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本书和一把伞

我翻开了去年在云朵书店买的这本书,我其实很少在线下买书了,一是因为价格可能会比网上贵一半,另一个买书真的成为了我搬家时候的巨大负担,所以在遭遇两次痛苦的搬家之后,我真的不太爱买纸质书了。

但是这本书我还是买了,书名叫做《在山上 写诗 画画 盖房子》。

是我繁忙工作里的一点点期待,虽然我没有山也不会写诗,但是我想这种心态是蜗居在水泥森林里也一样能感受到的。

翻开扉页,一幢矮房旁边的银杏树和满地的银杏叶,一下子把我的回忆带回到了湖北的一座山,高高的泥路要转十八个弯才能到山上,但是山上的风景真的很好,路边有蒲公英和鱼腥草,新房子挨着老房子建在一起,路下面是一片茶地,下到田垄里就能弯腰采茶,高高隆起的一条小路,走到头那边有一株香椿树,后山上有开满的迎春花还是油菜花,初春的天气可以看到一片金灿灿,风吹过来就在轻轻摇摆。

这都是我模糊不清的回忆里一闪而过的画面,究竟有没有开放的花,有没有后山的树,我都不记得了,毕竟少说也有三四年过去了。

说不清楚,究竟是这熟悉的陌生的景色让我感慨,还是这本书里作者选择的生活。

书上有一张照片,是拍的壁炉上的托尔斯泰,他老年出走时的一个留影。我记得我是在一本青年文摘还是特别关注上第一次读到托尔斯泰晚年的出走,我当时觉得这不可能吧,这一定是野史杜撰的,人家一个大文豪,这么大岁数,怎么能这么不靠谱呢。

后来去俄罗斯,去了托尔斯泰庄园,看了两排白桦树参天而立,白雪皑皑和白绿相间的建筑,在他年少时和年迈时生活的地方,看作家藏书里的吉光片羽,竟还有汉语书。记得当时有一些感触,但是现在也都记不起究竟是感慨什么了。

一年以后写本科毕业论文的时候,写的是托尔斯泰的自由教育观。再后来到上海读研的时候,学校旁边的鲁迅公园有一个世界文豪广场,每次经过我都会多看托尔斯泰的雕塑两眼。

托尔斯泰的一生真是传奇的一生,他在许多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后世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也让我们这些学俄语和俄语言文学的人有东西研究,有论文可写。

(啊,这本书是一本日记,是从十一月十日开始记录的,是否恰好就是我买书的时候?)

“那些小鱼比水还要透明……就像鱼在水中,既现实又虚幻。有时候我们听音乐敏感到音乐现实的抚摸,感到日子在融化,变得透明,就像鱼在水中,比水还要透明。”

这是一本写他怎么去山里盖房子的书?

诗人的好处是抓住每一刻值得抓住的瞬间。

可是我不知道我是不是抓得住他的文字。

哦哦,他刚刚从美国旅居了四年回来,要到山上去筑居。啊,这就是诗人和艺术家的生活啊。

我其实没太明白这句“作为诗人和艺术家,外在的自由是次要的。”是说内在的自由才是主要的,他在追求内在的自由吗?不管在哪里,只要心是自由的就都是自由的?

像我小时候看电影《手机》,看电视剧《大宅门》,有很多理解了的地方,后面我再看的时候好像了解一点点了。不过有的话年纪大一点能明白,有的话可能和年纪没关系,和遇到的事情,和某个触发点有关吧。

“……另外,我相信佛洛斯特的一句诗:我们总是先去属于土地,然后土地才属于我们。我们活着如此,死了把自己交还土地也是如此。

……我们选择这样的生活,都是诗歌教育的结果,诗歌中的自然意象早已根植在心灵里。采菊东篱下,是多么广大而生机勃勃!悠然见南山,人生漫漫不正是为了有这么 一个个短暂的瞬间,一个个深处的日子来充实自己的生命吗?”

啊……这段话写得好好,一个个深处的日子,不知道这深处是深浅的深处,还是深入的相处,不管是哪个都余味深长。我更喜欢是与自己深入的相处,人生漫漫,要把有限长的人生深耕下去,耕出来的人生,充实的生命。

人真的很容易受文学作品的影响。在山野田间享受耳边清风头顶明月,确实是无上的享受,但我觉得心灵的放松,必须要心灵先有归处,像城市里生活的人,一年有三两个月去山里放风,像这个诗人和艺术家,在山上住三五年,再去到另一处旅居,若是一生就在这山间,也没见过外面的世界,也没过“我们总是i先去属于土地,然后土地才属于我门”这样的诗,也未见得是什么享受和放松。

我最近很少想这些事。

什么去山上放风啊,什么感受诗意的栖居啊,受疫情影响,我什么公园也没去,什么展览也没去。

再者生活都被一些莫名其妙的压力压着,压着压着就不愿去想这些东西了。又没什么用,对吧。人家诗人能去山里盖房子,盖完房子写本书,你能去吗?你不要生活啦?

小赵又去南昌了。

上个月去的。

之前他没去南昌的时候,白天去上班,晚上回来开会,能天天搞得一两点。现在在南昌,事情好像也没有改观。现在时间是星期六的晚上11点半,他还在南昌那边的办公室噼里啪啦打字。

每次问他在干嘛的时候就说是在忙工作。

真是劳模!

不知道今年的年终奖能不能给他多发一点。

我一直觉得小赵这个工作方式稍微有点问题,太紧绷了。一天24个小时,恨不得有25个小时都在工作,饭饭不吃,觉觉不睡,睡了又起不来。

每天筋疲力尽,我觉得都有点恶性循环了。

我:明天能休息一下吧?

赵:明天到公司上班啊,明天有明天的事儿。

我:什么事儿啊周末也没有吗?

赵:明天晚上有一个讲座,ppt还没做。

我:每一场都要重新做一个ppt 吗?

赵:每场人不一样,要对症下药。

我:哦……

我脑子里想,那你就想一个大家都需要的东西,比如大家都需要钱,用理财挣钱吸引大家?但是我转念一想,这个事情也不是我想的这样,我当学生的时候满脑子都是就业考研,对理财和挣钱的兴趣也没有这么大了。反而是工作之后,才逐渐对这个有一点点概念。不同的时间不同的需求,真的是没有错。

但是我还是坚持看法。一定可以有一个公式或者模板,是我们上这么久学,要学的那个“方法”。他的讲座是一定有一个骨架可以打磨出来的,然后对不同的人,也能用不同的内容去填满它。

啊,小赵终于下班了,但是不知道谁把他的伞拿走了。

啊,人生啊。

就是你的伞被别人拿走,你自己无伞可走。哈哈哈,他在抽屉里找到了不知道是谁的伞。

啊,人生啊。

原来是你的伞被别人拿走,你也拿走别人的伞。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一本书和一把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