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芳华

路过熟悉的三坊七巷时,不远处传来的曼妙笛声,将文艺气息注满整条街巷。悠扬的陶笛声透过寒风,氤氲在空气中,直击我的心脏。那是一首熟悉的曲子,《绒花》,芳华的片尾曲《绒花》。恍惚中,镜片被雾气附着,周遭变得模糊。一瞬间,我似乎被带入影片中,置身于那个残酷的岁月。

我眼前是善良崇高的刘峰,自卑细腻的何小萍,美丽现实的林丁丁,看似温馨的文工团大家庭。电影的主要人物刘峰和何小萍的悲剧,被大量影评定义为:好人没好报。这确实是观影后最直观的感受。但仔细思索,我却总认为将罪恶的帽子完全扣在时代与人性上不妥。

大多数人认为,刘峰和何小萍的惨淡收尾是由于时代的压迫,命运的不公。但还有一点不得不强调——性格决定命运。

初来乍到的何小萍,未经允许偷拿林丁丁的军装,并在对方询问之下撒谎。而何小萍被集体攻击、排挤,或多或少起源于此。古语言,不问自取是为窃。偷窃在前,撒谎在后,处处涉及人品质疑。何小萍沉默孤僻、过于不大方的性格,注定是悲剧的来源。

而真正的大好人刘峰,在流氓事件之前,也确实是受到大家欢迎的。凭借吃苦耐劳、乐于助人的性格,刘峰得到了领导的赏识,并因此获得进修的机会。社会肯定了他的价值,给了他更好的平台,时代并没有压迫他,反而在帮助他。他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若真的发挥价值,成为一方之长,能拯救更多人。但他并不往更高远的方向看,他留下来,只是不舍自己心爱的女孩,他不懂得提升自己才能更好地吸引对方。他那段粗暴的表白,没有得到女孩的芳心,是再正常不过的。因此,他的悲剧,在于他秉持的完全牺牲精神。刘峰的这份善良,过分沉重,过分狭隘了。而真正理智的善良,必须构建在利人利己的基础上。

相比原著中刘峰得了癌症,葬礼五分钟潦草收场的结局,我更喜欢冯小刚的结局。它给予人们一丝希望,一线光芒。但同样作为一个老实人,这样残酷的结局是我不愿触碰的。因为它更彻底地否定了时代,否定了善良这一行为。它似乎在强烈地向世人灌输“善良没好报”这个观点。但是,善良一定是值得歌颂的,是每个时代每个社会都应该歌颂的。这是人类应该拥有的美好品质。现如今,我们应该做的,就是继续保护自己与周遭对于善良的坚持、人之初性本善的初心,否定那些出入社会就应该油腔滑调溜须拍马、善良就是犯傻的世故言谈。现如今,利己主义持续泛滥,坚守这份初心,更是对其他善良的人,对自己的一种保护。善良,并且理智地善良,一定能重新点燃人间该有的温暖。

你可能感兴趣的:(再说芳华)