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孔CT交叉梯度联合反演算法

跨孔CT交叉梯度联合反演算法

利用交叉梯度函数的结构约束作用实现多种跨孔CT的联合反演。

文章目录

  • 跨孔CT交叉梯度联合反演算法
    • 1、跨孔CT原理
    • 2、跨孔CT正演算法
      • 2.1 多模块快速推进算法
      • 2.2 最短路径法弯曲射线追踪
      • 2.3 胖射线追踪
      • 2.4 直射线追踪
    • 3、跨孔CT正演模型
    • 4、交叉梯度联合反演结果
      • 4.1 单独反演结果
      • 4.2 联合反演结果
    • 5、联合反演结果评价
      • 5.1 交叉梯度项数值
      • 5.2 归一化均方误差

1、跨孔CT原理

跨孔CT是根据异常体与围岩存在物性差异(电性差异、弹性差异),分别将传感器放置于两个钻孔中,通过观测对应的地球物理场数据来反演地下介质参数的分布。其基础是经典的拉动变换,通过一定的数学计算,可以将复杂的场的数学物理公式转化为线性方程组,从而进行层析反演。
跨孔CT交叉梯度联合反演算法_第1张图片
如上图所示示意图,假设地下介质中有一个充水溶洞,(充水溶洞与周围介质既有电磁波吸收系数差异,又有地震波速度差异)。在溶洞两边分布打一个钻孔,将发射探头与接收排列分别放置在两个钻孔中,然后以扇形扫描的观测方式采集数据,获取观测数据。

2、跨孔CT正演算法

相关的算法在我的博客中已有详细说明,在这里直接放上计算结果。跨孔CT正演的目的有两个,一是通过对模型进行正演得到模型观测数据,二是通过射线追踪得到得到反演雅克比矩阵的近似值。

2.1 多模块快速推进算法

2.2 最短路径法弯曲射线追踪

2.3 胖射线追踪

跨孔CT交叉梯度联合反演算法_第2张图片

2.4 直射线追踪

3、跨孔CT正演模型

建立了一个简单的模型验证联合反演算法的正确性。观测系统及模型图如下所示。
观测系统图:
跨孔CT交叉梯度联合反演算法_第3张图片
速度模型图:
跨孔CT交叉梯度联合反演算法_第4张图片
吸收系数模型图:
跨孔CT交叉梯度联合反演算法_第5张图片

4、交叉梯度联合反演结果

遵循控制变量的原则,保持其他参数均不变,仅改变交叉梯度项的约束权重,对比单独反演和联合反演的结果。

4.1 单独反演结果

下图为单独反演的结果,左图是速度模型,中间的图是吸收系数模型,右边的图是交叉梯度函数分布图。
跨孔CT交叉梯度联合反演算法_第6张图片

4.2 联合反演结果

下图为不同权重的联合反演结果。
跨孔CT交叉梯度联合反演算法_第7张图片
跨孔CT交叉梯度联合反演算法_第8张图片
跨孔CT交叉梯度联合反演算法_第9张图片
跨孔CT交叉梯度联合反演算法_第10张图片

5、联合反演结果评价

采用两个指标评价反演结果,即交叉梯度函数与归一化数据均方误差。

5.1 交叉梯度项数值

跨孔CT交叉梯度联合反演算法_第11张图片
当约束权重为0时(图中黑色的线),交叉梯度函数明显较大;约束权重不为0时(图中彩色的线),交叉梯度函数较小。

5.2 归一化均方误差

跨孔CT交叉梯度联合反演算法_第12张图片
单独反演和联合反演数据归一化均方误差都较小,联合反演算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你可能感兴趣的:(反演成像,地球物理,联合反演,跨孔CT,射线追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