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感知层设计

任务一、传感器的认知和选择
    第1、传感器的发展趋势
      1.智能化:集成自动化/人工智能化
      2.可移动化:定位/时间同步/可扩展
      3.微型化:MEMS(微电子机械系统)
      4.集成化(主):同类型/非同类型传感器集成
          特点:集成度高/体积小/补偿和校正
      5.多样化:目前传感器种类约几千种(光纤和气敏)
    第2、传感器的分类
         1、按工作原理:
   (1)磁电式传感器: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输入的、运动速度转成线圈中的感应电势并输出。也叫电动式或感应式。
         应用:动态测试、位移、转距等
        优势:输出功率大、配用电路简单、性能稳定
  (2)光电式传感器:利用可见光照射后产生的光电效应将光信号转成电信号的传感器。
          应用:尺寸、位移、速度和温度。
         优缺点:无接触测量(缺点:昂贵和环境特殊)
  (3)热点式传感器:将温度变化转成电量变化的装置。
          应用:温度、电流、速度、光强等。(4)压电式传感器:利用某些电介质受力后产生的压电效应制成的传感器。主要用于力和加速度的测量。
  (5)半导体传感器:利用半导体的各种物理/化学/生物的特性制成的传感器。
       应用:温度、湿度、压力、加速度、磁场及有害气体等自动化检测系统中。
        优点:集成化高、功能多样
  (6)谐振式(频率式)传感器:利用谐振元件把被测量转成频率信号的传感器。
     优点:体积小,重量轻,精度高,分辨率高,便于传输和储存。
    应用:压力,密度,转距,加速度等。
(7)电化学式传感器:利用离子导电为基础制成。
        可分为/电位/电导/电量/电解/极谱式
      应用:气体,酸碱度,液体和液体中的固体等。
    第3、常用传感器介绍
     1、温度传感器:利用温度的变化转成电信号的装置。
(1)接触式:精度高。常用:双金属/玻璃/压力/热敏电阻/温差电偶等。
(2)非接触式:利用黑体辐射的基本定律(从一个黑体中发射出的电磁辐射的辐射率与频率彼此之间的关系)
      优点:最高可测温度没有上限。
(3)热电偶:利用两种不同的导体的工作端(A)和自由端(B)的温度差,形成一个回路,产生的热电动势。
      特点:精度高,范围广,构造简单。
(4)热敏电阻:利用半导体的温度变化引起的阻值变化的装置。
   优点:灵敏度高,体积小,温度变化响应快。
  缺点:不结实,容易自热导致永久性损坏。
 (5)红外测温仪:利用红外原理,把被测物体射出的红外辐射能量,通过光学信号转成电信号。
      优点:非接触,响应快,寿命长。
      应用:目标大小,距离,材料,环境和目标材料。
  2、加速度传感器:
(1)压电式:利用压电陶瓷或石英晶体的压电效应。
     优点:动态范围宽广,不需要外界电源,坚固耐用等。
     应用:震动测量传感。
(2)电容式:基于电容原理的极距变化的电容传感器。
    优点:精度高,输出稳定,漂移小,成本低。
(3)力传感器:将力的物理量转成相关电信号的装置。
       力传感器分类:应变式/压阻式/电容式(品类繁多)使用时需考虑的问题:
     .根据特定场合选择适合的设备
     .根据环境:温度,密封,防爆等
     .根据精度要求:
     .传感器的量程:一般量程要大于冲击力的2倍以上。
(4)气体传感器:根据气体体积分数转成电信号装置。
   分类:半导体/电化式/热导体/红外线式/催化燃烧式/电介质
 如何选?
   .测量对象和测量环境
   .灵敏度:灵敏度越高干扰越大
   .响应时间:越短越好
   .线性范围:量程和精度范围内(非线性可以看成线性)
   .有害气体:测毒和测爆
(5)MEMS(微机电系统)传感器:利用微电子技术与其他领域融合研制的传感器。
    优点:功耗低,易于集成及智能化等。
    应用:医疗系统,运动追踪,拍照等。
    1、温度传感器中、热电偶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应用在哪些方面?
    2、传感器的种类有哪些?
任务二、 感知技术的认知与分析
第1、一维条码技术
        条码技术诞生于40年代,为了标识食品项目并自动识别相应设备应用的条码技术。
    1、什么是一维码?
 (1) 将线条与空白按一定的编码规则组合起来的符号,代表一定的字母、数字资料。
 (2)组成:前静区/起始符/数据符/终止符/后静区
 (3)条(光线放射率高低)与空(光线反射率高)
    2、一维条码的工作原理:
  组成:条码符号/条码扫描器/光电转换器/译码接口电路/计算机系统
  原理:识别时,条码阅读器扫描一维条码,得到一组反射光信号,经过光电转换后变为一组与线条、空白相对应的电子讯号,解码后还原成文字、数字在传入电脑。
  3、优点:可靠性高、速度快、准确度高、成本低。
  4、常用一维条码:EAN码(通用商品码)/交叉25码/贸易单元128码
第2、二维条码技术
 1、什么是二维条形码?
