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与复仇

图片发自App

“人的皮肤之厚,大概不到半分,鲜红的热血就循着那后面。,在比密密麻麻的爬在墙壁上的槐蚕更其密的血管里奔流,发出温热。”

从1918年的狂人日记,到1927年的野草,经过差不多十年光景。回顾整个中国,随之而来的,并不是国民的觉醒,而是依旧是各方军阀的角力斗争。而鲁迅不断地在思想文化上,唤醒国民。拯救摇摆与危亡中的国家与民族。但让他最感到愤怒的不是军阀的斗争,而是旁观者的冷漠无情。鲁迅在《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写道“无恶意的闲人”“有恶意的闲人”。在《孔乙己》中写道许多嘲笑来自与旁观的酒客。而我今天要说的是另一部,对旁观者更加痛恨,恼怒的散文:《复仇》。

一。一男一女,持刀对立于旷野,路人竞随而亡,以为必有事件,慰其无趣,而二人从此,毫无动作,以致无趣人仍无趣,至于老死。鲁迅以死人似的眼光鉴赏着这路人似的干枯,无血的大戮,而永远沉浸于生命的飞扬的极致的大欢喜中。这是为什么呢?鲁迅深知现代社会的黑暗,深受挫折,但旁观者默默无闻,冷漠麻木,并“沉浸”在“欢喜”中。于是,鲁迅怒从中来,愤笔作下《复仇》其一,以怒其不争。

二。在《复仇》其二中,鲁迅化作耶稣。“自以为神之子,以色列的王。”却被钉在十字架,被以色列人戏弄嘲笑。而更可恶的是“神之子”竟被路人辱骂,被祭司长和文士戏弄。连和他同钉的两个海盗都笑话他。文章字里行间都饱满地蕴含了对以色列人以外的闲人的讽刺。最终。“神之子”变成了“人之子”。而钉杀了人之子的人们的身上,被钉杀了神之子的,尤其血污,血腥。不知这样深刻的描写,是否能让当时的“闲人”觉醒,并为中国的和平奋斗呢?

回望1924年,我们大众所知的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黄埔军校成立的一年。但在这之前以及之后的几年的社会都是黑暗的,而1924也光明不了多少。耶稣被钉死后第七天复活,之后惩罚了那些生前对他残忍的人,是因为他是神之子,这叫复仇,。而鲁迅,却是人之子,无法复活及复仇,所以才说血污血腥。为何说痛并舒服着?耶稣生前每痛一下,复活后就会让那些人多一份痛苦。所以复仇是极端的,残酷的迫害和灵魂的救赎与重生。没有人愿意被复仇,却时刻在干着让别人想复仇的事,这样子才会显得无辜与可笑。

痛苦是美好的,只有痛苦才会让我们感到自己还活着。别再妄想放弃痛苦了,放弃痛苦,等同于放弃希望。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痛苦与复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