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遍存在于家庭关系中的三种做法,却是毁掉一个孩子的最快方式。

最近,一篇“留美学生万字长文数落父母”的文章引发了网友的广泛关注。本来是一个满是人人艳羡的“北大高材生”、“留美研究生”等等标签的“学霸级”人物,现实的生活境遇却十分糟糕,与这些标签差异极大,其原因就是他的原生家庭对其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在这篇万字长文中,作者“秋岸”细数诸多与父母之间,与长辈亲戚之间的矛盾。概括来讲,主要根源有三点:不接纳、不尊重以及过度保护。而这三点,也是普遍存在于我们的家庭关系中的。

长期以来,中国家长的教育宗旨只有一个,就是“听话”。我不敢说所有的家长都以此为标准来教育孩子,但起码能够占到绝大多数。简简单单的听话,就是衡量一个孩子的标准,可笑的是这个“听话”本身就是一个很模糊的标准。并且,家长们的逻辑从来都是“要对我言听计从,不许质疑”但是在外面遇到事情又要“学会变通”;“事情都要按照我的安排进行”遇事时又要求孩子能够有一个“独立”的性格。诸如此类的奇葩逻辑数不胜数,这样自身就十分矛盾的逻辑,体现的恰恰是身为家长,从来就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即我要怎样去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将其塑造成一个什么样的人。

文中作者自述其母亲,自小对他男孩子所特有的性格表现出明显的不接纳。正如我们生活中普遍的存在的,父母总是更加喜爱“别人家的孩子”。相信大多数孩子都有过被拿来跟别人比较的经历,总是会被说“你看看xx家的xx多听话”。尽管,家长们并非真正的喜欢别人家的孩子,可是,这种训斥明显体现着家长们不接纳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以及处事方式。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家长们对自己教育方式的不自信,以及无法寻找到合适教育方式的焦虑。这种不自信和焦虑,极少有父母能够意识到并且去积极思考改变自己,反而都会采取转嫁到孩子身上的做法,“学学人家xxx”、“看看人家xxx”。可是,如果真有这样完美的比较对象,为什么不看看人家的父母是怎样塑造孩子的呢?

家长们对孩子的不尊重,体现在方方面面。亲戚朋友对孩子的“恶意玩笑”、拿孩子的糗事当笑料反复宣扬、代替孩子做出各种决定等等。一旦孩子提出抗议,就会祭出“都是家里人,逗你玩的”、“我这么做还不是为你好”、“这么做不都是为了你”这些绝顶杀器,瞬间斩断你一切反驳的理由。如果你再继续抵抗,就会被冠以“不孝顺”、“不知好歹”、“不体谅父母的良苦用心”等等“罪名”。家长们对孩子似乎有种特权:我是你的亲爹亲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你好,你不能反驳。这种把孩子当做自己附属品随意支配的逻辑,一代代流传未曾间断。

的确,绝大多数父母们的出发点,是竭尽自己所能让孩子过得更好。只是,他们太“自以为是”了,不肯去倾听孩子内心的想法,不会去观察孩子日常的行为,不愿去思考孩子真正想要的东西。一心只是用自己的观点去衡量孩子的好恶,只有自己觉得好的,才是对孩子好。也许他们就是这样过来的,他们的父母决定什么对他们好,并且没有出现太大的问题。但是我们现今所处的时代,变化的太快了,不再是几十年如一日,生活经验可以一成不变的传扬下去,如今的生活日新月异,那些“过来人的生活经验”还有多少能够适应今天的社会呢?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独立个体,都会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即使再小的孩子,也具有自己看待世界的独特角度,尽管在大人们看来,他们的想法是那样的“幼稚”,可是那才是对他们那个年龄来说最好的接触世界的方式呀。我们要做的难道不是去引导他们发展更为健全的身心么?为什么要把他们当做提线木偶去随意支配呢?

我相信绝大多数父母是真心爱着自己的孩子的,但是这种爱,不应该是“多度保护”的理由呀。成长本身就是一个苦多余乐的过程,家长们当然希望能够用自身的经验去帮孩子避免一些苦,可是一些疼痛是必须要经历的呀。“秋岸”的父母为了不让他染上“恶习”,坚决的让他的社交圈维持在大院里,而对于自己孩子控诉的学校里的种种欺凌,却选择不相信,这是多么扭曲的做法呀。

有一句很俗的话“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即使见不到彩虹,起码能够学会怎样遮风挡雨吧。不让孩子去经历挫折,却在后来责怪孩子抗挫折能力差,这是多么可笑的一件事。

常常在路上能碰到上学、放学的孩子,孩子蹦蹦跳跳的前边走,后边是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背着书包笑眯眯的跟着;孩子上课的课程表,回家的作业项目,家长比孩子都清楚;学校给孩子布置的拓展作业,父母比孩子做的还积极。真的很难理解把这些都替孩子做了,还要求孩子具有独立性、自主性,难道要他们顿悟出来么?

家长常常会觉得“孩子还小”,认为很多事情还没有到他们承担的时候。可是对于什么年龄段该做什么事,家长们也根本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又有什么资格操控孩子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呢?

我想“万字长文”只是极具代表性的一个事件,因为主人公的特殊身份以及其与家庭的矛盾激化到如此大的一个程度,才将这一问题扩展到如此大的影响力。也因此引发了众多的讨论,希望讨论过后,为人父母们能够真正的去思考,究竟该如何去为人父母。

你可能感兴趣的:(普遍存在于家庭关系中的三种做法,却是毁掉一个孩子的最快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