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熵——打破死寂

“熵增定律”这个名词我是通过这本书知道的,但我的理科室友最开始的了解是在高中物理书上,所以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这是一个物理规律,但看完才知道远非如此。

首先让我们来理解一下什么是熵增定律。“熵”来自于热力学第二定律,本质上是指一个系统“内在的混乱程度”。“熵增”则表示一个系统从相对有序的状态向相对无序的状态的演变。简单来说,“熵增定律”是指一个孤立系统,即非活的系统如果被独立开来,又或者把它放置到一个均匀的环境中去,环境中的所有运动都会因为摩擦力的存在而在极为有限的时间里停下来。系统里的各种势能都会消失,最终会退化成一团死气沉沉、毫无生气的物质。这种状态将永久存在,人们将再也无法观察到系统中的任何变化,因为它已归于死寂。

熵增定律听起来是很让人消极、无奈的,任何人都无法逃脱,但是聪明的人却懂得如何去对抗它。有效的熵增定律,必须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没有外力做功,二是孤立的系统。从这两个条件分析,作者用众多有效实例来说明和验证11个有关于对抗熵增定律的法则。

第一章主要向我们介绍一切事物的底层规律——熵增定律,介绍使之有效的构成条件,以及对抗熵增、实现负熵的好办法:有外力做功和系统开放。

余下十一个章节皆是介绍熵减法则,如成长型思维、损失厌恶原理、从众效应、路径依赖效应、心流、罗森塔尔效应、马蝇效应、德西效应、霍桑效应、帕累托定律以及复利效应。这里面有很多我们耳熟的理论,但是理解却不是很深刻,作者在书里将枯燥的定理释义结合大量的事实依据,为我们对抗熵增梳理思路、提出可行的具体建议,这对于将糟糕的生活变得井井有条,希望人生充满斗志的人们来说非常有必要。

在经济学原理的书里,我知道了“风险厌恶者”这个名词,这和本文所说的损失厌恶原理是一个意思,很大部分人都属于风险厌恶者,例如有人找你用一百块钱来打赌球赛的胜负方,结合自己,你会选择参与这个赌注吗?虽然胜负的概率五五分,但你是否会觉得失去一百块的伤心比得到一百块的喜悦更难以忍受,从而选择放弃赌注?相信很多人都会因为厌恶将会产生损失的风险而选择放弃参与,哪怕有一半的可能会赢得胜利。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我们天生就喜欢规避风险。而作者就利用这一点,来讲述如何借此实现负熵。比如当想要减肥却常常半途而废时,可以向自己的朋友发100块钱,如果自己每天完成制定的目标,并截图给朋友,那么钱就能退回来,反之则这钱就归属于朋友。用这样失去钱的风险来督促自己实现已定的计划,达成既定的目标,是实现负熵的有效方法。

从众效应相信大家耳熟能详,我脑子里第一浮现的就是盲目跟从、不辨是非几个大字,这词听着就含贬义。但是在这本书里,我却看到聪明人利用从众效应的特性带来好的影响。如果你想跑步,却又爱睡懒觉,那么你可以尝试加入一个跑步社群,里面都是一些跑步爱好者,每天都会在群里发布跑步打卡,久而久之,你看到这样一群人在努力的完成自己的目标,你也会激起一股告别懒惰、爬起来跑步的斗志。近朱者赤,如今网络发达,即使身边没有相同爱好者,社群也会将天各一方的爱好者拉聚在一起,看到别人坚持,自己也会忍不住要去尝试,这就是从众效应带来的好的影响。而反之近墨者黑,如果你想要学习,而周围却都是一些不爱学习、只想打游戏的人,长此以往,要么你坚持住了本心,为避免同化而选择在图书馆努力学习,要么和他们一起自甘堕落,不复初心。环境会影响人的发展,端看自己要如何利用从众效应来自处了。

熵减法则中还有一则是马蝇效应,少年林肯总结出来的马蝇效应体现在组织里就是激励因素,管理者只要找到合适的激励因素,就可以让有能力的人发挥潜力,努力工作,排除万难,克服熵增做功,实现负熵。马蝇效应之所以有效,有两个原因:一是任何生物都是趋利避害的,二是有明确的目标更能激励人们更好地投入工作。马蝇效应可产生内部和外部动力,相比于鲶鱼效应和狗鱼效应,更加全面。华为蓝军、腾讯赛马机制都是马蝇效应的成功运用,无论是人、团队还是组织,马蝇效应使用得好的话,就可以打破静止的平衡状态,走向负熵。

书里还有其他有趣的熵减法则,本文篇幅短暂,就不在此多加赘述。但要提一提行动原理模型:B=MAT,即:行动=动机*能力*触发。很多熵减法则都会将其的效用套入这个公式来理解行为产生的结果,通过某途经或方式促成某行为的发生,继而实现负熵。

我们逃离不了熵增这张大网,但是我们可以用合适的方式来反抗熵增,打破当前的平衡状态,通过外部做功或者开放系统,将自己目前的生活变得更好。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示,相信在它的指引下,我会更接近理想中的状态。


你可能感兴趣的:(负熵——打破死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