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习与国民焦虑

         从当前在线英语学习热潮引发了一些思考。

         其实在线教育远不止英语一个垂直领域,只是最近英语这个领域内触达我比较多,经常在朋友圈看到谁谁今天又学习了30分钟,谁家的小孩子能跟老师对话了,包括最近电梯的广告有大比例的在线教育等等。一瞬间会产生今天大家都在学习英语的幻象。所以今天就来聊聊这个事情。

         我们参与到学习英语的热潮中,到底想获得什么?

         以本科毕业生为例,从小学到本科毕业,系统的英语学习时间在10~12年左右。其实按道理来讲,一门技能或者学问,学习了12年应当水平不差。但是我们对自己的英语水平满意么?不满意。或者说,至少英语在线教学产品的使用者,对自己当前的英语水平是不满意的。

         那么为什么会“不满意”呢?要么是真的水平不高,要么是标准定得太高。我觉的更多的是后一种。人们不是在自己制定自己的目标或者标准,而是被整体环境的标准推着走。

         国人制定标准有个什么特点呢?“学习上向最高标准看齐”。向榜样学习当然没错了,但在目前的社会群体中,标准已经形成了对人们的一种巨大的压力。我们可以很容易的发现,实际上这是源于我们的国民价值观对专业的轻视。

         我们总是觉着自己用业余时间学习的知识或技能就能够达到专业认识的水准。我们总觉着报个少年钢琴班,儿子就能变成郎朗;总觉着上个英语课,口语就能和native speaker一样好。其实我们心里都清楚这是基本不可能的事情,但我们似乎不敢面对这个结论,更多的人将学习的行动作为一个缓解焦虑的出口。

         回到前面说的,学了12年的英语也就是这么个水平,一个app真能在1个月,3个月或者半年的时间里把你的英语提高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么?我觉着我们心里边知道答案,但是我们还是要去做,为什么呢,因为如果不去做,就会更焦虑。所以先动起来,在内心里有个交代“至少我努力了”,也仅此而已。

         关于语言的学习实际上是一个系统工程,语感、词汇、语法、听力、阅读、口语、写作哪个都不能差。就算是学习自己的母语,我们也绕不开这些事情。

         我在app store搜索了一下“英语”,我们来看看排在前23位的app都是关注在哪个方面的:

         23个app当中,有6个是翻译、词典等工具类应用。剩下的17个都是英语在线学习app。

         再来看看教学类app专注的领域:

         听力/口语:10个。词汇:4个。综合教学:3个。

         聚焦口语提升的app比例高达60%。我这个调研比较粗糙,但笼统的看起来,我们常说的那句话“中国人都是哑巴英语”还真是深入人心,每个人都不想当“哑巴”。

         这里可以从两个方面看这个问题:

         一是口语是外露的,口语的提升最见效。回想当年,iPhone换代了但外形没变,衍生了一大批段子出来说“都看不出是新款,我为什么要买?”这个就和炫耀心理有关了,你想展示出来的一定是你觉着会显得你比别人强的那部分。你认识多少字或者能读懂多少文章,是隐形的,就像你的内裤,你有,但是不能天天给人看。而口语不一样了,张嘴说话别人听得到,这个点成为了最快捷的体现“英语好”的途径。

         一是口语的对标对象设定不当,显得国人口语不好。我们的口语真的那么不好么?其实根本不是的,去到国外我们发现,只要你会“this one,this one,and this one”就能点菜了,会了“check,plaese”就能买单了,会了“check in,check out”就能住店了。都能在国外生活了还要怎样?看看印度人,日本人,他们的口语就一定比我们好了?并不是的。但是你会发现他们就能说,还特别自信地说。为什么我们总觉着自己不行呢,因为我们总拿自己和美国人去比,总拿自己和母语是英语的人来比较。只要你不够native,就是不行。

         不行怎么办呢?其实有办法但是又没什么办法。有办法就是认真学呗,又嫌枯燥,又没有足够的自我驱动能力。所以只剩下在内心产生焦虑。有了焦虑感就要寻找出口,成人英语教学缓解的是“行动起来”的焦虑,儿童英语教学缓解的是家长的“尽到责任”的焦虑。

         互联网人还是心地善良,中国人的焦虑有这么多,能帮就帮吧。

         然后每个app都在告诉你,“今天坚持了30分钟,真是厉害”“又学会了1中语法格式,已经几乎达到雅思水准了”“你的孩子已经超过了全国95%的小朋友”。然后形成了一场狂欢,一方制造成就感,一方借以缓解焦虑感。大家乐在其中。

         说个段子,我身边有朋友天天对着app一句一句学,里边的老外说一句,自己跟着说一句。一个月之后没见英语有多大长进,倒是落下了个病根儿:爱重复别人说的话。

         可能我们都是一样的,要等到浪潮平息之后才会回归理性来思考,才能发现学习从来不是一件快乐和轻松的事。app带给我们的只是行动的成就感,而学习的成就感一直都不在于行动本身,而在于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被应用来解决问题的时候,那才是学习本身的满足感和成就感的来源。

         其实语言本身就是一种用来交流的工具,我们也确实需要英语,我们需要英语是因为我们需要和世界沟通,我们需要和世界同步。当有一天,我们发现自己的小孩子可以看懂英文原版的“Peppa Pig”或者原版的“SpongeBob”;当我们发现可以读懂苹果官方的开发文档,能按照最新的kit写app来挣钱了;当我们可以看懂墙外的新闻,能够从另个角度看自己了。也许这才是我们学习目的真正被体现出来的时候。工具就是要拿来用的,而不是我们常说的“这哥们儿英语特好,来,给大伙儿秀一段”。

         回归到产品的问题上,如果用户要的只是缓解焦虑感,我们到底应该帮他缓解焦虑,还是帮他提高英语水平?当然,这个与公司的愿景有关。

         如果是我的话,我会觉得另一个著名的问题恰恰是最好的答案:“你是想卖一辈子糖水,还是想改变世界?”

你可能感兴趣的:(英语学习与国民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