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龙宣布:小程序1月9日正式上线!

每日一言:理想的路总是为有信心的人预备着!

在今天的微信公开课广州PRO版上,“微信之父”张小龙宣布:希望小程序1月9日正式上线!


张小龙宣布:小程序1月9日正式上线!_第1张图片

以下为张小龙关于小程序的演讲内容:


去年说了应用号启动,今年同事问我要不要参加公开课,要不要讲解应用号,我内里很纠结,应用号不同于其他产品,微信一直是先做后说,但应用号不是这样的。


我们应该有新的形态,不仅是订阅和推送能力,而是新的能力,类似于应用程序,通过更加复杂的接口,不再纠结于扩充公众号,完全可以跳出公众号,可以做出一种新的应用形态。



小程序是“让用户用完即走”。


我们当时提出“小程序是让用户即走”,后来发现很多业内人士都来笑话我说,因为微信有足够的用户数与黏度,所以才能这么说。但对其他产品来说,如果才能黏住用户,才是目标。


大家对用户黏度有些误解。


这里有一些简单的逻辑:我认为任何一个工具,都是帮助用户提高效率,用最高效率的方法,完成任务,这是工具的目的与使命。微信也是一个工具,也是帮助用户用最高效的方法完成任务,就是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任务,也就是说,一旦用户完成了任务,就应该去做别的事情,就不会停留在产品里。


这就是用完即走的含义。


我对公司毕业生的培训里,一个毕业生问我说:微信的战略是什么?


我当时只跟他说了一句话:微信是一个工具,我们应当如何做完这个工具。


可能很多我们同事也不太理解工具的意义,因为在很多人眼里,微信不仅仅是一个工具,而是一个平台,但我不是这么想的。


我认为微信是一个工具,这是一个非常宏达的目标。我不认为说工具是一个低层面的东西。


事实上,人类进化到现在的进程,是因为人类会使用工具。工具有好坏之分,做一个非常好的工具,难度是非常大的;但如果我们要做一个平台,我们不知道要做什么。


对一个好的工具来讲,体验非常重要。所以这个理念会贯穿在我们产品里。



微信需要克制吗?


举个例子,我们创始人之一Tony也给我们说,其实微信团队保持了很克制的心态来做这个事情,很多人也认为微信在这样产品里,很克制。


其实我当时听到这样的评论是有点惊讶的,因为克制这个词从来没有在我脑袋里出现过。做一件事情需要很克制的话,是一种自我压制的行为。但我并不认为我们在做这样决定的时候,要自我压制,要切割掉很多我们想做的事情。


相反的,我们是在做很多决定的时候,反而想的是去判断什么样的东西是合理的。合理性才是我们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我们舍弃了很多原来想要做的很多事情,不是说我们很克制,想努力少做一点,而是发现我们有很多事情是错的,很多想法是验证不通,如果我们硬要做这样的事情,是行不通的,所以才舍弃掉。


我们希望在微信以及微信相关的产品里,不管添加什么进去,都希望展现给用户的是有价值、有用的东西。


用完即走会提现在微信方方面面,我们会尽可能去帮助用户缩短时间,不会无用地消耗大家的时间。


微信用户在微信里耗费的时间是非常多的,这种因素从来不是我们考虑的目标。因为用户在微信里花费多少时间,而是用户来处理时间需要的,而不是我们的目的。


在微信里我们会看到,看起来表面上会有很多克制的地方,其实我们并不想去拖延用户,完成他需要的事情的时间,而是帮助他快速完成。


从这个理念里延伸出来,以至于微信会是大家想看到的样子。



微信今年春节可能不会做摇红包活动。


我举一个例子,很多同事也在问我说,今年春节我们会有什么样的红包活动。其实在内部我经常跟大家说,微信作为一个工具,不应该有太多节日性的运营活动,尽可能少才对。因为工具本身是一个日常使用的,不应该因为节日而变动。


