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太快了。
快的让人害怕,这场声势浩大的全民舆论讨伐,些许带着熟悉的味道,那是一种陈年的味道,却萦绕几十年。
时间回到三天前。
2021年2月25日,一段录音在网上炸了锅:天津一名老师在课堂上的发言,被一名扰乱课堂纪律的学生偷偷录音,并上传网络。
26日,网上的各种讨伐、批判的文章就已经铺天盖地,老师已经被停职。
27日,有消息已经传出,该名老师被取消教师资格。
三天的时间,一名曾经多年被评为优秀的老师,就这样离开了讲台,这对于一名老师来说,是致命的打击。
因为一个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学生,其他想好好学习的学生们失去了一个优质的老师,而如果因为这个原因,导致未来中考受到影响,那么,这个责任又有谁来承担,那对于这些想好好学习的同学们,公平吗?
真的是很气愤,但又很悲哀。
电影《我不是潘金莲》中,女主李雪莲为了生二胎,并且还想多分一套房子,因此,跟丈夫假离婚。离婚的时候丈夫净身出户(为了分房),儿子归丈夫(为了要二胎)。
谁料到,离婚之后没几个月,丈夫就跟其他女人结婚了。李雪莲非常愤怒,于是跑去法院起诉,想让法院判之前的离婚无效。
结果当然是败诉。
然后她又大晚上跑去堵法院院长,说当时负责案件审理的法官收了自己的一串腊肉,属于贪污。
接着,跑到县政府门口拦住县长的车子喊冤。
结果也是无果。
注意,这过程中,尽管她属于无理的一方,但各级官员对她的态度一直都是不错的。
于是,李雪莲回去弄了一把刀,先找到自己弟弟,让他帮着自己杀掉前夫,未果。又找到一直对自己有意思的屠夫,想用自己的身体来换取屠夫的出手,本来人家屠夫已经答应帮她杀人了,可奇葩的是李雪莲从口袋里掏出了一个死亡名单——上面从县长、到法院院长、到法官,一大串的名字。
屠夫蒙了。
自然不肯,他是想要跟李雪莲那个,可这也太难了。
最后,李雪莲“不得不”开始了他的上访之路,这条路就是她的一辈子。
期间,因为她的上访,从市长到县长,到法院院长,全部被免职。
而多年以来,因为她这个事情,续任的各级干部都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常年安排人到她家做思想工作,每次两会的时候都心惊胆战。
故事的结尾,她一路终于冲到了北京,而此时却传来自己的前夫已经去世的消息。
故事是艺术的展现形式,而艺术源自于生活、高于生活、抽象于生活。
我们不否认,在现实中的确存在着一些处理不公的情况而引发上访,但也不能排除,的确存在着像李雪莲这样的越格要求无法得到满足的群体。
在这过程中,起点是一个个体自己的事情,而引发的却是更多人的命运改变。
在电影的结尾,李雪莲在北京车展附近开了一个小饭馆,偶遇当年的县长——因为她而改变了命运的那个人。自从被免职,就回老家开办了一个木材加工厂做生意。
两个人相对而望,表情复杂。
整个故事中,有人做错了什么事情吗?那些被免职的官员,尽管从高要求的标准上来说,他们没有能够更好的处理好这个事情,但是,从基本的法律、道理层面,他们并没有什么错,并且,在面对李雪莲的时候,也是非常非常的客气,尽量的想办法。
但是,就这样,这些人的命运就都被改变了。
在这次的舆论狂欢中,貌似主角是这名老师和学生,但其实,所有人都会牵扯其中,无一幸免。
貌似今天置身事外的口诛笔伐,也许,当蝴蝶扇动了翅膀的时候,多年以后才能品尝到苦果。
为什么?
我们试想一下:
后面接替的老师会是以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再继续带这个班?谨小慎微、战战兢兢?你不爱学习,那好,我讲我的,我也不说你,你就这样吧?
那其他同学呢?你们在面对违反课堂纪律而不站出来维护自己利益的时候,此时就应该承担课堂纪律败坏的后果,承担自己没有一个良好学习氛围的后果。
你们的家长在这个时候没有站出来说句公道话,那就也陪着你们一起承受。
换一个场景:在大街上看到违法犯罪的时候,你们会站出来吗?在地铁上看到有不文明的行为,你们会站出来制止吗?
那么,这与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有什么区别呢?
然后,整个老师这个群体也会因为这个事情而多了一份谨小慎微,每个学生、每个家庭也都会在冥冥之中的因果缘分中有所牵扯。
所有人都会受到影响。
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东西,只有运动。
这是我们在高中时候就学过的概念。
同理,没有绝对的黑与白,有的只是灰度与模糊。
我们谁敢保证在自己的岗位上,把每件事情都按照最高标准来执行,注意,我说的是每一件,根本不可能!只不过没有站在聚光灯下。
但,如果,因为一句话而导致如此沉重的处罚,如果角色转换,每个人都成为这名老师,此时的心理又会作何感想?!
与此同时,网上的语言暴力已经逐步升级,从批评评价、到人身攻击、到辱骂、再到咒骂……
退一万步,假设这些网络语言背后的每个人都是老师,都站在旁边指指点点,那么最好照照镜子,此时的嘴脸是什么面目。
此时此刻,问问那名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当初你录音上传的时候有没有预见今天的结果?是不是觉得后来事情就已经失控了呢?多年以后,回想此事,你作何感想?
其他同学有没有后悔当时没有站出来呢?即便退一万步来说,老师这件事情做的些许不妥,但对你们如何呢,心理自然有数。
作为一个基本的人情关系来说,你们有没有站出来说句公道话、说一句客观的话呢?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书都读到哪里去了呢?
真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