   答案1、二维条形码是指水平和垂直方向的二维空间存储信息条形码。
   答案2、把黑色相间的几何图形按一定的规律分布在平面上记录数据信息
2、二维码工作原理:利用二进制对应几何图形存储数值信息。
    通过图形输入设备/光电扫描设备自动识读和自动处理
 3、二位条形码优点:密度大/容量大/安全性高。
 4、一维/二维条形码的区别?
    (1)二维码是一维码的升级版
    (2)信息的承载量不一样(30/1850字符)
    (3)信息的表达方式不一样(一维码高度不表达信息)
    (4)外观结构不一样
  一维:矩形(垂直高度只是方便设备对标和读取),破损不能识别
  二维:正方形(三个回点(对焦)),纠错率达到约9%。
    (5)码制不一样
    一维码:EAN码/交叉25码/UPC码等
    二维码:PDF417Datamatrix/QR Code/Code系列等。
    (6)存储的信息不同
    一维:数值
    二维:照片、声音、指纹、虹膜、基因等信息
第3、射频识别技术(RFID)
    1、什么是射频识别技术?
    射频识别是90年代兴起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通过无线电信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
   2、组成及工作原理:
   组成:电子标签(EPC) 
            读写器(手持/固定):天线/射频/控制/接口模块
          数据管理系统:存储和管理器/对电子标签进行读者控制
          耦合元件:实现射频信号的空间耦合(空间传输通道),实现能量的传递和数据的交换。
         目的:数据交换
         方式:时序关系
         基础:能量
     射频信号的耦合类型:
     (1)电感耦合:变压器模型(电磁感应定律),工作于中低频段,识别距离小于1米,有效距离
     (2)电磁反向散射耦合:雷达原理模型、利用空间电磁波(电磁波的空间传输规律) 工作于:高频和微波,识别距离大于1米
   原理:标签进入磁场、读写器发出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出存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读写器解码后进入信息系统处理。
  3、射频识别技术的发展史
20世纪初:雷达技术不断完善催生RFID
20世纪30年代:RFID作为信息化武器出现在二战中。
20世纪50年代:探索期1948年找到了RFID理论支撑。
20世纪70年代:蓬勃发展期:基于集成电路的RFID应用
20世纪90年代:RFID标准出现,并称为主流。
  4、不同频道的RFID的穿透能力和距离区别?
 5、常见的电子标签EPC编码标准
     64位/96位(最常用[原因?])/256位。
 6、
任务三、 短距离无线传输
 第1、ZigBee技术
   1、什么是ZigBee?
 ZigBee是IEEE802.15.4协议的代名词,是一种近距离、低复杂度、低功耗、低数据速率、低成本的近距离双线无线通信协议(技术),主要用于自动和远程控制领域。
   2、ZigBee技术结构
.物理层:主要实现点对点之间的信号发射和接收。
      采用:频段、编码、调制、扩频等通讯技术
.MAC层:主要功能是建立、维护、结束设备间无线链路模式确定及帧传输和校验、信道接入控制广播管理。
.数据链路层:实现两个对等MAC之间可靠的链路,无线信号的访问、产生网络信号、同步信号等。
.网络层:保障设备间的组网和网络节点间的数据传输。
.应用接口(服务接入点SAP):实现层与层之间的沟通渠道。
.应用层:ZigBee业务数据流的中心,安全和鉴权,设备和业务的发现。
 3、ZigBee的组成和网络结构:
 组成:协调器、路由器、节点(父节点和终端节点)
 拓扑结构:星形网络(最简单)和网络结构(覆盖范围最广)
  4、ZigBee的技术工作频段和速度
   868(20Kbit/s)、915(40Kbit/s)、2.4G(250Knit/s)
  5、ZigBee的技术优势
 .低功耗:工作时间短、配合休眠模式使zigbee节点非常省电。
 .低成本:专利免费,终端节点无需存储和计算,全功能设备仅需32K的代码。
 .低速率:三个频段(20—250Knit/s)能够满足数据传输要求。
 .近距离:10M-3KM(增加射频发射功率/路由和节点间转发)
 .短时延:终端节点从睡眠转入工作状态只需0.015秒
 .容量大:一个网络节点最多保护255个网络节点通过网络协调器:整个网络可以超过64000个网络节点。
 .高安全:数据完整性检查和鉴权功能提供三级安全保障。
 .可靠传输:在MAC层采用碰撞避免机制(没有回复就重发)
 .免执照频段运行:物理层采用工业、医疗、科研免执照频段。
 第2、蓝牙技术
  1、什么是蓝牙技术?
 蓝牙是一种近距离点对点或点对多的无线技术的标准,实现设备间(主/从设备)的短距离,设备的地位都是平等的。主设备可以同时与7个从设备保持通信,可以同时与100个设备保持同步但不通信。
   数据交换(微微网络),两个以上的微微网络组成分散网。
  2、蓝牙技术的发展史?
