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自由度为F,构件数为n,低副数为pL,高副数为pH,则有F=3n-2pL-pH。
当原动件数量等于机构自由度时,机构具有确定的运动。
要正确计算运动副的数目,一铰n杆算(n-1)铰。
要去除局部自由度(指将滚轮焊接在连接它的某一杆上)。
要去除虚约束(指对称、平行、重复约束),若三杆连成三角形则算作一个机构
拆分杆组时,先高副低代(比如将高副构件的曲率中心换成铰接点后互连,或将高副和杆互碰处换成套筒),再将机构拆解为原动件、I级组(两杆三副)、II级组(四杆六副)。
用瞬心法时,每两个构件具有一个速度瞬心,每三个构件形成的三个速度瞬心共线。
用图解法求时按比例尺(如μv=0.01 m / s m m \frac{m/s}{mm} mmm/s)作图。
速度满足 v ⃗ B = v ⃗ A + v ⃗ B A \vec v_B=\vec v_A+\vec v_{BA} vB=vA+vBA。
加速度满足 a ⃗ A = a ⃗ A n + a ⃗ A t , a ⃗ B = a ⃗ A + a ⃗ B A = a ⃗ A + a ⃗ B A k + a ⃗ B A r = a ⃗ A + a ⃗ B A k + a ⃗ B A n + a ⃗ B A t \vec a_A=\vec a_A^n+\vec a_A^t,\vec a_B=\vec a_A+\vec a_{BA}=\vec a_A+\vec a_{BA}^k+\vec a_{BA}^r=\vec a_A+\vec a_{BA}^k+\vec a_{BA}^n+\vec a_{BA}^t aA=aAn+aAt,aB=aA+aBA=aA+aBAk+aBAr=aA+aBAk+aBAn+aBAt。
a ⃗ B A k \vec a_{BA}^k aBAk为科氏加速度,大小为2ωAvBA,方向为vBA沿ωA旋转90°后的方向。
用能量守恒求构件1上的等效质量或转动惯量:Me1θ1= 1 2 \frac12 21Je1ω12= 1 2 \frac12 21∑(Jiωi2+mjvj2),化简得Je1= ∑ [ ( ω i ω 1 ) 2 J i + ( v j ω 1 ) 2 m j ] ∑[(\frac{ω_i}{ω_1})^2J_i+(\frac{v_j}{ω_1})^2m_j] ∑[(ω1ωi)2Ji+(ω1vj)2mj]。
用功率守恒求构件1上的等效力或力矩:Fe1v1或Me1ω1=∑(Miωi+Fjvj)-∑(Mkωk+FLvL)。
右式第一项为构件i(j)上外加的动力(矩),第二项为构件k(L)上外加的阻力(矩)。
仅求等效动力矩或阻力矩时,Me1ω1=∑(Miωi+Fjvj)。
用动量守恒求罢。
驱动力为P,阻力为Q时,机械的效率为η= P P P Q \frac{P_P}{P_Q} PQPP= P v P P v Q \frac{Pv_P}{Pv_Q} PvQPvP。
串联机械求效率,连乘即可;并联机械求效率,运用功率守恒(类似电流守恒)。
各接触面的摩擦系数f与摩擦角φ的关系为f=tan φ。机构不自锁的条件为假设的各接触面反力FRij>0或效率η>0。
在螺纹副中,设牙型角为2β,则当量摩擦系数fv= f cos β \frac f{\cosβ} cosβf=tan φv,当量摩擦角φv=arctan f cos β \frac f{\cosβ} cosβf。
若螺纹所受载荷为G,中径为d2,升角为α,则其有用转矩为M= 1 2 \frac12 21Gd2tanα。
螺母相对螺纹上升时,所需转矩为M’= 1 2 \frac12 21Gd2tan(α+φv);反之,螺母相对螺纹下降时,所需转矩为M’= 1 2 \frac12 21Gd2tan(α-φv)。
所以,螺纹副在正行程的效率为η= M M ′ \frac M{M'} M′M= tan α tan ( α + φ v ) \frac{\tanα}{\tan(α+φ_v)} tan(α+φv)tanα。