前两年我们做了红包的活动,很多人用,这对于微信支付刚起步,通过春节红包带动更多的人来进入微信红包的使用里。今年我们考虑这个时候,不一定要再做类似的活动,微信摇红包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了。基于这样,今年春节在微信里可能不再有这样的红包活动。


这样微信用户在春节里有更多的时间跟家人相处。


有了这样基础产品的体验,延伸出来帮我们去做决定。


就像上次公开课所讲的一样,对于公众平台,我们甚至没有一个公众化的入口,让大家来体验到底要订阅什么。很少量用户看过来完全不能满足需求,但任何产品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我们更多地是遵守自己的产品理念来做这样的取舍。


我今天想利用这样机会,跟大家分享一样我对小程序的理解和想法。



关于小程序的梦想。

 

刚才大家看了屏幕上这张照片,其实是小程序启动那一天大家的状态,在当时来说,还没有想好这个名字叫小程序,也没有把小程序作为一个非常完整的定义,只是说应该往这个方向走,提供一个完整服务的形态。

 

我希望我们宣布出来后,给团队更大的压力感,既然我们已经宣布了,就一定要努力去做好这个事情,在这个一连串的过程里,我们也做了很多次的碰撞和思考,其实在这个过程里,小程序慢慢找到了自己的定位、自己的具体形态应该是什么样。

 

但之前我们只做了小程序的内测,从来没有对外界解释过小程序到底是什么,应该怎么使用。今天利用这个机会来比较完整地阐述一下我们是怎么看待小程序的。

 

我自己也特别兴奋在这样的时间,来讲述关于小程序的故事,因为对于我过去经历比较了解的人可能知道,我过去花了很多时间来写程序,我一直认为做程序员那段时间特别宝贵,当你做一个程序的时候,你是进入到一个不太一样的世界,用程序的语言在虚拟的世界里,塑造出一个完成虚拟化的产品。

 

我想想很多程序员都有一个梦想,除了自己写一个程序,有没有可能再写一个可以运行程序的程序,这意味着是一个操作系统,我不认为我们有能力去做一个系统,但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有机会去做一个。

 

我今天就是怀着这样自豪和兴奋的心情。



张小龙所经历过的互联网发展。

 

在说小程序之前,我想先回顾一些PC的发展历程。

 

可能我年纪比较大,经历了PC到移动互联网时代,最早的时候还是DOS系统,处于不能联网的时代,那时候应用程序需要光盘或软盘来跑,跟外界没有交互,就像单机游戏一样。

 

有了互联网以后,进入了互联网的范围。在互联网里,我们发现应用程序的定义有了变化,但还是跟单机时代一样,是一种程序,一种代码的载体展现出来,只不过每个程序有了可以访问网络的能力。

 

我觉得互联网有一个特别伟大的发明,就是World Wide Web(万维网)的出现,使得互联网时代出现了大量的网站,在网站在可以被任何人访问到。这个时候出现的情况是,我 们可以去写一个基于网络的应用程序,去服务网站。大家都非常怀念网站的这段历史,用得最多的工具是浏览器。

 

几年前我们进入到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个时候使用电脑的场景又发生了变化。在PC互联网时代,很多人因为输入法的障碍,可能无法使用电脑;但移动互联网时代使用手机,就出现了可能。



移动互联网之后的互联网形态:智能眼镜。


智能手机的功能比当时的PC要强,使得每个人都能使用,都能接触互联网,这个时候人们访问网络的方式,更多的是从PC端过度到网页的形态。我想展望一下,在移动互联网之后,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形态,大家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去访问网络服务。

 

这个可能非常难想,我个人脑海里会浮现出一下,可能在手机之后,会有类似眼镜之类的设备,变得非常智能化的时候,可能整个PC智能系统藏在眼镜里,屏幕可能比现在还要大,可能十年以后可以投影到我们的视网膜里,通过眼镜就可以看到,日常可能带着眼镜到处跑,大家可以想一下,到时候会是什么系统运营。

 

那个时候应用程序应该跟现在不一样,我希望到时候眼镜里不需要现在这样要安装应用程序的过程,希望我眼镜看到哪里,相关的应用程序就在哪里。

 

