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推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

“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十四五”期间,实现制造业质量效益提升、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提高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仍然离不开智能制造这一关键手段。
一是要统一认识,把加强智能制造作为制造强国的主要方向。

智能制造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一方面,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改造,实现了企业的数据采集和数据互联,提高了企业的生产制造效率,拓展了远程运维、定制化生产等新业态和新模式,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对数字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融合和深入推广,智能制造可以解决传统经验不足导致加工精度低的问题。通过数据的积累,可以提高产品的加工精度。同时,可以生产和引进多种智能产品来推广产品,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需求。“十四五”期间,要更加重视智能制造的作用,注重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融合,以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为技术手段,提高制造企业效率,实现价值链的飞跃,不断推动智能制造的发展。
二是要坚持制造业企业为主体实施智能制造。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是振兴国家的工具。智能制造的核心在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的深入应用,激发新的价值和新的增长点。“十四五”期间,实施智能制造要避免“虚化”,避免“互联网代表一切”,避免“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分离,通过制造业为新一代信息技术提供广阔的应用场景,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解决制造业的实际问题。
三是要关注广大中小微企业的智能制造。

中小微企业在固定资产投资和技术改造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缺乏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往往使他们对智能制造望而却步。“十四五”期间,实施智能制造应重点解决中小微企业数字化网络化转型问题,开发低成本、简化的智能装备和工业软件。只有广大中小微企业走向数字化,中国才能走向智能化社会。
四是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整体智能制造水平。
从智能制造的历史来看,“十三五”期间,大多数企业都进行了单机数字化、生产线数字化、工厂数字化、企业数字化,智能制造在企业中逐步推广。“十四五”期间,实施智能制造应以产业链现代化为重点,着力推进几个关键产业链供应链的整体智能化,提高协同制造产业链的效率,鼓励产业链龙头企业加大产业链供应链系统的技术渗透、网络渗透和数据渗透,龙头企业应协助上游,产业链中下游企业按照统一标准实施智能制造,促进智能制造人才在产业链中的有序流动。
五是高等院校要发挥更大的作用。
目前,机器人和数控机床的应用已经基本解决了技能型人才供给不足的问题。大多数企业可以通过“无人工厂”摆脱对劳动力的依赖。但“无人工厂”并不等于“零人工厂”。企业所需熟练的机器人和数控机床操作人员、维修人员和信息技术人员的数量明显增加,即需要更多的技术人员。这些技术人员既要懂得制造技术,又要懂得信息技术,这些人才的培养必须依靠高校培养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实施智能制造应密切关注智能制造专业人才的培养,鼓励高校开设智能制造相关专业,鼓励企业和高校共同开发培训方案和课程,解决未来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智能制造,制造业,数字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