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富论读书摘要(1)2021.02.04

一、国富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及作者情况

1、国富论的意义价值、要解决的问题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是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经典著作,是经济学的奠基之作,对于我们认识经济社会运行的基本原理有极大的帮助。他的思想在经济学就像牛顿的理论在物理学中一样重要,其看不见的手的理论,是亚当斯密献给人类的伟大观念。人们出于利己之心自发的进行劳动分工和交换,就可以极大的提高社会生产效率,所有的社会成员都因此而受益。

        国富论是人类历史上第1次对经济学所涉及的问题,进行了系统而完整的论述,他对劳动分工和自由交换的论述,成为西方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理论基石他关于财富来源和劳动价值的理论,后来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思想来源,他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批判和绝对优势学说,是现代国际贸易理论基础,它关于货币发展和银行体系的论述,也对货币银行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蒸汽机发明之前,人类用于生产制造的机器一般只能用人力水力或者是动物来驱动。蒸汽机的发明,让埋藏在地下的煤炭成为工业能源,一下子把人类的生产制造能力提高了几倍,甚至几十倍,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端,把人类从农业社会为主的社会带入以工业制造为主的社会。

        在1776年之前,人类文明已经存在了至少6000年之久,但在这6000年里面,人们的生活水平长期都只能停留在维持基本生存的层面,很少有什么进步。1776年社会生产力才突然呈现爆发式的增长,促成这个伟大转折的标志性事件,主要有两个。蒸汽机的发明和国富论的出版。蒸汽机在生产技术上带来了革命,打破了旧世界的生产方式,而国富论则在人文思想上带来了革命,打破了旧世界的社会组织方式。

财富是什么?是金银珠宝还是别的什么东西?

财富是怎样被创造出来的?应该怎样分配?

一个国家怎样才能聚集更多的财富,变得越来越强大?

2、作者基本情况

        亚当斯密是的经历可以说是一个优等生的标准经历,从最好的中学毕业,进入本地最好的大学,然后再去牛津全国顶级名校读博士,原本毕业后他就可以进入教会任职,就算进入到社会精英阶层了。但他却在牛津经过6年的学习,读了大量的书籍之后,确放弃了牛津大学的博士学位,可以看出是一个尽管表面上是一个听话的好学生,但却不缺乏勇气和特立独行的精神。

3、国富论出现的背景:人类活动区域、欧洲封建领主、大航海时代

        人类活动的区域,大体可以分为4个部分,最大的部分是亚洲和欧洲相连的欧亚大陆,然后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相连的美洲大陆,第三是非洲大陆,第四是大洋洲大陆。

        非洲中部和南部太热,不适合早期人类生存,大洋洲和美洲都与世隔绝,古代航海技术落后,他们跟外边的世界没有联系。人类农业社会之后,人类最主要的活动区域就是亚欧大陆以及非洲北部靠近亚洲大陆的一小片地方,主要是尼罗河下游的埃及。古代农业文明最发达的地方有两个,一个是位于欧亚大陆东端的中国黄河流域,我们称之为黄河文明,一个是位于非洲北部和它相连的亚欧大陆中部的两河流域,也叫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流域,我们称之为埃及两河文明。

        位于欧亚大陆西端的欧洲地区,包括今天德国、法国、英国等地,在古代一直是非常落后的蛮夷之地,那里信奉古老的基督教,几乎没有成型的国家组织,各个地方无数的封建领主控制自己的小地盘,向自己领地内的农民收租,还享有对他们生杀予夺的大权。国王的权力很小,他只是地盘最大,实力最强的封建领主,其他封建领主向国王交税,让他可以养活一支军队抵御外敌入侵,但国王不能干预领主在自己领地的统治。