举个例子,比如我看到房子里的一盏灯,我透过智能眼镜,看到灯的时候,灯的上方就可能像现在AR一样出现一个虚拟的开关,这个开关是出现在真是物品上的虚拟程序。

 

同样可以想象非常多的场景。但你走到公园门口的时候,可能门口会自动出现门票的程序,也就是当你看到任何实物的时候,这个实物背后的应用程序会自动浮现出来,然后通过眼镜或者别的方法启动或应用,比如进行购票。

 

在未来智能眼镜里,你会发现应用程序已经是完成不同的形态,跟我们现在手机里的程序完全不一样,是真正所见即所得,这不是PC时代UI画图的所见即所得,而是我们见到的具体事务,就包含了具体信息、对信息的处理在里面。

 

这是我对未来应用程序的一种希望吧。我认为应用程序应该是无处不在,又是随时访问的状态。



什么是小程序?

 

未来智能眼镜时代和智能手机时代是不同的。这种不同会带来应用程序形式上的不同,智能手机相对于PC时代,形式上的不同。手机是人自体的延伸,PC无法说成是自体的延伸。手机是手的延伸,帮助去触达更大的世界。这也是为什么手机为什么可以做比PC更多的东西,摇一摇,扫一扫,都是手机不同于pc的含义。


将来,可能智能眼镜的时代,同样会有这样的区别。眼镜能实现真正的“所见即所得”。

 

总结定义里,小程序到底是什么东西。

 

1.小程序是不需要安装的。


用过Windows的人都知道,有一个叫程序管理的东西,用户会用很多时间查看程序的问题,智能手机让这个过程变得更加轻松。但还是存在一个问题,所有的程序都要预先的下载和安装才能使用。很繁琐,但我们从没想过是不是可以不去下载和安装,这就是我们提出小程序的原因。

 

2.触手可及。


我很喜欢之前微软的比尔·盖茨的《信息就在指尖》,他当时就认为互联网会给人类带来很大的变化,信息唾手可得。那个时候是PC时代,是没有机会的,只有手机才可以。


这里的触手可及,是手机就在手边的时候,可以通过手机获取周边的消息进行获取。这里的触手可及的意思是,我们想要看一盏灯,我们可能只需要用智能手机对其扫一下,这盏灯的应用程序已经启动了,直接使用就可以了。类似于博物馆的场景里,用户可能用扫一扫,就可以获取当前物品的信息。

 

3.用完即走。


开始用了很大的篇幅解释了用完即走,比如我们到了餐馆,排队或者点菜。我们不需要下载餐馆的应用程序,只需扫一下二维码,进入餐馆的小程序,来点餐,下单。用晚餐之后,不用去想如何卸载这个程序。

 

4.不需要卸载。

 

小程序用完全不同于过去的应用程序和APP的形式呈现,是一种完全不同的应用组织形态。所以,在这里大家可能明白一个概念,小程序是一种比现有的APP更加灵活,唾手可能的形态。


我们为什么需要小程序,我们最开始在做的时候,我们并不是要改变应用程序的存在模式,而是想改变一个应用需求。刚才回顾了PC时代的变化,企业很难通过互联网的PC来做服务的,当时就有一个企业做了类似于表格的程序。

 

互联网的出现,是所有的企业都可以建立网站,通过网站让自己的服务放到网上,让任何访问自己的人都可以使用到。改变互联网的不是应用,而是有更多的网站出现,踊跃出很多互联网公司。


在移动互联网崛起的时代,很多互联网公司开始想在手机端做应用,但现实并没有像这些企业所想的那样。更多的用户,每天只习惯使用一个APP,而不是很多的APP。与PC端不一样,跳转网页很方便。用户在手机里不会访问很多的APP,或者说不会为了访问企业的服务,专门下载APP。


