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相关知识分享,计算机基础知识论文分享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应用网络技术已成为高校办学的一种必然。毕业设计是毕业生对自己在学校的所学知识的归纳和总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论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探究

摘 要:针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探讨在教学中如何采用"案例驱动,引导教学"的课堂教学方法、"问题驱动"的上机实践和"兴趣驱动"的考核方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行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性学习.更多计算机论文相关范文尽在top期刊论文网。

关键词: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这门学科的学习和掌握情况直接影响到对计算机其他专业课的学习,也关系到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对计算机的应用。那么,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融会贯通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呢?下面我结合在教学中的点点滴滴,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转变教学模式,改变教育理念

人类已进入高科技信息时代,教育事业为了与此相适应,就必须变革教育制度、教育观念,一是改变教学“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将知识的形成过程暴露给学生,让学生在接受知识时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方法。二是计算机理论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散性思维。因此,教学过程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努力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方法,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教学多采用启发式、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精神。三是在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先进的教育观念,使学生形成在实践中获得知识的能力。计算机理论教学不能仅是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且要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发现知识的乐趣。

由于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广泛性和软件的更新换代,需要教师明确自己在现代教育模式中的地位,处理好主导性与主体性的关系。改变以往教育和社会需求相脱节的现状,与时俱进,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重点培养实用型人才,从而实现零距离就业,使学生成为真正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对人才的迫切需求。

二、把握教材,精心备课,形成清晰的教学思路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与教师的素质有着直接关系,基础知识的学习显得很枯燥,老师如何运用自己的知识储备、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师自身具有很大的关系,教育的对象是技校学生,学习基础不扎实,学习兴趣不高,因此,首先要精心备课,选取学生适用的、想学的、能学好的知识模块。教师在备课时,要熟悉教材,对教材的教学要求、重点、难点、疑点都要了如指掌。要在教学中加入自我创造力,将教学设计与生活中的资源结合起来,使计算机课堂充满新鲜感,如在讲授Word文字处理课程时上网搜索一些诗歌、散文、杂文,让学生去练习打字,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打字兴趣,还可以帮助他们加强多知识层次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但使学生亲身感受到认知的过程,而且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课堂教学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思路是否清晰。教师在熟悉教材、研读教材的同时,逐渐会产生一个如何教的完整的思路。一般地说,学生对教材的学习主要是循着教师的思路进行的,因此教学思路就有了鲜明的实践性的特点。它不仅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中、教案中,而且转化为课堂教学活动。教学思路清晰,学生的思维才会渐渐清晰,从而会获得创造性思维的启迪。教师的个人思维品质集中地体现在教学思路上,又以非常鲜明的个性化色彩,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要让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和积极探索者,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索,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注重上机操作,加强学生的实践应用

《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的教学核心是操作技术,通过操作技术的教学,注重学生的上机操能力,学生达到了解和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具有应用计算机的初步能力的目的。当学习完Word文字处理系统后,要求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一份自荐书,使他们将所学的Word知识学习贯穿使用,并充分发挥个人的想象力和艺术创作力,设计出封面精美、布局合理、吸引力强的个人介绍材料等,当他们看到了自己的设计成果时,就自然而然会产生一种成功感、自豪感,并经过同学间的互相比较,增添一份喜悦之情,充满对学习计算机的热情。学习该课程的最终目的是把计算机知识灵活应用到生活、工作实践中,学习数据图表的创建和编辑具体到可以把该部分知识应用到成绩表、课程表的创建与编辑中。学生上机操作的过程是一个融阅读、理解思考和观察、验证于一体的过程,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上机实践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给学生“主动发展”的空间,大力推行“发现式”教学,同时要保证学生充裕的上机时间,着重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操作技能。比如在讲解文件、文件夹的基本操作时,由于这节内容相当重要,而且实践性非常强,教师可以先围绕教学目标出几道练习题,让学生自己带着问题操作预习。教师再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教学中一定要加强多媒体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使学生能愉快地接受知识,并当场让学生操作,加强学生对计算机软件的实践和应用。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创新能力是一种能积极改变自己、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教学环境,给学生提供创新的条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使学生逐步具有创新的意识。建立平等、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把和蔼的微笑洒向全体学生,赢得学生对教师的喜爱和信任,从而营造一种宽松、和谐、民主、愉快的氛围让学生好奇地问,自信地想和说,尽情地体验。做到“多表扬、多鼓励”,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以轻松活泼的课堂教学来唤起学生创新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积极性,形成开放型的课堂,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铺平道路。当学生对学习材料有了浓厚的兴趣后,他的注意力就会更集中,对学习内容就有更强的探究欲望,有了较强的探究欲望,他就会想出更多的办法来完成学习任务,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充分发挥和体现学生的创造性。