        教会统治下的这段时间被欧洲人称为中世纪,这是欧洲历史上落后野蛮和黑暗的时代。

        从15世纪到17世纪的200多年,被称为人类历史上大航海时代或地理大发现时代。靠近大西洋的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法国这些国家开始了大航海行动,他们一方面向南绕过非洲大陆,建立了跟印度、中国进行贸易的海上航线,另一方面向西航行发现了美洲大陆。经过200多年的努力,到了17世纪末,欧洲人已经把地球上除了南极和北极以外的地方都探索了一遍,直到这时人类文明才真正成为一个整体。

        航海活动大大增强了欧洲的国王们的权力,航海需要很多钱风险又很大,一般的小封建主负担不起,教会又很保守,不愿意出钱。国王就和商人结合起来,一起出资赞助航海行动,开辟航海航线,然后通过经营海洋贸易大发横财。通过航海活动挣到钱后,国王就可以养得起更强大军队,于是就不断发生发动战争消灭不服从管理的小封建领主。国家权力开始越来越大,逐渐能够跟教会平分秋色,欧洲真正意义的国家开始形成。统一战争又进一步推进了商业的繁荣,以前封建领主割据,每过一个地方商人就要交一次路费,成本太高。国王权力增强之后,商人只需要给政府交一次税,就可以在全国内自由通行和贸易。

4、国富论出现的背景: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

        之前重商主义在中世纪的欧洲,大家是不敢乱说的,否则就会作为异端抓起来判刑,甚至处死。但现在的国王权力大了,很多事情教会说了不算,国家法律说了才算。因此商人们在国王的庇护下就敢于发表跟教会不一样的意见了。很多欧洲学者开始光明正大的研究商业活动,研究国际贸易,兴起了重商主义的思想浪潮,也是亚当斯密写作国富论的主要思想来源。

        一个商人怎样才能致富呢?就是尽可能多赚钱,同时尽可能少花钱,他赚到钱越多,花出去的钱越少,财富就会增长的越快,衡量一个人一个商人的财富,主要就是看他赚到多少钱,当时的没有纸币,钱就是黄金和白银这种贵金属。

        在大航海的前100年也就是15 、16世纪,欧洲的航海家们刚刚开辟了新航线,非常希望和东方的中国做生意赚钱,但是当时欧洲实在太落后了,基本上什么都不生产,而中国物产丰富,除了粮食、肉类可以自给自足,还可以生产纺织品、茶叶、瓷器等产品,不需要跟欧洲交换什么,两边没法做生意。欧洲的冒险家就用先进的火器征服了美洲,驱使活下来的印第安人给他们开采美洲的白银。然后拿着从美洲开来出来的白银拿到中国来购买中国的纺织品、瓷器、茶叶、香料等物资运到欧洲消费。在当时欧洲商人脑子里面没有太多生产的概念,主要就是开采白银,然后购买物资,至于国内生产什么都无所谓,因为他们国内也什么都生产不了。在1545年到1560年15年间,西班牙从海外运回的黄金就达到了5500千克,白银24.6万千克。 16世纪末世界贵金属开采中,83%为西班牙所得。

        16世纪以后,欧洲北边那些靠近大西洋的英国,法国,荷兰等国家也参与到了大航海活动中,他们刚开始也想学习西班牙、葡萄牙靠到美洲等地开采经营发财,但是这些地方已经基本上都被西班牙和葡萄牙给占据了,只能去占据一些没有金银的矿场的地方。经过100多年的发展,欧洲的生产技术进步了,尤其是纺织业和农业技术进步很大,他们就在本国发展纺织业,在落后的殖民地征服和奴役当地人种植农作物和养殖动物,生产出的纺织品农产品,就拿去和西班牙、葡萄牙换黄金和白银,英国、法国、荷兰的商人和冒险家可以称为第2代欧洲殖民者。搞生产和挖银矿不一样,光靠节约开支是赚不到钱的,因为生产过程中还需要购买土地、原材料、机器设备和工人发工资,先买花钱投资才能卖赚回更多的钱来。尽管搞生产赚钱很辛苦,但是金银矿一般挖几十年就会被挖光,而农产品和纺织品的生产可以源源不断,所以金银开采经营短期内发财很容易,但从长期来看终究搞不过搞生产。随着农业和纺织业生产效率提高,以及经营矿藏开采日益枯竭,葡萄牙和西班牙日渐衰落,第2代殖民帝国英国和法国迅速强大起来。

