A: (2)装入过程; B:(4)执行过程。
4.在进程的地址空间中,有一条将第1000单元中的数据装入寄存器R1的指令“LOAD R1,1000”,采用静态重定位技术时,装入内存后,该指令的第二个操作数(A); 采用动态重定位技术时,则(B)。
A: (1)仍然为1000: (2)修改为1000和装入该进程的内存起始地址之和;
(3)修改成重定位寄存器的内容;(4)不确定。
A.: (2)修改为1000和装入该进程的内存起始地址之和; B:(1)仍然为1000。
5.静态链接是在(A)进行的;而动态链接是在(B)由或©进行的,其中在(C)进行链接,可提高内存利用率;适用于动态链接的存储方式是(D)。
A,B,C:(1)编译某段程序时;(2)装入某段程序时;(3)调用某段程序时;
(4)紧凑时;(5)装入程序之前。
D:⑴分段存储管理;(2)分页存储管理;
(3)可变分区管理(4)固定分区管理。
A: (5)装入程序之前; B:(2)装入某段程序时; C:(3)调用某段程序时:
D: (1)分段存储管理。
6.要保证进程在主存中被改变了位置后仍能正确执行,则对主存空间应采用(A)。
A: (1)静态重定位;(2)动态重定位;(3)动态链接;(4)静态链接。
A: (2)动态重定位。
7.由连续分配方式发展为分页存储管理方式的主要推动力是(A);由分页系统发展为分段系统,进而又发展为段页式系统的主要动力是(B)和(C)
A, B, C: (1)提高内存利用率;(2)提高系统吞吐量;(3)满足用户需要;
(4)更好地满足多道程序运行的需要;(5)既满足用户要求,又提高内存利用率。
A: (1)提高内存利用率; B:(3)满足用户需要;
C:(5)既满足用户要求,又提高内存利用率。
8.在动态分区式内存管理中,倾向于优先使用低址部分空闲区的算法是(A);能使内存空间中空闲区分布得较均匀的算法是(B);每次分配时,把既能满足要求,又是最小的空闲区分配给进程的算法是©。
A,B,C: (1)最佳适应算法;(2)最坏适应算法;⑶首次适应算法;
(4)循环首次适应算法。
A:(3) 首次适应算法; B:(4) 循环首次适应算法; C:(1)最佳适应算法。
9.在首次适应算法中,要求空闲分区按(A)的顺序形成空闲分区链;在最佳适应算法中是按(B)的顺序形成空闲分区链;最坏适应算法是按©的顺序形成空闲链。
A,B,C: (1)空闲区起始地址递增;(2)空闲区起始地址递减;
(3)空闲区大小递增;(4)空闲区大小递减。
A:(1) 空闲区地址递增; B:(3)空闲区大小递增; C:(4)空闲区大小递减。
10.在动态分区式内存管理中,若某一时刻,系统内存的分配情况如图4.15所示。当一进程要申请一块20K的内存空间时,首次适应算法选中的是始址为(A)的空闲分区,最佳适应算法选中的是始址为(B)的空闲分区,最坏适应算法选中的是始址为©的空闲分区
A, B, C, D: (1) 60K; (2) 200K;(3) 270K; (4) 390K。
A:(1) 60KB; B: (3)270KB; C:(4)390 KB 。
11.采用动态分区存储管理系统中,主存总容量为55 MB,初始状态全空,采用最佳适应算法,内存的分配和回收顺序为:分配15 MB,分配30MB,回收15MB,分配8MB,分配6MB,此时主存中最大的空闲分区大小是(A),若采用的是首次适应算法,则应该是(B)。
A,B:(1)7MB;(2)9MB;(3)10MB;(4)15MB。
A:(2) 9MB; B: (3)10MB 。
12.在伙伴系统中,一对空闲分区为伙伴是指(A)。
A: (1)两个大小均为2KB的相邻空闲分区;
(2)两个大小可以相等或者不等,但均是2的幂的相邻空闲分区;
(3)两个大小均为2KB的相邻空闲分区,且前一个分区的起始地址是2k+1B的倍数;
(4)两个大小均为2kB的相邻空闲分区,且后一个分区的起始地址是
2k+1B的倍数。
A:(3) 两个大小均为2kB的相邻空闲分区,且前一个分区的起始地址是2k+1B的倍数。
13.在回收内存时可能出现下述四种情况:(1)释放区与插入点前一分区F1相邻接, 此时应(A); (2)释放区与插入点后一分区F2相邻接,此时应(B)(3)释放区不与F1和 F2相邻接,此时应©; (4)释放区既与F1相邻接,又与F2相邻接,此时应(D)。
A, B, C, D: (1)为回收区建立一分区表项,填上分区的大小和始址;
(2)以F1分区的表项作为新表项且不做任何改变;
(3)以F1分区的表项为新表项,但修改新表项的大小;
(4)以F2分区的表项作为新表项,同时修改新表项的大小和始址;
(5)以F1分区的表项为新表项,但修改新表项的大小且还要删除F2所对应的表项。
A:(3)以Fl 分区的表项为新表项,但修改新表项的大小;
B:(4)以 F2 分区的表项作为新表项,同时修改新表项的大小和始址;
C:(1)为回收区建立 一分区表项,填上分区的大小和始址;
D:(5)以F1分区的表项为新表项,但修改新表项的大小,并且还要删除 F2 所对应的表项。
14.对重定位存储管理方式,应(A),当程序执行时,是由(B)与(A)中的©相加得到(D),用(D)来访问内存。
A: (1)在整个系统中设置一个重定位寄存器;(2)为每道程序设置一重定位寄存器;
(3)为每道程序设置两个重定位寄存器;
(4)为每个程序段和数据段都设置一重定位寄存器。
B, C, D: (1)物理地址;(2)有效地址;(3)间接地址;(4)起始地址。
A:(1)在整个系统中设置一个重定位寄存器; B:(2)有效地址;
