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要离开大爱的罗马了,说一个意大利帅哥再走吧。
自幼便才华横溢的他,目若朗星,鼻梁英挺,棱角分明的脸上写满了古典的优雅。 那微卷的棕发和稀嘘的胡喳,神乎其神的刀法,更是让他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像漆黑中的萤火虫一样,那样的鲜明,那样的出众。
是的,想必你已经猜到了,今天我们的男主角就是:
哦,Sorry,一不小心,说成前意大利中卫、男神内斯塔了。。。
言归正传,这里要说的那个人,其实是他:
吉安·洛伦佐·贝尼尼(1598-1680年),意大利帅哥一枚,巴洛克流派的旗帜性人物。贝尼尼的主要成就在于雕塑和建筑,此外他还是画家、绘图师、舞台设计师、烟花制造者和葬礼设计师。这后三个角色让人大跌眼镜,也可见其平生涉猎之广。
涉猎之广,就必须有所取舍。此文单说我们欧洲一路游来所见到的,贝尼尼的雕塑和建筑艺术。
首先是在伦敦的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看到的《Neptune与Triton》。
希腊神话中,海王Neptune乃是掌管陆地与海洋之神(不仅是海)。这里不知道为什么,他双手紧握的三叉戟不见了,估计正在博物馆维护之中。海王Neptune下方是他的儿子Triton,他正吹着号角,宣示着大神Neptune的到来。
海王Neptune值得我们散打一下。这是我们在位于罗马附近,距今近两千年的古城遗址Ostia Antica所见到的海王浴场。
在浴室的马赛克地板上,海神那把标志性的三叉戟终于出现了。他坐在海马拉的战车上,威风凛凛地统摄着四周的海洋精怪与动物。
海神Neptune说完继续说男神贝尼尼,这回是在法王路易十四的凡尔赛宫。
这是贝尼尼1665年访问巴黎时为法王路易十四所做的半身像。为了这尊雕像,路易十四也是给足了贝尼尼的面子。他罕有地心甘情愿地当起了麻豆摆起了pose,而且前后坐下来摆了13次,真是耐心十足。
虽说半身像的表达空间有限,但在巴洛克大师的手下,人物长长的卷发尤其是飘动的衣襟,却仍传达出王欲静而风不止的动感。风一般的男子……说的是路易十四,更是贝尼尼。
伦敦、巴黎的两个作品只能算是开胃菜,下面轮到罗马了。请系好安全带,真正亮瞎我等24K钛合金狗眼的传世之作要来了。
在罗马的第一个景点是牛得不行的博尔盖塞美术馆。为什么这么说呢?它规定任何时段的参观者不得超过360人,而且每人最多只能参观2小时。事前无数次网购他家的门票未果,无奈直接到现场买票,结果被告知可以立即进场,但只剩下40分钟参观时间……等不到下一个时段了,当即决定进去,一路小跑,专挑重点看。
重点,自然包括了贝尼尼的雕塑。第一件作品与土豪强抢民女有关。
“民女”是春之女神珀耳塞福涅,抢她的“土豪”则是冥王哈得斯。话说这个冥王性格比较低调,正常情况下都是老老实实呆在冥界的人畜无害的静男一枚,除了跑到地面上抢珀耳塞福涅这一次……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啊!怪不得他这么志得意满,与珀耳塞福涅的绝望挣扎形成了鲜明对比。
换个角度就可以看明白,为什么这尊作品被称为最肉感的雕塑。
冥王手背上的血管与筋腱,珀耳塞福涅的大腿被捏出的凹陷之处,在贝尼尼超凡的匠心与才情下,被演绎得栩栩如生。不仅如此,被打磨到光洁细滑的大理石也让人物的皮肤有了吹弹可破的真实感。
要知道,贝尼尼在完成这件作品的时候年仅23岁,真是应验了那句“出名要趁早”啊!
美术馆内贝尼尼的佳作不在少数,再挑一件来说。
在牧羊人大卫投石击打巨人歌利亚的一瞬间,大卫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把一触即发的感觉表达得淋漓尽致。这种一触即发的感觉并没有停顿;此后的续接动作是什么,人们都可以想见,它甚至像电影一般在观者眼前浮现。此时的雕塑不再囿于那一瞬间,而是神奇地在时间轴上移动。
不由得想到了米开朗基罗那尊著名的《大卫》,从表情到形体都是君子引而不发的古典审美,与贝尼尼的巴洛克风相比真是意趣迥异。
之前就说过雕塑的好玩之处,这里再来一发:谁说小盆友就一定觉得雕塑无聊了?
室内的到此为止,一起去看看室外,公共空间中的贝尼尼作品。
纳沃纳广场,一个见证两位巴洛克大师相爱相杀之地。这两位大师,一位自然是贝尼尼,另一位则是博罗米尼。
所谓相爱相杀,是指贝尼尼与博罗米尼在广场上为心爱的女人而展开决斗留下了交相辉映的作品:四河喷泉与圣依搦斯蒙难堂。
四河喷泉位于纳沃纳广场的中心。相比人山人海、人海人山的特莱维喷泉,这里人少了太多。于是可以绕着喷泉,从容欣赏代表着非洲尼罗河、亚洲恒河、欧洲多瑙河以及美洲拉普拉塔河的四河雕塑群。
废话不多说,从照片来静静欣赏。出自贝尼尼之手的四河喷泉,画面不要太美。
真想入住这样的罗马公寓——若有房东见此贴,请速私信……
苦于没有大图,网上挖来一张助阵。
与贝尼尼相爱相杀的博罗米尼所设计的圣依搦斯蒙难堂就在四河喷泉边上,是两人基情的见证。
说起博罗米尼设计的教堂,再怎么脱离主题也得提一下他的代表作四泉圣嘉禄堂。在这里,巴洛克曲线骚到毫巅。
怎么样?配得上做贝尼尼的一生之敌了吧。
贝尼尼的作品和传说,在罗马城到了无处不在的程度。
去看四泉圣嘉禄堂的路上,我们偶然发现了它附近的另一个教堂:奎琳岗圣安德肋堂。
带着买一送一、不看白不看的心理走了进去。顺手把手机拿出来一查,大吃一惊,原来它也出自于贝尼尼之手。立即拿出单反,毕恭毕敬地拍。这是它独特的椭圆穹顶。
写这篇文章,查看贝尼尼资料的时候,惊喜再次出现。原来,吸引我拿出单反细拍的圣天使桥群雕,也是出自贝尼尼的设计。
当时只是走过拍过的这个景点,瞬间有了特别的意义。
期许之中的名作,让我们认识了罗马的贝尼尼;期许之外的,则让我们认识了贝尼尼的罗马。
当罗马城都是他的作品和传说,有意无意都能遇见之时,它便是贝尼尼一个人的罗马城。正如1986年的世界杯,那是马拉多纳一个人的世界杯。
而且,这些作品和传说是隽永而醒目的存在。相比在博物馆内休养生息的文物,四河喷泉、圣天使桥以及圣彼得广场等公共空间的雕塑与建筑,早已超越了热门景点的范畴,升华为这座城市的地理容貌、历史坐标、人文肌理与信仰架构。
贝尼尼与罗马,我已不知道是谁成就了谁。
只知道,若想要不朽,何须学始皇;如贝尼尼一般,就再好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