        英国托马斯.孟的想法就是:保持贸易顺差,让国家出口的货物价值超过进口货物的价值,这样超过的部分就变成金银差额流入国内,增加国家的财富。为此开了几个药方,首先是号召大家节约,尽量要减少对外国产品的消费,第二是促进工厂手工业的发展,多出口制成品减少原材料的出口,鼓励原料进口,因为手工业制成品的利润往往更高,第三对出口产品减税对进口产品征收重税。

        先进口后出口的思想,托马斯梦形象的比喻到,如果我们只看见农夫在播种时候的行为,看他们将很多很好的谷子扔到土里,我们就会说这是一个疯子,但是当我们按照他的收获来评价他的劳动的时候,我们就会知道他这种行为的价值了。进口原材料生产出口赚钱的思想,标志着英国的陆上主义思想家对经济体的认识有提高很多,不再盯着表面的经营数字,而对于产品生产来赚取金银这个过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英国、荷兰、葡萄牙、西班牙都是面向海洋的,英国是岛国,四面环海,西班牙是个半岛,三面环海,而葡萄牙三面都被西班牙包围,对外联络也是海路最方便。而荷兰的国土面积很小,没有什么空间搞生产,也是面向大海做航运生意最合适。法国一面朝向大西洋,一面连着欧洲大陆,陆地交通和生产对法国来说甚至比海洋更重要。

        重农主义的思想,把经济系统的循环过程讲的很清楚,因为经济活动肯定都是先生产,把产品生产出来之后才能买卖,没有农产品、工业产品怎么能够有商业呢?如果研究经济先从商业着手,就不容易把经济体系看清楚。法国的重农主义思想家们没有把精英看成财富,他们认为农产品才是真正的财富,金银就是一种交易工具,还有一点重商主义,没有认真考虑过的就是,财富在不同人群中的分配原则。

        重农主义的经济循环其实就是一个财富分配的过程,农民把财富生产出来了,首先要交很多粮食给地主,然后商人来收购粮食去卖,中间又可以赚一笔钱,手工业把农产品加工成工业品,又要赚一次钱,这个过程当中谁赚多少谁有资格赚钱,为什么地主不劳动也能赚钱?财富分配的规则是什么?虽然这些问题没有被回答,但是重农主义却把这个问题提出来了。

        早期的重商主义者研究了金银货币,中期的重商主义者研究了贸易和商业,后期的重商主义者研究了手工业生产和原料的关系。法国的重农主义者,研究了农业和经济分配体系,经济活动中重要元素都被研究了一遍,为亚当斯的伟大研究提供了思想渊源。


二、国富论正文

1、第1章劳动分工的意义

        斯密在国富论正文开篇第1句话,就大力强调了劳动分工的意义,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以及劳动熟练程度技巧性的提高,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他说:如果一个制造大大头针的人没有受过专业训练,也不知道如何使用工具和生产大头针的机器,那无论他怎么努力,可能一天都生产不出来一枚大头针。

        按照现在经营方式,这种工作变成了专门职业,而且会分为很多岗位,比如有人负责把铁块融化为铁水,有人负责从铁水中抽出铁丝来冷却,有人负责把铁丝拉直,然后切成一根针的长度,又有人负责把切好的铁丝的一端削尖,还有人负责制造针头,而针头的制作要两三种不同的操作,负责最后几项工作的工人给针装上针头包装。这样一枚简单的大头针过程,大约就会分为18个操作步骤。而有一些小的工厂只雇了10个工人一天平均每个人可以制作4800枚大头针。

       人类不像老鹰那样可以飞翔,猎豹那样高速奔跑,不像狮子老虎那样强壮,却可以成为自然界的统治者,把狮子老虎关进动物园给我们观赏。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人类懂得分工协作,每人负责完成一小部分,彼此配合就能创出伟大的奇迹。

分工能够提高劳动效率的原因?