静平衡条件为∑F=0,动平衡条件为∑M=0。在A、B两个平面上各加一个配重可将机构平衡。
将每个平面上的质量按其到B、A两平面的距离之比分配到A、B两平面上,且不改变其位移。
在A、B两平面上分别求出各质径积的矢量和,即可知配重的质量和位移。
考虑转动副摩擦圆时做受力分析:
一力:转动副上各反力FRij与摩擦圆相切;FRij与FRij等大反向,并与摩擦圆切于同一点
二力:不受转矩的二力构件的两反力共线,且FRij绕转动副的方向与构件j相对于构件i旋转的方向相反;受转矩的二力构件的两反力对称
三力:同一构件上受到的三个反力相交于同一直线
在等效构件转角φ从φ1运动到φ2的一个周期内,若驱动功为Md(φ),阻抗功为Mr(φ),则机械动能的增量为
ΔE= ∫ φ 1 φ 2 \int_{φ_1}^{φ_2} ∫φ1φ2[Md(φ)-Mr(φ)]dφ,用此式可作出能量指示图。当ΔE=0时,等效构件可以做周期性速度波动。
可以用 1 2 \frac12 21Jeω2(φ)= 1 2 \frac12 21Jeω02+ ∫ φ 1 φ 2 \int_{φ_1}^{φ_2} ∫φ1φ2[Md(φ)-Mr(φ)]dφ来计算某时刻等效构件的角速度。
一个周期内,等效构件的平均角速度为ωm= ω max + ω min 2 \frac{ω_{\max}+ω_{\min}}2 2ωmax+ωmin,运动不均匀系数为δ= ω max − ω min ω m \frac{ω_{\max}-ω_{\min}}{ω_m} ωmωmax−ωmin。
用能量指示图求出最大盈亏功ΔWmax后,可用δ= Δ W max ( J e + J F ) ω m 2 \frac{ΔW_{\max}}{(J_e+J_F)ω_m^2} (Je+JF)ωm2ΔWmax≈ Δ W max J F ω m 2 \frac{ΔW_{\max}}{J_Fω_m^2} JFωm2ΔWmax求出飞轮的转动惯量JF。
若飞轮的质量为m,轮缘外径、内径与平均直径分别为D1、D2、Dm,则有 J F ≈ 1 8 m ( D 1 2 + D 2 2 ) = 1 4 m D m 2 J_F≈\frac18m(D^2_1+D^2_2)=\frac14mD^2_m JF≈81m(D12+D22)=41mDm2。
掌握曲柄存在的条件以及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变过程
杆长条件:L(最短杆) + L(最长杆) ≤ 其余两杆长度之和。
满足杆长条件时,若最短杆上的两运动副为周转副,则机构有曲柄。若不满足杆长条件,则为双摇杆机构。
此时若机架或连杆为最短杆,则该机构为双曲柄机构,否则仅最短杆为曲柄。
传动角γ为锐角,若为钝角则换算成其补角。γ=0°时,曲柄处于死点。
传动角γ与压力角α互余,且γ最小时,曲柄与机架共线。
为了保证机构传力性能良好,应使γmin≥40°~50°,且越大越好(α越小越好)。
从动杆的摆角为ψ。上述各角都要用度·分·秒表示。
行程速比系数K= 180 ° + θ 180 ° − θ \frac{180°+θ}{180°-θ} 180°−θ180°+θ,曲柄极位夹角θ=180°· K − 1 K + 1 \frac{K-1}{K+1} K+1K−1。
正弦定理: a sin A = b sin B = c sin C \frac{a}{\sin A}=\frac{b}{\sin B}=\frac{c}{\sin C} sinAa=sinBb=sinCc;余弦定理:cos A = b 2 + c 2 − a 2 2 b c \frac{b^2+c^2-a^2}{2bc} 2bcb2+c2−a2。
反 转 法(指将某根摆杆看做机架,再求其它杆长)半 角 法(指作出连杆两位置的旋转中心,然后用等腰三角形定连杆)
基圆:以回转轴为圆心,理论轮廓线上最小回转半径为半径所作的圆
偏距圆:以回转轴为圆心,以偏心距为半径的圆,使用反转法时注意从动杆直线与该圆相切。
