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者》:论相机的重要性

这部电影,让我对两个时间点产生了深刻的印象,第一个时间是1960年,我们第一次登上了珠穆朗玛峰;第二个时间是1975年,我们再次登上珠穆朗玛峰,并告诉全世界,中国测出的世界最高峰高度是8848.13米

第一次登珠峰,我们损失了照相机,受到了一些来自国际登山组织的质疑。时隔十五年,国家组织队伍第二次登珠峰时出现了一个场景,后补队长井柏然牺牲了自己,保全了照相机,但他并不是最后带领队伍登上山峰的人,那个人依然是吴京。

网上一边倒的评论觉得吴京和章子怡的爱情刻画不到位,的确,这段关系没有锦上添花的作用,如果拿掉相信剧情会更好。但除去这段感情,其他情节还是不错的。在这部影片里,有几个打动我的几个小细节:

(一)有一天,上课的时候,吴京被学生质疑,1960年是否真的登顶成功,紧接着吴京从山顶带下来的那块石头被摔碎了。

登山队解散后,吴京去了锅炉房,偶尔去做代课老师。对于一个热爱登山并曾经登上过最高山峰的人而言,锅炉房的生活如同炼狱一般。但是通过几个简单的镜头,我们看到了他内心的不甘,看到了他在糟糕的环境下依然坚持自我训练的坚毅,如果一个人的精神不够强大,早就醉生梦死逃避现实了。

但是更残酷的是,他被学生当场质疑,演学生的那个人面目也特别狰狞,一副你自吹自擂、老子就不相信你们上去过的样子,更过分的是,不知道怎么地,被传阅的从山顶带下来的石头忽然就摔在地面,碎成两半。吴京没有回答什么,他知道说什么都比不上一张照片来的有用,当年他为了救队友,丢掉了相机,可是那些坐在课室里的人是不会理解他的,每个人都只相信自己看到的,你的争辩只会显得更无力,从此,他躲进了锅炉房,再也不去上课了。碎掉的,不止是石头,还有他曾经的骄傲。

(二)吴京含泪读着那封信件,等了十五年的泪水在眼眶打转。


幸运的是,十五年之后,吴京收到了一封信,国家要重新组织队伍登上珠穆朗玛峰,并召集吴京入伍。那一刻,我记得他颤抖着还吃着面条,眼里的泪水早已在打转,没什么东西,能比这封信更能治愈这个曾经被摔碎过骄傲的人,一个心已经死过一次的人。人生其实等不起几个十五年,有的时候机会来的会猝不及防,但关键是,你在这未知的十五年里,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做准备,才不至于在机会来的那一刻悔恨地看着它溜走,而会死死拽在自己手里。所以打动我的,其实是镜头略过的那十五年,那段空白的青春,那个需要人极大意志才能承受的十五年,我们才可以看到那沉甸甸的积累最后换来的短暂的一刻绽放。

(三)张译亲自用拖车拉回井柏然的尸体,然后跟吴京说“我错了”。


1960年那一次登封,张译是摄影师,可是当时情况危急,吴京为了救张译,丢掉了相机。登上了山峰而没有留下任何音像资料,因此就有了影片的一句台词“让中国十几年里在世界面前抬不起头”,张译为此背负上了太多的内疚和责任。当然,这份内疚不是别人给他的,而是他自己给自己的,在那个年代,他们心中都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国家的荣誉和尊严。所以那么多年,张译说他恨吴京,为什么当年要选择救他?有的人活着,也许比死还难受,张译的十五年,或许就是这样的日子。

当他成为了副总指挥,井柏然继续带队上山时,他不顾气象组的建议,依然让井柏然登山,那时,他认为登顶高于一切,那个压在他心头十五年的石头让他的渴望盖过了理智。可是,当井柏然牺牲了,他才明白了责任,对生命的责任,窗口期可以再等,但是人却永远回不来了。张译终于过了自己心里那个坎,和过去的自己和解,终于不再自己倒腾那个早该愈合的伤口了,没有谁第一次活就能立刻明白全部的道理,每个人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在年轻的时候无法原谅自己,但终有一天,他会明白当初吴京的选择是正确的,他会明白,当身上的责任不再只有自己,而是一个队伍的时候,他会做出和吴京一样的选择。

最后,这是一段值得被我们铭记和传颂的历史,人类克服了饥饿、寒冷、干渴、缺氧等困难,登上了地球之巅,那个留在岩壁上的金属梯子,承载着这一段壮烈的历史,也承载了一代又一代攀登者的无畏与勇敢。

https://mp.weixin.qq.com/s/wWLhwkh9gjY9eaVaF17Oew

你可能感兴趣的:(《攀登者》:论相机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