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C-第2篇】平行轮跳试验解析

编辑:CrazyRabbit
日期:2022年6月24日

本节介绍K&C试验中的平行轮跳工况。包含内容有:该试验常见输出性能指标、对底盘性能的影响、设计原则和建议。

0. 说明

有几点需要提前说明的是:

  • 本文中提到的K&C曲线,大部分出自ABD试验台,大多以左轮为例示意,红色曲线为实测值,蓝色虚线一般是某区间内的拟合直线,相关方向定义如下:
    • X正方向为车辆前向
    • Y正方向为车辆左侧
    • Z正方向为地面向上
    • 前束向内为正
    • 外倾向外为正
  • 本文不明确指出各指标的常见参考范围,个人认为意义不大,实际开发时主要还是参考实际对标车来分析即可。
  • 有一些指标,试验台无法输出,仿真可以输出,比如弹簧/减振器杠杆比,抗制动点头率之类的,本节不讲,后续专题讲
  • 设计意义不大的指标,本节不讲
  • 有些示意图与设计建议不一致,不用在意,因为一辆车很难满足几十上百个K&C指标都处于良好的设计状态

1. 相关指标参数

该试验通常输出的指标参数有:

1.1 前束梯度(Bump Steer)

定义: 车轮前束角与轮心Z向位移的变化率
如图:
【K&C-第2篇】平行轮跳试验解析_第1张图片
设计原则:

  • 要产生不足转向趋势,即车轮上跳的时候,车轮有向外转的趋势,即前轮前束梯度为负,后轮前束梯度为正
  • 梯度值不能太大,否则影响直线行驶稳定性,即车轮受路面Z向干扰时,自身的转向角太大,影响直线行驶
  • 梯度值不能太大,要考虑车辆不同载荷下导致的前束变化,如果梯度值太大,可能导致车辆满载时前束值太大,长时间行驶容易导致轮胎偏磨
  • 电动车因为质心靠后,容易产生过度转向,设计时不妨提高梯度值

建议: 满足不足转向度趋势的情况下,尽量减小该梯度的值(绝对值)。

1.2 外倾梯度(Bump Camber)

定义: 车轮外倾值与轮心Z向位移的变化率
如图:
【K&C-第2篇】平行轮跳试验解析_第2张图片
设计原则:

  • 为了提高车辆弯道稳定性,要有负的外倾梯度(前后轮都是),车辆驶入弯道,车身产生侧倾,车轮也随之向车身外侧倾斜,导致轮胎与地面不是垂直接触,影响轮胎抓地力。我们希望抑制这种趋势,即希望悬架的导向机构使车轮有向内倾斜的趋势,即负的外倾,提高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
  • 该值不能太小,特别是对于运动型车型,该值设置的尽可能大一些,有助于提高弯道行驶稳定性、直线行驶稳定性和极限性能
  • 该值不能太大,否则带来的影响有:车轮满载时,外倾变化太大,导致过大的负外倾,长时间行驶会产生轮胎偏磨
  • 该值的初始值(即空载外倾角)应设置为负
  • 稳定性对于后轴更重要,所以后轴一般有比前轴更大的梯度

建议: 当前电动车对车辆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有增大初始负外倾和外倾梯度的趋势,设置该值要考虑实际生产制造能力对四轮定位参数的品控,以防偏磨风险。

1.3 侧倾中心高

定义: 车辆侧倾时围绕的瞬时旋转中心的Z向高度
如图: X=0对应的Y值即侧倾中心高度
【K&C-第2篇】平行轮跳试验解析_第3张图片
设计原则:

  • 侧倾中心高度对车辆的弯道性能有极大的影响,通常需要满足的一个原则是:前低后高,即前悬架的侧倾中心要低于后悬架的侧倾中心,常见的范围是前2080mm,后80180mm
  • 侧倾中心高越大,越有助于减少侧倾时的轮荷转移
  • 侧倾中心高越小,越有助于减少车辆转向时车轮姿态的变化

建议: 根据实际车型其他性能的表现来做平衡,比如车辆质心偏高,那就尽量增加侧倾中心高。

1.4 侧倾中心高梯度

定义: 车辆侧倾中心高与轮胎接地点Z向位移的变化率(如上图)
设计原则: 一定要小
建议: 硬点设计的时候,要校核

1.5 轮心纵向位移梯度(Wheel Recession)

定义: 轮心X向位移与Z向位移的变化率
如图:
【K&C-第2篇】平行轮跳试验解析_第4张图片
设计原则:

  • 即所谓的车轮退让性,我们希望车轮向上(过凸包)时,车轮有向后的趋势,可以缓和冲击,特别是对于后轮而言
  • 该值可以反算出纵倾中心和等效纵臂长度

建议: 最好是保证有退让趋势

1.6 TCP的Y向位移梯度

定义: 轮胎接地点(TCP)Y向的位移与轮胎接地点Z向位移的变化率,K&C试验台报告一般以轮距变化的形式输出
如图:
【K&C-第2篇】平行轮跳试验解析_第5张图片
设计建议:

  • 通常而言,希望轮距变化越小越好,可以减少轮胎磨损和降低路面干扰对直线行驶的影响
  • 希望车轮上跳的时候,有TCP向外的趋势,可以加快弯道中轮胎侧抗力的建立,提高弯道稳定性

建议: 尽量小

1.7 悬架刚度(Wheel Rate)

定义:垂向力随轮心Z向位移的变化率
如图:
【K&C-第2篇】平行轮跳试验解析_第6张图片
设计原则:

  • 根据悬架偏频进行分解
  • K&C测试图中要同时关注缓冲块接触位置和上下跳行程
  • 该指标不考虑轮胎刚度

建议: 找准车型定位进行设计

1.8 有效刚度(Ride Rate)

定义:轮胎垂向力与轮胎接地点Z向位移的变化率
如图:
【K&C-第2篇】平行轮跳试验解析_第7张图片
设计原则:

  • 根据悬架偏频进行分解
  • K&C测试图中要同时关注缓冲块接触位置和上下跳行程
  • 该指标考虑轮胎刚度

建议: 找准车型定位进行设计

2. 参考资料

  1. 某车型K&C报告
  2. 汽车运动性能技术 [日] 安部正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车辆动力学,车辆动力学,悬架K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