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收购Arm交易再生新变数。
6月16日消息,据路透社、The Information等媒体报道,英伟达(Nvidia)400亿美元收购软银旗下英国芯片设计和IP公司Arm的交易协议将面临欧盟批准的延迟,无法如期完成。
报道指,由于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将审查时间延迟到欧洲夏季休假之后,英伟达对Arm的收购交易将无法在明年3月份之前完成。相关机构人士告诉交易双方,他们需要在9月份之前收集足够的信息,以便接受英伟达的正式批准申请。
据悉,英伟达去年9月宣布,准备以400亿美元收购Arm(安谋)公司,预计写下半导体行业最大的并购案。英伟达表示,双方需要用18个月才能完成交易,因为并购案需要通过中国、英国、欧盟和美国监管部门的同意批准。
路透社称,由于全球监管机构尚未批准英伟达收购案,之前双方计划2022年3月之前完成交易的这一时间点,最后可能会延长至2022年9月。如果届时交易仍未完成,英伟达必须向Arm公司支付12.5亿美元赔偿金。
受到上述消息影响,英伟达(NASDAQ:NVDA)股价随即跌近1%。截止6月15日收盘,英伟达股票下跌1.28%,报收711.54美元/股,市值为4433亿美元。相比前一日,英伟达的市值一夜蒸发57亿美元。
两家公司都低估了交易面临的监管障碍。
一位曾参与欧洲交易的监管律师表示,英伟达收购案公布九个月后,欧洲反垄断委员会仍然认为存在非常严重的担忧,部分原因是该机构收到关于这两家公司的问题比他们预期的要多。
据The Information报道,随着夏季的临近,两家公司正在竞相提交申请,以便在7月和8月欧洲大部分地区休假之前提交申请。但欧盟委员会通常不希望在夏天开始复杂的调查,尤其调查当中的芯片公司高管或行业内人士也会在夏季休假。
实际上,不仅欧盟延迟审批这一交易,刚刚实现脱欧的英国,也开始对交易进行干预。据悉,英国监管机构此前以国家安全为由,干预软银将旗下Arm出售给英伟达的交易,并已经要求就这笔并购案的影响提交报告。英伟达对此回应称,这笔收购交易并不构成任何实质性的国家安全问题,该公司将继续与英国当局密切合作。(详见钛媒体前文:《英国政府出手干预,英伟达400亿美元并购Arm交易生变》)
据英国《金融时报》上周报道指,英伟达近期才向中国监管部门提交了审核申请,请求其审核英伟达400亿美元收购Arm公司的交易,审核预计耗时一年到一年半。
中国是Arm全球重要市场之一,占总营收27%。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去年12月19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出台《外商投资安全审查办法》。中国新的投资监督制度非常类似于美国的CFIUS(美国海外投资委员会),其中规定,国家建立外商投资安全审查制度,对影响或者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外商投资进行安全审查,标志着中国正式建立了外商投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
伯恩斯坦研究公司的半导体行业分析师斯泰西 · 拉斯根(Stacy Rasgon)表示,即便这笔交易不会得到监管机构的批准,这对于英伟达来说没有什么影响,最终只是向Arm公司支付12.5亿美元赔偿金而已,但一旦双方交易完成,这将是英伟达的“范式转换”,甚至会影响全球半导体行业的发展走势。
“英伟达认为,他们值得冒这个险,”Rasgon表示。
英伟达是GPU领域的领先制造商,专门生产用于计算机图形、数据中心、汽车和人工智能相关的芯片,但在以ARM架构为核心的移动芯片领域,英伟达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力。从战略重要性来说,英伟达收购Arm公司就是要补齐移动芯片销售的最后一环。
而对于软银来说,Arm是一份十分有潜力的资产。财报显示,当软银2016年以320亿美元收购Arm公司之时,后者年收入达到15亿美元。
不过目前,在英伟达与Arm之间的交易面临质疑声音时,高通、英特尔成为了积极的反对者。其中,高通宣称要与其他投资团队联合投资Arm,而英特尔有望斥资逾20亿美元收购ARM架构的替代品——RISC-V架构里的明星企业SiFive。
高通:
若英伟达收购案被监管机构阻止
将对投资Arm持开放态度
当这一并购案对外公布之时,在半导体行业内引发了强烈反对声音。由于Arm公司长期以来是中立的参与者。所以该公司可以利用芯片设计和IP授权,为苹果、三星和高通等公司的移动设备处理器提供底层架构和芯片“动力”支持。不过,这一并购案可能打破这一平衡局面,包括高通、三星、华为、英特尔等公司都表达了反对意见。
反对这笔交易的业内人士,包括Arm公司联合创始人赫尔曼·豪泽(Hermann Hauser)都担心,如果英伟达的竞争对手未来无法获得Arm最先进的芯片设计授权,可能将损害Arm必须满足众多不同公司和供应商需求的中立性和能力。尽管英伟达之前承诺不会改变Arm公司的许可业务,但这并没有打消其竞争对手的担忧。
根据最新消息显示,高通即将上任的CEO克里斯蒂亚诺·阿蒙(Cristiano Amon)已经表示,如果Arm目前的所有者软银(SoftBank)决定将其上市,而不是出售给英伟达,高通将愿意与其他投资财团一起购买Arm公司的股份。
The information报道称,在软银收购Arm之前,高通公司内部的一些高管曾希望该公司收购Arm,但管理层否决了这一想法,部分原因是这笔收购交易难以通过全球反垄断机构的审批。但高通发言人拒绝对此信源置评。
