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始末

2019年共享单车厂商相继离场,而曾经的弄潮儿OFO的破产传言又为共享单车的命运划上了一个问号。

有关共享单车的商业模式,网上已经有很多的描述,本文无意赘述。

其实,共享单车从诞生起,就决定了其用户群体的有限性。所以,我认为在将来的一段时间,共享单车只能在某几个城市存在,或者仅在一些高校校园内供用户使用。

OFO失败的原因就在于共享单车市场很难建立护城河,早期的烧钱行为只赢得了短暂的市场份额,长期来看,没有真正的胜者。

为什么?

不妨试想OFO通过“低价+月卡”模式打败了其他的厂商,比如摩拜。

然后呢?大概率是恢复高价然后通过盈利弥补前期的亏损。

但很大的市场份额并不等于护城河,这时只要出现另一家被其他资本扶持的共享单车厂商,并且用同样的“低价”策略,OFO该怎么办?

用户黏性会起作用吗?不会的,不同共享单车之间的差异性可以忽略不计,而用户的转换成本能通过低价得到快速的弥补,所以OFO要想维持自己的份额,又得陷入价格战的循环。

钱不可能一直烧下去,投资方也不是傻子。所以共享单车的市场没有胜者。

再看看现在的共享单车市场,OFO还在忙着还用户押金,摩拜已经名存实亡,支付宝扶持的哈啰单车略有渔翁得利的姿态。

但并没有真正的赢家。

共享单车厂商的愿景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大量单车的损耗报废就是现实用理想制成的墨水写下的一首首诗。

瑞幸咖啡也是这样,就算通过价格战赢得了很大一部分市场份额,但当价格还原时,会发现又被打回原形。

如果自己的优势恰恰是通过前期的烧钱行为维持的,那么当烧钱行为停止时,也意味着优势不复存在。

除非前期的投资行为能为公司逐渐形成日久弥深的护城河,否则就没有任何意义,前者的代表是OFO和摩拜,后者的代表则是亚马逊和京东。

你可能感兴趣的:(共享单车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