很多企业发现,无法通过APP将服务放在智能手机上。在公众号出现后,更多的企业会将服务放到公众号上去。很多的企业,甚至小餐馆也在门口放一个二维码,做自己的公众号,PC端也无法将其服务放在上面。对于餐馆来说,他在意的是怎样能搜集到更多的用户,每天给搜集到的用户推送消息。


公众号,在这里变成了一个客户关系关系,或者说消息推送器。

 

在PC互联网时代与网站不同,PC不会对用户进行骚扰,但也能让用户访问到。移动互联网时代,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缺少了一种有效的载体。市场里有一个需求,所以在构思小程序时,想小程序存在的位置在哪里。


对于这么多的企业,把服务线上化,但如果发现做了很多的东西没有出现新的东西,就证明会有新的呈现形式出现。在机场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深圳机场的广告牌,在每一个牌子上都有一个二维码,这个二维码是一个微信公众号的二维码。


回顾在PC时代,那时候会印上很多自己的网站地址,这是一个标配。很高兴,公众号的二维码成为了广告牌的标配。不太高兴的是,当我们看到广告了解服务时,还需要我订阅他们,以前广告会贴一个地址,让用户自己去看他有什么服务。


一个广告牌,不应该贴一个订阅的号,应该贴的是展现服务的链接。而这个连接应该是类似小程序的东西。了解广告背后的信息,这样的事情应该小程序去实现。包含了去扫一下,就可以获得他的信息,或启动小程序。


就像以前搜索网址一样,对于用户角度来说吗,这样的方式更是用户所需要的。小程序对于过去pc互联网时代,类似于网站的服务,不同于公众号订阅号的,更加直接的服务。想象成pc时代的网站,会更好的理解什么是小程序。

 

我之前发过一条朋友圈,2012年5月23号,PC互联网的入口在搜索框,移动互联网的入口在二维码。当时公众号还没发布,只是想象有公众号的东西。PC时代想找到网站,所以搜索框很重要,智能手机时代,更多的是跟线下有关,线下的服务通过扫二维码更容易产生联系,体验服务。添加公众号,添加好友,扫一扫都是微信里很基础的功能,扫一扫成为微信触达周边最基本的方式。


回顾PC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小程序对于过去互联网时代对应于网站。对于小程序的东西,我们本质上来说,更希望的是现在智能手机里能够更快的体验到服务。体验比网站好很多,也比APP好很多,不像下载一个APP一样麻烦。

 

我相信很多的人会关注,小程序在微信里到底会在哪里。或者大家在做小程序时应该往哪里去做。小程序在微信里是没有入口的,很多人看到小程序会觉得这是机会,应该第一拨上去,分享红利。


非常遗憾,公众号是没有入口的,如果没有订阅过公众号,是找不到入口的。小程序也是一样。这与之前提到的产品理念有些相关。微信里提倡的是去中心化的结构,现在你也不可能在微信里找到一个订阅号的入口,里面有排行等等的东西。微信里没有入口的时候,所有提供公众号的企业,会把二维码贴到各个地方去。


如果我们有一个基础入口的话,大家就想抢这个入口。如果有推荐的话,就会有更多的想去订阅。



小程序的入口在哪里?


大家关注小程序,可以想象一下,未来用户更多的是从哪里去启动,大家都关心这些问题。


1.小程序的入口在哪:没有入口。

 

第一波上去获得流量红利,但是很遗憾,公众号在微信里面没有入口,没有订阅就没有入口。小程序也是,如果没有运行,是找不到小程序入口的。跟之前的产品理念相关,去中心化。

 

分类、排序,从公众号的第一波就是这样的,所有提供服务的企业,他们会想办法push到能push的地方,实现了公众号的入口不是在微信里,而是在二维码里。如果我们有一个基础的入口,大家可能抢夺这样一个入口,有推荐,也不好,就有跟多人订阅。

 

对于大家关注小程序来说,用户从哪里启动它,更多希望,来自于扫二维码。所有人坐车要先去汽车站买票、坐车,他们希望用小程序解决这个问题,把购票小程序的二维码贴在车站,直接进去买票,不用排排队。一个小程序二维码,在公交站,看下一班车什么时候来。

 

所以鼓励小程序以二维码的方式出现。

 

2.小程序会不会有一个商店去下载小程序?

