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年底述职

前两周组织了内部述职,十几个ppt都经历了修改,有很多共性问题,笔记记录一下。

初始素材无一例外是项目列表,包括项目范围,项目指标,完成之后指标的变化--ab测试数据之类。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每个人都知道用ab测试数据来述职,因为ab测试可以削弱环境变量影响,然而新手述职的最大问题就是,忽视更大一层的ab测试。

述职唯一的要诀就是对比'有你'和'没有你'的两个平行空间,发生了什么变化。

我一般给出的修改意见类似这样,项目列表当然是不可或缺的血肉,而个人发挥的作用是神经,也是述职的核心,参考ab测试的思想,可以四层递进:

时间来看,个人负责之前之后的变化是如何的,包括结果数字和组织方法。

空间来看,同时期参考竞争对手的对比情况是如何的,差距是拉大还是缩小,包括结果数字和组织方法。

具体工作内容方面,负责之前有哪些问题,负责之后针对问题做了什么,是如何同时间/空间上的变化相互关联起来的。

自省方面,负责之前和之后,自身思考和行动模式有哪些变化,和时间/空间/工作内容,是如何联系起来的。

以上四项虽然不一定有内容,但是最好不要跳,即时失败也无妨真诚地说一下。哪怕项目数据效果都不好,也是后续方法论和思考的基础,不可以空中楼阁。

所谓的“变化”具体可以包括哪些呢?

述职的对比,范围上说,可以从小到一句话术的改变,大到打法策略的改变,很多人会说,这个取决于职责授权,对,也不对,如果你没有想过,就永远到达不了。

述职的对比,程度上说,并不追求差异的幅度,延续接手之前计划,并不耻辱,大幅度消灭弊端,立新项目,也有很多蠢才。例如说,在外部环境动荡,竞争对手激烈引导变化的情况,而我不变,内在有很完整的逻辑,这也能技惊四座。

述职的对新人来说最大的收获莫过于自省,通过自省每个人都会逐渐形成风格。

有些是积小胜为大胜,成功率高而效果需要长期迭代,有些是孤注一掷的赌博,成功率低但是大幅度改变迭代参数。

就我涉及的产品运营岗 ,如果是偏对接设计/服务,我喜欢前者,如果是偏对接商务/市场,我喜欢后者。(顺便这也是为什么有时候轮岗可以化腐朽为神奇)

就我职业经历来说,有创业经历的人普遍习惯于孤注一掷,不耐烦于积小胜为大胜,而长期在分工细致团队里的,往往只敢说而不敢真的赌。

就普遍的年龄分布而言,少者决,而老者智,年轻人敢于决断和尝试,奔三以后丧失对生活的新鲜感,自省就开始索然无味了。当然了也有些一直童心未泯的,统计学毕竟只是大概。

站在索然无味的角度看敢于决断的年轻人的述职,不讨论结果,过程本身就十分有趣,有些小朋友经过一句话建议之后,ppt立刻从项目清单脱胎换骨,变得生机勃勃,有些则每次略微增加了数据分布和想法抽象,逐步迭代。这也是一种,很容易看出所谓平台效应,即自身和环境何者影响更大,所谓三岁看老吧。

谢谢阅读。

你可能感兴趣的:(怎样做年底述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