已知从动件的运动规律时,用反转法可作出从动件围成的包络线,从而反求出凸轮轮廓。
凸轮转角:也即从动杆直线的转角。转角为0°时,从动件与理论轮廓线和基圆的交点重合。
行程:从动件直线上,理论轮廓线和基圆之间所夹的线段长度。
压力角:从动件滚子与凸轮的公法线(F)与从动杆直线(v)所夹的锐角。
当凸轮转角δ从0°转到δ0,行程为h时:(凸轮转速 d δ d t \frac{\mathrm dδ}{\mathrm dt} dtdδ=ω)
等速运动规律(低速轻载):在δ-s图上,位移从(0,0)沿直线上升至(δ0,h)。
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中速轻载):前半程的速度沿直线上升至 2 h ω δ 0 \frac{2hω}{δ_0} δ02hω,后半程的速度沿直线下降至0。
五次多项式运动规律(高速中载):在0°≤δ≤δ0时,位移s=C0δ5+C0δ4+C0δ3首尾的速度、加速度均为0。
余弦运动规律(中低速重载)的位移为半个周期的偏置的余弦曲线。
正弦运动规律(中高速轻载)的速度在0°≤δ≤δ0上为一个周期的偏置余弦曲线,位移为斜正弦曲线。
速度突变时,从动件在理论上会产生无穷大的加速度和惯性力,使凸轮受到极大的冲击,即刚性冲击。
加速度突变时,从动件加速度突变的量有限,引起的冲击较小,即柔性冲击。
1.各种齿轮传动与蜗杆传动的优缺点及其适用场合
齿廓渐开线函数:θ=inv α=tan α-α,α为压力角,θ为相应的展角。
五大标准值:齿数z,模数m(毫米),端面压力角αn=20°,齿顶高系数 h a ∗ h^*_a ha∗=1,顶隙系数c*=0.25。
齿根高hf=m( h a ∗ h^*_a ha∗+c*),基圆直径db=mzcosα,齿轮分度圆直径d=mz,齿顶高ha=m h a ∗ h^*_a ha∗。角度都要用度-分-秒表示。
齿距(周节,蜗杆为轴向齿距)p=πm,齿厚s=齿槽宽e= 1 2 \frac12 21πm,基圆齿距(基节)pb=πmcosα。
标准中心距a= 1 2 \frac12 21(d1+d2)= m 2 \frac m2 2m(z1+z2)。
齿轮传动的重合度εα= B 1 B 2 p b \frac{B_1B_2}{p_b} pbB1B2= 1 2 π \frac1{2π} 2π1[z1(tan αa1-tan α’)+z2(tan αa2-tan α’)],αa为齿顶圆压力角,εα最大不超过1.981。
由渐开线性质及几何关系可知,αa= r b r a = d b d a \frac{r_b}{r_a}=\frac{d_b}{d_a} rarb=dadb。上式中,B2为齿轮开始啮合点,B1为齿轮脱开啮合点。
εα=1.3时,啮合区图样:N2-B1-双齿啮合区(0.3pb)-单齿啮合区(0.7pb)-双齿啮合区(0.3pb)-B2-N1。
为了确保齿轮传动的连续,要求εα≥[εα]。在金属切削机床中,[εα]=1.3;在一般机械制造业中,[εα]=1.4。
验算齿顶是否变尖:若sa= d a d \frac{d_a}d ddas-da(inv αa-inv α)= d a d \frac{d_a}d ddas-da(tan αa-αb-inv α)<(0.25~0.4)m,则齿顶变尖。
标准齿轮不发生根切的最小齿数为zmin≥ 2 h a ∗ sin 2 α \frac{2h^*_a}{\sin^2α} sin2α2ha∗→17,基圆被并入齿根圆以内的最小齿数为z’min=42。
有少于17齿的齿轮时,若α‘=α,则按小齿轮设计等变位齿轮传动(x2=-x1),否则设计不等变位齿轮传动。
斜齿传动中,法面参数为标准值(如模数、 tanα、tanβ),但将其变为端面参数,可转化为直齿传动计算。若螺旋角为β,则端面参数X= X n cos β \frac{X_n}{\cosβ} cosβXn,例如分度圆直径d= d n cos β \frac{d_n}{\cosβ} cosβdn= m z cos β \frac{mz}{\cosβ} cosβmz;但db=mtzcosαt,而齿顶高、齿根高仍按法面参数计算。