 

其实,不会有,没有下载过程,所以不会存在。想要浏览的,找的,查找是另外一回事情。不做app分发中心,没有这个想法,就像公众号一样,这应该是没有中心入口的。不会做分类、推荐,关于推荐,大家会认为,为什么不把用户感兴趣的推荐给他们,用在公众号里,一样,不会做推荐。在微信里,考虑过机器推荐和社交推荐,朋友圈类似社交推荐,朋友圈文章,朋友起到了推荐器的作用。如果系统来做,可能没有朋友来做的好,系统会推荐给你接触过的东西,学习你的历史。你的朋友可能会因为你看了电影推荐给你,机器会根据你喜欢的去推荐给你,所以在微信里更多依赖的是社交推荐。小程序一样,不会因为你学英语的小程序,就反复推荐你学英语的小程序。

 

3.小程序有没有订阅的关系。

 

很多人关注的问题,做一个订阅号,会收到粉丝,并从粉丝数判断价值,小程序不会,目的不是收获粉丝,只有访问量,因为粉丝不意味着你有足够多的访问量。在PC互联网时代,访问一个网站,不需要成为它的粉丝,需要订阅,可能你早就死掉了。小程序是访问的关系,和公众号本质上截然不同,小程序不是一个公众号,是一种新的形态。

 

4.小程序能不能推送消息?

 

不能。能推送的话,就意味着你访问的每个网站,都会推送你消息,你会疯掉的。访问网站留下邮箱地址,小程序一样,做了一样的操作,会给一个通知的机制。不是说谁来就能获得推送,而是,是一种有限的推送能力,限制非常严格,不希望垃圾邮件的事情再次发生

 

5.能不能分享?

 

肯定不能分享到朋友圈。可以分享到聊天、群,分享到群和聊天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内部讨论的时候,分享到一个群,刚开始的形态很简陋,发到一个群里而已,只是做了一个传播,群里的人你们也去使用这个小程序吧,分享不仅仅是这样,分享更多希望带来一种协作方式。


例子:大家做个小程序,投票功能,发到群里,意味着群里每个人立即启动,投票,并看到其它人的投票。大家访问的是同一个小程序的任务,这样一个任务是可以被群里所有人共享,其他人也都可以看到。这样一个想法,会有很多协作式小程序。

 

小程序页概念。比如一个股票,我用小程序,我打开的是0700这样一个页面,分享出去只是0700这样一个页面,看到的人也只是看到这样一个页面。希望分享一个活的信息过去,不希望大家重新运行这样一个程序,而是直接触达。现在没有做到,但是想象,比如一个时钟的小程序,不用点击就可以看到时钟在运转,非常期待。对于协作会起到很大帮助,对于要完成任务的小程序。

 

6.小程序能不能做游戏?

 

不能。

 

7.能不能搜到?

 

早一点小程序,就可以利用前期流量,很遗憾的是,更希望小程序不是流量分发方式获取用户,而是通过用户触达方式,需要的时候使用,而不是不需要的时候被推荐。所以对于搜索,可以搜到,但是极力限制搜索能力,避免被滥用。

 

8.小程序和公众号的关系。

 

和公众号没有什么关系。独立的关系。但是因为公众号和小程序是一个企业开发,一你哥哥有某种关联,目前的关联是,在公众号里,可以看到它还做了哪些小程序,或者在小程序里可以看到它做了哪些公众号,可以互相跳转。

 

既然它突出二维码,那么微信里会不会对线下的店有提示?附近的小程序,是指附近有哪些店提供小程序,可以看到并立即打开并买一些什么东西。



演讲最后,张小龙问现场观众,大家预计小程序什么时候会正式上线?他做了提示,演讲开始的那张照片上的日期是1月9日,他希望2017年1月9日小程序正式上线!


你可能感兴趣的:(微信,张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