         第1个原因,分工可以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如果一个人同时学习熔铁块、抽铁丝、拉直铁丝、削尖针尖和制造针头到包装的18个操作程序,很难短时间内熟练掌握全部技能,而专门学习一项或两项技能,很快就变得非常熟练,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第2个原因,可以节约工作转换的时间,每换一道工序都要换一次工具,有的还要改变位置。比如放铁水的地方只能抽铁丝。在那里包装的话,铁水或铁渣很快就会把包装弄脏,这样如果一个人只负责一道工序,他就可以一直拿着手里的工具劳作,不用不停换地方生产,效率也提高了。

        第3个原因,劳动分工有利于机器的发明和使用。只有把所有工具拆成很多简单的部分,才能针对某个部分发明一种机器,让它来重复这道工序,比如把铁丝结成一根针的长度,再发明一个机器,把它做成大头针的形状,有了机器以后工作效率当然就更高了。

分工合作对人类进步的伟大意义

       各个行业的产品产量,由于分工而大大增加了,从而产生普及到最下层人民的那种普遍富裕的情况。一个劳动者生产的产品除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以外,还有大量的产品可以卖出去,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生产大量产品,去交换其他劳动者生产的大量产品,这样社会各个阶层就会普遍富裕起来。

生产最简单的工具也需要无数的劳动

        我们考察一个劳动者的服装和家庭用具,比如贴身穿的衣服,脚上穿的鞋子,睡觉用的床铺和床铺的各种物品,烹饪的食物炉子。由地下开采出来,并经过水陆运输,才能到他手边供他烧饭的煤炭,厨房里的一些用具,餐桌上的刀子和叉子,盛放食物的这种器皿,制作面包和酒的各种工具,能透光线又能够遮住风雨的玻璃窗。每一样都需要无数从事不同工作的,辛苦的劳动才能制造出来。亚当斯密斯不禁感叹说:没有成千上万人的分工合作,一个文明国家里最普通的人,即使按照想按照他习惯的,最简单舒服的方式生活,也不可能。

        福特式流水线作业,所谓流水线,就是把生产的产品一件一件连续不断的放在一个带有传送带在机器上,传送带带着产品不停的向前传动,在旁边站着或坐着很多工人,每个工人都负责一个工艺,装备好了就让产品随着传送带继续往前走,下一个工人再负责下一道工序,最后通过几十道工序把一件产品制造完成,这样的一个传送带和搭配几十个工人、几十道工艺的生产线,就被称为流水线。

     汽车从骨架开始被吊起,不停的转动,每转到一个工人面前,那工人就负责做一件事,每个工人只需要学会做一件事,比如装轮胎喷漆,他们很快就可以掌握这项技能。每天不断重复,他们技能变得非常熟练,一开始生产一辆汽车需要728个小时,到最后生产一辆汽车只需要93分钟。

2、第2章劳动分工形成的原因

        人们之间之所以能够分工合作,首先要有一个前提,就是他们彼此之间能够进行公平的产品交换如果生产出来的东西不能够拿来去换别的东西,那么所有人就只能生产自己需要的全部物品,比如食物、衣服,而不可能专心生产钉子或煤炭。因为他们不可能不吃不喝,只能靠生产钉子或煤炭为生,而且实际上他们连制造钉子的材料或挖煤的工具都买不到。

        动物和动物之间是不懂得公平交易的,没有人见过一条狗用一根骨头跟另一条狗交换一块饼干,也没有一只动物用手和动作和叫声,向另外一只动物表示,这是我的那是你的,我希望用这个交换那个。当动物企图从人或另一只动物那里获得东西的时候,他要么硬抢,要么乞讨。一只狮子会抢走一群猎狗捕获的羚羊,而绝不会试图用它捕获的一只鹿,来跟猎狗交换骨头。小狗则会像主人摇尾乞怜,希望主人给他一些食物。

利益交换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方式

        150人是一个人一辈子结交朋友的上限,而在这150人当中,能够提供无私物质帮助的朋友更少,也一般也就十几个。一个人要是只依靠别人的无私帮助,就很难生活下去,那该怎么办?