斜齿轮的当量齿数zv=z÷cos3β,端面重合度εα= B 1 B 2 p b \frac{B_1B_2}{p_b} pbB1B2= 1 2 π \frac1{2π} 2π1[z1(tan αat1-tan αt’)+z2(tan αat2-tan αt’)],轴面重合度εβ= B sin β π m n \frac{B\sinβ}{πm_n} πmnBsinβ(B为齿宽),总重合度εγ=εα+εβ。
设标准斜齿圆柱齿轮的当量标准直齿齿轮不发生根切的最小齿数为zvmin,则其不发生根切的最小齿数zmin≥zvmincos3β。
避免齿轮加工时根切的最小变位系数为xmin= h a ∗ h^*_a ha∗- z 2 \frac z2 2zsin2α= h a ∗ ⋅ ( 1 − z z min ) h^*_a·(1-\frac z{z_{\min}}) ha∗⋅(1−zminz)→1- z 17 \frac z{17} 17z。
蜗杆直径d=mq,q为蜗杆直径系数;若蜗杆的升角(分度圆导程角)α=涡轮分度圆柱螺旋角β=arctan m z 1 d 1 \frac{mz_1}{d_1} d1mz1,则相对滑动速度为vs= n 1 d 1 2 cos α \frac{n_1d_1}{2\cosα} 2cosαn1d1。
中心距变动系数y= a ′ − a m \frac{a'-a}m ma′−a,齿顶高降低系数Δy=x1+x2-y。
变位齿顶高ha=( h a ∗ h^*_a ha∗+xi-Δy)m,变位齿根高hf=( h a ∗ h^*_a ha∗+c-xi)m,变位齿距p=πm,但变位齿厚s=( π 2 \fracπ2 2π+2x tanα)m,变位齿槽宽e=( π 2 \fracπ2 2π-2x tanα)m。
一对渐开线齿轮正确啮合的条件为m1cosα1=m2cosα2,法向齿距pb1=πm1cosα1=b2=πm2cosα2,即m1=m2,α1=α2。
若两轮的实际中心距a’≠标准中心距a,则啮合角α’满足a’cosα’=a·cosα,节圆直径d’满足d’cosα’=d·cosα,中心距a’= 1 2 ( d 1 ′ + d 2 ′ ) \frac12(d'_1+d'_2) 21(d1′+d2′)。
以P2=η12P1求功率(kW),以n2= n 1 i 12 \frac{n_1}{i_{12}} i12n1求转速(r/min),以T=9549 P n \frac Pn nP求转矩。
在齿轮啮合处,圆周力Ft= 2 T d n \frac{2T}{d_n} dn2T= 2 T cos β m n z \frac{2T\cosβ}{m_nz} mnz2Tcosβ,径向力Fr=Ft· tan α n cos β \frac{\tanα_n}{\cosβ} cosβtanαn= 2 T tan α n m n z \frac{2T\tanα_n}{m_nz} mnz2Ttanαn,轴向力Fa=Fttanβ= 2 T sin β m n z \frac{2T\sinβ}{m_nz} mnz2Tsinβ,法向力Fn= F t cos α n cos β \frac{F_t}{\cosα_n\cosβ} cosαncosβFt。
蜗轮蜗杆传动中,设蜗杆为1,蜗轮为2,则Ft1=Fa2= 2 T 1 d 1 \frac{2T_1}{d_1} d12T1,Ft2=Fa1= 2 T 2 d 2 \frac{2T_2}{d_2} d22T2,Fr1=Fr2=Ft2tanα。
将轴置以横,前撇者左旋(-///-),前捺者右旋(-\\\-)。蜗轮蜗杆与内啮合传动旋向相同,外啮合旋向相反。
蜗杆传动比i12=蜗轮齿数z2÷蜗杆头数z1。
