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纪︱写在2019年上半年结束后

写在前面

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我不知道自己属不属于常立志的人,毕竟每年都会有年度计划与年度总结,而每年都不能令自己满意。2019年过去了一半,回顾这半年来走过的路,脑子里蹦出的词汇,竟然是“瞎折腾”,对于自己目标的实现程度没有清晰的认识。而我也终于明白,这些日子里,我都在贯彻着一个我不愿意面对的词汇——“伪自律”。

过于繁琐的“自律工具”

为什么我会用“伪自律”一词呢?

年初的时候我定下了一年的行动安排,但是在行动的时候还是没有章法,随心所欲;我也知道复盘的重要性,但是那些流于形式的复盘,完全没做到深层分析,那算复盘吗?知道自己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但是在行动的路上没有合理设置好分阶段步骤,不知道目标实现进度条,这样的时间管理大大地消耗了个人精力,也令自己经常陷于苦恼之中。

3月初的时候曾经对之前的工作流程框架进行了重新梳理,但是实践得非常不理想,主要表现在:

一是滴答清单没有灵活运用好,很多清单长期懒于更新,而且没有养成天天看清单的习惯,导致一些任务过期了还留在任务栏内;

二是时间轴日志的记录断断续续,这个是我从L先生那里学到的,但这几个月以来的实践真心打脸,因为每次新建表格略显繁琐,而且所记录内容略显死板,之前都是硬着头皮写过来的;

三是关于信息收集台的记录,这是一个好工具,我也有很大的意愿来进行记录,但是还是没有灵活运用好,因为还挺方便的,我还想保留这个工具,用半年的实践来证明;

四是里程碑表格,除了刚开始心头热在3月底用过,之后就一直养草。

五是工作周记,倒是基本每周都有记录,但是正如上面提到的,流于形式的复盘,跟没有复盘有什么区别?

关于自律工具的重新梳理

我不知道是适应性的问题还是的确有点反人性,总之,在使用了一个季度之后,我决定放弃一半的工具,仅保留自认为适合自己的,留下来的包括滴答清单、信息收集台、知识卡片和周记。

滴答清单:首先对过期和不必要的清单进行处理,然后建立思维定式,一到11点马上打开滴答清单,清点当天任务,梳理第二天任务安排。

信息收集台:每当想到创意、想法、灵感以及待查资料等等,第一时间放进去,然后晚上抽15分钟左右梳理。

知识卡片:将自己工作上遇到的问题、生活中碰到的困惑、阅读中碰到的名词、信息收集台收录内容、有道云笔记收藏笔记等整理成知识卡片,用知识卡片构造一个个认知联系,不管真理无穷,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

周记:一周的全面复盘,包括情感、工作、成长等,同时回顾滴答清单、知识卡片内容及微习惯执行情况,做好下周任务总安排。在开始之前,检视是否有还没处理的收藏笔记、还没更新的滴答清单、还没划线的收集台信息、还没完善的知识卡片、还没标记的豆瓣书影音剧。

为精力“松绑”

年初的时候曾经下过的行动安排如今看来其实有很大的自我强制性,至少对于现阶段的我来说实行起来略有抵触,比如每天联系朋友、下厨房、看乐理书、观察植物性状,等等。如果不是发自内心的喜欢,那么实践起来的效果一定大打折扣,对此,我需要做的或许是,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我想成为怎样的自己。

下半年关键词之“专业”

从个人发展上来看,这些年在综合部门的工作经历锻炼了我的综合工作水平,但是在监管业务知识方面还是处于非常初级幼稚的水平,这些在看专业文章、与监管人员聊天的时候显得非常的突出,更令我担心的是,随着职务的变迁,当某一天我以领导职位身份真正到了监管部门工作的时候,因为缺乏科员阶段的监管知识积累,在开展工作的时候会毫无抓手。所以现阶段已经迫在眉睫的事情是,在综合部门岗位上尽可能抽时间了解监管业务知识的框架与实操,多途径提升监管业务水平,不至于需要上场的时候捉襟见肘。

