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15 taxinfo
19世纪后期,欧柏林大学(位于美国俄亥俄州)的部分毕业生组建“中华布道团”,到山西太谷县(孔祥熙故乡)等地进行传教活动。青少年时期的孔祥熙和欧柏林传教士建立了深厚感情,1903-1906年在校友的帮助下在美国欧柏林大学学习。1900年义和团暴动6名欧柏林大学的传教士遇难。
1907年美国欧柏林大学委托孔祥熙在山西建教会大学铭贤学校,1952年被撤销,人员进入现山西农大。欧柏林大学的山西专项援助基金一直为该校提供资助,1949年后把资助款存着。待中美缓和后,欧柏林来找铭贤指定要见老铭贤人。最后在山西农大找到一个被打成右派的老教授,重新建立联系,把中断几十年的资助款和利息一起继续提供。
美国欧柏林大学,私立学校,位于俄亥俄州的欧柏林,其面积为440英亩,有本科生2850人。该校成立于1833年,是男女合校历史最长的学校。中国人比较熟悉的孔祥熙曾就读于此。
Oberlin College 是一所成立于1833年, 拥有超过百年历史的人文学院,开设了四十个专业,丰富的图书馆资源。学校座落于俄亥俄州,距离该州的Cleveland市35里。 国际学生只能申请秋季入学。 值得一提的是, 这所学校是少数几所提供给国际学生丰富奖学金和助学金的人文学院。
Oberlin College学院下属的The Oberlin Conservatory of Music 是一所非常优秀的音乐学院,该学院的学生及校友可谓获奖无数。该音乐学院的专业包括:作曲,音乐技术,爵士乐,音乐教育,音乐史,音乐表演,声乐。
在新中国的教育履历上,她消失的历史,比她存在的历史还要长。可她的影响至今深远。无人不知的山西农业大学,是1979年由“山西农学院”更名而来的。“山西农学院”是1951年由“铭贤学院”更名而来的。如此上溯104年,我们回到了铭贤的发端: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
尘封的历史-山西农业大学的前身
1907夏天,27岁的孔祥熙自美国耶鲁大学毕业归国。他谢绝了清政府多部门与山西大学校长等官职之邀,返回家乡太谷创办了一所小学。自1905年面见孙中山受谕“开启民智”后,他“提倡教育兴办实业”的抱负,就找到了落点:办教育须从中小学入手。而给了他实践抱负机会的,则是他赴美时最初就读的母校美国欧柏林大学。这是为纪念法国传教士欧柏林而建的一所美国教会大学。欧柏林几位毕业生曾来到太谷传教,在1900年义和团灭洋运动中遇难。7年后,当校方希望孔祥熙能带一笔捐款返晋为殉难传教士建所纪念堂时,孔祥熙答:“能够造就活的纪念物岂不更好?设立学校、造就人才,使殉难教友的精神长存人间。”校方闻言大悦。孔祥熙就这样带着一笔经费回到太谷,冲破重重文化与习俗阻力,办起了铭贤学堂,并定下“学以事人”的校训——求学之最终目的,不在利己,而在事人。
need-to-insert-img
美国欧柏林大学为太谷殉道者建立的拱形纪念碑
孔祥熙倡导思想自由。学生可以阅读进步书刊、办壁报;他推行社会实践,要求学生须做理化实验并每周到校办工厂 (工科)学习制作肥皂等日用品、到校办农场(农科)学习制作农具;他设立乡村服务部,扫盲并推广优良作物品种 (后来驰誉华北的“金皇后”玉米与“来杭鸡”就是由铭贤引进的)……他亲自授课并大力倡导体育,认为唯此才可消除“东亚病夫”之耻,“德智体三育需兼并进,一项不可落后!”铭贤的学生每天必须参加两小时体育活动,体育课不及格者须补考。1915年山西省首届中学运动会上,铭贤囊括了六个项目的全部冠亚军,名震华北。他开设性教育课程,亲自为学生讲授性的卫生、性的道德、性的神圣,劝诫学生手淫对身体的戕害;他鼓励课余活动、周末文艺演出、中秋营火晚会、暑期名胜旅游……
need-to-insert-img
从最初三五十名学生、四五名教师的一个小院,到数百名学生、增设大学预科并工农分科、占地五百余亩的校园,30年间铭贤飞速发展、声名远播。它拥有当时全中国最美丽的校园(林木蓊翳、花卉芳菲、假山叠翠、巍楼对峙)、最现代的设备(暖气、热水浴室、发电机、藏书楼、生物理化实验室、生物绘图每两人可拥有一台显微镜)、最先进的制度(全省招生、全体寄宿全省绝无仅有);最严格的校规(入学必经考试、竞争激烈、绝无后门可走、不及格必须补考,保证了学生素质)和最优良的师资(历任校长皆为知名教育家,英文由两位欧柏林大学每年派来的两位外教纯英语教学,一大批功基深厚、德才兼备的国内各科学者任教,具硕、博学位者大有人在),夫人宋霭龄曾一度教授英语课程……到1934年蒋介石夫妇来视察时,铭贤已居全国中学之冠。此后不久,山西省政府要员送子女到铭贤求学者接踵而至,其中有傅作义将军的子女与堂弟。