升角为α的蜗杆的啮合效率为η1= tan α tan ( α + φ v ) \frac{\tanα}{\tan(α+φ_v)} tan(α+φv)tanα,考虑轴承效率η2和搅油效率η3时,其总传动效率为η=η1η2η3≈0.96η1。
先划分定轴轮系和周转轮系
对定轴轮系有iab= n a n b \frac{n_a}{n_b} nbna=± z b z a \frac{z_b}{z_a} zazb,内啮合为正,外啮合为负
对多轴定轴轮系有iab= n a n b \frac{n_a}{n_b} nbna=± Π z 从 动 齿 轮 Π z 主 动 齿 轮 \frac{Πz_{从动齿轮}}{Πz_{主动齿轮}} Πz主动齿轮Πz从动齿轮,首尾两轮轴线平行时,若它们转向相同,则传动比为正,相反则为负
对周转轮系,假设行星架为H,则有 i a b H = n a − n H n b − n H = ± z b z a i_{ab}^H=\frac{n_a-n_H}{n_b-n_H}=±\frac{z_b}{z_a} iabH=nb−nHna−nH=±zazb,内啮合为正,外啮合为负
为了防止齿面出现点蚀,需计算齿面接触疲劳强度:σH=ZEZH p c a ‾ ρ Σ \sqrt{\begin{matrix}\underline{p_{ca}}\\ρ_Σ\end{matrix}} pcaρΣ=ZEZH K F t b d 1 ⋅ i + 1 i \sqrt{\frac{KF_t}{bd_1}·\frac{i+1}{i}} bd1KFt⋅ii+1≤[σH]。
弹性影响系数ZE取决于配对齿轮的材料.
节点区域系数ZH= 2 sin α cos α \sqrt\frac2{\sinα\cosα} sinαcosα2,在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中,ZH=2.5。
计算压力pca= K F t b cos α \frac{KF_t}{b\cosα} bcosαKFt,接触处的综合曲率半径ρΣ= 1 2 \frac12 21d1sinα· i i ± 1 \frac i{i±1} i±1i。
轮齿受载时,齿根处的弯曲应力最大,因此齿根最容易发生折断。
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σF= K F t b m \frac{KF_t}{bm} bmKFt·YFaYsa≤[σF]。
K为载荷系数,Ft为切向力,b为齿宽,m为模数,YFa为齿形系数,Ysa为应力校正系数。
齿宽系数Φd= b 2 d 1 \frac {b_2}{d_1} d1b2。小齿轮齿宽一般比大齿轮齿宽多5mm。
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静强度失效、疲劳强度失效、摩擦学失效、打滑、刚度失效、过热、不稳定失效等
机械零件的设计准则:静强度准则、疲劳强度准则、摩擦学设计准则、刚度准则、温度准则、可靠性准则
安装带传动时,传动带以预紧力F0紧套在两个带轮上,其紧边拉力为F1,松边拉力为F2,有效拉力为Fe= P v \frac Pv vP(由n根带分担则除n),总摩擦力为Ff。
在传送带上有Fe=Ff=F1-F2,F1+F2=2F0。传送带的欧拉公式为F1=F2efα,f为带和带轮间的摩擦系数,α为带在带轮上的包角。
带传动工作时,带中的应力分为拉应力、弯曲应力、离心应力,带的总应力为σ≈σL+σb+σc。带中可能产生的瞬时最大应力发生在带的紧边开始绕上小带轮处,此时σmax≈σ1+σb1+σc。
拉应力σL分为紧边拉应力σ1= F 1 A \frac{F_1}A AF1和松边拉应力σ2= F 2 A \frac{F_2}A AF2,A为带的横截面面积,V带横截面面积按梯形计算。
弯曲应力σb=E· h D \frac hD Dh,分为小带轮弯曲应力σb1和大带轮弯曲应力σb2。E为带的弹性模量,h为带的高度,D为带轮的计算直径。对于V带轮,D为其基准直径(轮槽基准宽度处带轮的直径)。