        如果一个人能够诉诸对方的自利心,即向对方说明,他请求对方所做的事情对他们自身也有好处,他就比希望获得对方无私帮助更有可能达到目的。人在社会上生活,大多数情况都是依靠别人,希望得到好处的心理,而不是无私帮助别人的心理,大家都会这样,给我那个想要的东西,我就给你这个你也想的东西,这就是交易。

利益交换比施舍更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通过交易,无数人之间无数次的交易,最终大家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有了交易,社会上每个人才能专心做好自己的事情,比如只生产大头针或只生产剪刀,就可以换来数不清楚的各种各样东西,这样劳动分工就出现了。社会生产效率也大提高了,所有的财富也变得越来越多,几乎每个人都可以从中得到好处。我们的晚饭并非来自于屠夫,酿酒师和面包师的恩惠,而是来自于他们对自身利益的关心。我们生活下去不是靠别向别人乞怜,而诉诸于他们的自利心理,我们不需要向别人讨论自己的需求,而讨论他们的利益,除乞丐之外没有人能靠别人的慈悲来生活。

人类天赋的不同促进了交易和分工

        在原始狩猎部落中,刚刚开始所有的猎人都是自己制造自己用的工具,其中有一个猎人发现自己制造的弓箭的速度比别人快,于是他就多制造了一些弓箭去跟别人交换猎物。最后一算如果自己不去打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制造弓箭,然后用弓箭交换猎物,所获得的猎物竟然比自己去打猎获得的更多,这样劳动分工就出现了。那个擅长制造弓箭的人就不用去打猎了,成为专业的工匠。慢慢一个人人都去打猎的原始社会,就逐渐变成了有人打猎,有人制造弓箭,有人制造房屋的社会。

         这种交易带来的分工,又会扩大人与人之间才能上的差异,那个本来制造弓箭的人只是制造速度比别人更快一些,但自从他放弃了打猎,专心制造弓箭以后,他的技艺就变得越来越熟练。

交易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起点

        在斯密看来,交易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起点,也是人类和动物最大的区别所在。这是因为人类懂得交易才能分工生产,有了分工生产,个人就能专注于某个领域,长期训练自己,在这方面然后才能生产出更多的产品用于交换,这样人们的生活就变得越来越好,财富也就变得越来越多了。

3、第3章交易能够广泛进行的原因

交易范围越大生产效率越高

       亚当斯密还发现,交易范围的大小,可以决定劳动分工的精细程度。交易范围越大劳动分工越精细,生产效率越高,反之交易范围越小,劳动成果就越粗糙,生产效率越就越难以提高。独住一户的人家或非常小的村庄里面,每个农民必须同时屠宰、酿酒、做面包,才能维持家庭生活。如果面包师不能够专心做面包,酿酒师不能专心酿酒,农民也不能专心种地,那么他们做面包酿酒和种地的水平都无法提高。

        如果这家工厂可以把他的产品卖得更远,卖到周围1000千米范围内。假设这个范围内住着100万人,那么他就可以差不多把大半年的产量卖出去,工厂就可能生存了,如果他可以把产品卖到全世界,那么工厂产品就可以供不应求了。

市场交易的范围主要取决于交通成本

       如果运输成本很高,交易范围很小。如果运输成本很低,那么交易范围就可以很大。如果1磅铁钉的制造成本是1克黄金,而人们愿意为1磅铁钉支付的价格是2克黄金,如果运输1磅铁钉的成本是每100千米1克黄金,那么铁钉就只能在周围100千米的范围内销售了。

