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6 写作前后的准备

一:尽可能去多读

当我还是个孩子时,我吃过很多食物,现在已经想不起吃过什么,但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我的骨头和肉。

广泛阅读的意义不在于记住了多少东西,有可能只是记住了某一种感觉,某一种思维的“模式”。

下笔有神,出口成章的前提就是脑子里有足够的东西。

正如学画画,你需要赏析很多名家名作;写作,需要博览群书;英语听力口语学得好,就必须要制造足够多的“外语环境”,浸泡在这样的环境下,培养语感。

随着我们自身技能的提高,赏析画作时候,会挑选对我们有用或者我们喜欢的流派;想通过阅读提高自己某方面的知识时,我们会选择某一类适合的书籍;以前的无意识“广撒网”,变成了现在的有意识,有选择。现在的选择更有效率、更有针对性。

二、知行合一

现在我们越来越喜欢在公众平台晒出我们的阅读记录、电影记录,有的人读了很多书,对他自己想要完成的写作目标并没有质的飞跃的提升,但是有的人读书不多,而且全都是精读,你却能直观地看到他的进步。

有时候看书,我们是为了娱乐,有时候却是为了更实际的目标:写作、提高技能、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等等。首先找到自己的目标,其次读书的时候要进行思考,结合自己自身情况,去实践;而不是看过就过了,没有任何改变。

开头的第一步很难,但这一步很重要。有了第一步才会有第二步,改变才会发生,你的目标才会慢慢更近一点。

三、跟着自己的节奏

现在经常看到有人问,精读好还是泛读好?在我看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书籍目标或者书籍用途具体分析;小说泛读就可以,有的技能类书籍需要你列提纲去阅读,还有的深奥一点的书籍甚至需要你去翻阅词典,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还有重要的一点是,你不要跟别人攀比。

一是攀比阅读书籍的数量,每个人读书速度读书目的不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

二是,对方的读书方法不一定适合你,找到适合自己的;

三是,读不下去的时候不责怪自己,现在你读不懂,说明这本书不适合当下的你,放下它,几个月后,几年后再去重读,你会发现总有一段时期,你能读懂了。好东西你不会错过的,错过的就是不适合你的,人和书都一样。

你可能感兴趣的:(day6 写作前后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