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简史8——迈克尔波特的战略问鼎之旅【0073】2020-11-24

迈克尔波特

在人们看来,作为研究公司管理和培养企业未来领导者的最高学府,商学院在战略研究新的上似乎理所应当的处于领先地位,但事实不是这样的,在当时商学院对构建现代战略概念这件事情是嗤之以鼻的,甚至要阻止这种改变,商学院蔑视那些试图将这种讨论带到课堂上的教授,尤其是迈克尔波特也就是后来的战略大师。迈克尔波特又是怎么样和那些想要解雇他的老一派展开激烈辩论并且颠覆哈佛商学院的呢?

一、哈弗的前战略时代

在20世纪70年代,哈佛商学院曾经有一门近似战略的课程叫做商业政策课,他是MBA项目最后一年的必修课,主要目标是告诉学生如何综合应用已经学到的金融、市场营销、会计等不同领域的知识,从而像一位公司的总经理那样,承担公司的盈亏风险并且肩负整体的运营责任。

在这个课程中有两位教授,一个是教授罗兰克里斯,他在完成博士论文后就几乎没写过文章,也从没出过任何一本书的传奇教师;另一位是第一个发布战略相关书籍的肯尼斯安德鲁斯,他在1971年出本了《公司战略的概念》,书中引用了罗兰克里斯在商业政策这门课上用过的案例和分析框架,在迈克尔波特出现之前,哈佛商学院一直把这本书视做战略的信条。

这本书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这个学派的关注点,就是人文主义者的立场。他认为公司战略就是为了定义公司现在从事或将要进入什么样的业务,以及明确公司现在是或者想要成为什么样的公司,而设定的预期目标和目的组合,以及实现这些目标或目的的必要计划。

安德鲁斯认为,公司的战略在一定的限制下,是其领导者做出选择的产物,在那个时代的学术界是一个相当令人惊讶的新颖想法,他对于瑞士手表行业所做的研究已经很清楚的说明这些概念。商业政策这门课的基石其实就是安利的写作和分析,他的发现与同时代经济学家预测的情况刚好相反,瑞士手表行业的不同公司实际上都不有不同的成本结构和盈利水平,其主要原因是竞争对手采用了不同的产品和销售策略。安德鲁斯的思考是从企业管理者的视角对战略进行构想的并非是经济学家的视角,因为经济学家没有考虑企业管理者描绘公司未来时需要面对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社会需求、环境和经理个人价值相关的战略,他强调全面看待事物的重要性,但是后来哈佛商学院的学者却恰恰抛弃了安德鲁斯所坚持的这种多维度的视角。迈克尔波特和他的团队一直在这个概念框架下进行研究,却因为导向不同而越来越远离人道德和伦理的元素。

所以,安德鲁斯和其他商业政策课程的同时坚决抵制这一想法,他们不同意一套标准的框架成为分析所有商业和竞争环境的逻辑,因为不同公司与不同行业差别巨大,管理者雄心壮志和价值观也太过多元,所以没有任何单一框架可以保罗所有的问题。

二、波特五力框架的缘起

大家要知道,迈克尔波特就是在哈弗商学院接受这样的教育成长的,这样侧面反映后来他的创新突破有多么不易。波特的父亲是一个陆军军官,波特也是从普林斯顿大学航空工程毕业,不仅在学院获得班级第一,同时也在美国大学生高尔夫竞标赛获得过名次,波特后来在普林斯顿的教授波顿马尔基尔的建议下就读了哈弗商学院,在商学院中,波特受克里斯教授的影响,对全方位、综合性讲所有因素考虑在内的分析方法产生了巨大的兴趣,波特也认为自己最大的才能在于能够解决非常复杂的综合的多维度问题,并且着手于在概念上提高它的普适性,从而让实践者能够应用。

波特在结束了MBA的课程后本来应该是继续攻读DBA的课程(工商管理博士)但是考虑到学的东西和MBA项目中所学的东西重复性太大,波特决定进入哈佛商学院和哈弗文理学院经济学联合设置的商业经济博士项目,这个经历对未来战略历史上波特的贡献带来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因为这段经历,为波特带来了全新的一个视角看待竞争和战略,一个和咨询顾问完全不同的视角即产业组织经济学,它是一个以模型描绘各种影响因素效用的学科,它站在最高的角度解释为什么有的产业存在竞争,而有的产业没有,并进一步描述为什么一些产业的利润率更高。

