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qn系列梳理_系列论文阅读——DQN及其改进

DQN

作为DRL的开山之作,DeepMind的DQN可以说是每一个入坑深度增强学习的同学必了解的第一个算法了吧。先前,将RL和DL结合存在以下挑战:1.deep learning算法需要大量的labeled data,RL学到的reward 大都是稀疏、带噪声并且有延迟的(延迟是指action 和导致的reward之间);2.DL假设样本独立;而RL前后state状态相关;3.DL假设分布固定,而RL在学习新的行为时,数据分布会变化。DQN通过Q-Learning使用reward来构造标签、使用经验池等方法解决了这些问题。

基于Q-learning 确定Loss Function

Q-learning 更新公式为:

DQN 的 loss function:

DQN使用随机梯度下降更新参数,为啥要把targetnet单独拎出来呢,后续会说的。

experience replay

DQN 使用exprience replay解决instablity的问题,把每个时间步agent与环境交互得到的转移样本

存储在buffer中,并被随机抽取。通过这种方式,去除了数据之前的相关性,并且缓和了数据分布的差异。

TargetNet

为了减少

和 目标

之间的相关性,从而提高稳定性.2015年版的DQN加入了另一个网络——

作为targetnet,它和

参数分离,每次参数更新只更新

,而

的参数

保持不变,并且周期性的将

的参数复制给

。此时,loss function变为:

DQN算法伪代码

double DQN

在标准的Q-learning,和DQN中,参数是这么更新的:

max操作使得估计的值函数比值函数的真实值大。如果是均匀的过估计,找到的最优策略是不会变的,不会对我们的目标造成影响。但实际上,过估计的误差在不同的states和actions下是不同的,这就会影响到我们找到最佳策略了。为了减少overestimation,van Hasselt et al.(2016)提出Double DQN(D-DQN)。利用DQN中的target network,将selection 和 evelation 解藕。使用Behavior Network选择出value最大的action,用target network来估计它的值

被更改为:

PS 论文中有对两个数学定理的详细证明,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看哦

Prioritized Experience Replay

在前面的方法中,experience replay都是均匀随机采样,但实际上不同样本的重要性显然是不同的。举个例子,在强化学习初期,replay memory中,除了直接和目标相关的state-action pair 有正值,大部分的value都为0,大量的从zero-value state 到 另一个 zero-value state 的transitions更新导致很低效。Moore & Atkeson, 1993 提出Prioritized Sweeping,优先选择value改变了的state。具体算法如下:

prioritized sweeping

但Prioritized sweeping 主要用在model based planning。Schaul et al. (2016)提出了Prioritized Experience Replay。

Prioritizing TD-Error

用 TD-error来规定优先学习的程度. 如果

越大, 就代表我们的预测精度还有很多上升空间, 那么这个样本就越需要被学习, 也就是优先级越高。通过存储transition,及其每次回放更新得到的最新的TD-error,将TD-error绝对值最大的transition从 memory 中进行回放。然后对该transition进行Q-learning的更新,并根据TD-error,更新其优先级。而对于没有已知TD-error的新进入memory的transition,将其放到最大优先级的行列,以确保所有的经验至少被回放一次。

Stochastic Prioritization

greedy TD-error prioritization有以下问题:1.那些TD-error很小的transition 将很长时间不被replay.2.对noise spikes 敏感。最终算法会集中在一个小子集里面。初始TD-error很高的transitions会经常被重放,缺失多样性会导致over-fitting。作者提出了一种介于均匀随机采样和贪心优先之间的随机采样方法,transition

的采样概率为:

其中,

的优先级。这样,即使是最低优先级的transition被采样到的概率也不为0.

的设定有多种方法。

第一种是成比例优先。

.

用来防止transitions的TD-error为0后不再被回放。具体实现中,使用名为sum-tree的树型数据结构。它的每个叶子节点保存了 transition priorities,父节点存储了孩子节点值之和,这样,头节点的值就是所有叶子结点的总和

。采样一个大小为

的minibatch时,range

被均分为

个ranges,每个ranges均匀采样,这样,各种

的transitions都有被采样到。

第二种是

是transition

根据它的

在replay memory中的rank。这种方法对异常值更加不敏感,因此更为鲁棒。作者最终使用了基于array的二叉堆实现的优先队列来存储transitions。

Importance Sampling

Prioritized replay 改变了分布,因此引入了bias。为了消除bias,作者使用了importance-sampling(IS) weights:

Q-learning更新中的

替换为

,并出于stability的原因,用

将权值正则化。

Prioritized Sweeping

Dueling Network Architectures for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