鉴于对现所在人事部门工作的自我要求,定于在7月份下旬之前阅读完成《组织人事工作制度汇编》,尝试构建关于组织人事部门工作内容的二级框架,便于在日常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从更高的层次思考手头工作的意义。由于这部分内容并非目前急于解决但属于已开展超过一半的工作,所以打算在较短的一段时间内集中解决这个困扰了自己半年的事情,从而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处理监管业务知识水平提升的问题。

7月份下旬开始着手监管业务知识自我培训,可供选择的途径包括手头的培训资料,大概需要1个月的时间进行消化。重点是梳理好基本框架,了解基本概念,找出薄弱环节。在观看培训资料的过程中,需要不定翻查法律法规和专业书籍,还有请教同事。在8月底的时候总结一下阶段性收获,然后在9月份开始进一步了解实操,可通过借阅档案文件等方式进行精进。

由于不在监管业务部门工作,对于监管业务知识无法做到完全掌握,但还是需要尽可能地汲取知识,在下半年的目标是建立监管知识二级框架,遇上监管业务知道属于哪一细分块,涉及到哪些法规及实操文件。

下半年关键词之“写作”

写作并不是我的饭碗,我也不擅长写作,但我就是想写好作,这个从上学年代困扰到我现在的问题,我决定不再逃避了。上半年我加入了周更群,一直到如今已经写了10多篇的千字文,即便如此,我还是找不到写作的感觉,我也终于发现,并不是只要下笔就可以的,要形成自己喜欢的文字风格,单纯靠文字的积累而不经常反思自己是否在自己真正想要的路上前进,这仅仅是闭门造车,徒费工夫。

周一跟我的周更同桌Gogo Tsao聊起写作的时候,同桌问起我有没有模仿对象,我想起其实这是一条便于自己上手的好路径,因为喜欢,所以研究,然后模仿,模仿是为了超越,为了成就更好的自己。在日常阅读文章的时候,自己其实并没有注意好文章好素材的积累,也从不琢磨人家写得好的地方,这点需要在下半年里有意识地去关注、收集、思考。关注范围包括微信群、朋友圈、微信公众号、豆瓣等,凡觉有趣,皆可深研。

关于阅读书目,我也列了一些书单,包括叶圣陶/夏丏尊《文心》、叶圣陶《文章例话》、夏丏尊 / 刘薰宇《文章作法》、张大春《文章自在》、劳拉·布朗《完全写作指南》、威廉·E·布隆代尔《<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高杉尚孝《麦肯锡教我的写作武器》、罗伯特·布莱《文案创作完全手册》, 算是主题阅读吧,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好文章的标准有哪些,写作风格有哪些,常见的文章写作手法有哪些,修辞手法有哪些,最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我适合写什么?如何写?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写作中去?

按照如今的工作要求,不去完善文笔其实问题也不大,但是有些劲必须跟自己较,有些关必须要自己闯,这个困扰我多年的结,也该开始解了。

我能用什么来“下注”

在保证足够时间专注于以上两项精力重心后,剩下有精力再关注植物、乐理等内容。

如果不付出点代价的话,我估计会有得过且过的心理,我清点了一下,会让我感觉到心疼的内容包括运动、看网络小说、出游、看动漫。

如果一周超过2次没更新滴答清单,我就不看网络小说1个礼拜;如果一周做的知识卡片低于5张,我就不看动漫1集;如果每周的监管知识和写作提高任务没有达标,则次周的运动时间缩减到1次,缩减时间补回上周的任务量;如果连续4周做好周记,则奖励自己出游1次。

一些微习惯

11点半之前睡觉

早10点午4点拉伸

洗澡前做100个俯卧撑

你可能感兴趣的:(生活纪︱写在2019年上半年结束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