波特通过结合产业组织和战略框架的分析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虽然每一家公司不同而且都是独一无二的,但是可能确实存在一个一般化的可以分析竞争情况的框架或者结构,这个是波特未来想要做的事情,但是把产业组织学中的概念引入到战略领域比波特预想的要困难,尤其是他打算把这些概念拆分到公司可以用的程度,比如当时普遍的观点市场结构完全由两种因素主导,包括卖方集中度(前四家或八家的市场占有率之和)和进入壁垒,可能包括三四种壁垒,比如规模,当波特试图把这一套理论应用到商学院的时候,发现这些远远不够,太简单化了,后来波特就开始广泛涉猎多种商业杂志,比如财富和福布斯,一直不断的反复阅读。

通过研究,波特把产业组织学的模型变得更加详细具体,以便解释具体公司的实际情况,最终他发明了研究产业的五力框架,这也是让他成名的一个理论,这一框架列出了可以决定一个产业中公司盈利能力和可竞争空间的五个核心因素,厂商之间的竞争位于中心,而其他力都围绕这一要素展开,并决定了他的强度,供应商议价能力、购买者议价能力、新进入者的威胁,在书中波特对每一个力都进行了深入的解释,并且详细的列明了应该考虑的因素,以及用来衡量这个力在具体行业中强度的指标。

对于五力模型当时批判的最多的是咨询顾问,他们说这个框架只反映了静态的情况,不像之前的经验曲线一样有预测性,可以用来预测产业竞争环境将如何演化,或不同的市场竞争者将如何塑造和摆脱其市场地位。但是波特不在意这些评价,五力模型可以在任何时候你都可以采用这个框架解释产业的盈利能力,没有任何关于行业机构的研究指出行业结构是固定的,所以他们指责显得毫无必要。

五力框架同时也引起了产业组织领域学者的反对和怀疑,正因为了波特试图把经济学和商业实践结合的独特性,虽然批判生此起彼伏,但是五力框架后来还是受到了咨询顾问和商务人士的广泛应用,用来制定企业战略,相对于BCG的增长矩阵,它可能很难提供足够有力的量化结果,但是模型列出来需要考虑的众多因素满足了使用者想彻底检验市场的心理需求。

三、旧势利的反击

虽然五力模型在战略历史中的地位非常高,但是在当时哈弗商学院是非常反对的,至少商业政策的教员非常讨厌这个框架,在1975年波特最出名的论文产业结构分析,按照哈佛的规范来看,应该算是研究报告,文章详细描述了五力模型,但当波特参加助理教授的评论时,除了一人之外,所有商业政策的教员都投了反对票。

最终是约翰麦克阿瑟挽救了波特的职业生涯,他建议教员们一年之后在表态,在此期间波特不在教授商业政策这门课,而教授不授予学位的项目,以便让他在企业经理人身上实践自己的理论,在管理发展的课程上,波特终于从商业政策课程的教义和僵化的教学方法中解放出来,波特利用这段时光远离了哈弗商学院的主流,来完成了两项巨大的有助于实现最终胜利的项目,1978年,他为MBA项目设计了一门叫做产业和竞争分析的新选修课程,这门课程一推出就广受学生的推崇,想选修的人争先恐后,以至于学院不得不增派更多的教员来协助波特,要知道在哈弗有两件事情可以获得同事们的认同,一个是设计热门课程另外一个是进入哈弗董事会,波特就在这一年完成了其中一项。在不教授商业政策课程的这段时间里,波特还完成了他1980年出版的《竞争战略》,今天这本书已经再版60次了,成为这个领域最受瞩目的专注,唯一能够与其抗衡的是1985年的《竞争优势》这些著作最终让波特开始引领一群在战略管理领域著作颇丰的学者共同探索,并成为最具有影响力的管理学家,所以只有当你在战略历史的大背景下理解这件事情,它独特的品质才会真的跃然于纸上。

在1981年,迈克尔波特已经名扬四海,几年之后,他成立了一家咨询公司,名字为摩立特咨询公司,并在1985年出版《竞争优势》,在20世纪80年代末,他认为自己基本解决了关于战略大部分的问题后,波特开始关于国家竞争力的研究,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当战略开始变得声誉不佳的时候,他再次回到论战中,很多学者抨击在迈克尔波特的战略理论中,人的因素在哪里?

在迈克尔波特成功后的一两年后,人的因素突然变得重要起来,而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下一个阶段的战略革命就来到了人的因素之争。

你可能感兴趣的:(战略简史8——迈克尔波特的战略问鼎之旅【0073】20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