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原理与概述】微计算机概述

微型计算机出现的历程

1946年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ENIAC诞生;

1958年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诞生;

1964年第三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1971年第四代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微型计算机出现。

性能指标:

一、字长

  1. 位:计算机储存数据的最小单位,机器字中一个单独的符号“0”或“1”被称为一个二进制位,它可存一位二进制数。
  2. 字节:是计算机存储容量的度量单位,也是数据处理的基本单位,8个二进制位构成一个字节。一个字节的存储空间称为一个存储单元。1存储单元 = 8位
  3. 字:计算机处理数据时,一次存取、加工和传递的数据长度称为字。一个字通常由若干个字节组成。
  4. 字长:CPU一次同时传送和处理的二进制数码和位数。字长决定CPU的寄存器和总线的数据宽度。

二、主频

        计算机的时钟频率,CPU单位时间内(秒)内发出的脉冲数,单位GHz,主频决定主机的工作速度。

1K = 10^{3}Hz        1M = 10^{6}        1G = 10^{9}

 1ms = 10^{-3}        1\mu s = 10^{-6}        1ns = 10^{-9}

三、存储容量

存储器:

  1. 主存(内存) 基本单位是字节
  2. 辅存(外存)

存储容量 = 存储单元个数 * 存储字长

主存容量,指主存存放的二进制代码的总位数。

1024= 2^{10}=1k

2^{20}=1M

2^{30}=1G

16GB= (16*2^{30}*8)bit

存取时间:启动一次存储器或I/O操作到完成该操作的时间。

存取周期:操作线路的回复时间。

【微机原理与概述】微计算机概述_第1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计算机系统,1024程序员节,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