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学生给人的印象似乎是语言能力特别强(母语4-5种),非常令人羡慕啊!
但是,他们的理工科似乎弱些,所以我有些担心孩子在这方面的知识获取!
一天下午放学,他终于给我带来了好消息:他们小组(四位小伙伴)抢到了参加学校科学展的席位,一个班级只有两个名额呢!
做什么呢?
“我早跟同学们商量好了,我们要做可控的核试验!”他野心勃勃。
跟我拿了100元,他就和同学到Mr. DIY店去采购需要的实验用品。
第二个周末,他们“窝”在楼顶天台,摆弄了一个下午。可依然没法解决实验中遇到的操作困难。
在向老师请教后,老师说理论上是可行的,但是在实操过程中影响因素太多,而且在人流量大的地方做这类实验一定的危险性,我建议你们换一个实验吧。
犹如一盆冷水浇下,但小家伙们不甘心,分头继续查找资料,因为他们觉得老师给的方案太简单了!
找了一个多月,开了n次小组会,可是一直都定不下来,不是小组的成员不同意,就是老师否决,最后小组成员间爆发了激烈的争吵,其中一个成员甚至退出了,但是Jimmy依然说: 我要坚持下去把这个工作做完!
这相当出乎我的意料,因为除了学钢琴,我真的觉得,他没有自觉地把一件事情做完过!
另外两位同学是本地华人,说到实验、数学、物理,他们常常一脸的茫然(他们常说自己不擅长),诸葛同学说:
非常不好意思,广告版我让我妈妈做,其他的我也不懂,就辛苦你们二位了!
刘同学说:我打下手吧,别的我不会呀!
Jimmy只好承担纲解说任务。
我一听挺高兴的,因为在中国的时候,他就不善辞令,也很害怕抛头露面,所以在口头表达上遇到很大的困难,思维的逻辑也没机会加强。那时在国内参加创客比赛,解说的任务都是交给他的好朋友蓝同学,而他则屁颠屁颠地当那个埋头苦干的角色。现在终于有一个机会逼着他去锻炼自己的口才了!
以下就是他参加科学展写下的日记:
2019年9月12日, 晴
今天下午三点钟,与所有参赛小组一起,我的科研小组也来到了科学室,做明天科学展的最后一次演讲练习。
到了实验室后,距离我们演讲还有一段的时间,所以我就仔细打量了一下我们的展示版,上面一行大标题“化学红绿灯”的第一个字“化”比其他的四个字也就大上那么两三倍而已,而最后一个字“灯”大概直径才三厘米,字体按大小排列顺序。我皱了皱眉,哎!没办法,也就只能这样了,先完成任务吧。明年的科学展,我们工作做得更细一些。
我们带来的材料有:
1)2g NaOH 氢氧化钠
2)2g 靛蓝胭脂红 染料,不可食用3)4g C6H12O6 葡萄糖/淀粉
4)200ml H2O 纯水/蒸馏水
实验的过程是:
调配好溶液后,其首先会呈现深红色,随后慢慢变黄;若那个啥染料放的太多,则溶液颜色加深,约莫变成橙色。
在溶液完全呈现黄色之后,拿起锥形瓶,振荡。每两秒三次的匀速下,大概3±0.5秒钟就会慢慢的转变成红色,而又过5±1.2秒后,溶液将转变成浅(深)绿色。
实验完毕后,将其平稳的放在桌面上,过与刚才一样多的时间后,溶液最终将转变成的黄色。
不久,5位指导老师,走到我们的展示台前,刘同学实操,诸葛同学帮忙,我则做了个深呼吸,尽量用平稳的语气,把我昨晚上定稿的台词,说了出来:
"各位观看者,在这实验中,水只是载体,氢氧化钠是溶液酸碱度的指示剂,染料就只是染料,而葡萄糖就是最关键的部分。
调制好溶液后,它首先会呈现深红色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染料的关系。染料入水后,其将水变成红色,而此时水呈中性。
之后变黄,是因为水中的氧气因为扩散作用释放到空气中,当氧气含量低于某一个确定的比值时,葡萄糖将与染料进行反应,减少水的PH值,使水呈现碱性,又因氢氧化钠在检测到其之载体为碱性时,将会把载体的颜色转变成黄色。
将其振荡后,溶液与空气充分的接触,使空气中的氧气进入其中。而又当氧气的比值高于某个确定的值时,葡萄糖又与染料进行另一种形式的反应,使溶液呈现酸性。氢氧化钠则将溶液转换为绿色啦!……“
老师们微笑着点头,提醒说:不错!还可以说大声一点!
然后他们走向下一个展示台,我大大松了一口气,锤着胸口蹲下,他们俩围过来:你没事吧?
——看来,这项活动大大提高了孩子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述能力,激发了他的参与意识。虽然他们小组没有获奖,但是,小组成员相约,明年他们再组队,现在就开始着手准备!
在活动中教育,孩子们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就这样被激发出来。
真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