不同运输方式的成本

        不同运输方式对生产活动的影响。水路运输的成本比陆地运输的成本要低得多。一辆大型货运火车2个人驾驶,8辆马车拉,大概需要6个星期才能在伦敦和爱丁堡之间运送一次大约4吨的货物。而一艘有6个人驾驶的货船,可以在6个星期在同样远的距离上运输200吨货物,是陆地运输的50倍。如果在陆地上,运输这200吨货物还要加上100个人和400匹马才能做到。由于陆地运输价格如此昂贵,在大航海时代之前,相距遥远的国家间就没有什么贸易往来

运输条件决定了世界经济版图

        根据交易范围越大劳动分工越精细和劳动分工越精细效率越高,这两个原理对世界经济发展的版图的变迁做了解释。由于水运的成本在已知各种运输方式中最低,所以产品工艺和产业效率改善最快的地方便是港口,因为在这里便于将产品运往各地进行交易,大规模的交易总会催生精细化的劳动分工,因此沿海港口城市总是一个国家最繁荣的地方。

最早的货币是如何产生的

       在古代社会,人们刚开始就直接交换货物,比如用弓交换猎物,可能用三把弓交换两头鹿,这种交换的数量并不总是刚刚符合双方各自的期望。比如工匠其实只需要一头鹿能够吃上10天的时间,他并不想一次购买两头鹿,而猎人却需要三把弓,这种情况下交易就不会很顺利。

        慢慢大家就想出一个办法,找到一种能够长期保存,同时也可以很方便拿出来去交易的东西,做生意的时候把手中的物品换成这种东西,然后保存起来需要什么买什么的时候,就拿这种东西去换。比如动物的毛皮可以保存很长时间,人们对他们需求也很广泛,都需要用动物毛皮来做衣服。这样,他就可以用一张鹿皮去换来够吃几天的肉,然后把剩下的保存起来,等过几天肉吃完了再用一张换。他虽然不需要鹿皮,却很乐意用各种猎物来交换干燥的鹿皮,然后长期保存,等到一年半载后他保存的鹿皮达到了100张就可以去买一栋茅屋了。卖茅屋的人和猎人其实都不需要鹿皮,但是他们都愿意把手中的产品换成鹿皮,这时候鹿皮就变成了交易的中间物品,而不是最终的消费品,这种中间物品就成了最早的货币。

        有了货币之后交易就变得方便多了,每个生产者都不用找到一个拥有自己需要的产品,同时又刚好需要自己手里产品的人,他只需要找到愿意用货币来购买自己产品的人就可以了,这个过程其实就是把产品变成货币,然后再用货币去购买自己需要的东西。在阿比西尼亚(现在的埃塞俄比亚),食盐就成了普遍的交易媒介,在印度海岸的某些地区人民用贝壳来充当货币,在美国的弗吉尼亚人民用烟草来充当货币,英国的某些西印度殖民地选择糖来作为交易中间品,而许多国家选择兽皮,在苏格兰农村,人们还使用铁钉来购买面包或啤酒。

        在监狱里边不允许现金流动,那他们往往采用香烟作为监狱里的货币,因为香烟体积很小,方便携带,又可以保存很长时间,而且大部分的犯人又有吸烟的嗜好,因此香烟也容易找到买家。

黄金白银铜为什么会成为通用货币

        金银铜都可以保存很长很长时间,超过一个人生命的长度,特别是黄金和白银很难被腐蚀氧化,像兽皮、烟草这些东西一般也就保存十几年或几年,那作为货币存放的人必须在这段时间内用出去,否则就会损失惨重。