离心应力σc= q v 2 A \frac{qv^2}A Aqv2,作用在传送带的全长上。q为传动带的单位长度质量,v为带的线速度。
滚子链是标准件,其主要参数是链的节距p,即链条在拉直时相邻两滚子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普通螺纹的牙型角β=30°,梯形螺纹的牙型角β=15°。
螺纹大径为d,中径为d2,小径为d1,导程s=线数n×螺距p,螺纹升角α=arctan s π d 2 \frac{s}{πd_2} πd2s。
螺旋副的受力分析、效率和自锁了解
螺纹联接的强度计算
掌握键联接的类型、结构和特点与应用
掌握键联接的类型和尺寸选择方法以及平键的强度计算方法
松螺栓连接:σ= F A 1 \frac{F}{A_1} A1F= 4 F π d 1 2 \frac{4F}{πd_1^2} πd124F≤[σ],d1为螺纹小径。
预紧力F’≥ K f F m f z \frac{K_fF}{mfz} mfzKfF,Kf为防滑可靠性系数(通常取1.1~1.3),F为螺栓组所受的总载荷,m为接合面数,f为接合面摩擦系数,z为螺栓数。
受横向载荷的紧螺栓连接:
每个螺栓的总应力σca=1.3σ=1.3· 4 F ′ π d 1 2 \frac{4F'}{πd_1^2} πd124F′≤[σ]。[σ]皆为螺栓许用拉伸应力。
受轴向载荷的紧螺栓连接:
设螺栓刚度为C1,被连接件刚度为C2,相对刚度为 C 1 C 1 + C 2 \frac{C_1}{C_1+C_2} C1+C2C1(无垫片时取0.3),F为工作载荷,F‘为预紧力,’F"为剩余预紧力,
则每个螺栓所受的总拉力为F0=F"+F,而被连接件上有F0=F’+ C 1 C 1 + C 2 \frac{C_1}{C_1+C_2} C1+C2C1F,总应力σca=1.3· 4 F 0 π d 1 2 \frac{4F_0}{πd_1^2} πd124F0≤[σ]。
在螺栓受力-变形图上,前一段为代表螺栓变形与受力的上升直线F1(δ)=C1δ,后一段为代表被连接件变形与受力下降线段F2(δ)=C2(δ1+δ2-δ),两线交点为(δ1,F’)。下降线段上任一点的纵坐标为(δ1+Δδ,F’’),将其竖直向上延伸,与上升直线的交于(δ1+Δδ,F0)。(δ1,F’)与(δ1+Δδ,F0)的纵坐标之差即为 C 1 C 1 + C 2 \frac{C_1}{C_1+C_2} C1+C2C1F,(δ1+Δδ,F0)与(δ1+Δδ,F’’)的纵坐标之差即为F。
若螺栓有时受拉,有时受剪,则其预紧力为F’=max(F’剪,F’拉)。
普通螺栓组受转矩作用时,各螺栓所需的预紧力为F’≥ K A T f ( r 1 + r 2 + … + r z ) \frac{K_AT}{f(r_1+r_2+…+r_z)} f(r1+r2+…+rz)KAT。
受剪铰制孔螺栓组受转矩作用时,联立T=∑Firi和 F i r i = F max r max \frac{F_i}{r_i}=\frac{F_{\max}}{r_{\max}} riFi=rmaxFmax可求得受力最大的螺栓所受的工作剪力为Fmax= T r max r 1 2 + r 2 2 + … + r z 2 \frac{Tr_{\max}}{r_1^2+r_2^2+…+r_z^2} r12+r22+…+rz2Trmax。
螺栓组受翻转力矩作用时,联立M=∑FiLi和 F i L i = F max L max \frac{F_i}{L_i}=\frac{F_{\max}}{L_{\max}} LiFi=LmaxFmax可求得受力最大的螺栓所受的工作拉力为Fmax= M L max L 1 2 + L 2 2 + … + L z 2 \frac{ML_{\max}}{L_1^2+L_2^2+…+L_z^2} L12+L22+…+Lz2MLmax。
此时的力臂为受剪时的力臂的投影。
掌握键连接的类型、结构、特点、应用、尺寸选择方法