need-to-insert-img
孔祥熙和宋霭龄
岁月走到今天,因政治色彩而迷离模糊的铭贤历史,或许可以被忠实还原。山西农业大学编纂的《学以事人真知力行山西铭贤学校办学述评》一书,终于为铭贤做了一次深沉又翔实的梳理。太谷县城通往山西农大的那条路,也在半年前由“大学路”更名为“铭贤路”。
学界的长征——五段漫漫南迁路
铭贤的历史,几乎是一部浓缩的中国近现代史。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太原局势岌岌可危,正要开始黄金时代的铭贤也被迫搁浅了加速,加入院校南迁之列。上罢“最后一课”,是年10月13日,在寒风中的同蒲铁路太谷车站等候一个通宵后,19位教师及家属带着第一批全体女生与初中生120人,坐闷罐车抵达运城。
11月初,另几批师生分别乘卡车、火车、骡车和骑自行车赶到。昼夜充斥空袭警报,头顶是敌机扫射,多名学生受伤,一名学生中弹身亡,安葬在祁县。清扫杂草丛生的文庙当教室,将廊檐改为厨房餐厅,千辛万苦运来的七十箱图书与仪器安顿到大殿,铭贤开课了。清晨五时半学生们绕着县城跑步,早8时露天上课,外语诵读与鸟鸣虫声相伴。而仅在三周后太原便沦陷,运城也危在旦夕。11月8日夜半,孩子们从梦中被叫醒,40辆骡车载了大家翻越中条山。彼时情形,有如以色列人出埃及般悲壮。师生们在茅津渡坐船渡过水流湍急的黄河,来到河南陕州暂避,下一步去向茫茫。回晋无望,经费拮据,节衣缩食,裁员减支。陕州的两个月,是铭贤南迁最困难的时期。
1938年1月10日,师生辗转来到西安,借一所空校舍安顿下来。这时的铭贤,有山西迁来的教职员工37人,学生170人,另在西安招收新生78人,两周后因陋就简开课,一丝不苟。课余还服务伤兵、开展抗日救亡演出……铭贤是那个时期所有山西学校中惟一继续按时开学上课的学校。半年后,铭贤在西安举行了逃难以来第一届高中生毕业典礼,19名毕业生全部考入大学且多名列前茅。这是南迁途中最令人鼓舞的事件之一。
而炮火愈烈。此时的小学部仍在继续南迁。他们历经千难万险翻越秦岭,过宝鸡、到汉中、赴沔县,住古庙、打地铺、宿畜圈,砖块搭起长木板便是桌椅板凳。二百多师生的课堂依然没有荒芜。神像旁,河滩上,阳光下,麦田中,读课文做习题排话剧,开英语补习班,还编了一本诗集《沔滨酬唱集》——“誓复河山方始休,尽除吾国仇”。沔县4个月的上课时间不曾荒废过一天。一年数迁徙,旅途算假期,铭贤师生在流离中完成了整整两个学期的学业。
就这样,直到1939年春天分批入川,铭贤终于安顿在四川金堂曾家寨。在川的10年是铭贤的顶峰时期,学校力聘大批名师,秉承卓越理念与严格校风,很快名满西南。
在那些艰难岁月里,与家人音讯阻隔学费无以为继的铭贤学生,都由学校创造勤工机会使他们衣食自给、完成学业。如今85岁高龄的山西财经大学退休教授段锦章,就是这样青藤依附大树般在铭贤长大的。他随铭贤南迁时只有11岁,11年不曾回过祁县的家,从一个孩子长成为一名青年,老师就是他的父母,同学就是他的兄弟姐妹。这样长大的孩子不止他一个……在迁徙中铭贤还收留了一百多名失去家园与亲人的难童并培育到中学毕业。铭贤是他们共同的、温暖的、惟一的家。
记者手记——重建铭贤铸精神
北美校友会。北京校友会。兰州校友会。四川校友会……全球各地的铭贤人通过油印的铭贤通讯乃至网络讯息,维系着那份不灭的记忆与情怀。“我是铭贤人”五字背后,蕴含了多少情怀与意气!
76岁的李晋长1951年考入铭贤中学。仅仅几个月后,铭贤便结束了它作为铭贤的历史,改由政府接收为山西农学院。但李晋长始终难忘铭贤给予他的巨大震撼与终生教益。青春年华永相忆,老来更念母校恩。退休后他热诚奔走,将山西的铭贤校友联结起来。
我惭愧笔力不够,无法写出铭贤的深远内涵。多名中科院院士。五百多位科教文卫领域的专家学者教师。无不高寿而体健神旺、思维敏捷,经过近一个世纪的风雨沧桑而仍乐观豁达——这所百年前诞生于太谷一隅的学校,何以培养出如许众多的优秀人才?她那强大的凝聚力究竟何来?在阅读厚厚史料时我常会拍案长叹,因着某种巨大强烈的反差——中国当下的教育常令人陷于困惑与悲哀,而对铭贤的过去的寻访,却让我看到远逝的微光。
need-to-insert-img
外籍教员
1907年美国欧柏林大学委托孔祥熙在山西建教会大学铭贤学校,1952年被撤销,人员进入现山西农大。欧柏林一直为铭贤提供资助,1949年后把资助款存着。待中美缓和后,欧柏林来找铭贤指定要见老铭贤人。最后在山西农大找到一个被打成右派的老教授,重新建立联系,把中断几十年的资助款和利息一起继续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