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 聚类(Expectation Maximization,最大期望算法)

EM 算法相当于一个框架,可以采用不同的模型来进行聚类,比如 GMM(高斯混合模型),或者 HMM(隐马尔科夫模型)来进行聚类。GMM 是通过概率密度来进行聚类,聚成的类符合高斯分布(正态分布)。而 HMM 用到了马尔可夫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状态转移矩阵来计算状态转移的概率。HMM 在自然语言处理和语音识别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

EM 有两个步骤,E 步和 M 步:E 步相当于通过初始化的参数来估计隐含变量,M 步是通过隐含变量来反推优化参数。最后通过 EM 步骤的迭代得到最终的模型参数。

创建 GMM 聚类

from sklearn.mixture import GaussianMixture
gmm = GaussianMixture(n_components=1, covariance_type='full', max_iter=100)

1、n_components:即高斯混合模型的个数,也就是要聚类的个数,默认值为 1。如果不指定 n_components,最终的聚类结果都会为同一个值。

2、covariance_type:代表协方差类型。一个高斯混合模型的分布是由均值向量和协方差矩阵决定的,所以协方差的类型也代表了不同的高斯混合模型的特征。协方差类型有 4 种取值:

  • covariance_type=full,代表完全协方差,也就是元素都不为 0;
  • covariance_type=tied,代表相同的完全协方差;
  • covariance_type=diag,代表对角协方差,也就是对角不为 0,其余为 0;
  • covariance_type=spherical,代表球面协方差,非对角为 0,对角完全相同,呈现球面的特性。

3、max_iter:代表最大迭代次数,EM 算法是由 E 步和 M 步迭代求得最终的模型参数,这里可以指定最大迭代次数,默认值为 100。

用 EM 算法对王者荣耀数据进行聚类

数据

import pandas as pd
import csv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import seaborn as sns
from sklearn.mixture import GaussianMixture
from sklearn.preprocessing import StandardScaler
 
# 数据加载,避免中文乱码问题
data_ori = pd.read_csv('./heros7.csv', encoding = 'gb18030')
features = [u'最大生命',u'生命成长',u'初始生命',u'最大法力', u'法力成长',u'初始法力',u'最高物攻',u'物攻成长',u'初始物攻',u'最大物防',u'物防成长',u'初始物防', u'最大每5秒回血', u'每5秒回血成长', u'初始每5秒回血', u'最大每5秒回蓝', u'每5秒回蓝成长', u'初始每5秒回蓝', u'最大攻速', u'攻击范围']
data = data_ori[features]
 
# 对英雄属性之间的关系进行可视化分析
# 设置plt正确显示中文
plt.rcParams['font.sans-serif']=['SimHei'] #用来正常显示中文标签
plt.rcParams['axes.unicode_minus']=False #用来正常显示负号
# 用热力图呈现features_mean字段之间的相关性
corr = data[features].corr()
plt.figure(figsize=(14,14))
# annot=True显示每个方格的数据
sns.heatmap(corr, annot=True)
plt.show()
 
# 相关性大的属性保留一个,因此可以对属性进行降维
features_remain = [u'最大生命', u'初始生命', u'最大法力', u'最高物攻', u'初始物攻', u'最大物防', u'初始物防', u'最大每5秒回血', u'最大每5秒回蓝', u'初始每5秒回蓝', u'最大攻速', u'攻击范围']
data = data_ori[features_remain].copy()
# “最大攻速”这个属性值是百分数,不适合做矩阵运算,因此需要将百分数转化为小数
data[u'最大攻速'] = data[u'最大攻速'].apply(lambda x: float(x.strip('%'))/100)
# “攻击范围”这个字段的取值为远程或者近战,不适合矩阵运算,将取值做个映射,用 1 代表远程,0 代表近战。
data[u'攻击范围'] = data[u'攻击范围'].map({'远程':1,'近战':0})
# 采用Z-Score规范化数据,保证每个特征维度的数据均值为0,方差为1
ss = StandardScaler()
data = ss.fit_transform(data)
# 构造GMM聚类
gmm = GaussianMixture(n_components=30, covariance_type='full')
gmm.fit(data)
# 训练数据
prediction = gmm.predict(data)
print(prediction)
# 将分组结果输出到CSV文件中
data_ori.insert(0, '分组', prediction)
data_ori.to_csv('./hero_out.csv', index=False, sep=',')

EM 聚类(Expectation Maximization,最大期望算法)_第1张图片

聚类和分类不一样,聚类是无监督的学习方式,也就是没有实际的结果可以进行比对,所以聚类的结果评估不像分类准确率一样直观,可以采用 Calinski-Harabaz 指标进行评估:

from sklearn.metrics import calinski_harabasz_score
print(calinski_harabasz_score(data, prediction))

指标分数越高,代表聚类效果越好,也就是相同类中的差异性小,不同类之间的差异性大。当然具体聚类的结果含义,需要人工来分析。

另外聚类算法也可以作为其他数据挖掘算法的预处理阶段,这样就可以将数据进行降维。

你可能感兴趣的:(Algorithm,python,聚类,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