平键连接的主要失效形式是工作面(h-L面)被压溃。当平键连接用于传递转矩时,通常只需按工作面上的挤压应力进行强度校核计算。
键工作面上载荷均匀分布,T为传递的转矩,k为键与轮毂键槽接触的高度(≈0.5h),b为键的宽度,h为键的高度,L为键的长度,l为键的工作长度,d为轴的直径,[σp]为键·轴·轮毂三者中许用挤压应力最小者,则挤压应力σp= 2 T k l d \frac{2T}{kld} kld2T≈ 4 T h l d \frac{4T}{hld} hld4T≤[σp]。
普通平键按结构可分为三种:A型为圆头平键,l=L-b;B型为方头(平头)平键,l=L;C型为单圆头平键,l=L- b 2 \frac b2 2b。
导向平键连接和滑键连接常用于动连接,其主要失效形式是工作面的过度磨损,因此应限制其工作面上的压强。按工作面上的压力进行条件性强度校核计算,应满足p= 2 T k l d \frac{2T}{kld} kld2T≈ 4 T h l d \frac{4T}{hld} hld4T≤[p]。
平均应力σm= σ max + σ min 2 \frac{σ_{\max}+σ_{\min}}2 2σmax+σmin,应力幅σa= σ max − σ min 2 \frac{σ_{\max}-σ_{\min}}2 2σmax−σmin,循环特性r= σ min σ max \frac{σ_{\min}}{σ_{\max}} σmaxσmin,对称循环疲劳极限为σ-1(r=-1),脉动循环疲劳极限为σ-0(r=-0),屈服极限为σs,强度极限为σb。
弯扭组合强度计算:σca= M c a W \frac{M_{ca}}W WMca= M + 2 ( α T ) 2 W \frac{M^2_+(αT)^2}W WM+2(αT)2≤[σ-1],扭转切应力为0.3时,α=0.3;扭转切应力为脉动循环应力或未知规律时,α=0.6;扭转切应力为对称循环应力时,α=1。
疲劳极限综合影响系数Kσ= 1 β q \frac1β_q β1q( k σ ε σ \frac{k_σ}{ε_σ} εσkσ+ 1 β σ \frac1{β_σ} βσ1-1),βq为强化系数,kσ为零件的有效应力集中系数,εσ为零件尺寸系数,βσ为零件的表面质量系数(默认为1)。
材料疲劳常数ψσ= 2 σ − 1 σ 0 \frac{2σ_{-1}}{σ_0} σ02σ−1-1。实际零件中,σ-1e= σ − 1 K σ \frac{σ_{-1}}{K_σ} Kσσ−1,ψ’σ= ψ σ K σ \frac{ψ_σ}{K_σ} Kσψσ。
以下皆假设应力变化规律r=C(常数)。
零件的极限应力线图中,纵轴σa上有点A,横轴σm上有点C。折线AG满足ψσeσm+σa=σ-1e,即ψσσm+Kσσa=σ-1;折线GC满足σm+σa=σs,折线AGC即为零件的极限应力线,点D( σ 0 2 \frac{σ_0}2 2σ0, σ 0 2 K σ \frac{σ_0}{2K_σ} 2Kσσ0)在直线AG上。△OAG为疲劳安全区,△OGC为塑性安全区。
由零件的工作应力σmax和σmin可求出其工作应力点M(σm,σa)。若M落在疲劳安全区内,仅有正应力时,安全系数Sca=Sσ= σ − 1 K σ σ a + ψ σ σ m \frac{σ_{-1}}{K_σσ_a+ψ_σσ_m} Kσσa+ψσσmσ−1≥S;仅有扭转切应力时,Sca=Sτ= τ − 1 K τ τ a + ψ τ τ m \frac{τ_{-1}}{K_ττ_a+ψ_ττ_m} Kττa+ψττmτ−1≥S;两者都有时,Sca= S σ S τ S σ 2 + S τ 2 \frac{S_σS_τ}{\sqrt{S_σ^2+S_τ^2}} Sσ2+Sτ2SσSτ≥S。若M落在塑性安全区内,则安全系数Sca= σ s σ max \frac{σ_s}{σ_{\max}} σmaxσs≥S。