针对于高通即将上任的CEO安蒙提议投资Arm,英伟达反驳了这一建议,称IPO上市将阻碍Arm的发展。
此外,有业内人士对媒体表示,由于高通与联发科、紫光展锐、瑞昱等企业存在高度重合且竞争关系,如果投资Arm公司,将对全球半导体行业发展不利。
“若从IC设计公司的角度来看,Arm能持续保持独立营运,对产业界最有利;若要两害相权取其轻,则是‘嫁’英伟达,优于‘嫁’高通。”上述人士称。
正如预期的那样,英伟达和Arm公司总部所在地美国、英国的反垄断机构也在调查这笔交易。
据The Information报道,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目前正询问一些从Arm公司获得芯片设计许可或与英伟达竞争的公司,从中了解这一并购案对行业影响几何。此外,美国FTC还希望了解ARM架构的开源替代品——RISC-V。
据悉,RISC-V是新的开源指令集架构。与ARM架构相比,RISC-V架构本身具有更好的电源效率、灵活性和价格竞争力。例如,Arm提供的IP基于自有ARM架构指令集,仅Arm可以提供,而基于RISC-V的IP授权,可以由更多相关企业来提供授权,灵活性大大提升。
到目前为止,RISC-V在数据中心取得的成果还很少,最常与嵌入式设备相关联,应用主要集中在针对特定应用的硬件系统中的底层内核上,例如硬件控制器、无线电载波芯片,从而用于能源管理系统、电源管理系统等场景中。
据外媒获得的一份报告显示,英伟达和Arm公司都认为RISC-V技术是市场竞争加剧的证据,以便更快获得交易批准。但Arm公司的多位客户告诉美国FTC,RISC-V不太可能在未来7到10年内影响市场,因此不应该被纳入审批调查。不过,一旦英伟达收购案成功完成,ARM架构的替代品——RISC-V可能会因此受益,从而会加快基于RISC-V架构技术的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4月GTC 2021大会上,英伟达推出用于数据中心、基于ARM架构的GPU芯片——Grace,它将直接挑战英特尔和AMD在服务器、数据中心计算领域的主导地位。
日前彭博报道指出,为反击英伟达,英特尔正考虑以高于20亿美元的金额收购采用RISC-V架构的IC设计领域的新创公司SiFive。知情人士表示,英特尔与SiFive双方目前正在进行初步谈判,尚未定案。SiFive也收到其他企业的收购提案,还有企业提议注资。
据介绍,SiFive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旧金山的新兴IC设计公司,成立于2015年,主打以RISC-V开源架构设计的芯片,虽然为开源结构,但特定的设计仍可做销售。SiFive在今年4月宣布成功打入先进制程,新芯片将采用台积电5nm制程,目前正在进行试产,有望用于AI和高性能运算(HPC)领域。
PitchBook数据显示,SiFive最近一轮募资是去年获得6100万美元,当时估值约为5亿美元,该公司主要投资者包括SK海力士、高通、威腾电子、Spark Capital ,以及沙乌地阿美旗下创投部门Prosperity7 Ventures。
SiFive董事长、总裁兼CEO帕特里克·利特尔(Patrick Little)去年接受钛媒体App独家采访时指出,RISC-V架构指令集是非常小且易于实现,可以面向多个行业开发的标准扩展,极具发展潜力。在定制加速器领域肯定有很大的机会可以超越Arm,特别是在软件、工具和支持方面。
“RISC-V没有理由不成为主流架构。最大的挑战是成为主应用核心,这需要硬件、软件和工具的综合解决方案。其他人花了几十年的时间才做到这一点,而RISC-V架构在SiFive的帮助下正在迅速发展。”Patrick Little对钛媒体App表示。
在钛媒体App采访中,Patrick Little强调,SiFive使用的RISC-V架构芯片设计并非拘泥于通用架构中,而是要转向数据中心,以工作负载为中心的平台方法来抓住新机遇,无论它们是在新兴的高增长市场(如汽车、边缘和物联网的人工智能)还是受拐点影响的成熟市场(如移动通信网络等)。SiFive的方法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专注于以工作负载为中心的设计,以构建基于单个指令集的平台,并在内核中结合功能,提供更高的效率、性能和功能。
就目前来看,英伟达与Arm交易获批几率十分渺茫,尤其这一收购案会影响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发展。如果未来Arm被美国公司收购后受约束,这将使得中国半导体领域企业不得不寻找其替代品。
在日前发布的一份西证国际研究报告中指出,一旦英伟达成功收购Arm公司,这将让部分美国在对中国的科技战中增加了排他性工具,短期对国内软件企业等存在负面影响。
(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林志佳)
往期精彩内容
推荐关注▽
钛媒体万宁:既然不能“躺赢”,地产企业能不能通过数字化“稳赢”?|2021中国房地产数字峰会
行业▽
传字节跳动将进军云计算IaaS,“狼来了”?
透过财报看阿里云:互联网不是唯一标签,猛攻政企赛道
观察▽
企服巨头UiPath上市,中国为何缺少RPA市场独角兽?
量子科技商业化寻路,资本造势但技术落地成难|科股宝
趋势▽
未来五年数字中国建设路线图出炉
关于数字化,看看两会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