总之,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为以后职业生涯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无论是课程设计方面还是教学方法都应该与就业紧密结合,教师必须更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改变教学理念,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拥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真正让学生愿意学,学得好,学得轻松愉快,只有这样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摘要:当前由于传统观念、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教材及生源素质等因素的影响,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效果往往不尽人意。教学改革的关键是要认真转变观念,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实施模块式、分层式教学和多媒体网络教学,强化上机实操实习训练,以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教学改革 模块式教学 上机实训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职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由于传统观念、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学生素质以及教材等因素的影响,目前不少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效果往往不尽人意,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如何通过深化改革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是人们十分关注的一个课题,笔者为此进行了探索,现结合教学改革实践,就此做一些探讨。

一、当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根据中职学校注重发展学生职业能力的指导思想,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应该走“精理论、多实践、重能力、求创新”的路子,以适应社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要。然而,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仍然沿袭传统的课程黑板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教学与社会需求脱节,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以致教学效果往往不尽人意,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积极性未能充分调动起来,很难提高教学质量,也不利于发展学生的职业能力。因此,必须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才能适应人才市场竞争的需要。

二、教学改革的思路

笔者在技工学校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多年,在教学改革上进行了一些探索。现结合教学实践,提出计算机应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构想如下:

1、切实转变观念,改革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关键和前提,是要转变观念,改革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目标是培养使用计算机的技能和能力,而不同专业的学生,其应用计算机能力的培养应有所侧重。我校对汽修、模具、机电等非计算机专业,课程内容以提高计算机使用水平为出发点,结合一级B类考试要求,在教学上要求认真搞好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如:键盘、鼠标、磁盘、打印机硬件的操作使用,五笔字型输入法,WORD2003文字处理软件,EXCEL2003电子表格软件的操作使用,WINDOWS2000/XP的操作使用,资源管理器的操作使用,文件、目录、磁盘等基本知识和概念以及因特网、浏览器使用方法等内容的教学,其教学重点定位在计算机常识普及和生活技能的培养上。而计算机应用、网络、电子商务等与计算机关联程度高的专业,教学内容除了上述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外,还要学习计算机常见的软、硬件应用知识,重点应定位在工作技能和能力的培养上。因此,教师应根据所教学生的

专业和实际情况分层调整课程体系和内容以及教学课时,实施模块式、分层式教学。

由于我校许多学生在小学、初中就已经学习过计算机基础,为避免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笔者在实际教学中适当精简压缩学生已经掌握或不感兴趣的基础理论及文件管理课时,将综合练习课时分配到Word、Excel教学内容上。考虑到用人单位往往将能快速录入文字作为计算机应用技能考查的基本要求,笔者在教学中将五笔字型输入法从原有理论课程中剥离,单列出来采用专题式技能训练教学,以提高学生的文字录入技能。同时,笔者根据不同专业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不同要求,相应地增加了与专业相关内容的课时,例如计算机网络、电子商务专业增加因特网基础的课时等等,以增强课程的实用性。这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关键所在。

2、着力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优化教学和实操环节

针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笔者认为,必须着力改革教学方法,从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入手,大力优化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具体做法如下: (1)实施模块式教学,使教学内容模块化。

笔者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特点,将教学内容分为文字录入、文件管理、Word文档格式化、Word制表、电子表格、演示文稿、计算机理论及管理、因特网基础8个模块,明确制定了每个模块的教学目标、内容、重点、难点。模块之间的组合有较大的灵活性,可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学习效果进行针对性教学。

(2)授课方式灵活多样化

笔者在具体教学实施中,注重因材施教,充分考虑学生的智力、兴趣、意志等因素及差异,使教学内容与学生心理活动相一致,以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在授课时注重将专题式教学与案例分析相结合,讲授、示范、练习与提问、启发、点拨引思相结合,知识点与生活中的案例、问题相结合。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方式,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更能被学生所接受,因而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3)开展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课程内容适当实行多媒体课件教学和网络教学相结合,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案例演示,给学生指明学习思路,帮助学生掌握不容易理解的知识或操作。同时,将案例讲解、演示与学生互动、完成作业、自学相结合,有利于扬长避短,达到双赢的目标。

3、加强上机实操训练,强化技能培养

强化上机操作训练,是加强计算机应用技能培养的重要途径。为了提高上机实操训练教学的效率,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指导学生针对实训任务,认真设计实习步骤、程序、所用工具、方法,按实习指导书的要求进行上机,并及时对学生进行提问、辅导、答疑,注意检查每一个学生的操作情况及对项目技能的掌握程度,要求学生认真完成上机报告。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要放手让他们钻研下去,为他们尽量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我、提高能力。

在实操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当发现具有创意的作业时,应通过多媒体案例演示给学生;也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示范讲解,并请其他同学进行评论和提出改进意见,以达到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三、实施效果

近年来,笔者在本校07、08、09级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进行上述教改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其突出的一条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了较大的提高,课堂纪律良好,学习氛围浓厚,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逐渐养成,计算机应用操作水平明显提高,期末考试、考核合格率都比改革前有较大程度的增长。

总而言之,新的教学模式的实施,使学生逐渐转变了传统观念和思维定势,挖掘了学习潜能,提高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了人的发展,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相关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计算机相关知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