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识点总结:
1、阵列的基本作用:阵列信号处理是指将一组传感器按一定的方式布置在空间不同位置上,形成传感器阵列,用传感器阵列接收空间信号,相当于对空间分布的场信号采样,得到信号源的空间离散观测数据。的任务:从噪声和干扰中检测有用信号,估计信号波形,对接受的信号与噪声场进行时空谱估计,估计信号到达方向;对信号源定位。
阵列信号处理的两个主要方面:波束形成、参数估计。
波束形成的功能:形成基阵接收系统的方向性;进行空域滤波,抑制空间干扰与环境噪声,提高信噪比;估计信号到达方向,进行多目标分辨;为信号源定位创造条件,为目标识别提供信息。
波束形成处理过程是:采用空间分布的传感器阵列采集场(声场、电磁场)数据,然后对接收的阵列数据进行线性组合处理得到一个标量波束输出,该处理器称为波束形成器(设计线性加权系数时候有选择性的使某些频率通过,抑制其他频率,因此也称作空域滤波器)。
建立模型的时候,注意是窄带信号还是宽带信号,窄带信号相对于信号的载频而言,信号包络的带宽很窄(包络是慢变的)。窄带波束形成器的实现方法有:正交解调得到复包络后加权求和波束形成;相移法波束形成。宽带波束形成器的实现方法:频域DFT实现(频域快拍模型的建立形成,以窄带波束形成器为基础);时域FIR形成。
低旁瓣可以抑制来自旁瓣区域的干扰,降低目标检测的虚警概率,窄的主瓣可以提高目标方位分辨能力。
2、阵列流行向量:包括阵列输出的推导;v(k)的推导(特殊:在z轴正向、SULA)。
3、波束图函数的推导:延迟求和波束形成器的推导;ULA、SULA的波束图的推导。
4、波束的基本参数:ULA的波束图下进行HPBW、主瓣、瑞利限、旁瓣、零点、栅瓣的推导;以及确定N值时波束图的表达式和零点、旁瓣(第一旁瓣)、栅瓣(第一栅瓣)位置。
5、指向性指数和阵增益:D、DI、AG、WNG(特殊情况下:SULA:D=WNG)
6、线列阵在不同加权系数下的波束图:均匀加权、DC加权(DC加权特点、实现五步)
7、频域快拍模型以及频域快拍的形成∆T的选择要求。
8、最优波束形成:MVDR(capon)波束形成器(其阵增益与CBF的阵增益比较)
9、对角加载:使用对角加载来对抗DOA失配和阵列扰动的影响。有效降低由于样本数不足带来的估计协方差矩阵时的误差,避免了波束图畸变。
10、目标方位估计估计方法:pisarenko和MUSIC算法形成的空间谱表达式(窄带)。
二、具体知识点:
1、均匀线列阵、波束扫描(主、旁、栅如何变化?)
当波束指向法线方向时,波束图具有最窄的主瓣宽度;随着阵列指向逐渐远离法线方向,主瓣一直指向所调方向并且展宽;除了指向法线方向外,主瓣都关于法线方向不对称;进行波束扫描时,主瓣宽度和旁瓣级不变,主瓣指向方向随着波束扫描的角度发生变化;在SULA(d=lamda/2)中,在端射方向的另一侧产生栅瓣。
举例2:使用matlab进行仿真说明:(代码review3.m)
Matlab仿真:(只变化d/lamda的值)
阵元个数不变,当阵元间距(d/lamda)变大时,主瓣变窄,旁瓣变多;当阵元间距变小时,主瓣变宽,旁瓣变少.当阵元间距d>lamda/2时,可视区域出现栅瓣。对于均匀线列阵,不管间距是多少,第一旁瓣级是-13.5dB.此外:余弦加权也使得相比于均匀加权主瓣变宽。
3、指标:主瓣/旁瓣/DI/Ag/WNG(一个公式)
(1)空域采样定理d/lamda<=1/2;(采样的周期要小于等于信号周期的一半,才不会出现混叠即栅瓣)
(2)阵列扫描:通过时延实现阵列扫描:
5、任意结构阵列,对于远场信号,其v(k)如何推导?
6、延迟求和波束形成器(CBF)常规波束形成推导频率-波数响应函数、波束图:
7、均匀线列阵的波束图——>半波长间隔的ULA(均匀线列阵),其波束图B如何推导?
7-1如果阵元是按照下图的z轴正向摆放的,则阵列流行向量和频率-波数响应函数要变化:
8、均匀线列阵波束图中,零点\旁瓣\栅瓣对应的角度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