Wang et al. (2016b)在网络结构上做了创新,这种新的网络结构能够更容易的与当前和未来的RL算法相结合。

作者引入了advantage function。

关注的是state的值,

关注的是这个状态下,动作的重要性。

估计的是在这一状态下选择某一动作的价值。因为在某些状态下,无论做什么动作对下一个状态都没有太大影响,而这种方法,可以单独学习状态本身的价值。

dueling network architecture.png

如上图,作者将原来的DQN最后的一条全联接层一分为二,一个用来估计value functions,一个用来估计advantage function。最后将两条流聚合成输出Q function。

相应的Q function变为:

是两个全联接层分支的参数, 那为什么要减去

呢。这是因为给定一个Q,我们无法给出一个唯一的V和A(拥有两个变量的一个方程式,当然有无穷多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作者强制让被选择的动作的advantage为0,即

这样,

在实际应用中,作者用均值代替了最大值操作,即:

这样,可以缩小 Q 值的范围,去除多余的自由度,且期望值为0,提高算法稳定性

Distributional value function

强化学习一般是对智体收到的随机return的期望进行建模,但实际上,这些随机return的分布——value distribution是非常有用的。

It’s already evident from our empirical results that the distributional perspective leads to better, more stable reinforcement learning

Bellemare et al. (2017)提出贝尔曼方程的一个变体,实际上可以预测所有可能的结果,而不用对它们进行平均 —— distributional Bellman’s equation

具体算法如下:

categorical algorithm

网络结构上的改变:

传统的DQN最后一层全联接层输出的是

维向量,表示当前状态下,每一个动作的价值的估计。Categorical DQN 输出的是

维,表示的是表示的是 N 个动作在 M 个价值分布的支撑上的概率。

def _network_template(self, state):

"""Builds a convolutional network that outputs Q-value distributions.

Args:

state: `tf.Tensor`, contains the agent's current state.

Returns:

net: _network_type object containing the tensors output by the network.

"""

weights_initializer = slim.variance_scaling_initializer(

factor=1.0 / np.sqrt(3.0), mode='FAN_IN', uniform=True)

net = tf.cast(state, tf.float32)

net = tf.div(net, 255.)

net = slim.conv2d(

net, 32, [8, 8], stride=4, weights_initializer=weights_initializer)

net = slim.conv2d(

net, 64, [4, 4], stride=2, weights_initializer=weights_initializer)

net = slim.conv2d(

net, 64, [3, 3], stride=1, weights_initializer=weights_initializer)

net = slim.flatten(net)

net = slim.fully_connected(

net, 512, weights_initializer=weights_initializer)

net = slim.fully_connected(

net,

self.num_actions * self._num_atoms,

activation_fn=None,

weights_initializer=weights_initializer)

logits = tf.reshape(net, [-1, self.num_actions, self._num_atoms])

probabilities = tf.contrib.layers.softmax(logits)

q_values = tf.reduce_sum(self._support * probabilities, axis=2)

return self._get_network_type()(q_values, logits, probabilities)

orz其实这篇论文我看了代码才懂了算法流程,但是并不能完全理解,有大佬可以解释一哈吗??

未完待续

A3C

asynchronous advantage actor-critic (A3C) [Mnih et al.(2016)] (https://arxiv.org/pdf/1602.01783.pdf)并不属于value-based算法,这里提到它一是因为DeepMind 在投给AAAI 2018的论文Rainbow: Combining Improvements in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中使用了A3C中的multi-step learning。

论文中最为出彩的地方在于:在多个环境副本上并行地异步执行多个agent,不同的agent采用不同的策略,经历不同的state,有不同的transition,不但有助于探索,加快速度,而且使得时间上数据的相关性很小,起到稳定学习过程的作用。因此不需要使用又费计算又费资源的experience replay,这样就可以使用on-policy RL 方法。

算法有一个global network,和若干个agent,大概的步骤过程是:

1.agent 将global network的参数pull过来

2.agent与环境互动n-step或遇到terminal state 提前终止

3.agent计算loss,得到梯度

4.把梯度 push 给global network,用梯度更新global network的参数,然后reset自己,回到第一步

A3C, each actor-learner thread, based on Mnih et al. (2016)

Noisy DQN

Fortunato et al. (2018)提出在参数中加入噪声,代替

-greedy,增加模型的探索能力。

Noisynet

举个例子,设神经网络的一个linear layer 为:

那么加入噪声后为:

是均值为0的噪声,

都是可学习的参数。设

有两种噪声产生方法:

a.Independent Gaussian noise:为每一个权值和偏差都设定一个独立噪声。在这种情况下,若输入x是q维、输出y是p维,那么就需要p*q+q个

b. Factorised Gaussian noise:通过将

分解,大大减少了需要的噪声数量,只需要q+p个

即可。

的计算公式为:

这里,作者将

设为

NoisyNet 的loss function 为

梯度为

作者使用蒙特卡洛方法近似上面的梯度,得到

你可能感兴趣的:(dqn系列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