 .1994年爱立信进行蓝牙技术研究
 .1998年5个跨国公司共同研究:全球性的小范围无线通信技术,并发布蓝牙v1.1速度800Kbit/s(干扰),蓝牙v1.2(抗干扰调频)
 .2004年:蓝牙v2.1,配对上增加NFC机制
 .2009年:蓝牙核心规范V3.0高速发布,推出新一代AMP交替射频技术。
 .2010年:蓝牙V4.0改进续航、节能、设备种类。
 .2013年:蓝牙V4.1融入物联网(批量传输、IPV6、4G及简化设备连接)
 .2014年:蓝牙4.2可直接通过IPV6和LPWAN接入互联网。
 .2016年:蓝牙V5.0传输速度可达24Mbit/s,工作距离约300米,升级物联网功能
  3、蓝牙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1)组成
      .天线:蓝牙天线的空中接口标准FCC(0db-100db)的ISM频段。
     .蓝牙协议(软件单元):核心协议和协议子集(profile)
     作用:规范个人区域内的通信协议(分成协议)
    .链路控制:媒体接入控制、差错控制、认证和加密等。
    .链路管理:连接的建立、数据的发送和接收等。
 (2)层次结构(三层)
     .底层硬件模块:由射频层,基带层,链路管理层
     .主机控制层:统一命令接口(桥梁)
     .协议层:链路协议和适配协议。
     .应用层:应用模型和应用程序。
  4、蓝牙系统的扩散网(分散网络)?
    多个微微网络重叠覆盖(皮克网)区域的网络叫分散网络。
    一个微网的主设备可被认可是另一个微网的设备
    各微网间有自己的调频信道,不再以时间或频率同步。
  5、蓝牙技术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功耗低、体积小:有四个模式(工作、呼吸、保持、休眠模式)
  .短距离:通信距离约10米。如果增大发送电平可到100米。
  .同时传输语音数据:电路和分组交换、异步数据同时传输信道。
  6、蓝牙的应用
 
 第3、WiFi技术
  1、WiFi技术的定义?
  WiFi也叫无线宽带,是IEEE组织以802.11b为标准制定的无线通信的协议。工作在2.4GHz频段。
  2、WiFi的组成和网络结构?
  (1)无线网卡:负责接收AP发射的信号的客户端设备
  (2)AP/网络桥接器:是有线和无线网络之间连接的桥梁
 3、WiFi技术安全设计?(重点)
 (1)WiFi技术安全设计分为访问控制和加密。
  目的:保护无线网络安全,只有授权用户才能访问敏感数据,只有正确的接收方才能理解数据。
  采用的安全策略为:加密和认证。
(2)WPA加密技术(RC4算法)?
  .TKIP(暂时密钥集成协议):是在WEP协议基础上数据加密和完整性保护。
        (1)协议由WEP的手工配置转动态生成且唯一。
       (2)TKIP的长度由WEP的40位加长到128位
      (3)增加MTC(消息完整性校验)、认证和防止重复攻击功能。
  .AES(高级加密标准):采用AES加密,AES是一种迭代的、对称密钥分组的密码。与公共密钥密码对不同,对称密钥使用相同的密钥加密和解密数据。
(3)WPA认证技术?
 a.802.1x认证(工业级):需要搭建认证服务器,是一系列认证的集合
 b.PSK(预先共享密钥)认证(家用):用在安全性要求不高的地方,AP和终端有四次握手。
 4、WiFi技术的特点?
  .覆盖范围广/组网简单/业务可集成/完全开放ISM频段
 5、三种近距离通讯技术的对比与区别?
  (1)单点覆盖范围:ZigBee和WiFi
  (2)网络扩展性:ZigBee
  (3)电池寿命:ZigBee->蓝牙->WiFi
  (4)复杂性:ZigBee->蓝牙->WiFi
  (5)传输速度:250knit/s->1M/s->10m/s
  (6)频段:ZigBee(868-2.4G)蓝牙和WiFi(2.4G)
  (7)网络节点:ZigBee(65000)
蓝牙(8)WiFi(50)
  (8)联网时间:ZigBee(0.03秒)蓝牙(10秒)WiFi(3秒)
  (9)安全性:ZigBee(AES加密)蓝牙(64加密)WiFi(TKIP/AES加密)
  (10)安装使用难易:ZigBee->蓝牙->WiFi(简单->难)
任务四、感知层设计案例分析
 1、智慧校园
      1、可行性分析
        .增强感知力,获取高质量的数据
        .新信息的获取和处理,及系统集成
        .智能化(新的计算模式和算法)预见和决策
        .资源整合、系统扩展。
        .平台管理共享和自由。
      2、整体方案建设
         1,整体框架:
         2,组网:
           .射频识别
           .二维码组网
           .传感器子网
 2、智能电网
      1、可行性分析
          输电,变电,配电,用电
          电力通讯网
          智能电网综合信息平台

                    物联网一班
                    王秦朕

你可能感兴趣的:(物联网,网络,i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