C:(4)起始地址; D:(1)物理地址。
15.对外存对换区的管理应以(A)为主要目标,对外存文件区的管理应以(B)为主要目标。
A, B: (1)提高系统吞吐量:(2)提高存储空间的利用率;(3)降低存储费用;
(4)提高换入换出速度。
A:(4)提高换入换出速度; B:(2)提高存储空间的利用率。
16.分页系统中,主存分配的单位是(A),而地址转换工作是由(B)完成的。
A: (1)字节;(2)物理块;(3)作业;(4)段。
B: (1)硬件;(2)地址转换程序;(3)用户程序;(4)装入程序。
A:(2)物理块; B:(1)硬件。
17.在页式存储管理中,其虚拟地址空间是(A)的;在段式存储管理中,其虚拟地址空间是(B)的;在段页式存储管理中,其虚拟地址空间是©的。
A, B, C: (1) —维;(2)二维;(3)三维;(4)层次。
A:(1)一维; B:(2)二维; C:(2)二维。
18.在没有快表的情况下,分页系统每访问一次数据,要访问(A)次内存;分段系统每访问一次数据,要访问(B)次内存;段页式系统每访问一次数据,要访问©次内存。
A, B, C: (1) 1; (2) 2; (3) 3; (4) 4。
A:(2)2; B:(2)2; C:(3)3 。
19.在段页式存储管理中,用于地址映射的映射表是(A)。
A: (1)每个进程一张段表,一张页表;(2)进程的每个段均有一张段表和一张页表;
(3)每个进程一张段表,每个段一张页表;
(4)每个进程一张页表,每个段一张段表。
A:(3)每个进程一张段表,每个段一张页表。
20.通常情况下,在下列存储管理方式中,(A)支持多道程序设计、管理最简单,但存储碎片多;(B)使内存碎片尽可能少,而且使内存利用率最高。
A,B: (1)段式;(2)页式;(3)段页式:(4)固定分区;(5)可变分区。
. A:(4)固定分区; B:(2)页式。
21.下述存储管理方式中,会产生内部碎片的是(A),会产生外部碎片的是(B)。
A, B: (1)页式和段式;(2)页式和段页式;(3)动态分区方式和段式;
(4)动态分区 方式和段页式。
A:(2)页式和段页式; B:(3)动态分区方式和段式。
填空题
1.使每道程序能在内存中“各得其所”是通过_____功能实现的;保证每道程序在不受干扰的环境下运行,是通过_____功能实现的:为缓和内存紧张的情况而将内存中暂时不能运行的进程调至外存,是_____功能实现的;能让较大的用户程序在较小的内存空间中运行,是通过_____功能实现的。
①内存分配; ②内存保护; ③对换; ④内存扩充(或虚拟存储器)。
2.程序装入的方式有_____、_____和_____三种方式。
①绝对装入方式; ②可重定位装入方式; ③动态运行时装入方式。
3.程序的链接方式有_____、_____和_____三种方式。
①静态链接; ②装入时动态链接; ③运行时动态链接。
4.把作业装入内存中随即进行地址变换的方式称为_____;而在作业执行期间,当访问到指令和数据时才进行地址变换的方式称为_____。
①静态重定位; ②动态重定位。
5.地址变换机构的基本仟务是将_____中的_____变换为_____中的_____。
①地址空间; ②逻辑地址; ③内存空间; ④物理地址。
6.通常,用户程序使用_____地址,处理机执行程序时则必须用_____地址。
①逻辑; ②物理。
7.在首次适应算法中,空闲分区以_____的次序拉链;在最佳适应算法中,空闲分区以_____的次序拉链。
①地址递增; ②空闲区大小递增。
8.在连续分配方式中可通过_____来减少内存零头,它必须得到_____技术的支持。
①紧凑; ②动态重定位。
9.在伙伴系统中,令buddyk(x)表示大小为2k、起始地址为x的块的伙伴的地址,则 buddyk(x)的通用表达式为_____。
① x + 2k- [(x / 2k)%2)] *2k+1(其中 “ %2 " 表示除以 2 然后取余数)。
10.实现进程对换应具备_____、_____和_____三方面的功能。
①对换空间的管理;②进程换入;③进程换出。
11.分页系统中若页面较小,虽有利于_____,但会引起_____:而页面较大,虽可 减少_____,但会引起_____。
①减少块内碎片; ②页表太长;③页表长度;④块内碎片增大。
12.分页系统中,页表的作用是实现_____到_____的转换。
①页号; ②物理块号。
13.在分页系统中为实现地址变换而设置了页表寄存器,其中存放了处于_____状态进程的_____和_____ :而其他进程的上述信息则被保存在_____中。
①执行; ②页表长度;③页表始址;④它们的 PCB。
14.引入分段主要是满足用户的需要,具体包括_____、、、_____等方面。
①便千编程; ②分段共享;③分段保护;④动态链接。
15.在页表中最基本的数据项是_____;而在段表中则是_____和_____。
①物理块号; ②段的内存基址; ③段长。
16.把逻辑地址分成页号和页内地址是由_____进行的,故分页系统的作业地址空间是_____维的;把逻辑地址分成段号和段内地址是由_____进行的,故分段系统的作业地址空间是_____维的。
①机器硬件; ②一; ③程序员; ④二。
17.在段页式系统中(无快表),为获得一条指令或数据,都需三次访问内存。第一次从内存中取得_____:第二次从内存中取得_____;第三次从内存中取得_____。
①页表起始地址; ②块号; ③指令或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