       贵金属价值高很小一点就能购买很多物品,便于携带,像贝壳存放时间长,但价值太低,难以运输和清点。

        贵金属可以相对比较容易的按任意重量切割,便于计价,但金银比较贵重,而日常小的产品,比如米菜的,连一克黄金或白银的价值都不到,难以切割。这个时候就使用不易腐蚀,便于保存的金属铜,成为日常交易的货币。

法定货币是如何产生的

        贵金属最开始在被用作货币的时候,都是没有印记的金属块儿,每次都要称重和检验带来交易的困难,而且还要带着称重的工具,另外检验贵金属的纯度也很麻烦。因为重量相差一点就相差很多钱,而化验成分的话是对于普通人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

       为制止金银行掺假,促进贸易和发展商业文明,几乎所有文明国家都发现,必须要一定程度的政府介入,具体的方法就是在贵金属上面加上官方的印记,以证明这块金属的纯度和重量是可靠的。慢慢就发展出了政府开办的铸币厂,而官方出来的金属货币重量和形状都是标准化的。

       尽管总会有人试图造假,不过因为铸币厂是政府开办的,一般工艺要高一些,造假并不容易,而且政府会动用监狱甚至死刑,对待那些伪造货币的犯罪分子,以维护政府货币的信用

        一旦官方货币被广泛接受以后,政府也会逐步在贵金属货币中掺杂一些廉价的金属,比如银币中掺入铜,铜币中掺入铅。尽管如此,政府发行的贵金属货币还是广泛的流通,只要政府不太太过分,人们仍然接受这种掺了假的金属货币,社会并没有因此退回贵金属块甚至于以物易物的时代,因为政府铸币毕竟是全国通用的,又是标准化的,用起来方便的多。为了延续这种便方便性,人们宁可承担一部分损失,也愿意使用政府主导的货币。经过一段时间的流通后,人们很清楚的知道货币中贵金属的含量,同等重量的货币只能购买更少的产品,货币通过贬值的方式流通

        纸币的出现在宋朝时,四川地区位于中国的西南部,长期以来跟中原地区联系不太方便,是宋朝最后统一的地区之一。宋朝征服了四川以后,为了惩罚四川地区负隅顽抗的割据政权,就把四川地区的金银铜这样的贵金属全部强制收走了,这样四川地区就没有贵金属可以作为货币了,刚开始大家还是通过铁来作为货币,但铁的价值太低了,而且又重,日常交易还可以,但是如果买大宗商品或批发就没办法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当时的一些大商人就和四川地方政府合作,一起印刷了纸币,上面写着相对于贵金属货币的价值,并且有地方政府的防伪标记,大家可以用这个纸币去购买商品。商人把商品卖出以后,可以用这个纸币去地方政府或著名的大商铺兑换贵金属货币,于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就这样诞生了。

总结

       国富论前面的部分讲了,劳动分工产品和货币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劳动分工可以提高生产产品的效率,更多的产品被生产出来,这就会产生交换的需求。因为不同的分工生产不同的产品,交换活动刚开始的时候,通过一种比较容易被广泛接受的物品来实现的,比如动物皮毛,食盐,烟草等后来慢慢变成了贵金属。贵金属被政府标准化,铸造也成了货币、金币、银币和铜币。有了货币,产品交易更方便了,反过来会刺激劳动分工继续扩大和细化,劳动分工越细化,生产效率越高,更多的产品被生产出来,最后的结果就是整个社会的财富增加了,大部分人的生活条件都改善了。

       劳动分工生产产品,产生交易需求,交易需求刺激了货币的生产,反过来货币的产生,让产品交易更方便,扩大了交易范围,交易的便利让人们可以更放心的专心只做某一种产品,这样人们就可以讲产品卖出去换成钱,再去购买各种产品,于是劳动分工细化。

        财富到底是哪里来?财富只能是由人类劳动创造出来的,货币只是一个交易的中介物品,用来方便大家交换产品,它不可能成为财富本身。

你可能感兴趣的:(国富论读书摘要(1)2021.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