机械零件受规律性不稳定变应力时的疲劳强度计算:根据疲劳损伤累积假说,用线性疲劳累积计算方法可知,若循环基数为N0,特征值为r的极限应力为σr,疲劳曲线方程指数为m,在第i次工作时以应力σi循环了ni次,则有∑niσim≤N0σrm。
1.了解滑动轴承的结构形式
2.了解滑动轴承润滑剂的选择
液体动压滑动轴承中,轴承直径间隙Δ=轴承孔直径D-公称直径d,半径间隙δ=轴承孔直半径R-轴颈半径r,相对间隙Φ= Δ d \fracΔd dΔ= δ r \fracδr rδ。
偏心距为e时,偏心率(相对偏心距)ε= e δ \frac eδ δe,最小油膜厚度hmin=δ-e=δ(1-ε)=Φr(1-ε)。
形成流体动力润滑的三条件一典例:
(1)两摩擦表面具有一定的相对滑动速度
(2)充分供应具有适当黏度的润滑油
(3)相对运动的两表面形成收敛的楔形间隙,使润滑油从大口流入、小口流出。
典:上横左,下捺静(指课本上的例图中,上面的水平板向左移动,下面的右斜面静止);动静面对换时,速度方向也改变;两板水平翻转后速度改变,垂直翻转后速度不变。
0:双列角接触球轴承
1:调心球轴承
2:调心滚子轴承
3:圆锥滚子轴承
4:双列深沟球轴承
5:推力球轴承
6:深沟球轴承
7:角接触球轴承
8:推力圆柱滚子轴承
N:圆柱滚子轴承
NN:双列圆柱滚子轴承
QJ:四点接触球轴承
首先判断轴承是正装/面对面放置(SI→[-…←Fa…-]←SII)还是反装/背靠背放置(SI←]-…Fa→…-[→SII)。
设两轴承处所受的径向力为Fr,两轴承处所受的轴向力为Fa。
先将外力等效为轴上外力+弯矩,然后分别算出两轴承处的水平径向力FH和竖直径向力FV,最后分别求出径向合力Fr。
派生轴向力Si可能为eFri或 F r i 2 Y \frac{F_{ri}}{2Y} 2YFri,因题而异。
当SI
当SI>Fa+SII时,轴承I放松,轴承II被压紧,则FaI=SI,FaII=SI-Fa。
默认当 F a i F r i \frac{F_{ai}}{F_{ri}} FriFai≤e时,当量动载荷Pi=fpFri;当 F a i F r i \frac{F_{ai}}{F_{ri}} FriFai>e时,当量动载荷Pi=fp(XFri+YFai)。用较大的当量动载荷验算寿命。载荷平稳时fp=1。
轴承的额定转速寿命(基本额定寿命)L10= ( C P ) ε (\frac{C}P)^ε (PC)ε(转),球轴承中ε=3,滚子轴承中ε= 10 3 \frac{10}3 310。
轴承的额定时间寿命Lh=α1L10= 1 0 6 60 n ( C P ) ε \frac{10^6}{60n}(\frac CP)^ε 60n106(PC)ε(小时),α1为寿命修正系数。
工作温度小于等于120°时,ft=1;考虑温升时,引入温度系数ft<1,将上面的C换成Ct=ftC,则L10= ( f t C P ) ε (\frac{f_tC}P)^ε (PftC)ε,Lh= 1 0 6 60 n ( f t C P ) ε \frac{10^6}{60n}(\frac{f_tC}P)^ε 60n106(PftC)ε。
了解常用联轴器、离合器的特点、选用离合器制动器
在凸缘联轴器中,用螺栓嵌入长度较短的一部分作为挤压面积,螺栓和联轴器中许用挤压应力较小者计算。
若万向联轴器在极端位置时,两轴对远铰接点的距离分别为r1和r2,则铰接点的速度v=ω1r1=ω2r2。一般地,两轴夹角为α时,ω1cosα ≤ ω2。
若单圆盘摩擦离合器的接触面许用压力为[p],摩擦系数为f,圆盘大径为D1,小径为D2,则其最大压紧力F满足 4 F π ( D 1 2 − D 2 2 ) ≤ [ p ] \frac{4F}{π(D_1^2-D_2^2)}≤[p] π(D12−D22)4F≤[p],平均直径Dm= 1 2 \frac12 21(D1+D2),最大转矩T= 1 2 \frac12 21FD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